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時,秦國派出了七大武將,除了王翦父子還有誰?

2020-12-21 情懷與歷史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建立之戰,指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中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國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完成一統天下大業的戰爭。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秦始皇嬴政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自春秋以來長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即秦朝。

在戰國末期,雖然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齊國這六國已經是非常衰弱了,也即無法和秦國相抗衡了。但是,即便如此,想要順利消滅山東六國,依然需要一支精銳之師,尤其是智勇雙全的武將。在秦滅六國時,雖然白起、樗裡疾、司馬錯等名將已經不在了,不過,秦始皇嬴政麾下,還是有不少能徵善戰的武將,尤其是以下七位武將,更是在秦滅六國之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推動了秦朝的建立。

王翦

首先,在秦滅六國之戰中,王翦、王賁父子立下的戰功,或者說是攻下的疆域可以說是最大的。一方面,王翦(?-公元前208年),字維張,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縣)人,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在戰國末期,王翦率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掃平三晉地區,攻破燕國都城薊,又消滅楚國。王翦與其子王賁,成為秦始皇一統六國、開疆擴土的最大功臣。因功績卓著,拜太師,封為武成侯。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王翦與白起、李牧、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更為關鍵的是,相對於被殺的李牧,被賜死的白起,以及客死異鄉的廉頗,王翦不僅功成名就,還獲得了善終的結局。因此,這說明王翦不僅是一位戰功卓著的武將,還擁有超越常人的智慧。

王賁

另一方面,就王賁來說,王賁,字典武,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人,秦朝著名將領,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王翦之子、秦滅六國戰爭中的主要將領。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王賁這位名將大敗楚軍,奪取楚國十幾座城池。公元前225年,王賁水淹魏國都城大梁,滅亡魏國。公元前222年,王賁奪取遼東,滅亡燕國,繼而消滅趙國殘餘勢力。公元前221年,滅亡齊國,自此秦國一統六國,王賁因功受封通武侯。值得注意的是,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王翦、王賁父子激流勇退,榮歸故裡,不再參與朝政。

李信

李信(生卒年不詳),字有成,槐裡(今陝西鹹陽興平東)人,戰國末期秦國名將。在秦滅六國之戰中,李信領兵二十萬攻打楚國,先是一路凱歌,後被楚將項燕大敗。正是因為李信的失敗,才有王翦後來率領60萬大軍,消滅楚國的情況。雖然在攻打楚國一戰上損兵折將,但是,秦始皇嬴政沒有對李信失去信任。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李信隨王賁攻取遼東,俘虜燕王喜,燕國滅亡。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李信與王翦之子王賁率軍從燕國向南進攻齊國,突然攻入都城臨淄,齊王建於是投降,齊國正式滅亡。

內史騰

內史騰,一作內史勝,戰國後期秦國將領(生卒不詳)。秦王政時任內史,名騰,姓氏不詳。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內史騰率軍攻打韓國,大敗韓軍,擒獲韓王韓安,攻佔韓國的全部土地,在那個地方設置潁川郡(轄今河南中部及南部地)。因此,對於山東六國之中的韓國,就是內史騰這位武將所消滅了。而韓國的滅亡,拉開了秦滅六國之戰的序幕。

楊端和

楊端和(生卒年不詳),姓楊,名端和,戰國時期秦國人,秦王嬴政時期,楊端和曾兩次攻魏國,一次攻趙國,就已有的文獻來看,楊端和一生從未打過敗仗。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十一年,王翦、桓齮、楊端和攻鄴,取九城。十八年,大興兵攻趙,王翦將上地,下井陘,端和將河內,羌瘣伐趙,端和圍邯鄲城。

因此,非常明顯的是,秦國消滅魏國、趙國等諸侯國的戰役中,楊端和都立下了戰功。當然,因為史料記載的匱乏,無法獲得楊端和這位武將的更多消息。

蒙武

蒙武(?—約公元前219年),名將蒙驁之子,蒙恬與蒙毅之父,戰國時期秦國將領。由此,對於秦國來說,蒙氏可謂一個地位顯赫的武將家族,完全可以和王翦所在的武將家族相提並論。公元前224年,蒙武擔任副將,跟隨王翦率軍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斬殺楚國名將項燕。公元前223年,蒙武再度與王翦率軍攻打楚國,擊敗楚軍,俘虜楚王負芻,滅亡楚國。其後事跡不詳。司馬貞《史記索隱》中表示:「蒙氏秦將,內史忠賢。」

蒙恬

最後,蒙恬(約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琅琊蒙山(今山東省蒙陰縣)人。秦國到秦朝時期名將,上卿蒙驁之孫,內史蒙武之子。蒙恬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史,深得秦始皇嬴政的信任。雖然在秦滅六國之戰中,蒙恬主要參與了消滅齊國的戰役,沒能立下更多的戰功。但是,在秦朝建立之後,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從而收復疆域,威震匈奴。在秦朝時期,蒙恬還監修萬裡長城和九州直道,促使了各地區的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秦始皇去世後,中車令趙高、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兵變,導致蒙恬自盡。

相關焦點

  • 秦滅六國,王翦父子連滅五國,功高蓋主卻有好下場究竟為何?
    嬴政之所以能夠大一統,固然離不開手下諸多得力大將,王翦父子就是實力派大將。【編輯:Ming】秦滅六國,很難想像,其中有五國都被王翦父子所滅。嬴政穩坐皇位寶座,一統天下後,這時功高蓋主的王翦能有好下場嗎?王翦可不是糊塗之人,他早就想好了安身立命之策。
  • 《大秦賦》秦滅六國中,王翦父子滅了五個,如此功高能有好下場?
    《大秦賦》即將接近尾聲了,秦滅六國的大戲就要開始了。說到秦滅六國,就不能不提王翦。王翦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同時,秦國另一個有四大名將稱號的是白起。當然了白起早在秦昭襄王時期,就被昭襄王給殺了。嬴政時期最大的名將就是王翦,他成為了滅六國的不二人選。
  • 大秦賦秦滅六國 先滅韓還是先滅趙 王翦對還是李斯對
    熱播電視劇《大秦賦》秦王嬴政終於要準備滅六國一統天下了,嬴政召開軍事會議與眾臣討論。秦國要東出就繞不開三晉韓魏趙,到底是先出兵攻打哪一個,眾臣各說一詞,其中李斯認為先弱後強,先出兵滅了最弱的韓國,然後再攻打魏趙,而王翦認為先滅了最強大的趙國,如此韓魏就能輕而易舉地攻下。
  • 秦滅六國,天下一統!
    邯鄲城下的失敗,可以視為秦國長平之戰後疲軟的表現。但在汾城站住腳後,根據《史記-秦本紀》的記載,立即對六國聯軍打出反擊戰,「攻晉軍,斬首六千,晉楚流死河二萬人」,當然,這裡有一種說法是,只有三晉軍隊,沒有楚國軍隊。隨後,王齕就與張唐合軍攻下了趙國的寧新中,改名安陽。
  • 統一六國的最大功臣王翦父子,為何在秦朝統一後便去向不明
    統一六國的最大功臣王翦父子,為何在秦朝統一後便去向不明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王朝更迭,文化不斷累積,歷史不斷發展。在這眾多王朝中,秦是第一個統一全國的朝代,正是因為這樣一個大一統,往後的朝代才有了一個完整疆土的歷程。秦也是我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既然秦這麼重要,那麼他的統一全國的一系列戰爭自然更重要,如果沒有這一系列的戰爭勝利,秦朝也不可能統一六國成為天下的主宰!秦朝能順利的統一全國,離不開王翦父子。
  • 秦國歷代國君及秦國滅六國順序
    秦國歷代國君及秦國滅六國順序秦國歷代國君,從秦非子建秦國到秦始皇稱帝,泰國列代國君共有38位。秦國在列代國君的共同努力下,勵精圖治,最終成就了大秦帝國。秦朝皇帝列表,看秦國如何消滅六國。秦國歷代國君 秦朝皇帝列表:秦帝國(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由戰國時代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統一大國,它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嬰,共傳三帝,享國十五年。
  • 秦始皇滅六國時,有幾位蓋世名將?秦國滅亡時他們為何沒出手相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亡齊國,繼而完成了吞併六國,一統江山的偉大業績。這10年的時間裡,為秦始皇立下汗馬功勞的將軍數不勝數。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王翦、王賁父子,蒙武、蒙恬父子,李信和章邯。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乃至秦國宣布滅亡。
  • 分享秦滅六國,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
    本文分享秦滅六國,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 秦滅六國圖 秦國滅六國用了差不多十年,先後按照韓、趙、魏、楚、燕、齊的順序進行出擊,在戰國七雄當中,韓國的領土和實力可以說是最弱的,而當時韓國的國君是韓王安,在秦國連年的攻打之下
  • 秦國滅東方六國是按什麼順序進行的,為什麼這樣推進?
    戰國七雄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眾所周知,秦國最後滅掉了另外的六國,但六國是怎樣被滅的,它們滅亡的順序又是怎樣的呢?秦滅六國大致是按照先易後難和先北後南的順序開始的。戰國末期,齊國勢力最弱小的就是韓國,所以,秦國從韓國開始了掃平六國的行動。
  • 秦國滅六國的順序,秦始皇徵戰天下坑殺趙國40萬人!
    戰國七雄是歷史上一個各封地軍閥混戰的年代,七個王國在中華大地上上演著你攻我打的劇情,直到最後大秦帝國的崛起,秦滅六國統一中原,秦始皇也成為了中國的第一任皇帝,那麼秦國滅六國的順序是怎樣的?下面一起去看看吧!秦國滅六國的順序是按照先易後難和先北後南的順序開始的。
  • 秦為何先滅韓趙魏,後滅楚燕齊?原來秦滅六國的順序藏著小秘密
    秦滅六國足足花了10年的時間,而且秦國掃滅六國的順序也十分耐人尋味。從史料記載的時間來看,秦掃六國的順序依次為韓,趙,魏,楚,燕,齊。換句話說,秦優先消滅了「三晉」,後滅的強楚,最後才滅掉了燕、齊。那麼這個秦滅六國的先後順序有沒有什麼規律呢?或者說這只是嬴政的隨意之舉呢?其實秦滅六國的先後順序暗藏著小秘密,值得人推敲。
  • 秦滅六國的過程中,為何滅楚之戰最為艱難?
    以至於,秦國發動的滅六國之戰,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在歷史上的秦滅六國之中,諸如燕、韓、齊等國的覆滅,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但在山東六國中,卻有這樣一個不存在,為了滅掉這個諸侯國,秦國甚至為此動用了全國的兵力,進行徵討,這個諸侯國便是南方的楚國。當時,在秦滅六國之戰中,楚國可以說是秦軍最為難啃的一塊骨頭。不同於,滅韓之戰一樣,秦軍一到抵抗便徹底的土崩瓦解。
  • 秦滅六國的順序和具體過程,史詩級的歷史
    戰國七雄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眾所周知,秦國最後滅掉了另外的六國,但六國是怎樣被滅的,它們滅亡的順序又是怎樣的呢?  秦滅六國大致是按照先易後難和先北後南的順序開始的。戰國末期,齊國勢力最弱小的就是韓國,所以,秦國從韓國開始了掃平六國的行動。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內史騰率軍進攻韓國,韓國無力抵抗,又無大國救援,所以秦軍長驅直入,一舉滅亡韓國,俘虜了韓王安。韓國的滅亡,是秦國統一六國的開始。
  • 秦滅六國以後,秦王嬴政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
    他是第一個做這件事的人,當然了滅六國的整個過程,也是十分的艱辛的。 大家一定要清楚,秦始皇滅六國不是他這一代人完成的,秦始皇的家族是用了將近600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這一個偉大的壯舉。 那麼,這個時候就有一個問題了,秦始皇滅掉六國之後,六國國君是如何被處置的呢?
  • 秦國滅六國的順序,你懂的有什麼含義嗎?
    最近歷史大劇《大秦帝國之崛起》正在熱播,雖然目前秦國的崛起還只在第三部,但是秦帝國的形成已經處在了雛形,奠定秦帝國基礎的正是這部裡面的秦昭襄王,在秦惠文王之後的90年時間裡,秦國陸續擊敗了其它六國,從此中國再一統!
  • 秦國歷史出現過2次秦王請將軍出戰,一位將軍被殺,另一位卻善終
    秦國的大一統離不開武將的四處徵戰,而秦國的國君對於武將那也是極其重視的,當武將自恃清高不願意出戰時,秦國的國君也會自降身段去「求」武將出戰。這種情況在秦國的歷史上一共出現過2次,秦王自降身段去求武將出山,這對於武將來說,自然也是相當榮耀的事情,但是在這兩次歷史事件中,一位將軍被殺了,而另外一位卻得到了善終,被殺的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而得到善終的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
  • 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專家:結局有好有壞!
    秦國統一天下之心,自秦昭襄王時便昭然若揭。也就是從那時起,秦國的一切攻戰殺伐、外交計謀、人才去留均服務於這個主題。事實上,經過秦昭襄王數十年的不懈努力,秦國也確實達到了這個實力。但由於秦昭襄王過於老邁、其子孝文王和其孫莊襄王早逝,這個任務最終交給了第六代秦王嬴政。
  •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為什麼說為我國歷史翻開嶄新一頁?
    秦滅六國的示意圖從此以後秦始皇滅六國的故事一直廣為流傳,那麼秦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樣的呢?秦始皇在攻打六國的時候他第一個選擇攻打的是哪個國家?為什麼?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秦滅六國的這段歷史,了解一下秦滅六國的順序。
  • 秦國滅六國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滅的,為什麼第一個躺槍的是韓國?
    這樣的話秦國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六國的國土就會縮小,就會變得越來越弱。之所以先把韓國拿下來,是因為韓國距離秦國最近,在秦始皇滅韓國之前,韓國的一半土地就已經是秦國的了。另外的這一半,秦國只要想要,也就是舉手之勞而已。所以,滅掉韓國,秦國也就是僅僅用了個吹風之力。可見,當時的韓國已經成了個什麼樣子。
  • 秦朝滅亡時,名將王翦為什麼就忽然間消失匿跡了?
    而且《史記》中對他病死記載也只是「秦二世之時,王翦及其子賁皆已死」(秦二世在位時,王翦與其子王賁都皆已去世)。並沒明說王翦病死在秦二世在位期間(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