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為方便大家學習交流,編輯部整理了【煤炭學報大講堂】第5期:康紅普院士——千米深井軟巖巷道大變形機理及圍巖控制技術的視頻回放,同時整理了《煤炭學報》2020年第3期「煤礦千米深井圍巖控制及智能開採技術」專題的相關內容!具體如下:
視頻回放
「煤礦千米深井圍巖控制及智能開採技術」專輯特邀主編致讀者
——康紅普
深地資源開發是我國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深部煤炭資源安全高效開採是煤炭行業必須攻克的關鍵技術。我國埋深1000m以下的煤炭資源非常豐富,主要分布在中東部地區。該地區的大部分煤礦已進入深部開採,最大開採深度超過1500m,帶來一系列開採與巖層控制難題。為保證我國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國家能源安全及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能源供給,千米深井煤炭資源安全高效開發勢在必行。
與淺部煤礦相比,千米深井最大的特點是地應力高、採動影響強烈。已有的地應力測量數據表明,有些千米深井的最大主應力超過40MPa,明顯高於煤層和一些巖石的單軸抗壓強度,致使圍巖變形與破壞特徵發生顯著變化,突出表現為流變性、擴容性和衝擊性。巷道開挖後即表現為變形大、持續時間長、穩定性差,受到工作面強烈採動影響後,圍巖變形與破壞進一步加劇,甚至出現冒頂、衝擊地壓等災害;採煤工作面礦壓顯現強烈,煤壁片幫、頂板冒落及支架損壞現象突出。適用於中淺部煤礦的開採與圍巖控制技術不能解決千米深井難題。此外,智能開採是煤礦實現安全高效開採的有效途徑,近年來該項技術在我國煤礦發展迅速,在一些中淺部或地質條件相對簡單的礦井得到推廣應用。然而,由於千米深井開採環境的特殊性,目前還沒有適合高應力、強採動礦井的智能化開採技術。
《煤炭學報》第3期前16篇論文集中報導了「煤礦千米深井圍巖控制及智能開採技術」研究團隊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包括千米深井高應力強採動巷道圍巖大變形理論、超長工作面採動應力演化規律、巷道圍巖控制原理與技術、巷道圍巖注漿改性材料、超長工作面巖層控制與智能開採技術等5個方面的內容。
附第3期專題論文二維碼及目次:
目 次
煤礦千米深井巷道圍巖支護-改性-卸壓協同控制技術
康紅普,姜鵬飛,黃炳香,等
千米深井大採高俯採工作面四柱液壓支架適應性分析
王國法,胡相捧,劉新華,等
千米深井超長工作面採動應力旋轉特徵及應用
王家臣,王兆會,楊 傑,等
深部巷道圍巖錨固結構失穩破壞全過程試驗研究
靖洪文,尹 乾,朱 棟,等
高性能無機-有機複合注漿材料研究
管學茂,張海波,楊政鵬,等
深井採動巷道圍巖流變和結構失穩大變形理論
黃炳香,張 農,靖洪文,等
煤礦砂巖橫向切槽真三軸定向水力壓裂試驗
吳擁政,楊建威
擾動誘發高應力巖體開挖卸荷圍巖失穩機制
趙光明,許文松,孟祥瑞,等
微納米無機注漿材料研發與應用
張海波,狄紅豐,劉慶波,等
智能開採裝備全位姿測量及虛擬仿真控制技術
任懷偉,趙國瑞,周 傑,等
千米深井巷道高壓劈裂注漿改性技術研發與實踐
張振峰,康紅普,姜志雲,等
深井衝擊載荷下液壓支架底板比壓分布特性
謝雲躍,孟昭勝,曾慶良,等
微裂隙中水泥漿液滲濾效應的可視化試驗研究
王 凱,王連國,陸銀龍,等
高應力巷道巖爆過程及時空演化規律試驗研究
劉崇巖,趙光明,許文松,等
基於錨固力學效應巷道圍巖穩定性分析
陳登國,高召寧,趙光明,等
千米深井軟巖大巷圍巖錨架充協同控制原理、技術及應用
姜鵬飛,康紅普,王志根,等
編輯整理:郭曉煒
審 核:常琛
End
往期精彩
謝和平,吳立新,鄭德志:2025年中國能源消費及煤炭需求預測
錢鳴高,許家林:煤炭開採與巖層運動
袁亮:煤及共伴生資源精準開採科學問題與對策
康紅普,王國法,姜鵬飛,等:煤礦千米深井圍巖控制及智能開採技術構想
謝和平:深部巖體力學與開採理論研究進展
康紅普,尹丙鼎,高富強,等:中國煤礦井下地應力資料庫及地應力分布規律
聯繫我們
聯繫人:郭曉煒
電話:010-84262930-811
郵箱:guoxiaowei@chinacs.org.cn
網址:www.mtxb.com.cn
版權聲明:
本平臺刊登的《煤炭學報》所有稿件均按照國家版權局有關規定支付了相應稿酬,《煤炭學報》享有稿件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本平臺所使用的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煤炭學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