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解讀程咬金「三斧子半」,酒囊飯袋成了瓦崗兄弟中混得最好的

2020-12-11 三少爺de酒

相比於其他武藝高強、驍勇善戰的瓦崗兄弟,程咬金不僅混得官職最高,而且獨得善終!

傳統評書裡面,幾乎每部都有一個類似程咬金、牛皋,胡大海的角色,既是草包,也是福將。

這類的角色形象也非常雷同:黑大個,粗嗓門,愛喝酒,武藝稀鬆,為人仗義,每每險象環生,卻又福大命大,能幹一些常人幹不了的事情。

在現實中,他是大哥的好兄弟,好幫手;在藝術上,他是主角的陪襯和形象烘託。

而在真正的歷史真相裡,這類人物一般比評書中的本事要大很多,大多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他們之所以能從「酒囊飯袋」裡脫穎而出,超過那些「武藝高強」的結拜兄弟,活得更久,官做得更大,得益於他們身上一些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可貴品質」,這些「品質」,才是這個延續了幾千年的社會中真正的生存法則。

以「程咬金」為例,讓我們具體分析一下這類人物形象身上的不凡品質。

評書演義中的程咬金,混跡下層,行俠仗義,武藝一般,經常闖禍,卻受到眾兄弟的喜愛,被推舉為「混世魔王」。

程咬金投唐後,由於參與宣武門事變,官越做越大,被封為盧國公,位列凌煙閣功臣第十九位。

而相比於其他「武藝高強」的瓦崗寨的兄弟,個個驍勇異常,但最後鮮有善終的,更不要說混到高官厚爵。

保佑程咬金走到最後的,是他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積極進取的奮鬥精神,以及粗中有細的處世哲學。這些,用他的「三斧子半」武功恰能很好地加以闡釋。

01 劈腦袋

這是程咬金的第一招。遇到對手出招時,不避不閃,直劈腦門,是一種拼了命的打法。

這跟程咬金勇往直前,從不退縮的性格如出一轍。無論是劫皇綱、定瓦崗,還是刺殺楊廣,程咬金從一出世就膽大包天。

02 鬼剔牙

劈腦袋使出的時候,對手一般會收招側避,畢竟大家都不想死,等對手避開,扳斧頭獻斧攥,倒捅一下,是為「小鬼剔牙」。

程咬金並非魯莽之人,而是粗中有細,有勇有謀。賈家樓聚會,程咬金小施計謀,就能讓羅成和單雄信打起來。每到緊要關頭,程咬金總能生出一些歪點子,讓自己絕處逢生。

勇敢而不魯莽,堅定而不固執,是大丈夫成就事業的先決條件。

03 掏耳朵

就是掃耳雷子。從右邊向左橫掃,或者從左邊向右橫掃,牛的話就掀了天靈蓋子,起碼也打掉頭盔。

跟裴元慶、羅成等不同,程咬金雖然也是英雄,卻從不孤芳自賞,而是與眾人打成一片,左右逢源,這讓他有很深厚的群眾基礎。

被眾兄弟推舉為瓦崗之主後,程咬金也不高高在上,而是廣泛聽取徐茂公、魏徵等人的意見,關鍵時甚至上馬出陣。這種親民意識,連有「小孟嘗」之稱的秦瓊也似乎不及。

04 捎帶腳

等掏耳朵完了,斧子稍向下落,自左向右帶回來,斜著以下往上一撩,斜肩鏟背。

不把事情做絕,留有餘地,也是程咬金的一貫風格。這需要很高的哲學智慧。所以無論是結交李密,投靠王世充,歸附李世民,程咬金都能吃得開。單雄信就不一樣,執念著兄長之仇,最後落得個茫茫大地無處容身!

程咬金的這「三斧子半」,總結起來就是勇於進取、善於謀斷、集聚人脈、順應潮流,這不就是大丈夫獲取事業成功、完善人生軌跡的真實寫照嗎?

想不到這「三斧子半」,竟然藏有這麼深奧的哲學智慧!不知道評書的作者是否有意為之,要真是,那作者就太牛了!

相關焦點

  • 隋唐演義中有四絕,其中程咬金的三斧子半是一絕
    隋唐演義中有四絕,其中程咬金的三斧子半是一絕俗話說得好,亂世出英雄,每當一個朝代的更替往往湧現出一批英雄,比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今天就給您介紹隋唐英雄傳裡面的四絕。一代帝王擴張疆土或許是對的,但是隋煬帝太急於求成,從而勞民傷財,造成民不聊生。第一次就損失隋軍超過34萬,財力物力損失更是驚人。百姓被隋煬帝的殘暴徵斂逼的沒活路,紛紛起義。隋煬帝楊廣造成大亂之後,不收拾爛攤子與惡劣局勢,反而到江都去醉生夢死。隋煬帝的「荒淫」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從「欺娘戲妹」到「調戲庶母」等等。
  • 瓦崗五虎將中的三員虎將被斬首示眾,為何秦瓊和程咬金得以富貴善終
    裴仁基投奔瓦崗軍的時候,秦瓊加入了瓦崗軍。 程咬金和秦瓊一樣,都是北齊落魄貴族的後代。程咬金的爸爸程婁,是北齊的濟州大中正。程咬金是個年少多金的富家子弟,家中田宅廣有。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家裡有礦的程咬金,成了土匪們垂涎三尺的目標。程咬金為了保住家產,組織了幾百人的鄉勇保境安民,成了濟州小有名氣的地頭蛇。
  • 隋唐中能稱得上絕的七個人,有一位最後還成為道教仙人
    二絕、程咬金的三斧子半在劫皇綱之前,尤俊達教老程耍斧子,可怎麼教都教不會。老程是個大草包,卻是第一福將。一天躺凳子上睡著了,卻將老尤怎麼教都教不會的招數耍的滾瓜爛熟。老尤把他叫醒後,他有忘了只記的三招。可是一對敵時老程有自己編了半招。
  •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瓦崗上可以稱為好漢也就二人
    民間有一句話:「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當初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平黃巾起義開始到反董卓到反曹操 ,最後雖然失敗但是也建立了三分天下,對他們三人來說也算是一種成功了,在看瓦崗賈家樓結拜為兄弟的四十六人,最後因為李密的無能與失策而把即將到手的江山送給了李淵父子,上演了 「蕭妃換玉璽」的荒誕一幕
  •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教訓竟如此慘痛?
    我們嚮往桃園三結義,我們嚮往瓦崗一爐香,嚮往水泊梁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嚮往熱血沸騰的江湖。從理智的角度來看,劉備此時興兵伐吳絕對是錯誤的決定,於國於民沒有任何好處,須知劉備是蜀國的領袖,是核心中的核心,更是群眾心中的「聖君」「精神圖騰」,他的一舉一動都關乎著蜀國萬千百姓。但是劉備沒有在意這些,在劉備的心中是「義大於天」,當年桃園結義之時誓言「雖不同生,但求同死」的誓言言猶在耳,兩位兄弟身死人手,我劉備作為大哥,豈能不為兄弟報仇?於是劉備不顧諸葛亮的勸告,興兵伐吳,最終導致蜀國由盛轉衰。
  • 為何單雄信臨死前只喝了程咬金的酒,這竟然揭示了人性的醜惡?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 這句話也就是從單雄信這裡悟出來的,據說單雄信在被李世民處死前,拒絕了瓦崗寨大部分兄弟的送行酒,唯獨接受了程咬金的送行酒,這又是為何?
  • 瓦崗四名將鮮為人知的另一面:李世民殺單雄信是為掩蓋什麼真相?
    提起瓦崗名將,不能不提秦瓊秦叔寶,而與秦瓊名聲不相上下的,是程咬金、徐茂功、單雄信。這其中當過捕快的秦瓊忠義無雙、販私鹽的大魔國大德天子程咬金大智若愚、牛鼻子老道徐茂功神機妙算、二賢莊二爺單雄信義薄雲天,這些已經為人們熟知並津津樂道。
  • 程咬金的老婆叫什麼?為何許人也?
    程咬金是唐朝名將,官封盧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像位居第十八位。正史只有他兒子的記載,沒有記載他老婆的情況,古代婦女地位低下,歷史都不記載。有兒子肯定有老婆。(程咬金)據小說和野史記載,程咬金有兩個老婆,分別是裴翠雲和花大腳。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晚節不保的程咬金
    說起《隋唐》,除了男主角秦瓊之外,最受人歡迎的便要數『混世魔王程咬金』了,他在演義裡手執大斧,武功也只會那麼三招半,卻一路衝鋒陷陣驍勇異常,憑著小聰明和大運氣,他立下了不少戰功,並且活了一百多歲,歷經高祖、太宗等六朝,真真的是隋唐第一福將!
  • 歷史上程咬金的三板斧是誰教的,為何只教前三下?
    我們對歷史上程咬金此人的最大的認識就是這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還有程咬金的三板斧這些。那麼,程咬金是真的很厲害嗎?瓦崗寨裡,程咬金又是個怎麼樣的人呢?我們來看看。程咬金,字知節,濟州東河(今屬山東)人。隋末,他隨從李密參加瓦崗軍,後來歸順唐高祖李淵,但是有時仍然流露出不甘於屈服的神情。程咬金結識尤俊達後,入夥為盜。尤俊達問他會使用什麼兵器,程咬金說:「小弟不會使別的兵器,平常劈柴的時候,就把斧頭提起舞舞弄弄,所以會使斧頭。」
  • 興唐344:這員大將跟尉遲恭打個平手,卻被程咬金一斧子砍落馬下
    「劫皇槓、當過大德天子的神斧將程咬金。」馬通不覺一愣。程咬金踹鐙催馬,搬斧頭,獻斧纂,喊道:「點!」馬通合刀掛斧,程咬金跟著劈腦袋、削手、再削手。馬通手忙腳亂,左躲右閃。程咬金大喊一聲:「掏耳朵!」大斧正砍在馬通的腦袋右耳邊上。接著,一斧子結果馬通的性命。程咬金圈馬回到本陣。唐營兵將擂鼓歡呼。程咬金問尉遲恭:「老黑,怎麼樣?」「我還真比不了四哥。」
  • 歷史知識:沒有混世魔王程咬金,沒有羅成,也沒有薛丁山和薛剛
    在正史上,瓦崗軍的第一任帶頭大哥是翟讓,第二任帶頭大哥是李密。翟讓領導的瓦崗軍,是打家劫舍的流寇性質,沒有稱王稱帝。李密擁兵三十萬,他為了避免成為出頭鳥,沒有稱王稱帝,而是自立為魏公,並且向隋皇泰主楊侗稱臣。李密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 1人當過皇上,1人成唐僧外公,3個半成神
    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李世民能取得如此成就,是離不開他的創業團隊:凌煙閣24功臣。所謂凌煙閣24功臣,其實就是李世民從自己創業團隊中,選出來24位功勳卓著的代表,可謂是史上最牛的創業團隊。因為這24人,不但活著的時候影響巨大,死後更是成為了傳奇,其中,一人稱帝,一人成唐僧外公,還有三個半成神。先來說稱帝的這位!他便是《隋唐演義》中的混世魔王大德天子程咬金!
  • 程咬金多幸福?看到他老婆,就想跟他做朋友,更別提老丈人家世了
    程咬金號稱天下第一福將,靠運氣坐上了皇帝寶座,靠忽悠娶了大美人裴翠雲。你要說他會什麼,大夥都知道他只會三板斧,耍一通下來如果敵人還不跑,他就自個跑了。所以程咬金號稱混世魔王大德天子。這都是小說演義中虛構出來的內容,其中有真有假,但是假的又只是半假,因為這裡頭的人物有些還真有歷史原型。
  • 尉遲恭和程咬金的後人都在朝廷上當大官,為什麼秦叔寶的後代卻官職...
    而在這些人之中,尉遲恭和程咬金以及秦叔寶就是他們之中最有名的名將。這三個人的出身並不完全相同,秦叔寶和程咬金都是瓦崗的舊將,而尉遲恭原先在定楊可汗手下做事,不過最後他們都成為了唐朝的名將。這段歷史不僅為很多人稱道,將其影視劇化的也不少,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看看。
  • 此人雄霸洛陽,一舉攻破瓦崗軍,自立為帝不到三年,卻窩囊的死去
    最終,農民起義軍匯成了三支強大反隋主力:一支是河南的瓦崗軍,一支是河北的竇建德軍,一支是江淮地區的杜伏威軍。其中勢力最強的當屬李密的瓦崗軍。誰知,正當瓦崗軍日益強大的時候,內部開始分裂,削弱了自己的力量,最終被另一位亂世梟雄所擊垮。就連秦瓊、程咬金、單雄信這些萬夫難擋的猛將,都被他生擒活捉。之後他還廢越王楊侗,自立稱帝,國號鄭,年號開明。
  • 秦叔寶三品,程咬金從二品,李靖二品,徐茂公為何能官拜一品?
    隋朝末年,瓦崗軍異軍突起。瓦崗軍有兩員大將,一個名叫秦瓊,另一個名叫徐世績。秦瓊,字叔寶。徐世績,字懋功,隋唐演義類小說裡面的徐茂公,正史原型人物就是他。武德二年,徐世績投奔大唐王朝。李淵賜徐世績姓李,並且載入天子族譜,徐世績因此成了李世績。筆者為了行文方便,姑且用徐茂公稱呼李世績。
  • 程咬金陵墓:一塊石頭揭秘這位大唐開國元勳的身世背景
    刀叔導讀:程咬金不是窮苦人家的孩子,本人草根逆襲的榜樣又少了一個。耳畔只剩下『就算失敗也要擺出豪邁的姿態』。《隋唐演義》中第一福將,可說是「混世魔王」程咬金了。這個程咬金有幾個特點:一是膽子大,敢劫皇崗,敢探地穴,敢反大隋;二是武藝少而精,招數就三斧子半,吃了一輩子;三是嘴好使,滿嘴放炮,死人也能讓他說活了;四是心路寬,活得夠長,從高祖李淵算起,一直到李世民、
  • 「青龍四出世,白虎三投唐」是什麼意思?青龍白虎有何故事?
    至於為什麼說青龍遭白虎三世殺害,這講的是隋唐小說中單雄信、羅成和他們數次轉世的故事,也就是「青龍四出世,白虎三投唐」。當然,不管青龍如何亂唐,總有白虎星君相制。隋朝末年,天下動亂、狼煙四起,天上星辰諸神紛紛下界,其中就是有青龍星和白虎星。第一世青龍星是單雄信,第一世白虎星是羅成。
  • 李世民臨死前有個心病,遂秘密給程咬金一任務,保大唐200年平安
    程咬金,是我們所熟知的武將。在演義中,他號稱混世魔王,憑藉著自己的三板斧,程咬金打遍天下。由於他有福又有智慧,因此從《隋唐演義》《薛仁貴徵東》一直到《薛剛反唐》,程咬金一直都是線索性人物。在真實的歷史中,程咬金一般被稱作程知節。與小說不同,程咬金並不是私鹽販子,而是生於東阿的一個官宦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