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遺址申遺成功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20-12-14 新京報網


唐崖土司城址 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鹹豐縣,是湖廣地區土司體系中較低的職級機構——長官司的治所遺址,而唐崖長官司土司為覃氏家族,屬民以土家族為主。


老司城遺址 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是湖廣地區土司體系中的最高職級機構——宣慰司的治所遺址。永順宣慰司土司為彭氏家族,屬民以土家族為主。


海龍屯 位於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是播州宣慰司楊氏土司專用的山地防禦城堡的遺址,是戰爭時期播州土司的行政中心,其屬民以仡佬族、苗族為主。

  湘鄂黔三省土司遺址聯合申遺成功,湖南、貴州兩省實現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

  昨日,在德國波恩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我國「土司遺址」通過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到48項,繼續穩居世界第二位。

  此次土司遺址申遺成功,標誌著湖南、貴州兩省實現了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也使生活在我國西南山區的土家族、苗族和仡佬族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世界文化遺產。

  此前,由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和貴州海龍屯遺址聯合代表的土司遺址,作為我國2015年申報項目,提交本次大會審議。新京報記者 許路陽

  世界遺產委員會:是土司制度代表性物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於6月28日至7月8日在德國波恩召開,本次會議共審議34項世界遺產申報項目,其中文化遺產28項,自然遺產5項,文化和自然雙遺產1項。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土司遺址」反映了13至20世紀初期古代中國在西南群山密布的多民族聚居地區推行管理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制度。

  留存至今的土司城寨及官署建築遺存曾是中央委任、世襲管理當地族群的首領「土司」的行政和生活中心。

  其中,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址、貴州遵義海龍屯是相對集中於湘鄂黔交界山區的代表性土司遺址,在選址特徵、整體布局、功能類型、建築形式、材料和工藝等方面既展現出當地民族鮮明的文化特色,又在此基礎上表現出尤為顯著的土司統治權力象徵、民族文化交流和國家認同等土司遺址特有的共性特徵,是該歷史時期土司制度管理智慧的代表性物證。

  「土司遺址」系列遺產,也見證了古代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對西南山地多民族聚居地區獨特的「齊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這一管理智慧促進了民族地區的持續發展、有助於國家的長期統一,並在維護民族文化多樣性傳承方面具有突出的意義。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申報遺產符合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標準(ii)和(iii)。

  國家文物局:繼續加強遺址保護管理

  在代表我國政府的發言中,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表示,「土司遺址」申遺成功,使生活在我國西南山區的土家族、苗族和仡佬族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保護理念在中國更廣大區域和更多民族間得到傳播,我國政府在文化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努力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肯定。

  童明康指出,「土司遺址」申遺成功以後,我國政府將恪守《世界遺產公約》及其操作指南的規定,積極落實大會決議的有關要求,繼續加強遺址保護、管理和監測工作,並將致力於改善遺產地民眾的生活,讓中國各民族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和發展。

  ■ 探秘

  海龍屯:沉睡700餘年的軍事城堡

  作為中國西南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之一,貴州遵義海龍屯土司城堡始建於南宋。3日上午,記者來到海龍屯村,探尋這座建於孤峰聳峙、東南北三面皆為懸崖陡壁處的軍事古城堡,由於地勢險要,《明史》稱其「飛鳥騰猿,不能逾者」。

  海龍屯曾是宋、元、明時期西南播州楊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遺存,轄區內以仡佬族、苗族群眾為主。1600年,播州第29代世襲土司楊應龍反叛朝廷,在24萬明軍100多天的圍攻下,海龍屯城堡湮滅在戰火中。

  順著屯道,往上走四五百米,一座巍峨的飛虎關橫亙在海拔近1000米的山口間,在飛虎關關隘前,一座總斜長51.5米、整體坡度30度,共有36個步梯的「天梯」,成為飛虎關「險、絕」的標誌,而每一級「天梯」高約0.5米,步徑寬約1.5米,全部由上百斤乃至上千斤的條石斜砌而成。

  過了飛虎關,依山而建的飛龍、朝天、飛鳳三關龍盤虎踞,這些由糯米汁與石灰黏合巨石構建的古關隘,每一道都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扼。

  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李飛說,海龍屯上的眾多關隘、城牆、屯道都由石塊構成,這些石塊輕則上百斤、重則數噸,沒人統計過修建海龍屯耗費了多少石材,這些石材是怎麼運上山,並徵用了多少人力壘砌起來的。當地相傳,播州末代土司楊應龍有根「趕山鞭」。每到晚上,楊應龍揮舞鞭子,驅趕巨石、巨木,自行往山上跑。據新華社

相關焦點

  • 三處土司遺址申遺成功 含中國規模最大古代土司城遺址
    三處土司遺址申遺成功 含中國規模最大古代土司城遺址 2015-07-04 16:26:35此次申報成功,表明「土司遺址」的突出普遍價值、真實性、完整性以及我國政府為保護這些珍貴遺產付出的艱苦努力,得到了世界遺產委員會各成員國和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等國際權威專業諮詢機構的一致認可。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到48項,繼續穩居世界第二位。
  • 中國土司遺址「打包」申遺成功 專家:並非一勞永逸
    「土司遺址」通過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王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土司遺址」能夠「申遺」成功,絕非偶然。  「首先,這些遺址必須符合申報『世遺』的條件,比如能代表一個時期的歷史文化信息,面貌清晰可以展示等等。」王巍這樣解釋中國「土司遺址」申遺成功的原因,「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文化遺產眾多。但近年來申報『世遺』會有數目限制,國家文物局等有關部門對參與評選的項目必定精挑細選,確保較高的成功機率」。
  • 中國「土司遺址」的申遺之路
    據《湖南日報》報導,北京時間7月4日下午,在德國波恩舉行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組成的中國「土司遺址」申遺成功。「太激動了!老司城遺址申遺成功,湖南實現了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這是湖南文化發展的大事件,也是湖南從文化遺產大省向文化遺產強省突進的標誌性事件。」
  • 土司遺址聯合申遺成功 地方政府開發計劃早已蠢蠢欲動
    每一項申遺項目成功之後,必定繞不過保護與開發的話題,剛剛成為世界遺產的中國「土司遺址」也不例外。日前,在德國波恩召開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我國今年唯一一項申遺項目「土司遺址」通過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8項世界遺產。
  • 三處土司遺址申遺成功 含我國規模最大古代土司城遺址
    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上的千年祖師殿 (資料圖) 2015年7月4日(當地時間),在德國波恩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土司遺址」通過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此次申報成功,表明「土司遺址」的突出普遍價值、真實性、完整性以及我國政府為保護這些珍貴遺產付出的艱苦努力,得到了世界遺產委員會各成員國和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等國際權威專業諮詢機構的一致認可。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到48項,繼續穩居世界第二位。
  • 湘鄂黔土司遺址聯合申遺第二次聯席會議在遵義召開
    會上,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長黎朝斌宣讀了湖南、貴州、湖北三省土司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協調領導小組成員名單;三省文物局有關負責同志代表各省土司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協調領導小組共同籤署了關於土司遺址保護管理的聯合協定,明確提出,「全面加強土司遺址申遺工作的協調和合作,進一步規範土司遺址的保護、展示、利用、監測、管理和宣傳等活動,實現土司遺址的整體保護和永續發展,並推動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永順縣、
  • 湘鄂黔三土司遺址聯合申遺
    其中,由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和貴州海龍屯遺址聯合代表的中國土司遺產,將作為中國2015年申報項目提交本次大會審議。大約在7月3日,大會將對此進行投票表決。業內認為,土司考古已成為近年來的考古熱點,此次「土司申遺」通過的希望很大。據悉,世界遺產大會每年舉辦,中國也幾乎每年都有項目申遺成功。
  • 三省土司遺址聯合申遺 有助傳承民族文化多樣性
    原標題:三省土司遺址聯合申遺 有助傳承民族文化多樣性  原標題:中國土司遺產打包申遺 有助維護民族文化多樣性傳承   近日,湖南、湖北、貴州三省最具代表性的土司遺址聯合申報2015年世界文化遺產。有關專家表示,此次申遺不僅有可能使湖南和貴州實現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還對維護民族文化多樣性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 鄂湘黔三省協作推進唐崖土司遺址「申遺」工作
    在考古中要注重保護和開發並重原則,儘可能使遺址風貌、生態環境與群眾生產生活有機融合;我省高度重視,省政府、州政府相繼成立申遺工作領導小組,以加強對唐崖土司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領導。 恩施日報訊(記者 孫東進 通訊員 胡昌勇)7月18日,鹹豐唐崖土司遺址、湖南永順老司城、貴州遵義海龍屯遺址三地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考古協作推進會在鹹豐縣召開,國家文物局、國家博物館、中國社科院以及湖北、湖南、貴州申遺考古方面專家一行7人參加會議。
  • 土司遺址申遺成功 探秘700年前的軍事城堡
    圖為貴州播州海龍屯飛龍關遺址(7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作為中國西南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之一,始建於南宋寶祐五年(1257年)的貴州遵義海龍屯土司城堡,4日同湖南永順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一起,在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座沉睡700多年的土司古城堡,因此受到全球關注。
  • 中國土司遺產正式申遺 3省遺址聯合申報(圖)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攝  日前,中國土司遺產正式向世界遺產中心提交申遺文本,國家文物局確定:由湖南永順土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聯合代表中國土司遺產作為中國2015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 老司城申遺:中國土司文化的一次世界詮釋
    原標題:老司城申遺:中國土司文化的一次世界詮釋  「老司城遺址申遺成功了!」7月4日,在德國波恩召開的聯合國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老司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永順50多萬百姓歡欣鼓舞,奔走相告。這是湖南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實現了零的突破,也是中國第48處世界文化遺產。
  • 永順老司城:申遺成功背後的故事
    吉首大學等科研院所對涉及老司城遺址16項重點課題,從人類學、歷史學、民族學、社會學、考古學、建築學、民俗學等多領域進行研究,完成學術論文7篇、專著9部、研究綜述3篇,揭示了土司遺址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22戶百姓搬遷,保護遺址完整    老司城遺址申遺成功,離不開當地百姓支持,他們參與和見證了申遺全過程。    「申遺成功了,心中一塊巖頭落了地。」
  • 實地探訪中國新晉世界遺產「土司遺址」
    我的同事騰俊的家鄉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該縣的老司城遺址,在德國波恩召開的聯合國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湖南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實現了湖南省歷史零的突破,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到48項,繼續穩居世界第二位。下面是騰俊的文章和圖片,請朋友們分享:「老司城遺址申遺成功了!」
  • 貴州又添世界級景點,遵義海龍屯申遺成功,據說貴州申遺還有大動作!
    三處遺址分布於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交界地區,是現存具有大型規模、完整格局、豐富遺存的土司城遺址。遺址格局包括土司城、土司衙署和土司家族墓葬群等。而海龍屯,又是唯一經歷過戰爭,並毀於戰爭的土司遺址。   本報記者 黃黔華 黃寶華新聞答疑海龍屯為何能申遺
  • 西二環75畝別墅群爛尾23年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 秦斌 攝  地處白紙坊橋西,20棟別墅因土地轉讓問題爛尾,工地所含金中都太液池遺址一同荒廢  新京報訊 西二環白紙坊橋西的廣外南街上,一片被鐵柵欄和圍牆圈起的工地內,20棟雜草叢中的爛尾別墅,仍保持著23年前的模樣。
  • 北京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訊(記者 吳嬌穎)記者今日(6月28日)了解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核心區主體工程建設已經完成,
  • 花36年巴比倫遺址申遺成功
    花36年巴比倫遺址申遺成功時間:2019-07-07 13: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花36年巴比倫遺址申遺成功 據外媒7月5日報導,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大會上,伊拉克著名的巴比倫城遺址被選入世界遺產名錄。
  • 飛兒的旅程——鹹豐唐崖土司城成功申遺五周年遊記
    唐崖土司城慶祝申遺成功五周年,「夢回唐崖.穿越千年遇見你」大型穿越主題活動暨鹹豐「世遺唐崖.康養鹹豐」抖音大賽7月4日啟動,一紙江湖令,佳期盛世,良辰穀旦,與好友相約同赴這文化盛宴。泊好車,走在遊步道上,雖是細雨綿綿,可以不必穿雨衣,在景區入口掃了健康碼,規範佩戴好口罩,拾級而上,土家么妹兒在東城門處唱響了迎客歌,時才知道,提早對車程的估算失誤,已然錯過了啟動儀式上擺手舞暖場、朵藝古典舞蹈開場,管家主持並銜接開幕儀式等場次活動。
  • 李世愉:土司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申遺成功揭開了土司文化的神秘面紗,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有利於土司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研究。那麼,土司遺址是什麼樣的?土司遺址反映出怎樣的歷史圖景?土司文化有什麼特點和意義?本刊特邀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李世愉先生講述土司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