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秦滅六國 先滅韓還是先滅趙 王翦對還是李斯對

2020-12-25 書生閒談

熱播電視劇《大秦賦》秦王嬴政終於要準備滅六國一統天下了,嬴政召開軍事會議與眾臣討論。秦國要東出就繞不開三晉韓魏趙,到底是先出兵攻打哪一個,眾臣各說一詞,其中李斯認為先弱後強,先出兵滅了最弱的韓國,然後再攻打魏趙,而王翦認為先滅了最強大的趙國,如此韓魏就能輕而易舉地攻下。試問是王翦對還是李斯對?在歷史上秦王嬴政是怎麼選擇的?

在歷史上秦王嬴政在軍事上是不會聽李斯的,因為李斯的才能只能治天下而不能打天下,因此秦國制定的滅六國兼併天下的戰略計劃,第一個目標就是強大的趙國。秦國出兵三十萬攻打趙國,出兵前秦王嬴政聽從軍師尉繚之謀,派間諜去燕國,挑撥燕趙兩國的關係,間諜成功讓燕趙反目,兩國在邊境上大戰,很明顯燕國是打不過趙國的。

而燕太子丹和秦王嬴政是髮小,因此秦國就以助燕為名,出兵三十萬分三路攻打趙國,秦軍從西面、西北面、南面三路攻趙,重點是南面,目的是讓趙國與秦燕同時交戰腹背受敵。公元前236年冬,燕趙大戰之際,王翦率領一路秦軍攻下了戰略要地閼與,秦國就打通了從西面攻打趙國都城邯鄲的通道。楊瑞和率領一路秦軍攻下了韓陽(閼與之北),從西北面攻打邯鄲的通道也打通了。

桓齮率領一路秦軍從南陽出發,攻佔了安南,兵線推進到邯鄲之南,與邯鄲城僅隔一條漳水和少數城邑。三十萬的秦軍如一隻猛虎,對邯鄲垂涎三尺,情勢危急二十萬趙軍拼死阻擋,三路秦軍受阻不能前進,秦王嬴政改變策略,三路大軍合併為一路由桓齮統率,從南面進攻趙國。桓齮不從正面渡漳水,跑到漳河下遊渡河,秦軍迂迴到了趙軍的側後,攻打邯鄲東南面的平陽,秦軍和趙軍在平陽血戰,桓齮陣斬十萬趙軍,趙將扈輒陣亡。

形勢危急,趙王趕緊啟用北部邊疆名將李牧,李牧率領邊軍回到邯鄲,統率全部的趙軍抵抗秦軍。秦軍是大勝之師,士氣正旺,李牧決定先不與秦軍交戰,築壁壘固守,桓齮明白秦軍遠徵不能持久,因此決定進攻肥下,誘使李牧率兵來救,李牧不上當,反而攻下了秦軍大營,逼得桓齮回軍來救,正中了李牧的圈套,秦軍被斬殺十萬,只有桓齮和少數護衛逃走了。

此次秦王嬴政滅趙的計劃,可以說是完全失敗的。但是一次挫折不能打擊秦王嬴政先滅趙的決心,因此在公元前232年又派出兩路大軍攻打趙國,一路從由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北上,準備渡漳水佯攻邯鄲,一路主力由上黨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企圖繞到邯鄲的背面。將趙國攔腰截斷,進軍到番吾,南面有漳水和長城據險而守。

李牧料定秦軍一時半會難以攻破邯鄲,決定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留下部分兵力守邯鄲,自己親率領主力北上反擊,進攻番吾的秦軍,這路秦軍遭到了李牧的重大打擊,被李牧軍一路追擊,最後不得不退出趙國境,接著李牧回師打擊進攻邯鄲的秦軍,聽到李牧回來,這路秦軍不戰而退,此次秦滅趙計劃也失敗了,這次秦王嬴政是沒脾氣了。

因此決定先發兵滅了韓國,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命內史騰率領十萬秦軍攻韓,韓國根本就無力抵抗,很快就被滅了,秦國設韓地為潁川郡,書生說到這,大家是不是覺得電視劇《大秦賦》中李斯說的才是對的,但真正的歷史證明王翦才是對的。秦國兩次滅趙雖然失敗,但趙國的兵力也損失慘重,李牧雖然兩次重創秦軍,但趙軍的兵力卻無法得到補充,導致韓國派使求援,趙國根本無力救援,只能坐看韓國滅亡。

如果秦國不先攻打趙國,三晉合縱抗秦,秦國根本滅不了三晉中的任何一國。而趙國就算有名將李牧,也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公元前230年趙國還發了大旱災,因此第二年秦國就發兵滅趙,王翦看到李牧領軍,給秦王嬴政上書使用反間計,王翦不是怕李牧,只是說李牧在,秦軍很難速勝,趙國滅亡是遲早的事,因此就算沒有大秦忠臣郭開,秦國也能滅了趙國,因為此時的趙國已被孤立。

秦王嬴政滅六國的戰略,採取的是遠交近攻。趙國本來是想向齊國求援的,可惜秦國早就與齊國聯盟,最終趙國被孤立,而趙軍的兵力因為連年的大戰也得不到補充,其實長平之戰,四十萬趙軍被殺神白起坑殺,趙國就永無翻身之日了,單靠李牧一個人,也只是延遲趙國滅亡的時間,畢竟人力有窮時,大勢不可阻擋,秦國只要破了六國合縱,就一定能兼併六國一統天下。

相關焦點

  • 秦滅六國第一步,先滅韓先滅趙?李斯與韓非不同,秦王如何選?
    秦國的崛起是由幾代秦國國君共同奮爭而來:秦昭襄王開始秦國漸漸強大,最終經過秦惠文和秦莊襄王的努力,秦國國力在其他六國面前越顯強大。秦王們一代接著一代,全力以赴將秦國做大做強,直到嬴政繼位之時,統一六國的時機已經成熟,但是這統一之戰從先滅哪一國開始呢?
  • 秦為何先滅韓趙魏,後滅楚燕齊?原來秦滅六國的順序藏著小秘密
    秦滅六國足足花了10年的時間,而且秦國掃滅六國的順序也十分耐人尋味。從史料記載的時間來看,秦掃六國的順序依次為韓,趙,魏,楚,燕,齊。換句話說,秦優先消滅了「三晉」,後滅的強楚,最後才滅掉了燕、齊。那麼這個秦滅六國的先後順序有沒有什麼規律呢?或者說這只是嬴政的隨意之舉呢?其實秦滅六國的先後順序暗藏著小秘密,值得人推敲。
  • 《大秦賦》秦滅六國中,王翦父子滅了五個,如此功高能有好下場?
    《大秦賦》即將接近尾聲了,秦滅六國的大戲就要開始了。說到秦滅六國,就不能不提王翦。王翦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同時,秦國另一個有四大名將稱號的是白起。當然了白起早在秦昭襄王時期,就被昭襄王給殺了。嬴政時期最大的名將就是王翦,他成為了滅六國的不二人選。
  • 秦滅六國,王翦父子連滅五國,功高蓋主卻有好下場究竟為何?
    隨著《大秦賦》的熱播,大家再一次重溫了秦朝的那些事!嬴政之所以能夠大一統,固然離不開手下諸多得力大將,王翦父子就是實力派大將。【編輯:Ming】秦滅六國,很難想像,其中有五國都被王翦父子所滅。秦滅六國,其中,由王翦滅掉三國,王翦之子王賁滅掉兩國,所以說,如果沒有王翦父子,嬴政也未必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實現大一統。這也應了那句老話,有其父必有其子,王翦這樣厲害的人生出來的兒子肯定也是奇才。
  • 秦滅六國,天下一統!
    滅國之戰也許走得慢了點,但並未停下腳步。1、滅韓,秦終於要吃了昭襄王51年,也就是公元前256年,秦將軍摎帶兵攻下韓國的負黍和陽城。同時,趙國又具有韓、魏所沒有的戰略縱深,代地實際上算是趙國的副都城。所以,秦攻趙,公元前234年,在今石家莊市東面被李牧率軍擊敗;公元前232年,再度南北兩路取邯鄲,又碰到釘子戶李牧,擺陣而還。於是,到公元前229年,秦國搬出了王翦。
  • 秦王嬴政親政後,秦軍徵戰十年滅六國一統天下,打了多少場仗
    看熱播電視劇《大秦賦》網上評論區出人才,有人才評論說秦王嬴政七十七集親政,七十八集就滅六國一統天下。看歷史都知道秦王嬴政在剪除掉嫪毐和呂不韋兩個阻礙後,公元前238年正式親政,也正式開始實施滅六國諸侯,一統天下,成就帝業的策略,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軍徵戰十年滅了六國,試問這期間秦軍打了多少場仗?
  • 《大秦賦》秦國迎來三大轉折點,秦滅六國的大戲即將開始
    《大秦賦》最新劇情:秦國迎來三大轉折點,一統天下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秦滅六國的大戲即將開始。如此一來,趙國太子就得換人了,而次子趙偃是唯一的合適人選,只待趙王病死,趙偃就可以稱王了。趙偃當王,無異於是將趙國迅速推向了亡國之路,趙國危矣,一旦趙國被滅,其他幾國離滅國就不遠了。第二轉折點:興修水利富民強國每年因為水患給秦國造成的損失都很大,興修水利成為迫在眉睫的事。
  • 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專家:結局有好有壞!
    一種是秦王心腹重臣李斯提出的滅韓論,一種是韓國使臣公子非提出的滅趙論。前者認為韓國地處秦國臥榻之側,是腹心之疾。不先將其攻滅,便會牽扯秦國的滅國行動;後者認為趙國軍力強大,是山東六國抗秦的骨幹力量,故應首先攻滅趙國。待趙國滅亡,只用一道檄文便可拿下韓國。
  • 大秦賦 李斯請韓非入秦 韓非子初見秦王政
    尤其是韓非子子,更坦言廷尉李斯如今掌覆秦廷,六國存亡對他而言不過是彈指一揮間。廷尉李斯認為秦國一統乃大勢使然,秦王嬴政不過是順應天命,同時也知韓非子善為人敵之秉性,若要執拗任是你軟硬無轍,於是便思忖片刻,提醒他入秦兇險,王宮陰深藏龍,切莫觸龍之逆鱗。
  • 分享秦滅六國,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
    本文分享秦滅六國,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 秦滅六國圖 秦國滅六國用了差不多十年,先後按照韓、趙、魏、楚、燕、齊的順序進行出擊,在戰國七雄當中,韓國的領土和實力可以說是最弱的,而當時韓國的國君是韓王安,在秦國連年的攻打之下
  • 秦滅六國的順序和具體過程,史詩級的歷史
    戰國七雄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眾所周知,秦國最後滅掉了另外的六國,但六國是怎樣被滅的,它們滅亡的順序又是怎樣的呢?  秦滅六國大致是按照先易後難和先北後南的順序開始的。戰國末期,齊國勢力最弱小的就是韓國,所以,秦國從韓國開始了掃平六國的行動。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內史騰率軍進攻韓國,韓國無力抵抗,又無大國救援,所以秦軍長驅直入,一舉滅亡韓國,俘虜了韓王安。韓國的滅亡,是秦國統一六國的開始。
  •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為什麼說為我國歷史翻開嶄新一頁?
    秦滅六國中最難打的是哪一國在戰國末期秦國吞併其他六個國家的戰爭中一直都是所向披靡的,但有一個國家讓秦國最為頭疼,花費了最大精力和最多的兵力去攻打,但還是久久攻不下,這個國家就是楚國。秦滅六國的策略戰國七雄爭霸是我國很重要的一段歷史。在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國家中秦國最終勝利了成為了霸者統一了中原。秦國為了能夠成為霸者而策劃了秦滅六國的戰爭,我們都知道一場戰爭除了雙方的軍事實力之外最重要的還有戰略方針和軍事策略。秦國為了滅掉其他六個國家採取了什麼戰略策略呢?
  • 秦始皇滅六國順序是什麼?哪一國先滅亡,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秦始皇是首位完成華夏族大一統的古代帝王,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順序,按消滅順序為,先滅韓,之後是趙、魏、楚、燕、齊六國。趙國因在趙武靈王時期,施行胡服騎射,趙國成為東方六國最強大的國家,開始與秦國展開數十年的爭霸。
  • 《大秦賦》劇透:秦滅國之戰後的王翦爺倆下場……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大秦賦21#中國古代史96#戰爭史31王翦《大秦賦》中的高潮即將上映,最新劇情中王翦已經被秦王拜為上將,負責主導對山東六國的滅國大戰。
  • 秦國滅六國的順序,你懂的有什麼含義嗎?
    最近歷史大劇《大秦帝國之崛起》正在熱播,雖然目前秦國的崛起還只在第三部,但是秦帝國的形成已經處在了雛形,奠定秦帝國基礎的正是這部裡面的秦昭襄王,在秦惠文王之後的90年時間裡,秦國陸續擊敗了其它六國,從此中國再一統!
  • 秦滅六國的先後順序
    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秦朝。秦,原本是偏居西部的一個小國,它是如何滅六國而一統天下的?先有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再有戰國七雄:齊、燕、韓、趙、魏、秦、楚。兩個時段,「秦」皆列席其中,但它一開始並不是最強的。秦國地處西陲,原來只是關中地區的一個小國。春秋晉國稱霸的時候,秦穆公企圖向東爭霸中原,每敗於晉國。
  • 《大秦賦》秦國滅六國的先後順序,遠交近攻,步步為營,全是算計
    公元前230年,韓國降將內史騰率領秦軍滅韓國,俘獲韓王安,韓亡,所得韓地以其地置穎川郡。韓亡。雖然韓非子也在勸說秦王嬴政不要攻打韓國,被李斯和姚賈迫害而亡。二、趙國。公元前229年,秦將王翦乘趙地饑荒派部分軍隊圍邯鄲,王翦施反間計使趙王令趙蔥、顏聚代李牧為將。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王翦大破趙軍,平定東陽地區(約今河北邢臺地區),趙蔥戰死,顏聚逃亡。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又是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秦始皇在正式滅六國之前,秦將司馬錯已經吞併了漢中、巴蜀、隴西、義渠,基本上是佔有了半個中國,白起佔領了楚國都城郢,楚國被迫遷都到壽春,白起在長平坑殺了趙軍40萬,又擊敗了趙魏聯軍。這個時候的秦國已經把其他六國當做郡縣看待,只差最後一擊。
  • 秦滅六國時,秦國派出了七大武將,除了王翦父子還有誰?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建立之戰,指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中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國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完成一統天下大業的戰爭。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秦始皇嬴政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自春秋以來長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即秦朝。在戰國末期,雖然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齊國這六國已經是非常衰弱了,也即無法和秦國相抗衡了。
  • 秦滅六國的過程中,為何滅楚之戰最為艱難?
    因為,秦昭襄王在位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山東列國中齊、楚、趙等強國,悉數遭到了秦國不同程度上的打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秦王嬴政繼位的時候,秦國的國力已經到了遠邁山東六國的存在。以至於,秦國發動的滅六國之戰,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在歷史上的秦滅六國之中,諸如燕、韓、齊等國的覆滅,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