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汾陽圍鐃

2021-02-19 汾陽貼吧

圍鐃,是汾陽一種民間傳統打擊樂,因表演時以大鼓為中心,持鐃者環鼓排立,故稱「圍鐃」,主要流傳於汾陽市西南的虢城、虞城、陽城、田屯、靳屯、文侯、董和村等地,因此稱為「虢虞圍鐃」,後稱為「汾陽圍鐃」。汾陽圍鐃,歷史源遠流長,不僅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而且具備典型的儒釋道祭祀特徵,粗獷豪放而不失古樸莊重。

圍鐃類似於《尚書》記載的:「擊石撾石,百獸率舞」,通過鐃鈸鼓鑔的穿插擊打,藝術地再現遠古時代人們圍田狩獵激烈場景和喜慶豐收的歡樂場面。經過歷代民間藝人的加工,已形成一套編制齊全、節奏鮮明、具有完整構思的多聲部打擊樂,用以展現當地人民祈盼幸福、歡慶豐收、實現夢想的美好心願。

商代象紋銅鐃

虢虞圍鐃名字的由來是與其地名密不可分的。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山西汾陽段家莊一帶就已經有古人類居住。而虢城、虞城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655年。相傳春秋時期,晉獻公消滅了北虢(今山西平陸)和南虢(今河南陝縣)後,北遷其民,並且築造虢城、虞城兩城池以居之,古虢城故地屬今據山西孝義五公裡的大虢城村,古虞城故地屬山西汾陽的虞城村,虢虞兩古城在古時屬於山西汾陽。

鐃又稱鉦和執鍾,我國最早使用的青銅禮樂器之一,流行於商代晚期,周初沿用。其最初的功能為軍中傳播號令之用,逐漸變為重要禮儀祭器。「虢虞圍鐃」作為虢城、虞城一帶鄉民喜聞樂見的古代打擊樂遺存,帶有深深的歷史印痕。

古虢城城門

據《太平寰宇記》載:虞、虢二城,相傳晉滅虞、虢,遷其人於此,築城以居之,後兩國諸侯與臣民來此築城居之,長期繁衍生息。迄今為止,虞城村留傳著「夾道隱壁朝天吼,三宮六院八角樓」民謠,正是對這一歷史的記憶。

石碑記——《太平寰宇記》

宋明清時期,每年的農曆6月13日為青龍生日廟會,各村的祈雨活動一般都在廟中舉行,虢虞圍鐃被專門用於祈雨祭冷雨(冰雹)儀式。在盛大節日和舉辦隆重節慶中,圍鐃表演也被作為壓軸和重頭戲出場。

在汾陽流傳極廣的《玲瓏寶塔十三層》說唱中,對虢虞圍鐃有很真實的記載:「愣頭子青拍的是『且且哩且查』(鈸),青頭子愣拍的是『才才一才成』(鐃)。」

直到清晚期民國時,附近各村廟宇中還保留著圍鐃家俱。圍鐃在汾陽可謂深入人心,唱詞也朗朗上口,一進臘月門,村人便在廟中活動開來,一鼓一鐃一鈸一鑔,三五個人圍在一起就能排開陣勢,有時連看熱鬧的孩子也會耳熟能詳來幾句口訣:「染豆沙,染豆沙,豆沙豆沙染豆沙!」

建國後,各村寺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汾陽圍鐃作為群眾性的活動,因為逐漸失去群眾基礎而成為少數人的喜好,年輕人不再以學會汾陽圍鐃為榮,汾陽圍鐃技藝一時後繼無人。

近年來,通過搜集整理鼓譜、組建表演隊、培養傳承人等方式,汾陽圍鐃再度發展壯大,成為展示汾陽文化的標誌之一,在2010年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虢虞圍鐃表演道具很簡單,主要是鼓和鐃、鈸、鑔打擊樂器,鐃、鈸、鑔既是樂器又是道具,用於表現古人擊石撾石圍田狩獵的激烈場景。

虢虞圍鐃的活動主要集中在春節期間,一般到二月初二後結束,另在祈雨祭冷雨(冰雹)酬神的特殊場合也出現。多在本村進行,有時鄰近幾個村相約一起進行。基本程序為告廟迎神、聚集演練。首先在寺廟院中進行首場演出,以迎接各路神仙。有時附近幾個村相約聚集一起,競技鬥藝,各展風彩:在大鼓的指揮下,大鈸發出渾厚蒼涼的吶喊,大鐃隨著中鼓以輕擊、重擊、悶擊、磨擊、輪擊等手法,發出強悍清亮的迴響,小鼓急促,鑔聲利落,以齊打、對打的形式,用「水吊魚」,「流水急鼓」,「得勝令」,「迎親」,「回頭、秧歌」,「霹靂火」的鼓點節奏,以展現古人圍田狩獵和喜慶豐收的歡樂,以祈蒼天保佑五穀豐登幸福安康。

汾陽圍鐃,這支記載著人類發展歷史的民間音樂奇葩,在繼承和發揚中,不斷創新,注入新鮮血液,相信一定會煥發出更加絢麗更加迷人的光彩。小微也在此呼籲大家從自身做起,充當保護文化的宣傳員,從身邊小事做起,為保護我國璀璨的歷史文化添磚加瓦。

相關焦點

  • 汾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計104項)
    點擊上方[汾陽微刊]免費關注向上滾動瀏覽全文↑汾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104項) 汾陽市現有國家級非遺項目2項,省級非遺項目11項,呂梁市級項目5項,汾陽市級項目86項。傳承人100人(包含國家級1人、省級9人、市級14、縣級76人) 國家級(2項):汾酒釀製技藝、汾陽地秧歌 省  級(11項):汾陽王酒傳統釀造工藝、竹葉青酒泡製技藝、汾州八大碗製作技藝、汾孝秧歌(汾陽磕板秧歌)、峪道河馬跑神泉傳說、德義園府醬製作技藝、古汾州民間文學、汾陽圍鐃、竄黃蛇、九枝社柳編手工技藝、汾陽核桃木雕刻家具
  • 汾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104項)
    汾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計104項) 汾陽市現有國家級非遺項目2項,省級非遺項目11項,呂梁市級項目5項,汾陽市級項目86項。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汾陽地秧歌
    汾陽市流傳著一種獨具地方風韻的民間舞蹈,她吸收了當地民間傳統藝術精華,融匯汾陽人剛而不猛、柔而不軟、剛中有柔、柔中藏剛的人文個性,化武術套路為舞蹈動作,寓和諧理念於跳挪騰躍,數百年來在汾陽及其周邊傳承不息,並於2008年1月19日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那便是——汾陽地秧歌。
  • 石花酒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發文公布了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石花酒傳統釀造技藝正式入選,這也是襄陽市首家白酒企業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省級非遺評定專家組一致認定,「石花及霸王醉酒具有極高的飲用價值、藥用價值、養生價值和品牌價值,厚重的歷史淵源和獨有的生產工藝,更具有寶貴的歷史文化價值。」2017年,石花及霸王醉酒傳統釀造技藝經縣、市兩級政府批准,先後入選穀城縣、襄陽市兩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現在已經有46種世界各地的民間藝術登上了"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名錄"。然而,申遺不等於保護,僅僅是申遺,遠遠不夠,重要的是有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不能像文物一樣被保護起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死的,我們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解咬村皮影戲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有許多天才的藝術創造,無與倫比的藝術技巧,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能深深打動人的心靈、觸動人的情感。通過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藝術作品,我們可以形象地看到當時的歷史事件、人的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不同人群的生活習俗,以及他們的思想與感情、藝術創作方式、藝術特點和藝術成就。 今天,小編繼續帶你走近非遺文化,給你的心靈帶來一場精美盛宴。
  • 山西汾陽:拓展資金投入渠道 城鄉群眾樂享文化大餐
    如此多彩的城鄉文化生活,得益於該市多年來不遺餘力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近年來,汾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樹立了「文化強市」戰略,把文化建設工作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  汾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麻娟說,為了保障對公共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汾陽市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資金裝進財政預算的「盤子」,並形成穩定的保障機制,確保每年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幅不低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不斷加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有了資金保障,該市堅持城鄉均衡發展、一體化推進,加快了文化設施建設向基層延伸。
  • 潮州市新增7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關注「文化潮州」 搶先了解潮州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資訊 關注 喜 訊 日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六批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我市林朝虹等7人被認定為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 淮安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線上展)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閘民歌     註: 2020年12月18日,「南閘民歌」項目入選《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2010年,獲批省級非遺保護項目,第五代代表性傳承人為陳仿足、嶽雲飛。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樓湯包製作技藝文樓湯包被譽為「中華一絕」,麵皮透亮薄如紙,滿腹湯質蟹黃鮮,手抓入碟有絕技,吃法獨特名遠揚。文樓湯包是淮揚菜招牌面點。
  •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平定亮晶晶砂鍋養生煲
    今天小編給大家安利一款砂鍋,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中小號齊全,工藝質量俱佳,更重要是性價比高!如果你們喜歡一鍋燜、煲仔飯、養生湯,選一款買準沒錯~心急的小夥伴可點擊圖片先下單噢~↓平定砂器有多出名?據傳在清朝康熙帝時期,平定砂鍋便成為康熙御用煎藥器皿名揚天下,2014年被選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平定地處晉(山西)中東部,那裡的矽質黏土十分豐富,是燒制砂鍋的極佳材料,再加上豐饒的煤炭資源,給砂器製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 【公告】2019年度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擬補助名單
    根據《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省文化和旅遊廳開展了2019年度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評審工作,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項資金評審委員會
  • 湖北公布第6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0日訊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2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17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入選。據了解,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名錄時,同時要求各地、各部門要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管理工作。
  • 湟中壁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寶洲
    湟中壁畫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寶洲 2011年李寶洲被評為湟中壁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4年被授予「青海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2018年榮獲西寧市首屆「西寧工匠」榮譽稱號。
  • 『千古一釀看今朝』,你所不知道的 山西汾陽汾酒文化
    汾陽始建於春秋初期,因位於汾河之陽而得名,由山西省直轄、地級呂梁市代管。截至2017年底,汾陽市轄5個街道、9個鎮、2個鄉,共計39個社區、262個行政村。汾陽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是文物大市。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汾酒製作工藝。此外,杏花村鎮也是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杏花村汾酒老作坊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汾陽市區還保留二府街歷史文化街區和武家巷歷史文化街區兩處歷史文化街區,明清風貌尚存。有古生物化石遺址、新石器遺址和70多處文化古蹟。
  •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在山西藝術職業...
    11月30日,2020年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開班典禮在山西藝術職業學院並東校區音樂廳成功舉行。開班典禮由山西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單紅龍教授主持,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張衛東出席並作講話。
  • 孟村回族自治縣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簡介!
    孟村縣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項:孟村八極拳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二項:2007年,孟村八極拳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評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6月,孟村八極拳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文化部批准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孟村開門八極拳研究會於2010年、2011年連續舉辦兩屆八極神州擂,2012年、2013年,先後獲得中央電視臺《武林大會》開門八極拳戰陳氏太極拳總冠軍和中英邀請賽冠軍。
  •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傳承
    &nbsp&nbsp&nbsp&nbsp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民族民間記憶的重要標識和歷史文化的活化石。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保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3年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我國於2004年加入公約,並於2011年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 臨海發現古龍窯遺址 準備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臨海發現古龍窯遺址 準備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3年11月26日 05:59:48   浙江日報訊 近日,臨海市白水洋鎮東山村村民陳由良來到鎮政府,報告自己找到了一座古龍窯遺址。為了傳承傳統工藝,他還邀請當地健在的老藝人一起整理相關資料,準備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計劃在條件許可時,恢復古窯,生產古色古香的陶器。
  • 雄安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雄安新區所在三縣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造就了一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各具特色的「非遺」也是雄安新區的寶貴財富。雄縣古樂:雄縣古樂是地方傳統鼓吹樂。據考證,雄縣古樂起源於宋元時代,興盛於明清時期,是民間鼓吹樂之北樂支系。
  • 河南將開展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加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有關規定,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將開展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