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禾田,今年46歲,是黃鶴樓公園經營科職工,共產黨員,轉業軍人。2月4日,他第三次主動請纓戰「疫」終成功,被江岸區永清街道辦事處錄用,成為一名志願司機,負責開車接送輸液的發熱病人往返於社區和醫院之間,轉運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人前往醫院住院。
(圖為整裝待發的王禾田。張衛中 攝)
「給家裡人通報一下,我已正式成為一名抗疫志願者,在永清街道開救護車負責接轉感染病人。駕駛室和後面是隔離的,有防護服、手套等。我們這個大家庭這麼多軍人、黨員,是黨和國家讓我們這個家庭從貧窮走向了小康,為了報恩,我就先代表我們這個家庭打第一個衝鋒。祖國萬歲,武漢加油!」
這是2月4日「出徵」前,王禾田給家人發的一段話。對他的選擇,家人一開始不同意,因為兒子今年參加高考,女兒才5歲,他是家裡的頂梁柱。但見他態度堅決,只好勉強同意。
王禾田在車上待命
面對嚴峻疫情,他不願當一名旁觀者。1月26日,他主動在朋友圈曬出駕照,表示願當一名戰「疫」志願者,請求朋友們幫忙轉發、推薦。承諾:「如有需,我必戰。」
武漢市政府招募疫情防控志願者,他在手機上填表申請,因為超過40歲,未被錄用。2月2日,他又到自己家所在的永清街道辦事處毛遂自薦,被錄用後,他非常高興。
2月4日,王禾田正式上崗,成為永清街道辦事處招募的第一名志願者司機。其職責就是與其他3名志願者司機輪流上班,開著由麵包車改成的救護車,從社區接送輸液的發熱病人,到漢口醫院、武漢市第八醫院打針,等打完針,再把他們接送回家。最長時,一個班要連續工作12小時。
他接送的第一批新冠肺炎疑似病人,是家住長江邊某小區的一對夫妻,發熱、咳嗽,他連續接送了兩天。
有時,也會接到運送輕症和重症新冠肺炎病人轉院的任務。2月9日晚,他先後往返幾趟,將4名輕症病人、6名重症病人,分別從江岸區的集中隔離點和小型醫院,轉移到武展方艙醫院和金銀潭醫院住院治療。從9日晚8點半,一直忙到10日凌晨1點多。
接轉病人時,偶爾見有的老患者行動遲緩,他會主動幫忙提提行李。每次送完病人,王禾田馬上將車子充分消毒,以便下次接送。截至3月8日,當志願者司機一個多月,他累計接送、轉運新冠肺炎病人近60人次。
當上志願者司機後,每天接送新冠肺炎患者,王禾田成了高風險人員。為防萬一,他主動跟家人提出,下班以後不回家。接送病人後的第一個夜晚,他在車上過了一夜。
此後,他借住朋友的一處空房棲身。每天過早,只吃一碗快餐面;午飯和晚飯,就吃街道提供的盒飯。
由於疫情防控力度加大,近期社區新冠病人越來越少。截至3 月8 日,他已經連續7 個夜班、2 個白班未接到一名病人了。這讓他非常高興:「這說明,勝利的曙光已經顯現。相信再堅持一段時間,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本文來源於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武漢戰「疫」——最美一線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