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圓物體誕生 精確定義千克重量(圖)

2020-12-19 搜狐網

此球最圓,誤差不超過0.3納米

  【搜狐科學消息】 據英國《新科學家》報導,一支國際工程師和工藝家小組已經打造了一對近乎完美的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圓的物體。

  此與眾不同的球上周在法國舉行的國際光學工程協會 (SPIE)天文學望遠鏡與儀器大會上進行發討論,之所以製造它們是為了回答 千克 定義的問題。

  120年以來,人們一直以存放於法國巴黎的由鉑銥合金製成的國際千克原器作為「千克」的標準。

但隨著時間變遷,此金屬物的質量正在慢慢發生變化, 輕了 50微克,給從事科學研究和數據統計等精密工作的人帶來不少麻煩。 沒有人知道這種變化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又是如何變化的。因此度量衡學家指控此標準不準確,想測量一下。於是,他們已經提出了多項提議來重新定義千克標準。到 2011年,國際重量與測量委員會將對此問題做出裁決。

  千克重量精確到一個矽原子

  其中一項提議由名為「阿佛加德羅計劃」的國際小組提出,目的是要用精確的矽原子數量來精確定義千克標準。為了弄清 1千克到底有多少矽原子?他們特意製造了這對完美矽球。他們 通過精確測算出「完美矽球」內究竟有多少個原子,從而能測定阿伏伽德羅常數(即一摩爾任何物質中所包含的基本單元數),進而將質量單位「千克」的標準回歸到與恆定常數相關的定義中,而不是依靠一個「原器」,或者其他什麼會變化的東西來計量。

  據介紹,由德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科學家彼得?貝克領導的這個國際科研小組至今已經為這個項目工作了 5年。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來自義大利、比利時、日本和美國的科學小組將精確測量這對矽球中的原子數量。

  然而,此任務可不容易,為確定每一個球體積,他們將利用光學幹涉儀來測量此球表面 6萬個不同點之間的直徑;同時還用X射線檢晶儀來拍攝此矽晶結構的圖像,以確定其原子之間的空隙和密度。通過其原子密度來計算此球的體積,每一個小組將得出其自己的統計結果,即1千克到底有多少矽原子。對這些數字來說,重要的事情是要彼此符合。

  最終打造近乎完美的矽球

  其實,早在今年 4月,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讓 「阿佛加德羅計劃」小組製造此球,然而這一工作是一大挑戰。此矽被前蘇聯的離心分離機提純過,曾用於精煉製造核武器的鈾。此離心分離機將這些矽從放射性元素中分離出來,讓研究人員製造出最純的矽 28。之後,此材料從俄羅斯運到了德國國家度量衡學學會,通過為東德生產矽的成熟設備長成了一個巨大的晶體。在6次實驗失敗之後,此純晶體最終製成2塊5公斤的晶體塊,並運送到了澳大利亞。

  為加工成這對矽球,澳大利亞精確光學中心(ACPO)不讓一輩子加工精確球的光學工程師阿其姆?雷斯特勒退休,讓他最終製成了這一對矽球,成為他的晚年傑作。

  澳大利亞精確光學中心採用 300年前的牛頓望遠鏡地面透鏡的類似技術,製造出了這對 直徑為 93.75毫米的矽球。這對「完美矽球」球體非常接近理想球體,由球體中心至表面任何一點的距離誤差不超過0.3納米,其彎曲率為60-70納米,且每一個球的質量都和澳大利亞的千克相符。這對球體99.99%%是由矽28構成的,其晶體結構近乎完美。

  雷斯特勒說:「如果將我們的球吹大到地球大小,你將在平滑球面上看到的小波紋只有大約 12-15毫米,而圓周長誤差只有3-5米。」這在20年前是達不到這種圓滿程度,因為我們還不能看到這種微小的差異。

  然而,即使「阿佛加德羅計劃」小組讓每一個球達到了同樣數量的矽原子,國際重量與測量委員會也將不能早早地採納他們的定義。這是因為一些度量衡學家認為「阿佛加德羅計劃」小組的精確矽球只是簡單地取代了一個境況不佳的物理標準。他們提議用其它辦法來和這一方法比試一下,比如所謂的瓦特平衡方法??即用磁場和電力來精確定義千克。美國國家標準技術學會的理察?斯坦勒支持這一方法,認為能量測量比物理屬性的測量球體直徑的誤差更小。

  千克是國際單位制中7個基本單位之一,嚴謹定義它及對其進行精確測定,對於人類的科學探索以及生產生活都有著重要而廣泛的影響。(元元)

(責任編輯:趙裡鵬)

相關焦點

  • 「千克」等單位新定義生效,我們離「萬世萬民」的計量體系又近一步
    只有當各持一把鑰匙的國際度量局主任、巴黎國家檔案館主任、世界重量與度量大會主席 3 人齊聚時,才能打開存放的保險柜。每年這 3 人會開啟地下室一次,僅僅確認一下大 K 是否還安然待在原地,然後就上鎖離開。為了與大 K 進行對照,當時還製作了 6 個副本,同原器保存在完全相同的環境裡。
  • 1千克有多重?它就要重新定義了
    11月16日,四年一度的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將在巴黎凡爾賽宮舉行,屆時,數百名科學家將以精確穩定的物理常數重新定義"千克"。過了將近一個世紀,由於鉑銥合金更加穩定,1889年科學家們用鉑銥合金代替了純鉑的千克原器,然後這個千克原器一直被使用到現在。也就是說,我們使用的千克的定義一直是以國際千克原器這個實物為標準的。這樣的千克定義雖然簡單,但是卻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困難。
  • 「千克」被重新定義 物理教材將修訂
    國際千克原器。圖/國際計量局官網千克、安培、開爾文、摩爾……這些人類描述和定義世間萬物的標尺,今後將全部由「常數」定義。昨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舉行「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專題新聞發布會。在昨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援引一句評語,描述國際單位制重新定義的意義。國際單位制(SI)作為國際通用測量語言,幾乎是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法定單位制。去年11月16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上,經包括中國在內的53個成員國集體表決,全票通過了關於「修訂國際單位制」的1號決議。
  • 剛剛「千克」被重新定義!大K從此成為歷史
    在此之前,千克是目前唯一仍然使用實物進行定義的單位。自1889年以來,全世界的千克定義基準都是保存在巴黎秘密地下室內的一個鉑-銥合金圓柱體。但千克之源本身的質量正在變小,這促使國際度量衡大會於2011年決定將千克和量子力學常數掛鈎,進行重新定義。重新定義千克的過程,涉及自然科學界最為複雜困難的測量。
  • 質量vs重量:兩個不同的物理學名詞
    在我們日常談話中,「質量」和「重量」經常無縫互換,但認真講,它們絕不是雙胞胎。在科學術語中,「重量」和「質量」代表著不同的、精確的定義。那麼…二者究竟有什麼區別?「質量」定義為物理所含的物質的量。而「重量」則表示一個有質量的物體在引力的影響下對另一物體施加的力。質量不受引力影響,而重量則體現了引力本身。
  • 「千克」被重新定義
    1千克到底多重呢?不少人聽到這個問題時,可能會陷入迷茫,1千克不就是1公斤嘛。可問題又來了,1公斤又是多重呢?其實,千克的定義能夠追溯到128年以前,科學家們將一個直徑與高度都為39毫米的鉑銥合金圓柱體作為1千克的標準重量,也就是人們所謂的國際千克原器。現在它還被保存在法國塞夫勒市的國際計量局中。
  • 物體的重量和質量雖然都會發生變化,但它倆並不是一回事兒
    在日常生活中,重量和質量的意義是一樣的,我們通常把一個物體的重量等效於其質量。但在某些特殊情況時,也需要考慮它們之間的差異。重量和質量是不同的,重量的單位為牛頓N,而質量的單位是千克kg。(地球引力、重力、向心力和慣性離心力組成的平行四邊形,從圖中可以很輕鬆的看出它們之間的關係。)物體所受到的重力還與物體的加速度有關。同樣一個物體處於不同的運動狀態時,其所受到的重力也是不同的。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物體的加速度來改變慣性力,從而人為的改變物體所受到的重力。超重與失重就是這麼產生的。
  • 1千克到底多重?科學家也在算 或有輕微改變
    (圖片:美媒)中國日報網7月12日電(張巖)據美國知名網絡雜誌SLATE報導,1千克重量即將發生輕微改變。1千克到底多重?中學科學課程經常說,這個單位就是1立方分米的純水在4℃時的質量。世界上所有度量衡都以它為基礎、經度量衡大會(General Conference on Weights and Measures)授權制定。然而,正是IPK的獨一無二導致了它的垮臺。
  • 測出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G值 2018年新發現顛覆傳統認知
    國際單位制中的4個基本單位改由自然常數來定義,質量單位千克採用普朗克常數定義,電流單位安培採用基本電荷量定義,物質的量單位摩爾採用阿佛加德羅常數定義,溫度單位開爾文採用玻爾茲曼常數定義,並於2019年國際計量日(5月20日)起正式生效。而定義質量單位的國際千克原器也將在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退休。
  • 1KG有多重是誰定義的?他憑什麼能定義質量
    今年,國際度量衡委員會將以普朗克常數為基準,對質量「千克」進行重新定義。這一消息從去年一經發布就引發了很多「物理小白」的議論:質量單位為什麼要重新定義?對我們日常生活會不會有影響?讀完今天這張卡片,相信你會有一個答案。
  • 「1千克」到底重多少?外媒稱明年將被重新定義
    國際計量局主觀裁定以國際千克原器(IPK)為標準確定千克的質量,IPK由一種鉑合金製成,這種合金叫「90Pt10Ir」,即90%的鉑及10%的銥(按質量比);然後把這種合金用機器製作成高度和直徑均為39.17毫米的直立圓柱體。問題在於,由於化學性質,即使是用鉑和銥製成的圓柱,其質量也有可能隨著時間而改變,那麼1千克到底重多少呢?
  • 一度是多少,一千克有多重?明年將被重新定義
    (原標題:量子化變革已到來,「千克」被重新定義 ——國際計量委員會副主席顛覆你的常識)
  • 1分鐘物理之1千克有多「重」?
    歷史上的1千克1791年規定:1立方分米的純水在4℃時的質量,並用鉑銥合金製成原器,保存在巴黎,後稱國際千克原器。1901年第3屆國際計量大會規定:千克是質量(而非重量)的單位,等於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千克原器,又被人稱為「大K」,因為200多年來,都是用它來稱量世界,所謂「一砣稱天下」。
  • 「千克」到底多重將有新定義
    1千克到底多重?不少人聽到這個問題時,可能會陷入迷茫,1千克不就是1公斤嗎?可問題又來了,1公斤又是多重呢?其實,千克的定義能夠追溯到128年以前,科學家們將一個直徑與高度都為39毫米的鉑銥合金圓柱體作為1千克的標準重量,也就是所謂的「國際千克原器」(IPK)。它被保存在法國的國際計量局中。
  • 「1千克」到底重多少?西媒稱明年將被重新定義
    參考消息網10月25日報導 西媒稱,1千克重多少,或者更確切地說,什麼質量相當於1千克?這個答案由國際計量局確定。國際計量局主觀裁定以國際千克原器(IPK)為標準確定千克的質量,IPK由一種鉑合金製成,這種合金叫「90Pt10Ir」,即90%的鉑及10%的銥(按質量比);然後把這種合金用機器製作成高度和直徑均為39.17毫米的直立圓柱體。問題在於,由於化學性質,即使是用鉑和銥製成的圓柱,其質量也有可能隨著時間而改變,那麼1千克到底重多少呢?
  • 「1千克」到底有多重?新答案來了
    「1千克」多重?這一國際標準質量單位近130年來由一個小巧的鉑銥合金圓柱體定義。這一「國際千克原器」保存在法國首都巴黎西郊一間地下儲藏室內,擋不住歲月和汙染導致的細微變化,難以適應現代精密測量要求。全球數百名科學家定於16日匯聚巴黎西郊凡爾賽宮,參加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正式以一個物理常數定義「千克」,讓那塊外號「大K」的圓柱體退役。圓柱體「大K」卸任「千克是最後一個仍以實物作為基準的計量單位。」法國國家計量與測試研究所所長託馬斯·格勒農說,「問題是它歷經滄桑,質量會變化。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八單元測試卷,重量單位千克和克的認識
    在這個單元裡,我們學習的是重量單位裡的克和千克。除了他們之間的換算1千克=1000克外,我們教科書的第103頁也列出了其他的幾個常用重量單位。比如1斤=500克。一斤=10兩等等。斤和兩使我們日常當中最常用的重量單位,這幾個重量單位之間的相互換算要熟練,同時1公斤=1千克也是要小學生了解的。我們看一下這套試卷。填空題第1題1000g=( 1)千克=(2)斤,看看第4題,3000克=(6)斤。我們沒學直接計算的除法,可以將3000克分成3個1000克,每1000克是2斤。2×3=6.
  • 重慶墜樓事件,70千克的物體,50米的高度,「末速度」會有多大?
    加速度為何那麼狠心,要如此精確地配合高度去控制落地時間?平時我們都採用一個大約的重力加速度值,然而此時它為什麼不能偏離真實值,而變成10米每平方秒呢?且自殺者的運動軌跡為何會如此精準地對著兩位學生呢?70千克的物體,50米的高度,「末速度」會有多大?
  • 1千克究竟有多重?!
    1799年,法國科學家提出4℃時,一立方分米水的質量定義為1KG,並且以這個標準製作了純鉑為原料的『千克原器』作為1KG的國際標準。1889年,科學家們用更穩定的鉑銥合金代替了純鉑的千克原器,並一直沿用至今。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千克』是以這個『國際千克原器』實物為標準的。
  • 每年或有1.7萬枚隕石墜落地球 重量超1.6萬千克
    英國研究人員估算,每年約有1.7萬枚隕石墜落地球,重量超過1.6萬千克。研究只涉及單枚重量50克以上的隕石,未計入持續落到地球的宇宙塵粒。英國廣播公司4月30日援引研究人員傑夫·伊瓦特博士的話報導:「絕大部分落入地球的物體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