惠東:從「漁」到「旅」 漁村「遊」出好日子

2020-12-13 騰訊網

漁業村最靠海,是當地濱海旅遊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漁民轉型後過上幸福生活。

大澳村民改造自家房屋,建成了民宿。

巽寮濱海旅遊度假區漁業村裡的一家飯店內,68歲的蘇渡船熟練地從冰櫃裡拿出一些鮮魷,汆水,配以醬油芥辣,便成就了一口爽脆;碼頭,村民蘇偉明正接上3名遊客,送他們前去附近海島遊玩……他們都曾經是以打魚為生的傳統漁民,如今卻成了飯店老闆和「海上巴士」司機。

惠東漁民眾多,傳統漁業發達。然而,隨著漁汛的減少,收入逐漸下降,傳統漁業迎來了轉型時機。為推進漁業的轉型和發展,惠東縣加快推進現代漁業建設,規範和發展休閒漁業產業,提升休閒漁業服務能力,持續推進集「吃、住、遊、觀」於一體的巽寮休閒漁業產業鏈建設。

■轉型

漁民變身飯店老闆

中午時分,惠東縣巽寮灣海邊林立的海鮮飯店開始忙碌起來。巽寮濱海旅遊度假區漁業村裡的一家飯店內,68歲的蘇渡船熟練地從冰櫃裡拿出一些鮮魷,就在3個多小時前,這些新鮮魷魚才剛剛出水。蘇渡船手腳麻利,將鮮魷汆水,肉質變得無比緊緻鮮甜,配以醬油芥辣,成就一口爽脆。蘇渡船是漁業村的老漁民,半生在海上漂泊,傳統捕撈日漸式微,蘇渡船中年上岸,開起了漁排飯店,憑藉半生漁民經驗,深得海味烹調之精髓,成就了這家當地歷史最久的海鮮飯店。

傳統漁業風吹日曬,遇到惡劣天氣,小船如風中柳葉,無依無靠,生活艱苦。「我們以前是住在船上的,很辛苦。」蘇渡船回憶。以渡船為名,這個名字是母親取的,很有漁民特色。如今,蘇渡船也很少上船捕魚了,基本都在岸上漁排飯店忙活。飯館是在自家房子裡開設的,連續3棟房子串聯在一起,甚為壯觀。

蘇渡船家的飯店是當地最老的海鮮飯店之一,開張已經超過20年之久。出生於漁家,蘇渡船整個少年時光都在海上漂泊,如今他已經68歲,基本上告別了海上的生活。對他而言,深知傳統漁民的辛苦,也因此,他特別珍惜現在擁有的生活。「為什麼叫漁排飯店?因為最早我們的飯店是開在漁排上的」。

蘇渡船家8兄弟姐妹,他排行第四,上世紀九十年代,漁汛減少,傳統漁業開始尋求轉型。當年,他家就有自己的漁排,但主要是居住。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濱海旅遊的興起,餐飲業自然而然走進了漁民的生活。「那個時候很多遊客想在漁排吃飯,說海鮮新鮮,風味獨特。」久而久之,蘇家索性在漁排上開設飯店。新鮮的食材,加上漁家對海鮮的專業理解和烹飪,一時大受歡迎,「當年很火,一天都有10多桌客人」。

漁排飯店大受歡迎後,蘇家生活也逐漸穩定。出於對海水環境的保護,2000年後,蘇家將飯館搬上了岸。如今,飯店由蘇渡船掌舵,爆炒魷魚筒、椒鹽瀨尿蝦、海膽炒飯……每到旅遊旺季,飯店內總是遊客不斷,「旺季的時候,一天都是五六十桌客人,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對蘇渡船而言,以往的漁民生活固然是重要的生活體驗,然而,葉落歸根,年過花甲的他選擇了紮根港灣,過上閒適的日子。

餐飲業,是漁民轉型最多的行業,整個惠東縣稔平半島,漁家海鮮飯店過百家,依靠的是旺盛的濱海旅遊業。近年來,惠東縣加大力度規範海邊餐飲行業,通過各種措施引導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傳統漁村變民宿村

惠東縣港口大澳村原本是一個傳統的漁村,如今,它搖身一變,成了民宿村,自村口開始,海邊民宿林立,非常別致。富有海洋色彩的民宿點綴著這個海邊漁村,彰顯出富饒和美麗。「我們村有大概一半以上的村民都在從事民宿。」大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小龍介紹,大澳村的民宿如今已經初具規模,在旅遊旺季的時候,甚至一房難求。

大澳村民宿的由來是因小星山浮潛項目的落地,引來了大量的遊客。在附近住房條件不完善情況下,大澳村民及時改造了自家房屋,形成了民宿。也因此,成就了該村獨特的風景線。如今,旺季時,一間海邊民宿住一晚要超過300元,為漁民增收不少。

「我們這個地方看日落是最好的位置。」在海邊開民宿的劉美玲如此介紹她家的海邊民宿。她家的民宿陽臺對著大海,海景一覽無餘,是當地的網紅民宿。劉美玲與丈夫黃鳳彬是大澳村本地人。近些年,隨著旅遊業的蓬勃發展,遊客越來越多,很多遊客都希望住在當地,觀賞日出和海景。

「我們有朋友經常過來,於是發現海邊民宿是一個商機。」因此,劉美玲夫妻二人去深圳大鵬較場尾民宿調研,參考把空置的房屋建成民宿。回到大澳村,就有了一個「民宿計劃」。夫妻二人用了10多萬元,把老房子裝修一新。劉美玲說,房子長近20米,寬只有4米,屬於「竹竿型」房屋。原來只有兩個房間,後來她把大廚房間隔出一個房間。

剛開始是朋友來住,之後,通過朋友們口口相傳,每到旅遊旺季,三個房間都被訂滿。到了冬季,來海邊玩的遊客少了,黃鳳彬負責出海打魚,劉美玲負責到市場賣魚。如今,劉美玲忙得不可開交,但她很滿足:「回家鄉開民宿,除了有收入外,還能照顧孩子和老人。」

像劉美玲夫妻一樣既是漁民,又是民宿老闆的惠東沿海漁民也很多,目前以大澳村最為集中,吳小龍介紹,該村共有50多棟房子改造成民宿,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越來越多的漁民也跟上潮流,走上轉型的道路。

傳統漁船改觀光漁船

夜幕降臨,地處巽寮灣的漁業村華燈初上,雖然是旅遊淡季,但周末的遊客仍然不少。漁業村是最靠海的漁村,是當地濱海旅遊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如今,走進漁業村,映入眼帘的是高聳的居民樓,村道早已硬底化,水泥地板甚至鋪設到漁民家門口。家家戶戶門口懸掛起魚乾等海鮮乾貨,釋放著漁村的特色。更特別的是,漁村的村道正在改造,從目前的效果來看,一條民俗商業街雛形已經初顯。

「我們計劃將主村道進行統一風格的改造,打造成當地集特產、民俗、商業為一體的商業街。」漁業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蘇明仔介紹。如今的漁業村已經不是以前靠打魚為生的傳統漁村了。蘇明仔介紹,實際上,該村建村的歷史並不是很久,村民來自巽寮近海的海上漁民,新中國成立後經過政府統一安排,上岸定居,形成了現在漁業村。以往村民以捕魚為生,幾乎是看天吃飯,飽一餐餓一餐。如今,該村接近2000名村民,擺脫了靠天吃飯的日子,過上了腳踏實地的日子。

2010年前後,惠東濱海旅遊開始蓬勃發展,大量的遊客聚集到巽寮海邊這個不起眼的小漁村,「當時人很多,來的很多都是內地的,都沒出過海,請我們漁民載他們出海,體驗生活。」蘇明仔說,越來越多的遊客提出這樣的需求後,漁民很快就反應了過來,自然而然地走上了觀光漁業的新路子。到了旺季的時候,漁民從早忙到晚,收入近千元。

現在,該村的觀光漁船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傳統漁船改造的觀光漁船,另一種是作為垂釣和海上交通的飛艇。為了規範地管理村中的觀光漁船和飛艇,該村還成立了合作社,除了管理觀光漁船外,還接受團體旅遊等訂單,更加合理地利用村裡的資源,讓村民收入更穩定。經過幾年的發展和遊客的口口相傳,漁業村成為了網紅旅遊村,很多外地遊客慕名而來。

蘇偉明是開飛艇的村民之一,一趟下來,就有了幾百元的收入。早年,他跟著父母在海上漂泊打魚,日子清苦,從傳統漁民轉身「海上巴士」司機,辛勤勞動讓他建起了新房,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同時,他也是當地成立的旅遊合作社的副社長,統一管理該村的觀光漁船和飛艇。「未來,我們也想引入第三方旅遊管理公司,整合村裡的旅遊資源,系統地開發。」蘇明仔說。

■引導

休閒漁業健康有序發展 帶動漁民再就業400多人

據了解,目前,惠東縣專以捕魚為生的漁民已經很少,支撐傳統漁業的是企業的遠洋捕撈等。據初步統計,惠東縣去年漁業總產量63772噸,產值146804萬元。其中,海水養殖產量41062噸,產值94186萬元;海洋捕撈量12996噸,產值29742萬元,同比分別下降3.0%和2.4%。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傳統捕撈行業已經處於轉型期。目前,惠東漁業生產規模總量不大、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示範帶動效應不明顯,優勢主導產品不多,未能真正形成品牌效應。水產品加工流通業仍明顯滯後,缺乏大型水產品加工企業帶動,產品附加值較低,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近年來,惠東縣休閒漁業蓬勃發展,該縣休閒漁業已基本成為健康有序發展的新型產業。目前,已批准備案的休閒漁業企業有11家,其中規模經營企業3家,分別是惠東縣巽寮濱海漁業專業合作社、惠州市港口星港海灣度假有限公司和惠東縣港口小星山海上度假服務有限公司。3家公司共擁有休閒漁船100多艘,休閒漁業碼頭6個,年承接遊客量50多萬人次,年營業額1120萬元,帶動當地漁村轉產轉業漁民再就業400多人,較好地促進了捕撈漁民轉產轉業,有效解決了漁民的生產、生活出路等問題。

走出近海走向遠洋

推動漁業可持續發展

當地職能部門還積極宣傳動員,鼓勵漁民「走出近海、走向遠洋」。鼓勵有資質、有意願、有實力的企業牽頭成立漁業遠洋捕撈股份制公司,吸引近海捕撈漁民以股份制的形式或以漁船功率指標入股的形式入股公司、集資建造大型遠洋捕撈漁船,「走出近海、走向遠洋」,向深海要資源、要發展,既可減緩近海捕撈的強度,保護幼魚資源,又促進了海洋漁業轉型升級,也符合我國鼓勵發展「深藍漁業,遠洋漁業」的戰略目標,達到讓漁民增收致富的目的。

接下來,惠東縣將推進海洋牧場建設作為解決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矛盾的金鑰匙,進行轉變海洋漁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探索,促進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通過建設海洋牧場,不僅能推動養殖升級、捕撈轉型、加工提升、三產融合,有效延伸產業鏈條,推動海洋漁業向綠色、協調、可持續方向發展,還能有效帶動沿岸地區水產品育苗、養殖、加工、外貿、交通運輸、休閒垂釣、餐飲旅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海洋經濟發展作出新貢獻。

此外,惠東縣還引導特色漁業產業打響惠東品牌,加快推進該縣現代漁業建設,使該縣漁業產業走上小而精、大而強、市場大、經濟好的新路子。規範和發展休閒漁業,提升休閒漁業服務能力,持續推進集「吃、住、遊、觀」於一體的巽寮休閒漁業產業鏈建設。加快發展深水網箱智能化平臺建設,引導現有深水網箱養殖向「大」規格深水網箱養殖升級改造,增強抗風抗浪能力。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蔡偉健 賴金朗 洪鵲兒 特約通訊員黃少卿 通訊員葉衍達

相關焦點

  • 廣東惠州惠東:從「漁」到「旅」 漁村「遊」出好日子
    廣東惠州惠東:從「漁」到「旅」 漁村「遊」出好日子2020-11-12 11:1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惠州日報        瀏覽量: 1501 次 我要評論 漁業村最靠海,是當地濱海旅遊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漁民轉型後過上幸福生活。大澳村民改造自家房屋,建成了民宿。
  • 「漁文化」引來流量「網紅」 旅遊大V發文推薦「最美漁村」
    「雖然以前也去過類似的地方,但看了網上熱傳的『最美漁村打卡攻略』,看到漁民撒網捕魚、抓螃蟹等原生態場景,覺得特別新鮮,於是趁著暑期旺季到來之前,提前在網上訂了房間,帶著一家老小,一起來體驗漁文化。」「網紅」旅遊大V推介沿湖村漁文化之旅「中國27個最美漁村中江蘇佔5個,而近2000公裡長的京杭大運河邊,卻只有揚州沿湖村這一個!
  • 這幾處散落在福建海邊的村落,還原了漁村最美的樣子!
    這裡有福州附近難以見到的碧藍大海、有清冽的海水,有許多珍珠般灑下的漁排,是攝影愛好者常去的經典外景地。圖源:琳子奇達村地處沙澳灣,灣內是大片大片的鮑漁排,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那裡的海特別純淨,人站在海水裡,即便是水沒到脖子,也能看見自己的腳丫,還可以看到腳下的魚在遊來遊去。
  • 探店·漁味小廚丨吃著海鮮看音樂噴泉,漁村這家餐廳,火了!
    金山嘴漁村,是上海最後的漁村,與海為鄰,向海而生,廣闊的海洋饋贈給了這片漁村豐富的珍饈美味,而好吃又會吃的漁家人,用奇思妙想和一雙巧手烹飪出了獨屬於漁村的
  • 陽江東平飛龍寺,珍珠灣,大澳漁村,出海捕魚美食一天遊
  • 遊童話漁村,享捕魚海味
    雖說上海是沿海城市,但在很多城市人眼中,我們的海並不是海邊,也沒有傳統的沿海城市的漁村和漁味,硬說要有,也只是在金山那裡有一個。所以,江浙一帶的漁村讓我更加羨慕,趁著秋高氣爽,和朋友自駕到了浙江溫嶺的石塘,這裡有我想要的漁村,也可以體驗自己出海捕魚的樂趣。
  • 上海最後的一個漁村,有條漁趣老街,還有個乘風破浪的老爺爺
    從上海南站搭乘金山鐵路,若坐直達車只需30分鐘就能抵達金山衛站,再換乘巴士,約莫5分鐘,就到了金山嘴漁村。它是上海最後一個漁村,毗鄰東海,濱臨杭州灣北岸,與金山三島為伴。漁民老宅緊挨著老宅的是漁具館,裡面有近百件漁民用的實物展示,大到十多米長、幾噸重的漁船部件大玉箍,小到只有無名指般窄的網箐。
  • 寧波象山開漁節下月開啟
    本報訊 8月3日,第二十三屆中國(寧波象山)開漁節暨象山北緯30度最美海岸線發布會召開。本屆開漁節將於9月16日在象山石浦中國漁村舉行祭海儀式暨漁區民俗文化展演、在象山石浦漁港舉行開船儀式。「開漁之旅——北緯30°最美海岸線體驗遊」等多個線下配套活動正在陸續開展。
  • 廣東惠東吹響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號角
    惠東地處廣東東南沿海的大亞灣和紅海灣畔,毗鄰港澳和深圳特區,近年迎來旅遊文化產業的黃金髮展期。惠東縣委副書記、縣長候選人魏榮君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惠東大力抓好景點、景區、景觀及相關配套建設,依靠「景點旅遊」模式,惠東旅遊業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百裡濱海旅遊長廊」基本成型,巽寮灣、雙月灣、永記生態園等旅遊吸引物體系初步建成。
  • 這幾處散落在福建海邊的村落,還原了漁村zui美的樣子
    這裡有福州附近難以見到的碧藍大海、有清冽的海水,有許多珍珠般灑下的漁排那裡的海特別純淨,人站在海水裡,即便是水沒到脖子,也能看見自己的腳丫,還可以看到腳下的魚在遊來遊去。夕陽的霞光閃耀在漁排間,遠離喧囂,一個心情不錯的午後。潮起潮落,將漁排和灘涂勾勒出美妙的輪廓,質樸寧靜,就像歲月流逝,無聲無息。
  • 初識金山嘴漁村
    詩人陸遊個《村舍》裡有「潮生魚滬短,風起鴨船斜。」 唐朝陸龜蒙個《漁具》詩序裡講「列竹於海澨曰滬。」上海東部面海,歷史浪曾經有勿少小個漁村。就是勒現在上海還有最後一個漁村——「金山嘴漁村」。 到金山嘴漁村是看看。迭個想法是最近撥我小舅子一家門去了伊裏白相回來後詳細個講述鼓動起來個。
  • 華夏國潮齊聚金山,漁村老街煥發青春
    青春引領 漁味無窮漢服活動是近年來國內推崇的國風潮流方式,本次金山嘴漁村的漢服活動,以「魅力漁村、霓裳回歸」為主題,吸引了一百餘位漢服同袍,來到上海最後一個漁村,遊老街、品美食、觀新景。而身著漢服的姑娘們,更是出落大方,亭亭玉立、清雅怡人。
  • 漁村老街——寧波石浦
    象山縣的石浦村,是一個以捕漁為主要產業的村莊,面臨東海。每年這裡的開漁節可謂是聲勢浩大,開撲那天海港裡千船齊發,浩浩蕩蕩形成了一道壯觀的景象,很可惜,由於去那裡的時候沒到開漁節的時間,就沒能看到這一活動,不過前去石浦老街遊覽了一番,也算感受了一下漁村老街的風景,體會一次漁村之旅。
  • 惠東人,你多久沒出街吃過粉了?
    展現出另一種安靜的美好在惠東大街小巷的湯粉店多到數不清,隨處都能聞到一碗湯粉的香味。而惠東人對於粉卻有一份執著的偏愛。因為一碗粉,便能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一碗招牌五穀漁粉,鮮美甘甜,讓人無敵滿足。- 每到夜宵的時間,炒米絲總是在呼喚我,新鮮出鍋,鮮香無比。
  • 疫去花開,去浙江嵊泗列島感受漁村慢生活
    這裡記載著數不清的漁民故事:從出海撒網捕魚、織網勞作,到把酒臨風、迎天下客,一代代漁人的喜怒哀樂和大海的愛恨情仇都在這裡被譜寫成歌。日夜流轉,晨海飛霞,黃昏風定,這些淳樸可愛的村落歷經歲月的沉澱、時代的革新和洗禮,正散發出迷人的光芒。原本灰暗的村落開始泛起屬於自己的色彩,漁韻越來越豐富。
  • 生態旅遊:海島漁村振興之道
    這些年來,舟山市各級黨委、政府牢固樹立、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從全市海島漁村生態稟賦和旅遊資源這一比較優勢出發,探索出了一批以生態旅遊發展撬動海島漁村振興的鮮活樣本。  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作為全國著名的「漁都」,星羅棋布的舟山海島漁村,憑藉臨近漁場的區位條件和漁業體制的先行改革,曾經興旺輝煌過。
  • 廣州市中心唯一漁村新洲漁民新村16日正午12時開漁
    廣州市中心唯一漁村新洲漁民新村16日正午12時開漁2017-08-19 10:08:00  水產養殖網  漁村裡人稱肥仔的黃錦垣開心但不輕鬆,拿著綠色的本本連忙下了樓梯。這裡是新洲漁民新村村委辦公室。昨日下午4時許,一場暴雨過後,漁民們終於陸續領到了期待好久的《漁業捕撈許可證》,趕得上今日正午12時開漁。各種出航前的忙碌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有一種節日叫「開漁」&nbsp  廣州市中心老四區裡,現在保留完整的漁村只有海珠區的新洲漁民新村。
  • 惠東全域旅遊發展「上高速」
    惠州日報訊 (記者蔡偉健 賴金朗 洪鵲兒 特約通訊員黃少卿 通訊員葉衍達)隨著疫情進一步得到控制,惠東旅遊業順利復工復產。為全面提升惠東旅遊競爭力,加快「旅遊+」產業發展速度,惠東縣今年將全力打造全域旅遊大數據平臺、信息共享平臺兩大平臺,推進惠東縣博物館新館陳列布展等三大重點工作,建設鄉村文化陣地等四大陣地,助推全域旅遊發展。 推出系列「穩增長、促消費」復甦行動計劃 惠東縣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五一」小長假惠東文化旅遊市場有所回暖,市場秩序平穩。
  • 「金山如畫 漁味無窮」丨鎖定9月19日!主播帶你玩轉金山嘴漁村!
    「金山如畫 漁味無窮」丨鎖定9月19日!主播帶你玩轉金山嘴漁村!」金山嘴漁村,海色綺麗、休閒小資、漁家樸素,擁有歷史悠久的海漁文化。9月19日 17:30這場超skr的「漁味無窮」直播,必須給我安排上!!!雲上教你「最」漁村的打卡姿勢,和你「看美景、品美食、賞非遺」,更有一波又一波的獎品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