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蘇省江都市丁溝鎮中學 李華榮
在體育教學中50米跑是提高學生速度的訓練內容。50米跑也被很多地方教育部門選為中考體育測試的必測項目,作為學生體質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在體育測試項目中,學生50米跑成績普遍較差,學生練習主動積極性也不高。體育教師如何讓50米跑教學不再枯燥,提高50米跑的趣味性,讓學生願意參與、主動嘗試練習,是值得我們探討。現根據筆者多年的50米跑教學經驗,在此拋磚引玉,向大家介紹50米跑趣味教學九法。
01
概念模擬跑
體育教師在50米跑初期教學中,讓學生分別學習了50米跑的起跑、起跑後加速跑、途中跑和終點跑技術後,有必要讓學生花更多的時間去體會四個階段的組合跑。可將跑的距離在跑道上劃好線, 分為20米(起跑及起跑後加速跑)—20米(途中跑)—10米(終點跑) — 5米(慣性放鬆跑),並提出相應的技術體會要求。例如:起跑姿勢可在後一位待跑同學幫助下做好;起跑後加速跑要在聽出跑的口令迅速兩腳前腳掌蹬,兩手撐,上體漸漸抬起,步長漸漸增加,要發揮出最快速度;途中跑只要7成左右速度,調整體會動作,動作要輕鬆自然,直線性和平穩性好,發揮肌肉力量;終點跑要保持上體稍前傾,加快後蹬和兩臂擺動,有終點撞線動作,強調要全力堅持;最後的慣性放鬆跑很重要,要求有快速撞線動作,身體過終點線後才可減慢跑速,體會輕鬆自然的身體動作,嚴禁學生跑過終點後突然減速、停止跑動或突然轉彎變道。
02
讓距追逐跑
同性學生之間、尤其異性學生之間的速度素質差別很大。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可嘗試先讓學生在同性學生之間自由選擇, 學生自己認為稍差的可站前一道起跑線(離後者約5米),願意表現追逐的學生可站後一道起跑線, 兩組同時聽起跑口令進行讓距追逐跑, 前者力爭不被後者追到, 後者力爭要追到前者。接著可進行異性學生之間的讓距追逐跑, 原則上可根據同性學生之間強弱情況, 組織進行「強男對強女」、「 弱男對弱女」讓距追逐跑, 並要求學生注意安全, 不可突然變道或突停, 尤其在後追者將要追上時, 就要控制速度, 手碰到即可。
03
讓時追逐跑
體育活動很能為初中男女學生提供接觸認識的平臺, 體育教師如果合理利用初中學生特定時期的爭勝好強、愛表現自我的特點, 體育教學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學中可嘗試組織男生追女生的讓時50米追逐跑,可進行兩種組織:第一種組織方法可根據學生速度水平分別把男女生分成「強、中、弱」若干個組,依次以「弱女、弱男、中女、中男、強女、強男」交替順序站在50米跑集合線後,然後教師可分別進行男生追女生的讓時50米追逐跑。例如第一聲「哨聲」後,「弱女」跑出約5米,吹第二聲「哨聲」,「弱男」即快速跑出追,要求男生跑進注意安全,如果就要追上就控制速度,手碰到就行,其他組別依次類推。第二種組織方法較安全,氣氛較第一種差些。還是根據學生速度水平分別把男女生分成「強、中、弱」若干個組依次以「弱女、弱男、中女、中男、強女、強男」交替順序站在50米跑集合線後,不過女生站跑道第、3、5、7道,男生站跑道第2、4、6、8 道,教師發出第一聲「哨聲」,「弱女」跑出,約5米吹第二聲「哨聲」「 弱男」即快速跑出追, 一直到50米終點看誰先過終點線。
04
達標測速跑
在50 米組織教學中,教師有必要讓學生知道速度概念,也讓學生針對中考體育測試50米跑的標準,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通過幾堂課多次對學生50米跑的測試,然後根據學生速度成績相對分組,分成男女生不同速度水平組各3 一5 組。要求學生同一水平組的一起跑, 每人必須完成各組規定總量中幾次達標跑( 達標成績的設定一般低於個人最好成績,學生認真跑基本上能完成,完全在於體育教師想要學生完成的次數,想學生跑次多點,那就達標要求高點),如果學生完成了規定的達標次數就可休息,如果沒有完成達標規定的次數, 那就必須完成規定的練習總量。
05
減量激勵跑
50米跑是枯燥無味的,尤其重複練習對於學生來說積極性是不高的體育教師在組織教學中,如果對50米跑中跑得較好的學生進行激勵,給予其努力的肯定,不但可給予被激勵者一種繼續表現的動力, 更是對別的學生主動性的一種調動.教師可根據學生速度分成不同水平組,當學生完成一定次數50米跑後,可嘗試運用減量激勵跑,刺激全力跑。例如教師規定同一水平組的學生接下來的第一次5 0 米跑, 誰跑小組第一名的學生可少跑接下來的兩次跑:第二次再跑,誰獲小組第一名,則可少跑下一次;當然剩下的學生要再跑一組。
06
明星對抗跑
學生爭勝好強可塑性也高。教師可要求學生進行對抗跑。在進行第一次50米跑後, 根據學生速度形成不同水平的明星組。取每小組前兩名的學生重組成一級明星隊;取每小組最後2 名為三級明星隊; 中間的學生為二級明星隊。接下來的幾次跑中依此類推,前兩位進級,後兩位退級,比一比哪幾個學生是保持在一級明星隊裡次數多, 當然對保持在三級明星隊的學生也要提出一定的學習要求。
07
加長距離跑
當學生進行了一定時間的50米跑後, 速度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特別是對技術也有了一定了解。為了提高學生的速度耐力,可進行加長距離的跑,加長距離的長短可根據學生的速度水平或教學的需要。例如教師可組織女生剛開始加長6米,男生加長10米;也可組織速度水平較高的男女生加跑10米,速度水平較差的男女生加跑6米;當然也可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加跑是6米還是10米。
08
挑戰障礙跑
在50米跑的過程中增加一些有形與無形的障礙,讓學生在跑進中挑戰困難,是很能活躍課堂氣氛與調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的,也能培養學生的一些耐挫能力。體育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可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自由組合「障礙」內容, 例如可組織在50米起跑線上,學生聽到第一聲哨聲開始做原地高抬腿跑,當聽到第二次哨聲立即快速反應跑出,在跑出10米後(教師要在跑道上劃出各距離的線),做跨步跳15米,然後快速跑到50米終點。再如快速跑出15米,接著完成向後退跑10 米,然後再快速向前跑進,跨越2 一3個有一定高度的牛皮筋、小體操墊或跨欄,看誰不犯規,到50米終點的速度快。
09
50米接力跑
學生還是很喜歡集體項目的,體育教師在講解比賽規則後,可讓學生先模擬練習接力跑,然後再進行50米接力跑。接力跑教學有多種組織方式,例如可組織強男對強男組,強女對強女組,其他組合類推; 也可根據學生速度水平相對均衡分成若干小組,男生跟男生比,女生跟女生比;當然也可男、女生組合比50米接力跑,規定還是先男生跑還是先女生跑,或者讓學生自由安排本組接力跑的男女生順序。體育教師要根據課的情況靈活運用,還要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