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飛燕」人人皆知,為何從沒正面照?專家:怕你忍不住笑出聲

2020-12-24 天涯看點歷史

說起「東漢銅奔馬」,可能人們對此有一定的陌生感,但「馬踏飛燕」這個名字就幾乎是家喻戶曉了。這件國寶是東漢青銅藝術的精品之作,也是一件傑出的古代藝術品,除了眾所周知的馬踏飛燕以外,它還有馬超龍雀、馬踏飛隼、凌雲奔馬等美名。

馬踏飛燕出土於1969年10月,當時甘肅省武威縣的村民正在挖防空洞,結果挖到了一個古代的墓葬,據考古學家分析,這應該是東漢晚期一位將軍的磚石墓葬,而馬踏飛燕就是隨葬品中價值最高的一件。當時這個墓葬出土了99件銅車馬儀仗俑,所有的馬匹都是靜止狀態,唯有這一匹馬踏飛燕姿態靈動。

根據測量,馬踏飛燕的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重7.15千克,製作極其精緻。它昂首嘶鳴,呈奔馳狀,右後蹄踏在一隻飛燕之上,其餘三蹄定格在凌空奔騰的姿勢,就好像駿馬疾馳騰空於雲霄之間,整座銅馬充滿了動態與力量的美感。

自馬踏飛燕出土後,就引來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文物界極其重視這座難得一見的藝術精品,1986年即定其為國寶級文物。除此之外,馬踏飛燕還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曾被列入小學語文課本,還在2002年列入了《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這一傑出而著名的文物,現在存於甘肅省博物館,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每日參觀它的遊客絡繹不絕。但很多沒有現場見過它的人可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馬踏飛燕的幾乎所有宣傳圖都是側面,而極少見到正面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馬踏飛燕的正面,實在是有一點不太嚴肅。

這座銅奔馬的側面是極其完美的,它的構思也非常巧妙,用展翅的飛燕充當奔馬的底座,既可以保持作品的靈動,又能把握平衡和穩定。此外,它風馳電掣的姿態也製作得細緻入微,使得整個作品看起來活靈活現,仿佛下一秒它就會真的奔馳起來。

馬踏飛燕整體是非常寫實的,也就是這種寫實讓它的正面出現了令人忍俊不禁的形象:也許是跑得太急太快,駿馬的頭以一種有些扭曲的姿態微微歪斜著,配合它長大的嘴以及瞪大的眼睛,不僅沒有側面表現出來的神駿,還露出了一絲「憨傻」之氣。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各種宣傳圖,基本都不會放國寶的正面上去,雖然它不醜,但是比起側面的靈動飄逸確實有些遜色。文物專家們大概也是希望人們腦海中對於馬踏飛燕的印象以莊重、雄偉為主,而不是一匹「撒歡的野馬」。

作為國寶,馬踏飛燕表現出的是漢代人的勇武豪邁的氣概,還有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它傳達的是一種積極正面的精神,自然要嚴肅地看待。所以一些馬踏飛燕的仿品也會在這一點上做一些小小的修改,將它們做得儘量「正」一些,不過經過改動之後,看起來確實就沒有真品這般靈動和寫實了。

相關焦點

  • 「馬踏飛燕」人人皆知,為何從沒正面照?專家:怕你忍不住笑出聲
    說起「東漢銅奔馬」,可能人們對此有一定的陌生感,但「馬踏飛燕」這個名字就幾乎是家喻戶曉了。這件國寶是東漢青銅藝術的精品之作,也是一件傑出的古代藝術品,除了眾所周知的馬踏飛燕以外,它還有馬超龍雀、馬踏飛隼、凌雲奔馬等美名。
  • 國寶「馬踏飛燕」人盡皆知,為何從沒正面照?網友:看一次能笑一年
    文/厲陽 標題:國寶「馬踏飛燕」人盡皆知,為何從沒正面照? 我國的博物館數量頗豐,涉及的範圍也是十分之廣:遠古、古代、近代、現代······今天就來介紹一個有點可愛的文物「馬踏飛燕」。
  • 「馬踏飛燕」世人皆知,為何很少見正面照?網友:怕你憋不住笑
    看了它,你能說沒有意思嗎?東漢擊鼓說唱陶俑是一眼就能看出的可愛,但國寶馬踏飛燕可不是,這也是它為啥從來沒有正面照的原因。原先他們是不打算上報的,還是消息傳去公社,馬踏飛燕以及那一批文物才沒有被變賣。不管是銅奔馬還是銅車馬武士儀仗俑在當時的甘肅出現的都比較少,這其實已經證明它的重要性,然而當時的人不知道。還是一個偶然的機會,郭沫若見到了銅奔馬,一見他就明白這是稀世珍寶。
  • 國寶「馬踏飛燕」人盡皆知,為何一直有爭議,專家:怕你憋不住笑
    國寶「馬踏飛燕」人盡皆知,為何一直有爭議,專家:怕你憋不住笑 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歷史十分悠久,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古人們充滿智慧的,為現代社會創造了很多奇蹟。
  • 「馬踏飛燕」的3大未解之謎:什麼馬,什麼燕,為何從沒正面照?
    馬踏飛燕高34.5釐米,長45釐米,寬13釐米,重7.15千克,它雄壯、穩健、輕盈的形象令很多人印象深刻。此外,駿馬蹄下的飛燕,更是一處點睛之筆,從側面烘託了駿馬的奔跑速度之快。然而,馬踏飛燕身上卻隱藏著三大未解之謎:它是什麼品種的馬?踏的是什麼鳥?為何幾十年來一直沒有正面照流出?
  • 遊客拍「馬踏飛燕」只照側面?看清它的正面照,網友:真要笑哭了
    遊客拍「馬踏飛燕」只照側面?看清它的正面照,網友:真要笑哭了提起和旅遊有關的一些話題,相信很多人應該也都是有關注過不少的吧,畢竟在網上關於這個方面會讓人熱議的點還挺多。因為在很多博物館之類的地方,都會有各種國寶級文物的存在,就拿甘肅省博物館裡的「馬踏飛燕」來說,其實就真的有吸引到諸多遊客的關注。而且,很多人因為在課本、書籍上都見過它的照片,所以更是會對藏於博物館的事物很好奇了。說到這個點,其實也有讓人比較好奇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遊客拍「馬踏飛燕」都只照側面,很少有人去拍它的正面照呢?
  • 國寶「馬踏飛燕」為何很少拍正面照?緣由讓人哭笑不得
    國寶「馬踏飛燕」為何很少拍正面照? 緣由讓人哭笑不得1969年,甘肅武威縣一農民一鎬頭忽然刨到了漢磚,由此發現一座古墓。墓室地上擺著銅車馬儀仗俑陣、棺木和側室內地上的銅錢。文物部門經清點和跟進發掘,共出土文物231件,其中銅車馬儀仗俑為考古發掘中所罕見,包括那件方陣前面的銅奔馬,也就是我們後來稱呼的「馬踏飛燕」。
  • 馬踏飛燕的正面照,為何很少人拍?看到正面照後忍不住哈哈大笑
    ,畢竟它實在太過於出名 ,我們都會在電視報導或者課本畫冊裡看到過,但是十分有意思的是,我們看到的圖片都是馬踏飛燕的「側臉照」。其中有39匹身姿各異,矯健有力的銅馬,而其中領頭的那一隻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馬踏飛燕」——銅奔馬。經考古學家研究,銅奔馬是東漢的文物,其姿態昂揚、活靈活現,腳下還踩著一隻飛鳥。而我國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郭老先生更是對其讚嘆不已,認為這是一件能「引起轟動」的文物,而郭老也從李白的詩句「回頭笑紫燕「中受到了啟發,給銅奔馬取了一個既能體現其身姿又充滿意味的名字,這也就是大家最常提起的「馬踏飛燕」。
  • 國寶「馬踏飛燕」,為何從沒有正面照?看到最後,忍不住哈哈大笑
    但是你們知道嗎,在我國甘肅省博物館也有一個著名的文物,考古價值極高,也是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它的名字叫做——馬踏飛燕。馬踏飛燕的出土在1969年10月,這座東漢的青銅器在甘肅省武威市出土,關於它的出土還有一段趣味歷史。
  • 國寶「馬踏飛燕」隱藏了啥,為何從不拍正面照?專家:誰敢拍它?
    1969年9月的一天,武威縣新鮮人民公社新鮮大隊第13生產隊的村民們正在「哐哐」地挖著防空洞,提前備戰備荒,突然一位村民發出了「誒唷」的叫喚聲,大家立馬跑去查看,原來是一塊堅硬的石頭彈開了他。大家仔細一看,這大石頭上竟然隱隱浮現出一些圖案,大傢伙兒的興致立馬被提起來,三下五除二把這裡清理了出來——竟然是一個墓室!大隊的幹部是見過世面的人,他趕緊通知了當地文物部門,武威的文物工作者們迅速趕來現場,前後清理出了200多件完整的文物,其中就有今天我們要說的「馬踏飛燕」。
  • 國寶馬踏飛燕的正面長什麼樣?專家:嚴肅點,不準笑出聲
    考古專家來到現場後,便進行了發掘,馬踏飛燕終於亮相了。這是一座東漢時期的古墓,和馬踏飛燕一同出土的還有200多件珍貴文物。其實馬踏飛燕的專業名稱是東漢銅奔馬,馬踏飛燕這個名字是人們根據它的造型起的。外國的考古專家們稱讚了馬踏飛燕的精美程度,後來因為一些原因,馬踏飛燕不再出國展出,待在了甘肅省博物館裡。
  • 馬踏飛燕的正面照,為何很少人拍?看到正面照後忍不住哈哈大笑
    銅奔馬也被稱作為「馬踏飛燕」,是一匹正在疾馳的駿馬,其身姿颯爽、優美有力,顯得十分的栩栩如生。其實我們對於馬踏飛燕都是不陌生的,畢竟它實在太過於出名 ,我們都會在電視報導或者課本畫冊裡看到過,但是十分有意思的是,我們看到的圖片都是馬踏飛燕的「側臉照」。
  • 國寶「馬踏飛燕」為什麼很少見正面照?因為正面照會讓人哈哈大笑
    舉個例子,「踏花歸去馬蹄香」短短7個字體現出了幾乎要蹦起來的雀躍。關於這句的宋徽宗趙佶的故事也被人津津樂道。相傳當時朝廷畫考,是以詩句為題作畫。有位畫家獨具匠心,著重通過畫面點出最後的「香」。畫面是夏天黃昏的一次遊玩,官人騎馬回鄉,奔馬暢快肆意,還有幾隻蝴蝶追著馬蹄翩躚起舞。
  • 國寶「馬踏飛燕」,為何從沒有正面照?看到最後,忍不住哈哈大笑
    但是你們知道嗎,在我國甘肅省博物館也有一個著名的文物,考古價值極高,也是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它的名字叫做——馬踏飛燕。馬踏飛燕的出土在1969年10月,這座東漢的青銅器在甘肅省武威市出土,關於它的出土還有一段趣味歷史。
  • 為何「馬踏飛燕」只拍側面照片?原因:正面不忍直視
    「馬踏飛燕」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件國寶級青銅器,它的正式學名為「銅奔馬」,語文課本中對它有非常熟悉的描述。「馬踏飛燕」於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為東漢時期的文物,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重7.15公斤。
  • 我國國寶「馬踏飛燕」,為什麼很少有正面照,原因是它太古怪!
    今天我們就分享我國國寶「馬踏飛燕」,為什麼很少有正面照,原因是它太古怪!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而另外的一個稱呼卻在國內家喻戶曉,它就是「馬踏飛燕」。「馬踏飛燕」出土自甘肅省雷臺漢墓,由於外形矯健俊美,它也成了漢代青銅器的典型代表。更是收到郭沫若的熱烈追捧,如今它已經是聞名世界的重要漢代文物。
  • 馬踏飛燕為何幾乎都是側面照,正面照很少人拍?正面照太搞笑
    銅奔馬是比較官方的稱呼,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提到銅奔馬或許還不是特別熟悉,不過只要談到馬踏飛燕,恐怕就沒有人不知曉了。銅奔馬與馬踏飛燕是同一種物品,在我國也十分受到人們歡迎。不過,馬踏飛燕為何幾乎都是側面照,正面照很少人拍?原來,這是因為馬踏飛燕的正面照太搞笑,認為與人們想要表達的意義不太相符。
  • 稀世國寶「馬踏飛燕」,為何少見正面照?網友:看一次能笑一年
    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中,有一件東漢文物名叫「銅奔馬」,它通體由青銅製作,是一匹馬踩著一隻鳥,造型十分的奇特,因而大家給它起了個別致的綽號,名叫「馬踏飛燕」。馬踏飛燕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中,這座古墓是1969年被生產隊的農民發現的,本來他們是打算挖個防空洞,結果沒想到一钁頭下去,竟然挖到了古墓的封磚。
  • 國寶「馬踏飛燕」,為何很少拍正面照?網友:看過的人都被逗笑了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39件神態各異、體格健壯的青銅奔馬,但這個時候的人們並不知道這些小小的銅馬有什麼價值,其中有一匹馬的造型最獨特、「最搞笑」,它就是著名的「馬踏飛燕」。它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你仔細瞧瞧,它腳下還有一隻小鳥,那隻小龍雀(也有說燕子)正驚恐地抬頭觀望,似乎想知道是誰踩到了它頭上。這個細節側面體現出了這匹駿馬的快,快到凌空飛騰、快到追上龍雀。表達了漢代人勇武豪邁的氣概、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
  • 為何很少有人拍馬踏飛燕正面照?看到正面照後,讓人忍俊不禁
    專家經過排查,這座墓室中總共出土了古文物231件,其中最有名的當數儀仗傭了,這個儀仗傭最前方的帶隊文物,即是名震四方的「馬踏飛燕」。馬踏飛燕是郭沫若起的名字,能看出他對這物件的喜愛,相傳那時候他本在蘭州陪同外賓,在來到甘肅博物館的時候,他在古文物的陳列室裡一眼就看到了銅車馬儀仗隊,他對最前方的帶隊銅馬最感興趣,對它的製作與雕工更是讚不絕口,他連聲稱讚這真是一件世間少有的珍品,並且以物件的形態為它取名「馬踏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