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按】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的一大特色,就是善於引經據典,通過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賦予其鮮活的當代價值和意義。
2020年第24期《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筆記君梳理了三則典故,一起學習品味!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我國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傳統產業煥發新生。圖為2020年12月4日,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倫教鎮香雲紗染整場,工人們趁晴好天氣在製作、晾曬香雲紗。香雲紗俗稱莨綢、雲紗,是一種用地方特色植物薯莨的汁水對桑蠶絲織物進行浸染、再用珠三角地區特有的含礦河湧塘泥塗層覆蓋、經晾曬而成的一種昂貴紗綢製品。香雲紗染整技藝也是第二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人民圖片 邱新生/攝
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
總書記說:
「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從哲學上說,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因為事物存在優點就把它看得完美無缺是不全面的,因為事物存在缺點就把它看得一無是處也是不全面的。經濟全球化確實帶來了新問題,但我們不能就此把經濟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
原典:
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利旁有倚刀,貪人還自賊。
——(漢)無名氏《古詩》
釋義:
這是漢代一首五言詩,收錄在《古詩源》卷四中。「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採用比興手法,意思是:再甘甜的瓜,其所連接的瓜蒂都是苦的;再美味的棗子,都長在荊棘上。
這個典故,旨在說明任何事物都難以十全十美。
「學習筆記」註:
歷史和現實深刻證明:推動經濟全球化有利於促進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向縱深發展,實現全球資源優化配置,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符合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面對經濟全球化大勢,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裡假裝視而不見,或像堂吉訶德一樣揮舞長矛加以抵制,都違背了歷史規律。儘管經濟全球化帶給人類的不都是「糖與蜜」,也有「血與火」,但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適應和引導好。
2020年11月15日,東協十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歷經8年談判後,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終於宣告誕生、正式啟航。圖為9月23日拍攝的海南洋浦小鏟灘碼頭。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攝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總書記說: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發展的目的是造福人民。要讓發展更加平衡,讓發展機會更加均等、發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發展理念和模式,提升發展公平性、有效性、協同性。
原典: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春秋至秦漢]《禮記·禮運》
釋義: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總書記經常使用的一則典故。意思是說,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為天下人所共有,因而可實現「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世界」。 這篇文章中的「大道」,主要是指全人類共同追求的「公平正義」等價值,而「天下」則指全世界,蘊含的內容比原典更深邃、更寬廣。
「學習筆記」註:
2017年1月17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針對世界經濟長期低迷,貧富差距、南北差距問題更加突出的狀況,為世界經濟把脈開方,提出打造「四個模式」,為促進世界經濟走出困境貢獻了中國方案。
「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是「四個模式」中的第四部分內容。總書記強調:發展的目的是造福人民。要讓發展更加平衡,讓發展機會更加均等、發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發展理念和模式,提升發展公平性、有效性、協同性。
總書記提出四點倡議:要倡導勤勞儉樸、努力奮進的社會風氣,讓所有人的勞動成果得到尊重;要著力解決貧困、失業、收入差距拉大等問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保護好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要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實現全球範圍平衡發展。
當地時間2019年11月1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夫婦陪同下,共同參觀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港項目。這是習近平與當地員工代表親切交談,詢問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
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
總書記說: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只要我們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攜手努力、共同擔當,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就一定能夠讓世界更美好、讓人民更幸福。
原典:
老子曰:……夫人君不出戶,以知天下者,因物以識物、因人以知人。故積力之所舉,即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即無不成也。
——[戰國]文子《文子·下德》
釋義:
這段話出自《文子·下德》,主張君主應利用眾智眾能治天下。
文子認為,國君不出朝廷就能知天下之事,這是因為他能以身邊事物推知其他的事物,以身邊的人推知其他人。由此得出:「故積力之所舉,即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即無不成也。」也就是說,聚集眾人的力量和智慧去做事,就沒有不成功的。
後《淮南子》引用《文子》此語,按當時習慣改「即」為「則」。
「學習筆記」註: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推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深度衰退,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面對逆風逆水,如何引領世界經濟走出困境?
習近平總書記以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堅定不移地維護經濟全球化,進一步提出一系列具有強大引領力的中國主張:
堅持合作共贏理念,信任而不是猜忌,攜手而不是揮拳,協商而不是謾罵,以各國共同利益為重,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致力於推進合作共擔,大國要率先示範,主要經濟體要以身作則,發展中國家要積極作為,通過共同開放、共擔責任,推動世界共同發展;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基石的多邊貿易體制,完善全球經濟治理規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綜合自:《習近平用典》第二輯、《求是》雜誌
策劃:學而時習工作室 編輯:吳曉迪 周璐銘 劉名美 韓辰 審核:宋維強 監製:馬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