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疫」」武漢「生命擺渡人」王禾田

2020-12-19 人民出版社

王禾田,今年46歲,是黃鶴樓公園經營科職工,共產黨員,轉業軍人。2月4日,他第三次主動請纓戰「疫」終成功,被江岸區永清街道辦事處錄用,成為一名志願司機,負責開車接送輸液的發熱病人往返於社區和醫院之間,轉運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人前往醫院住院。

(圖為整裝待發的王禾田。張衛中 攝)

「給家裡人通報一下,我已正式成為一名抗疫志願者,在永清街道開救護車負責接轉感染病人。駕駛室和後面是隔離的,有防護服、手套等。我們這個大家庭這麼多軍人、黨員,是黨和國家讓我們這個家庭從貧窮走向了小康,為了報恩,我就先代表我們這個家庭打第一個衝鋒。祖國萬歲,武漢加油!」

這是2月4日「出徵」前,王禾田給家人發的一段話。對他的選擇,家人一開始不同意,因為兒子今年參加高考,女兒才5歲,他是家裡的頂梁柱。但見他態度堅決,只好勉強同意。

王禾田在車上待命

面對嚴峻疫情,他不願當一名旁觀者。1月26日,他主動在朋友圈曬出駕照,表示願當一名戰「疫」志願者,請求朋友們幫忙轉發、推薦。承諾:「如有需,我必戰。」

武漢市政府招募疫情防控志願者,他在手機上填表申請,因為超過40歲,未被錄用。2月2日,他又到自己家所在的永清街道辦事處毛遂自薦,被錄用後,他非常高興。

2月4日,王禾田正式上崗,成為永清街道辦事處招募的第一名志願者司機。其職責就是與其他3名志願者司機輪流上班,開著由麵包車改成的救護車,從社區接送輸液的發熱病人,到漢口醫院、武漢市第八醫院打針,等打完針,再把他們接送回家。最長時,一個班要連續工作12小時。

他接送的第一批新冠肺炎疑似病人,是家住長江邊某小區的一對夫妻,發熱、咳嗽,他連續接送了兩天。

有時,也會接到運送輕症和重症新冠肺炎病人轉院的任務。2月9日晚,他先後往返幾趟,將4名輕症病人、6名重症病人,分別從江岸區的集中隔離點和小型醫院,轉移到武展方艙醫院和金銀潭醫院住院治療。從9日晚8點半,一直忙到10日凌晨1點多。

接轉病人時,偶爾見有的老患者行動遲緩,他會主動幫忙提提行李。每次送完病人,王禾田馬上將車子充分消毒,以便下次接送。截至3月8日,當志願者司機一個多月,他累計接送、轉運新冠肺炎病人近60人次。

當上志願者司機後,每天接送新冠肺炎患者,王禾田成了高風險人員。為防萬一,他主動跟家人提出,下班以後不回家。接送病人後的第一個夜晚,他在車上過了一夜。

此後,他借住朋友的一處空房棲身。每天過早,只吃一碗快餐面;午飯和晚飯,就吃街道提供的盒飯。

由於疫情防控力度加大,近期社區新冠病人越來越少。截至3 月8 日,他已經連續7 個夜班、2 個白班未接到一名病人了。這讓他非常高興:「這說明,勝利的曙光已經顯現。相信再堅持一段時間,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本文來源於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武漢戰「疫」——最美一線英雄》】

相關焦點

  • 點讚邯鄲人·戰「疫」先鋒 | 邯鄲退伍老兵王禾田:堅守武漢的...
    點讚邯鄲人·戰「疫」先鋒 | 邯鄲退伍老兵王禾田:堅守武漢的「擺渡人」 2020-02-27 0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點讚邯鄲人·戰「疫」英雄譜 | 王禾田:恰是逢春櫻花開
    點讚邯鄲人·戰「疫」英雄譜 | 王禾田:恰是逢春櫻花開 2020-04-08 13: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退役軍人王禾田—— 甘當病患「擺渡人」
    關上門,司機王禾田發動車輛,到黎黃陂路的另一處隔離酒店又接上一位中年女子後,開往長航醫院。……當天,作為志願者的王禾田,先後轉運了5名患者到醫院和隔離酒店。王禾田今年47歲,河北邯鄲人,當了12年汽車兵,轉業被安置到黃鶴樓公園工作。1月23日,看到武漢市一醫院和二醫院招募司機志願者消息。
  • 我在武漢當120救護車駕駛員:轉運患者,擺渡生命|疫中人
    記者 | 楊舒鴻吉1每次出車轉運新冠肺炎患者,對於武漢120救護車駕駛員王海濤而言,都是一次生命的「擺渡」。疫情爆發之後,中國紅十字會緊急支援一批負壓救護車,用以轉運湖北各地尤其是武漢等重災區的患者。同時在中國紅十字總會駐湖北工作組的統一調度下,由四川、江蘇、內蒙、青海、北京、上海、廣西、吉林等省市紅十字會專職人員和志願者組成賑濟和醫療救援隊奔赴武漢,並承擔起救護車隊轉運重症病患的職責。
  • 青航戰「疫」人物剪影:最美擺渡 勇敢逆行
    工作中,其嚴把每一項安全流程,真情服務每一位旅客,認真落實每一項防疫要求,耐心解答學員的每一個疑惑,堅守戰「疫」一線,為公司培養更多新生戰「疫」力量!高中尚、劉悅:最「衝鋒」擺渡人在境外疫情高發時期,乘務員高中尚、劉悅均主動請戰,衝鋒在前。
  • 生命物資擺渡人 記火神山醫院醫學工程科主任金鑫
    來源標題:生命物資擺渡人 記火神山醫院醫學工程科主任金鑫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廉穎婷通訊員 高 潔一道探照燈光束劃破知音湖的春夜,金鑫開始夜間庫房巡查。
  • 武漢凡人英雄|志願者王禾田:開車轉運病人後不敢回家,在車裡睡了一夜
    姓名:王禾田年齡:47歲身份:武漢江岸區永清街道志願者司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武漢市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英雄城市"的含義。黃鶴樓公園職工王禾田是一名志願者司機,每天開著由麵包車改裝的"救護車",往返於社區和醫院之間,接轉新冠肺炎患者,把他們送到方艙或是定點醫院。
  • 烏蘭巴託女孩穆左的武漢記「疫」
    中國地質大學留學生穆左,疫情期間一直堅守武漢,她說:「我相信中國和中國的醫生」。在武漢,穆左感受到了來自各方的關心,4月8日武漢解封,9月學校開學,看著校園越來越熱鬧她由衷的感嘆:「中國是那麼厲害!」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她,在採訪現場提筆寫下「中蒙友誼地久天長」。
  • 「生命擺渡人」 出車近3千次 轉運近9千患者|組圖
    2月19日,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出院患者準備乘坐救護車前往隔離點。新京報訊 疫情期間,武漢當地的救護車輛和人員無法滿足轉運需求,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分批向北京、上海、青海、內蒙古、雲南、吉林等六省(自治區、直轄市)徵召65名隊員,組成32個車組,派駐武漢市急救中心、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光谷院區、協和醫院本部、協和西院,開展新冠肺炎患者轉運工作。
  • 武漢戰「疫」記
    武漢以外的地方也開始發現確診或疑似病例。這些病例都有過武漢居住或旅行史。  兇險的病毒正在以人們意想不到的速度悄悄擴散。戰「疫」局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2020年1月20日,戰「疫」局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 武漢戰「疫」記:重啟駛向「春天」的地鐵
    武漢戰「疫」記:重啟駛向「春天」的地鐵發布時間:2020年03月28日 16: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戰「疫」記:重啟駛向「春天」的地鐵  中新社武漢3月28日電 題:武漢戰「疫」記:重啟駛向「春天」的地鐵  作者 張芹 武一力  「乘客您好,歡迎乘坐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本次列車開往佛祖嶺方向……」  這是武漢久違的、卻那麼親切的地鐵廣播
  • 凡人「疫」舉丨義務跑遍漢口的醫院轉運近50名患者,他曾怕到不停量...
    凡人「疫」舉丨義務跑遍漢口的醫院轉運近50名患者,他曾怕到不停量體溫、吃五六種藥中國網  作者:  2020-03-02 2月25日,王禾田上白班
  • 全球戰「疫」之中國擔當與科技力量
    在全球疫情進入「大流行」的關鍵時刻,中國克服自身困難,向義大利、塞爾維亞等有需要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展現出了大國的道義與擔當。最讓我動容的是,中國援助塞爾維亞的6人專家醫療隊於當地時間3月21日抵達塞爾維亞時,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為表示對中國政府和人民支持與幫助的深深謝意,在五星紅旗上獻上了他深情的一吻。
  • 精心設計、別具匠心的十災是針對埃及人還是以色列人?
    我伸手攻擊埃及,將以色列人從他們中間領出來的時候,埃及人就要知道我是耶和華。經文段落:出埃及記 6:2–9:35十災的結構是一堂給法老必修的「上帝存在論證」的哲學課。出埃及記 9:14第四、為了要「對應」到每一組要證明的「命題」,耶和華也施展出「相應的」災難「內容」,來機會教育法老:命題一: 耶和華神「存在」。耶和華透過第一組災難中的第一災「水變血」、第二災「蛙災」來告訴法老:『我耶和華才是掌控「生命」的王。』
  • 平凡一天「武漢:我的戰「疫」日記 19」
    CCTV-9紀錄頻道2月22日起,每晚19:54連續播出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微9時段全天滾動播出。為觀眾呈現危難中的守護相望,真實的「武漢時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持續推出的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系列,每集5分鐘,由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堅守崗位的普通勞動者等不同側面的武漢疫情親歷者們,採用 Vlog(視頻日記)的主觀視角講述整個武漢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溫暖故事。
  • 邯鄲籍老兵穿梭武漢街頭義務接送病人
    連日來,武漢市邯鄲籍老兵王禾田毅然告別妻兒,驅車往返於各個社區與醫院之間,不顧個人安危義務接送新冠肺炎患者和疑似病人,用滿滿愛心溫暖了千家萬戶。主動請纓爭做志願者王禾田今年46歲,邯鄲市涉縣西達鎮後匡門村人,1991年在河南許昌服役,1993年調入武漢,2003年轉業分配到武漢市黃鶴樓公園工作。
  • 口述|社區與醫院間「擺渡人」:碰到老年患者忍不住伸手幫忙
    「在武漢這麼多年了,又是個轉業軍人,還是黨員。在祖國有難的時候,我應該主動站出來,做點有意義的事,有所擔當。」今年46歲的王禾田是武漢市江岸區永清街道的志願者司機,負責接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去往漢口的各個定點醫院。
  • 武漢戰「疫」記:鮮魚湯包熱乾麵 市民餐桌「花樣」漸多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戰「疫」記:鮮魚湯包熱乾麵 市民餐桌「花樣」漸多中新社武漢3月15日電 題:武漢戰「疫」記:鮮魚湯包熱乾麵 市民餐桌「花樣」漸多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自「封城」後,由於物流不便貨源減少,武漢人買菜一度成了大難題。從出門囤菜到社區組織團購,從上鬧鐘搶菜依然「秒光」到可選擇品種慢慢增多,50多天過去,買菜的日子已不那麼「難捱」,一日三餐也漸漸多了「花樣」。向女士回憶,「封城」早期,「每次只敢掰兩片菜葉煮湯,連最外面的葉子也沒捨得扔,足足吃了12天」。
  • 「武漢戰「疫」」② 春天一起看櫻花
    目前,除左穎繼續接受治療外,其他5人已結束隔離並陸續重返「疫」線。一次經歷,一生難忘。他們堅信,春天不再遙遠;他們相約,待到山花燦爛,一起去看櫻花.......我們分兩期(《春天一起看櫻花》《重返戰場》),聆聽他們的戰「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