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三老李鍇出身武將世家 祖上是明代著名將領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遼東三老李鍇出身武將世家

  祖上是明代著名將領李成梁

  李成梁是明代鎮守遼東的著名將領,他的後人從明代到清代都是以軍功揚名,稱得上是一個武將世家。但隨著清代初年文風漸興,李氏家族出了一位頗有名氣的詩人——李鍇。李鍇的詩集《睫巢集》及著作《尚史》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都有著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他的詩「意思蕭散,挺然拔俗,有古松奇石之態」。現存的《睫巢集》基本都以《遼東三家詩鈔》合集的形式出現。

  李鍇生於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卒於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出生在官宦家庭的李鍇卻不熱衷於仕途。在他六十一年的人生裡,有將近一半的時間是在盤山隱居,徜徉於盤山秀美的山水之間,遊山訪友,吟詩研史,自得其樂。

  李鍇被譽為「遼東三老」之一

  李鍇在生前就以詩聞名,他與同時代的文人戴亨、陳景元齊名,素有遼東三老之稱。陳景元的詩集《石閭詩》因為篇目較少,只有一卷,還曾經附在李鍇的《睫巢集》後印行。李鍇的詩對遼東後來詩歌的發展也有一定影響。鹹豐年間著名的詩人魏燮均就曾經說過:「有清一代,遼東以詩聞名者,自三老始。遼東三老即李鍇、戴亨、陳景元,是他家鄉的先賢,在他幼年時就開始讀他們的詩,仰慕他們的為人,只恨自己生得太晚,不能親身聽到三老的教誨。」魏燮均還寫有一首《望盤山追懷李鐵君先生》的詩,詠道:「吾鄉有高士,隱在盤山陲。畢世忌榮祿,當年工賦詩。餘生嗟已晚,不及舉家隨。今望蒼蒼色,徒興往哲思。 」足見李鍇詩歌影響的深遠。

  李鍇的《睫巢集》在清代還流傳到了朝鮮。當時朝鮮文人喜歡吟誦李鍇的詩,並稱讚他的詩格有盛唐氣象。據朝鮮李德懋《清脾錄》記載:李鍇是李如松(李成梁之子)曾孫,是功臣之後。他隱居在盤山,詩作古奧峭削,自闢門徑,其中精彩之作有杜甫遺風;他的書法作品,筆法雄勁,堪稱逸品。

  編入《遼東三家詩鈔》系偶然

  《睫巢集》自刊行以來一直是單行本。乾隆六年,李鍇應門人的邀請刊印詩集。他將自己三十年來的詩作收集起來,增刪校訂,合為《含中集》,在付印之前,還請老友馬樸臣幫忙把關。後來李鍇又有新作,重新校訂後改稱《睫巢集》。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睫巢集》被編入《遼東三家詩鈔》,與馬長海的《雷溪草堂詩》和夢麟的《太谷山堂集》合刊。李鍇的《睫巢集》編入《遼東三家詩鈔》純屬偶然。

  據晚清遺老金梁的兒子回憶:金梁曾經與學者震鈞相約刊刻八旗名賢遺著。當時已經編目的有數百種,其中夢麟《太谷山堂集》的一部分被刊行,後來震鈞去世,詩版都歸於劉承幹所有。劉承幹是江浙巨富,他創建的嘉業堂是我國近代著名的私家藏書樓之一,位於湖州市南潯鎮西南郊區。嘉業堂不僅藏書,還聘請專家刻印書,大部分是罕見的孤本。劉承幹從震鈞處得到詩版後,並未遵循金梁與震鈞的原意,而是將李鍇的《睫巢集》、馬長海的《雷溪草堂詩》與夢麟的《太谷山堂集》合在一起,以《遼東三家詩鈔》之名刊刻。遼東三家是劉承幹刊書時所稱,並非魏燮均所指的遼東三老李鍇、戴亨、陳景元,也非袁枚在《隨園詩話》中提到的戴亨、陳景元、馬長海三老。

  袁金鎧動用公款重印《遼東三家詩鈔》

  1928年春,袁金鎧購買到《遼東三家詩抄》原版,並用奉天會館公款四百元支付版資。《遼東三家詩鈔》的原版本來保存在劉承幹的藏書樓,袁金鎧是通過金梁得到的。袁金鎧是遼陽人,博聞強識,對東北先賢遺作很感興趣,金梁就將詩版讓給了袁金鎧。

  袁金鎧得到《遼東三家詩鈔》原版後,將它保存在北京奉天會館,並利用詩版重新校對,重印《遼東三家詩鈔》,希望能讓這本書廣為流傳。他動用奉天會館公款千餘元墊付印書費用,每部七冊,定價現洋五元。 1928年6月,張作霖自北京出關,被日本人炸死,遼吉黑熱四省合組東北保安委員會,袁金鎧出任副委員長。因為政局的變動,又將詩版從北京奉天會館移交奉天省教育總會保存。因為重印的《遼東三家詩鈔》還沒有售完,所以請奉天教育廳派銷,好早日還上墊款。 1928年10月20日,奉天教育廳代理廳長王毓桂令奉天省各縣教育會、教育公所、圖書總館分館、省內各高級學校購買《遼東三家詩鈔》,分別派銷一部,允許動用公款購買。

  周作人曾經在三十年代得到一部《遼東三家詩鈔》,就是經過袁金鎧校對後出版的。周作人還考證了《遼東三家詩鈔》刻印的經過,他對金梁之子所說震鈞去世後詩版歸劉承幹刻印的說法存有疑慮,認為劉承幹刻印詩集的時間要早于震鈞去世的時間。最後周作人不禁感慨道,一部詩集刻印的經過尚且如此難查明白,那麼別的考證自然更不容易了。

  《睫巢集》與《含中集》為同一部書

  金毓黻出生於遼陽,畢業於北京大學,是著名的東北文獻史學家。 1930年初,金毓黻出任遼寧省政府秘書長,後來又擔任遼寧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

  當袁金鎧將《睫巢集》詩版購回奉天后,又在北京書市購買到精寫本《含中集》兩冊,共五卷,卷上有李鍇的朱印。金毓黻將其《含中集》借來,與《睫巢集》進行比照。《含中集》與《睫巢集》前五卷大體相同,《含中集》中有81首未被收錄到《睫巢集》。 《睫巢集》的第六卷是寫定《含中集》後的新作。兩個本子的字句也有不同的地方,顯然是經過了刪減和改訂。

  據金毓黻考證,清代方苞《二山人傳》曾經記載李鍇著有《含中集》,而《八旗通志》則記載李鍇著有《睫巢集》,他最初認為《含中集》與《睫巢集》是兩部書。但見到精寫本《含中集》後可以認定,李鍇最初將詩集命名為《含中集》沒有刊刻。之後又增加了新作,所以重新進行了整理校訂刪減,分為六卷本,並改稱《睫巢集》。故而《睫巢集》與《含中集》名字雖然不同,其實就是同一部書的先後兩個版本。金毓黻認為李鍇雖然刪去一些詩作,但其詩歌功力甚深,今人能夠得到應當珍惜,更何況有81首這麼多,將其收錄既可以從中窺見刪詩存詩的標準,又能夠保存先賢的遺著。於是,金毓黻於1929年12月將《睫巢集》沒有收錄的收集到一起,編成《睫巢集未收詩錄》。並將兩個本子字句的異同及篇目的順序編成《睫巢集校錄》,分別刊登在《東北叢鐫》的第一期和第二期。 1931年起,金毓黻主編《遼海叢書》,將《含中集》收入其中,並在書後附《含中睫巢兩集校錄》,更正《含中集》中沒有收錄到《睫巢集》的詩篇為76首。

  李鍇曾作詩祭奠祖先

  李鍇的《睫巢集》中大多是他中年隱居盤山後的詩作,與遼東有關的並不多,僅有《山海關》、《澄海樓》、《拜遠祖墓》、《鳳皇山》等幾篇。

  《拜遠祖墓》是李鍇為數不多的涉及親人族人的作品。他的《墓祭作》是祭奠父親,《哭松山六弟》是痛悼兄弟,《歷下亭》是頌揚叔父李興祖復建濟南名亭 「歷下亭」事跡,《拜遠祖墓》則是祭拜祖先。

  《山海關》是懷古之作。 「關路無人雪自消,興亡千載一昏朝。島門失勢魚龍震,亭障乘秋虎豹驕。白草已堙先軫血,青天誰奮伍員潮。可憐萬裡綿秦塞,不救鹹陽赤土焦」。用兩個典故感嘆國家興亡,朝代更替。山海關作為萬裡長城第一關,見證了明亡清興的歷史。

  《澄海樓》與《山海關》是同時期的作品。「長城掉尾入滄溟,城上飛樓插杳冥。午夜妖狐作人語,不防閭左戍兒聽。」澄海樓在距山海關城南十裡的入海處老龍頭上,背山面海。 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山海關時,澄海樓毀於一炬,僅存「天開海嶽碑」。不久,這塊石碑又被英國軍隊挖彈藥庫時推倒。 1927年,張學良將軍到老龍頭浴場遊泳,發現了石碑,才命人將石碑重新樹立起來。

  特派記者/鞏琢璐

相關焦點

  • 程咬金真是賣私鹽出身?細數其祖上,幾乎和秦瓊出身差不多
    要知道秦瓊當時是屬於朝廷正規軍武將,卻為了兄弟情義,放棄了這份有前途的工作,不得不讓人讚嘆一生,當然秦瓊和程咬金在小說中,出身有很大的差異,秦瓊父祖在北齊時期都是高官,其父名叫秦彝,是守濟南的將領,後來被楊林所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由於很多人認定小說之中的內容為信史,因此深信不疑。
  • 曹操的重要謀士郭嘉,到底出身寒門還是世家?
    有很多人認為,郭嘉是寒門新貴,曹操重用郭嘉,也代表了曹操對人才不問出身、唯才是舉的態度。再進一步聯想,又得出曹操重用寒門,平衡世家之類的結論。關於這一套理論鏈,小編不置觀點,單從起點上來看,郭嘉究竟是寒門還是世家?
  • 秦滅六國時,秦國派出了七大武將,除了王翦父子還有誰?
    但是,即便如此,想要順利消滅山東六國,依然需要一支精銳之師,尤其是智勇雙全的武將。在秦滅六國時,雖然白起、樗裡疾、司馬錯等名將已經不在了,不過,秦始皇嬴政麾下,還是有不少能徵善戰的武將,尤其是以下七位武將,更是在秦滅六國之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推動了秦朝的建立。
  • 唐朝最顯赫的武將世家:起兵造反卻被封王,家族繁榮二百年
    唐朝以武立國,其武功遠超北宋,但與北宋相比,唐朝似乎沒有多少武將世家。比如說北宋有楊家將、折家將、曹家將、種家將,但唐朝似乎只有一個薛家將。其實歷史上薛家將非常顯赫,其經歷也比北宋的更加傳奇,從救唐朝皇帝,到舉兵反唐,最後被唐朝封王,家族繁盛二百年之久!
  • 南宋第一武將世家:威震川蜀八十年,最後卻身敗名裂,家破人亡
    說起南宋武將,名望最高的當屬「中興四將」,比如嶽飛、韓世忠等,不過由於各種原因,他們的後裔大多棄武從文,所以並沒有形成武將世家。而在南宋統治時期,地位最高、影響力最大的當屬吳家將!他們世代為將,聲名顯赫,不過的結局卻很悲涼,落得身敗名裂,家破人亡!這到底是是怎麼一回事呢?
  • 李成梁在明朝遼東取得一系列軍事勝利
    從明代的隆慶到萬曆前期,明廷對長城的北部沿線與遼東沿線均感欣慰。北部的安定主要得益於戚繼光鎮守薊州,北部邊陲在數十年裡基本上沒有戰事發生:而遼東則幾乎年年有戰事,歲歲動刀兵,但明朝在遼東取得了一系列軍事勝利。取得這些勝利的最大功臣就是遼東總兵李成梁。戚繼光與李成梁,年齡相差三歲,都生於一個中等武將的世家,打小就見慣了刀兵血光。
  • 慘被傳首九邊的明代將領
    熊廷弼是明末傑出的將領,抗擊後金的遼東統帥,他三入遼東,知兵善戰。萬曆三十六年,熊廷弼受命巡按遼東。萬曆四十七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楊鎬經略遼東,招集流亡,整肅軍令,造戰車,治火器,浚壕繕城,守備大固。熹宗即位,天啟元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攻破遼陽,再任遼東經略。與廣寧巡撫王化貞不和,終致兵敗潰退,廣寧失守。淪為囚犯的他又不幸陷入黨爭,以前雖為楚黨,但與東林黨關係密切,且與東林六君子也關係匪淺。
  • 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在日本,戰國武將這個名詞要到江戶時代以後,市面出現軍記物類別的小說後才誕生,也正因為這個緣故,戰國武將一詞才沒有明確的定義。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主角當然是戰國武將,可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 嶽飛這位著名的武將,原來曾經也做過文官
    那麼接下來的文章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嶽飛這位著名的武將,原來曾經也做過文官這段歷史。小編先給大家講講歷史背景,那是建炎四年冬,趙構下詔改元紹興,次年改為紹興元年。紹興元年元旦這一天,一大早,趙構率領文武百官,面向北方遙拜囚禁在金國的上皇、淵聖兩位皇帝。
  • 遼國將領和西夏武士的鎧甲是怎樣的?其實和宋朝武將甲冑差不多
    如果沒有寫有本族文字的旗幟或者穿契丹服的侍從,可能今人無法區分身穿五代-宋式鎧甲的宋遼兩國將領。 ,除了畫中後三人的襥頭,還有軍人服裝上的西夏旋團之外,夏軍武將和宋代武將的裝備差別也不大。
  • 戰國夢手遊秦國武將一覽
    戰國夢手遊中秦國武將有哪些?遊戲包含了來自七國的眾多風格迥異的武將,其中超強國秦國有許多小夥伴喜歡,下面小編給各位帶來了秦國武將介紹,一起去看看吧。   王翦   將軍料敵元非怯,能使君王促駕來
  • 唐朝著名將領,出自名門世家戰功卓著,薛門二代大元帥——薛丁山
    唐朝著名將領,出自名門世家戰功卓著,薛門二代大元帥——薛丁山。唐朝著名將領,出自名門世家戰功卓著,薛門二代大元帥——薛丁山。
  • 老門東裡小東園
    其實,不遠處的老門東裡還藏著一座「小東園」。兩個「東園」的得名當是有關聯的。現白鷺洲公園裡的東園是正德年間徐天賜拓建。他是徐達的六世孫,世襲錦衣衛指揮使。雖是武職,卻「能文章,喜賓客」,有東園公子的雅號,經常與江南才俊在東園內探幽賞勝,觴詠竟日。可惜東園在徐天賜死後就逐漸頹敗。
  • 萬曆朝鮮戰爭,日本軍隊中表現最好的將領是誰?
    萬曆朝鮮戰爭亞洲地圖豐臣秀吉為這場戰爭做了充足的準備,下了血本,前後動員二十多萬精兵,並把日本戰國表現最優秀的武將均派到朝鮮戰場,這些武將在日本戰國史裡均是赫赫有名的名將。雖然兩次韓戰,日本均已失敗告終,但明朝也承認日本軍隊的素質是不差的,小編認為在萬曆朝鮮戰爭中下面幾位日軍將領在戰爭中表現是值得肯定的。
  • 臨沂歷史上的十大名人是誰 還有一位是出自蒙陰的著名將領
    一、曾子曾子,名參(音shēn),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今平邑魏莊鄉南武城村),著名思想家,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參與編制了《論語》、著寫了《大學》、《孝經》、《曾子十篇》等作品。 曾子在儒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被後世尊奉為「宗聖」。
  • 《聚義》武將關鍵詞 冰火兩重天
    隨著遊戲首次封測的日期臨近,《聚義》特色武將系統搶先爆料。下面,讓我們通過兩大關鍵詞「冰VS火」,揭開武將的秘密吧!  【獨創將領系統 文臣武將雙管齊下】  文臣與武將,自古以來都代表著朝堂上兩大極端勢力。
  • 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後裔村落——仙居橫溪俞店村
    走進古老的俞氏宗族祠堂,一位老者俞太培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他熱情地告訴我們,他們的先祖是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在明朝與戚繼光一起在閩浙蘇一帶抗倭,俞大猷有三個兒子,後來其中的一個兒子定居在仙居,其它的二個兒子一個在福建,一個在江蘇,他這一系的發展到他這裡已是第五十六代了。
  • 明朝時期最著名的十大名將
    三百多年間內憂外患不斷,起於農民起義,亡於農民起義。在中國歷史上名將人數是僅此於唐朝的朝代。一、徐達徐達(1332年—1385年),字天德,明朝開國名將,出身農家,元朝末年,參加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參與滅亡陳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