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健走:日行宜萬步 過量腿部關節可能會損傷

2020-12-23 中國網

健步走到底怎麼走才健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等七家專業機構聯合發布科學健走宣言,倡導公眾科學健走。

宣言指出,缺乏身體活動是造成人類死亡的第四位危險因素,健走是適合不同人群的有氧身體活動。健走是介於散步和競走之間的,當達到微微氣喘、心跳加快,但還能說話交流的狀態時,能量消耗將明顯增加,建議公眾每次健走30分鐘以上(30分鐘到1小時),或者每次至少10分鐘,每日累計30分鐘以上。

專家表示,健走運動要適量,僅以步行作為運動方式的普通成年人,建議每日步行總量8000步至13000步,其中健走5000步至8000步,日常生活約3000步至5000步。過度健走可能造成腿部關節的慢性勞損,因此,最好避免大運動量的進行單一方式的鍛鍊,可結合健走進行力量、柔韌等練習。

健走前要進行5至10分鐘左右熱身,活動關節、牽伸肌肉;結束後進行5至10分鐘左右整理活動。健走要選擇軟硬適中的運動鞋,健走後應注意控制能量攝入,特別是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健走時應每15至20分鐘飲水150至200毫升;如持續健走時間超過1小時或出汗較多,運動中和運動後可適量飲用運動飲料。

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肥胖人群、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健走應遵照醫囑,並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比如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在清晨起床後空腹狀態下鍛鍊,也不要赤足行走。

骨關節疾病患者健走時應注意膝蓋與腳踝的保護、注意運動的強度與時間,根據情況使用健走杖等輔助工具。肥胖人群健走強度不宜過高,健走時應適當增加擺臂幅度和頻率,可採用「中軸扭轉」的方式,增加腰腹的鍛鍊。嚴重肥胖的人群會對膝關節造成壓力,建議手持健走杖進行健走、適度適量,以保護膝關節。

記者 賈曉宏

原標題:日行宜萬步過量有風險

相關焦點

  • 健走——每天一萬步必然瘦下來
    健走有助全身塑型   健走運動中使用的手杖可有多種用途,兩手一前一後推動健走杖的時候,會運動到上半身,對於強化背部和腹部肌肉、鍛鍊腿部和手臂很有幫助,同時可促進心肺功能,與正常走路只用到雙腿有完全不同的體會。
  • 如何健走?科學健走方式告訴你
    運動是生命的源泉,科學運動使人健康和快樂。但是,現代快節奏的生活與工作,讓規律運動成了許多人難以實現的目標。「健走」因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又不受場地限制,深受公眾喜愛。如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倡導的日行一萬步、吃動兩平衡的理念正在成為更多人的自覺行動。越來越多的人們告別久坐不動,快樂地走了起來!
  • 浙江第五屆「萬步有約」健走激勵大賽今日開賽,萬人開啟50天健康生活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任少凡8月11日,浙江第五屆「萬步有約」健走激勵大賽正式開賽。今年大賽將以「全民健康,抗疫同行;不忘初心,你我有約」為口號,對賽制、技術、內容和管理等方面也有所創新,引入「雲端萬步」的概念。
  • 每天1萬步傷膝蓋是真的嗎?專家給你答案
    每天一萬步,被越來越多的人作為每天的鍛鍊目標。同時,「走一萬步損傷膝蓋」的爭議也隨之而起。走路超過1萬步真的會損傷膝蓋嗎?聽聽骨科醫生怎麼說?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尤其是很多中老年人面臨骨關節炎、膝關節退行性損傷的問題,過量鍛鍊可能弊大於利。
  • 刷步數正確姿勢:塑膠步道不傷膝蓋 日別超1.5萬步
    塑膠步道不傷膝蓋 每天別超1.5萬步 能邊走邊聊這個強度就合適——  告訴你刷步數的正確姿勢  新冠疫情防控形勢轉好,憋著甩肉的你終於可以出家門啦。選擇什麼運動好呢?時間靈活、無需裝備、容易上手兒……就是它啦——暴走。  沒錯,基於上述優點,健步走已成為大家更樂於選擇的健身方式。
  • 每天堅持健走1萬步,長期堅持,你會收穫什麼好處?
    研究調查表明,每天步行數量低於3000步的人,更容易出現健康疾病。雙腿是支撐是行走的動力,是力量的源泉,每天保持一定的活動量,可以減緩腿部衰老,保持下肢的力量。科學的建議是:加強運動量,每天步行數不要低於3000步。
  • 【疾控科普】糖尿病患者如何進行科學健走
    健走是最適合糖尿病患者的有氧運動之一,經濟方便。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糖尿病與健走相關的知識吧!健走對糖尿病患者的好處01健走能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改善胰島素抵抗,有助於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一般應達到每分鐘100步以上才有鍛鍊效果,以每分鐘120步左右,健身效果最佳。健走時,配合緩而深的呼吸,效果會更好,要用鼻吸口出的方式或自然呼吸。每分鐘100—120步時,採用「兩步一吸氣,兩步一吐氣」的方法;當步行速度為每分鐘120步以上時,則適用「四步一吸氣,四步一吐氣」呼吸法。
  • 每天堅持健走1萬步,恭喜,這幾個好處會找上你!
    研究調查表明,每天步行數量低於3000步的人,更容易出現健康疾病。雙腿是支撐是行走的動力,是力量的源泉,每天保持一定的活動量,可以減緩腿部衰老,保持下肢的力量。科學的建議是:加強運動量,每天步行數不要低於3000步。
  • 超20萬人挑戰「萬步走」 送你「刷步數」的注意事項
    2020年11月7日,由國家衛健委疾控局指導、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辦,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五屆「萬步有約」健走激勵大賽總結會暨第六屆主辦城市評選會在懷柔區舉行。 大賽自8月啟動,包括精英賽和拓展賽兩大模塊。
  • 時下流行的「萬步有約」,你真走對了嗎
    現在大家都在搞萬步有約,但是不知道一天定一萬步是否合適,能否請教一下專家?」昨天,有讀者來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幫幫團求助,對此,浙江省體育科學研究所全民健身研究中心主任薛亮給出了回答:針對平時沒有運動習慣人群,儘量循序漸進,可以從日行6000步開始。
  • 告訴你刷步數的正確姿勢:塑膠步道不傷膝蓋 每天別超1.5萬步
    這就需要我們掌握科學的健步走方法。今天 , 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的專家就來跟大家聊一聊 " 暴走 " 的正確姿勢。塑膠步道最合腳 運動前後別忘熱身世界衛生組織建議 , 成年人每周應至少完成 150 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身體活動。
  • 曲靖市疾控分隊「萬步有約」實地健走泰豐公園
    9月10日下午4:00,曲靖市疾控中心視頻培訓剛結束,參加全國第五屆「萬步有約「的隊員們立即集結,向健走目的地——泰豐公園進發。今年突至的新冠肺炎疫情,每位隊員手上都有幹不完的常規任務或臨時任務,4:30實地健走,這是好不容易擠出的一段時間。網上報名→實地籤到→軌跡開啟,緊奏而有序;轉體→伸展→屈膝→壓腿,踝關節動動,腕關節運動,在四個八拍的律動號子聲中,隊員們認真完成了10分鐘的熱身運動。調整呼吸,隊員們摩拳擦掌,熱情滿滿進入健走程序。
  • 長期堅持健走,身體會獲得哪些好好處呢?
    雖然跑步的好處很多,但是小編今天要給你們推薦的並不是跑步,而是健走!那麼健走相對於跑步來說,實際上能夠得到的好處都很多,但是健走的標準姿勢倒是沒有那麼嚴格,和走路的姿勢差不多,但是雙手要彎曲起來擺臂,然後步伐加快,這才算是健走。
  • 日行萬步,是養生還是傷身?醫生: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慎選擇
    堅持每天日行萬步,是傷身,還是健身?答案真的因人而異!如果是年輕人,日行萬步不是什麼難題,因為他們的體質好,骨骼健康,多走路可促進他們骨骼生長。但上了年紀的人,強制自己日行萬步,可能會加重自身負擔,因為隨著人的年齡增長,體內各項機能出現退化的現象,少時有營養不良情況的人,到老後骨骼退化速度要比其他人的快,此時日行萬步會給他們帶來不適。不過,如果就此下定義「日行萬步會毀人健康」,未免太早了。
  • 每天一萬步健走,對膝蓋好不好?每天走多少步才適合自己?
    適量的運動可以給身體健康帶來多種好處,有的人還會效仿「日行一萬步,不走到不罷休」的做法。於是每天一萬步健走應運而生,可這樣做真的對身體好嗎?有很多人都會擔心自己膝蓋的健康。它也都會記錄下來,如果是按照一萬步的標準來看,在你手機上顯示的一萬步,很有可能不是真正的一萬步。在這點上,大家是要注意的。那怎麼走才是標準呢?告訴大家一個辦法,如果你把你每天健走的步數定為一萬步,那麼就你就可以抽出一段時間,專門去做一萬步。
  • 運動過量膝蓋疼怎麼辦?
    運動過量膝蓋疼怎麼辦? 運動後出現膝關節疼痛,是很多人都出現過的狀況,但因為膝關節是人體最複雜的一個關節,很難單純從一個簡單的膝關節疼痛症狀來確定病情,下面我們把最有可能的一些原因羅列出現,供大家參考。
  • 同樣是5公裡,健走和慢跑,你選對了嗎?
    慢跑與健走這兩種運動,由於不需要特殊運動器材,只要邁開腿就可以,都是人民喜聞樂見的運動方式。這個運動量和運動方式對於維護我們的身心健康都是有非常大的好處的,且都不會對關節造成過度的刺激。
  • 健步走 科學的方法您掌握了嗎?
    這時候,掌握科學的方法,就可以讓健身鍛鍊事半功倍。走路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而健步走越來越成為大家樂於選擇的健身方式。有規律地進行健步走,既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質疏鬆等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還幫助控制體重,並促進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