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上海讀的大學,實際上我的抑鬱症也是在上海加重的。
我在上海呆了三年,我對那座城市有感情,但是回憶卻都是灰暗的,如果有人跟我提到上海,我腦海裡第一個冒出來的印象應該是一個字「冷」,冷是我對上海的第一印象,這個冷不僅僅是指上海的冬天特別冷,也包括那裡冰冷的人情,冰冷的回憶。
這些年回了老家,我的抑鬱症也好轉了,原因我想可能是因為家裡的山清水秀,宜人氣候,也有可能是有家的溫暖,沒什麼壓力的工作。
然後,畢竟還是年輕人,經常還是會懷念大城市的繁華,還有未實現的夢丟在了那裡,還是是不是的有衝回大城市拼一把的衝動。我覺得當下比較流行的一句話很能表達這種情感,「一線無法安放肉身,二線三線四線五線無法安放靈魂」。
得了抑鬱症還要不要留在大城市?今天我就來說說我的想法。
當年我抑鬱了沒及時回家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我爸思想比較陳舊以為小地方被人知道你得了抑鬱名聲會很不好,也可能影響自己以後在老家的發展,二是貪婪上海的繁華,總希望能趁年輕能多賺點錢。這些錯誤的觀念和想法直接導致了在上海那段時間幾次抑鬱復發,一度到了真的要面臨死亡的地步。
很多年輕人得了抑鬱,不肯離開大城市,說到底還是為了錢,想趁年輕努力拼搏,他們會想,賺大錢,這不正是我們當初來到這個城市的原因嗎?為什麼要輕言放棄呢?
我覺得,如果在大城市得了抑鬱,我們的一切出發點就應該回歸到如何把病治好這個真正重要的問題上來。為錢抑鬱了,還是先看病吃藥吧。沒錢的憂愁我感受過。脫離當時的環境,或者放低心態就好了。比如我提前攢錢,老想著拿去上海做啟動資金,所以一直很抑鬱。當能力匹配不上欲望的時候,就是自己讓自己生病了。生活中的絕大多數煩惱,都是自己不放過自己,自己思想上得不到解脫。
其實,你離開了大城市,並不代表你的夢就破碎了,特別是現在網際網路時代,自媒體時代,只要你有本事,在小地方照樣可以賺大錢。而且即使你還想回到大城市,暫時的離開其實也是為了以後的回歸積蓄力量。就像我大姨說的,「你還這麼年輕,賺錢著什麼急,四十歲也不遲啊!」是啊,說的多好,你還那麼年輕,卻那麼心急,連抑鬱了也還要背井離鄉的奮力拼殺。哈哈,心疼自己一下吧,善待自己。這時候,我想到了那個八十歲成功的北漂王德順,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有耐心,晚點成功其實也沒什麼。
文章最後,可能有人會認為我的想法太過於片面了,難道大城市就一定對治療抑鬱沒好處嘛?你這麼分析好像得了抑鬱在大城市一定會加重一樣?好吧,如果你覺得大城市過的習慣了,沒什麼問題,那留下就留下吧,我的經歷是那樣,我的想法也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