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米屬于田徑比賽中的中距離,是一個需要耐力、比拼意志力的項目,同時需要速度的綜合性項目。
1000米是部分企事業單位如公務員體能測試,也是學生的考核項目。
那麼,1000米該怎麼跑呢?
說起1000米,很多跑友可能都會有一段刻骨銘心的回憶,它或許是你曾經高考的一項,也許是那年大學的體側,或者是現在我們跑友不斷追求的配速。
懂一點田徑的人都知道,什麼比賽項目最難,大概就是800/1000米了。
100米跑,比的是速度能力、衝刺能力,而超過1000米的,比的是耐力。1000/800米則介於其中,它實際測試了人體的無氧能力,或者又稱為速度耐力,也即對於較快速度的保持能力,換句話說,你又要跑得快,同時速度還不能掉。
為什麼說跑1000米非常困難呢?
原因是,如果你以100米的速度去跑1000米,三百米左右你就會喘得不行;如果你是按照馬拉松的速度去跑1000米,那你的速度就顯得太慢了。
1000米跑,需要選手有強大的耐乳酸能力,因為後面400米直至終點處,會伴隨強烈的疲勞感、肌肉酸痛感、下肢會像灌了鉛一樣、呼吸也會很困難、喘不上氣的感覺,非常難受。
1000米跑怎麼訓練?
持續性跑
通過長距離的訓練提高了機體的基礎耐力。但需要記住的一點,這種訓練手段的速度不能過於緩慢,不然起不到效果。總距離也不宜過短,一般在5000米左右!其訓練的總時間在0.5-3小時不等。
間歇性跑法
訓練中長跑,比如馬拉松,間歇跑訓練法是提升成績的重點。跑1000米也可以進行間歇性跑法訓練。
間歇性跑法,一組訓練後進行一段時間的休息,來快速恢復體能。通過短距離之間的快速奔跑來提高運動員速度。間歇性跑法距離一般為100 200 300 400,很多專業運動員常說的變速跑也保留了間歇性跑法的味道。間歇性跑法的時候最好運用組合來進行訓練,例如,1234 246 (即100米後200米接著300米最後400米跑,在組間要有足夠的間歇,環節也要有一定的間歇)
重複性跑法
平時成績較薄弱,在開始訓練初期,可以通過這種方法來讓自己找到適應的感覺。重複性跑法綜合了速度和耐力的跑法,既能練耐力又可練習速度。通過重複性的跑一種距離,能提升跑者對這種距離肌肉的適應性,從而間接提高總體成績。
提高1000米成績,有一些小竅門
開跑前,提前提高心率。可以進行大幅度的動態拉伸,能起到熱身的效果,也可以原地高抬腿,20-30秒即可,這是快速提升心率的最佳辦法。
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跑1000米是,身體能量消耗大,對氧氣的需求量增加,為了供給機體足夠的氧氣,正確的呼吸方法十分重要。跑時,呼吸的節奏應和跑的步子配合起來。一般採用「二步一呼,二步一吸」或「一步一呼,一步一吸」的呼吸方法。
在跑步過程中,由於氧氣的供應滿足不了肌肉活動的需要,跑到一定階段會出現胸部發悶,呼吸困難,動作無力,跑速降低,不願跑下去或難於繼續堅持跑下去的感覺,這是中長跑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排乳酸,增強耐力。跑後肌肉僵硬、酸麻、沉重、發不上力的感覺,是乳酸堆積造成。當運動達到一定強度,超過乳酸閾值後,人體的疲勞感就會暴增,耐力直線下降,雙腿就像是灌了鉛一樣乏力沉重,難以繼續前行,甚至還會發生抽筋的情況。足夠的日常訓練能提高耐乳酸能力。
如果離比賽的時間還比較久的話,那麼,調整自己的跑步方法、加強力量訓練等,可以達到訓練的效果。如果離考試時間比較近,沒有時間再去做力量訓練以及調整跑姿的話,那麼建議採取自己最熟悉的方法去跑!
其他:
在中長跑運動中,多因準備活動不充分,容易發生腹痛情況,主要是由胃腸痙攣引起,此時切不可緊張,可用手按住痛的部位,減慢跑速,多做幾次深呼吸,堅持一段時間,疼痛就會消失。
採用跟隨跑戰術:出發後,始終跟隨在領先者或小集團後面,力爭在最後衝刺階段超過對手,率先通過終點。
跑步的動作:要注意的就是跑步時一定要放鬆、協調。這就要求建立在正確動作的基礎上,腳的著地應用全腳掌著地,屈膝緩衝過渡到前腳掌蹬地。上體正直放鬆,兩臂自然有力的擺動。
離考核或測試的時間不長了的話,每天應該堅持練習,每天跑的路程逐漸增加,但要避免突然疾速跑,而是要堅持鍛鍊,保持循序漸進。
測試時間臨近,堅持了日常訓練,還擔心無法更好地應對的話,不妨試試肌鰹強,可以增加耐力,明顯提升成績。
它的主要成分是鰹魚蛋白肽(吃它就跟吃魚一樣安全),其作用機理就是緩解乳酸堆積,緩解疲勞狀態(沒錯,這個便是影響孩子體測成績的罪魁禍首),增加耐力,提升運動的表現。吃了它之後,孩子跑起來沒那麼累了,成績就自然提高了。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