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由《煤炭學報》編輯部與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葛世榮教授共同組織策劃的「煤礦智能化關鍵技術」專題已在《煤炭學報》官網全文上線,同時,部分論文作者將於7月16日上午「煤礦智能化技術學術論壇」解讀專題論文,敬請期待!
本專題共刊登36篇論文,其中,智能化架構論文4篇,智能化生產論文17篇(開採5篇、掘進4篇、支護3篇、運輸5篇),智能化安全控制論文15篇(煤礦機器人6篇、安全監測9篇)。在此,向為本期專題奉獻佳作的論文作者表示感謝!
歡迎登陸《煤炭學報》官網,免費下載第6期專題論文
目 次
智能化煤礦頂層設計研究與實踐
王國法,杜毅博,任懷偉,等
數字孿生智採工作面技術架構研究
葛世榮,張 帆,王世博,等
煤礦智能開採信息共享管理平臺構建研究
毛善君,崔建軍,王世斌,等
融合5G技術生態的智能煤礦總體架構及核心場景
範京道,李 川,閆振國
智能化採煤系統架構及關鍵技術研究
黃曾華,王 峰,張守祥
採煤工作面煤層三維模型構建及動態修正技術
劉萬裡,張學亮,王世博
智能化綜採工作面實時虛擬監測方法與關鍵技術
王學文,謝嘉成,郝尚清,等
中薄煤層智能開採技術及其裝備
高士崗,高登彥,歐陽一博,等
智能化放頂煤開採的精確放煤控制技術
張守祥,張學亮,劉 帥,等
掘錨一體化高效掘進理論與技術
王 虹,王建利,張小峰
煤礦巖巷全斷面掘進機(TBM)及智能化關鍵技術
王杜娟,賀 飛,王 勇,等
巷道智能化掘進的自主感知及調控技術研究進展
楊健健,張 強,吳 淼,等
基於多頻連續波相位差測距的掘進機位姿識別方法
張曉光,楊 悅,孫彥景,等
液壓支架群組跟機推進行為的智能決策模型
付 翔,王然風,趙陽升
液壓支架網絡化智能感控方法
廉自生,袁 祥,高 飛,等
基於海量礦壓監測數據的採場支架與頂板狀態智能感知技術
程敬義,萬志軍,PENG Syd S,等
煤礦井下機車無人駕駛系統關鍵技術
韓江洪,衛 星,陸 陽,等
帶式輸送機永磁智能驅動系統及其控制策略
楊小林,葛世榮,祖洪斌,等
刮板輸送機永磁直驅系統機-電耦合模型仿真與試驗
王洋洋,鮑久聖,葛世榮,等
基於3D LiDAR的礦山無人駕駛車行駛邊界檢測
陳 龍,司譯文,田 濱,等
基於時空演化的露天礦運輸線路存留狀態判別算法
劉光偉,李 晉,柴森霖,等
煤礦井下仿生機器人技術應用與前景分析
宋 銳,鄭玉坤,劉義祥,等
新型煤礦救援機器人研發與試驗
朱 華,由韶澤
煤礦地下毫米波雷達點雲成像與環境地圖導航研究進展
陳先中,劉榮傑,張 森,等
煤礦井下移動機器人深度視覺自主導航研究
馬宏偉,王 巖,楊 林
煤矸智能分選的機器視覺識別方法與優化
徐志強,呂子奇,王衛東,等
煤礦井下智能化定向鑽探發展路徑與關鍵技術分析
石智軍,李泉新,姚 克
礦井智能通風原理、關鍵技術及其初步實現
周福寶,魏連江,夏同強,等
礦井通風智能化理論與技術
盧新明,尹 紅
衝擊礦壓風險智能判識與監測預警雲平臺
竇林名,王盛川,鞏思園,等
煤層底板水害三維監測與智能預警系統研究
靳德武,趙春虎,段建華,等
天-空-地協同的露天礦邊坡智能監測技術及典型應用
劉善軍,吳立新,毛亞純,等
露天礦邊坡穩定性智能評價研究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
楊天鴻,王 赫,董 鑫,等
煤礦堅強智能電網建設理論與技術探討
劉 揚,劉建功,王毅穎,等
基於物聯網的礦山機械設備狀態智能感知與診斷
丁恩傑,俞 嘯,廖玉波,等
煤礦智能化安全保障體系及關鍵技術
李 爽,薛廣哲,方新秋,等
本專題有您想要看的文章嗎?更多精彩請持續關注我們,後續將推送詳細內容
編輯整理:郭曉煒
審 核:常琛
End
往期精彩
謝和平,吳立新,鄭德志:2025年中國能源消費及煤炭需求預測
錢鳴高,許家林:煤炭開採與巖層運動
袁亮:煤及共伴生資源精準開採科學問題與對策
康紅普,王國法,姜鵬飛,等:煤礦千米深井圍巖控制及智能開採技術構想
謝和平:深部巖體力學與開採理論研究進展
康紅普,尹丙鼎,高富強,等:中國煤礦井下地應力資料庫及地應力分布規律
聯繫我們
聯繫人:郭曉煒
電話:010-84262930-811
郵箱:guoxiaowei@chinacs.org.cn
網址:www.mtxb.com.cn
版權聲明:
本平臺刊登的《煤炭學報》所有稿件均按照國家版權局有關規定支付了相應稿酬,《煤炭學報》享有稿件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本平臺所使用的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煤炭學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