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城鎮化進程加速有望帶動潛在咖啡消費人群的增長
我國城市人口飲用咖啡的比率高於農村人口。不僅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都大力建設商業中心,每建一個商業中心,餐飲和咖啡館自然會跟隨,對行業有一個非常大的推動。在城鎮化的推進過程中,城鎮居民生活方式以及消費結構也會與一二三線城市居民慢慢融合,這必定會帶來咖啡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
(二)我國咖啡種植的區域優勢明顯
我國咖啡種植的兩大區域分別是海南和雲南。以雲南為例,當前雲南咖啡生產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98%,產值佔全國98.2%。其中普洱市咖啡產業發展獨具一格,咖啡種植面積達77萬畝,產量5萬噸,產值17億元,咖啡種植面積、產量、產值均居該省首位。
(三)中國市場發展潛力大
雖然目前中國平均每人每年消費的咖啡小於5杯,但是在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每年人均咖啡消費是20杯。同時,北美和歐洲國家的每年人均咖啡消費大約是400杯,日本的每年人均咖啡消費大約是360杯。相比之下,我國咖啡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之前中國市場90%以上的咖啡是速溶咖啡,因為其價格便宜又方便,而現在咖啡承載了人們更多的社交需求,現磨咖啡和咖啡店消費的業態佔比越來越大。
二、不利因素
(一)行業進入門檻低
在咖啡行業,速溶咖啡市場基本已經被國外品牌佔領。而咖啡館這種業態,又因為進入門檻低、工業化程度低等特點,導致了行業內存在著咖啡館數量眾多但是咖啡飲品質量參差不齊,咖啡館管理不規範等問題。而且在國內咖啡館領域內,星巴克已經憑著洋品牌的身份以及標準化的咖啡製作水平贏得了顧客較高的品牌忠誠度,要打破這種壁壘,必須依靠咖啡商業模式的創新或者是產品的創新才能實現。
(二)咖啡豆種植產業缺乏規模效應影響下遊行業
我國咖啡產業種植多為小農戶分散經營,我國咖啡產業種植多為小農戶分散經營,各自為政,無法形成相關的規模效應,也不能按照國家相關標準進行操作,使得咖啡的生產小型化,分散化,低效化,不能集約作業則很難實現現代化,這些因素影響了咖啡果實的產量收益,也影響著下遊咖啡製作行業的生產與經營。
(三)喝茶習慣難改變
中國人喝茶的傳統由來已久,習慣很難更改。茶作為中國人日常最常見的飲品,歷史源遠流長。隨著咖啡市場的快速發展,咖啡文化也在不斷與茶文化進行交鋒。中國市場也日漸成為咖啡企業之間、咖啡企業與茶葉企業之間「較量」的主戰場。
咖啡消費市場規模預測
綜合以上因素,我們預計,2018年中國咖啡消費市場規模將達到2,137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7.56%,2022年中國咖啡消費市場規模將達到4,082億元。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8-2022年中國咖啡消費市場規模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