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江煥冉通訊員宋冠州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煤炭行業作為泰安市重要的傳統能源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煤礦智能化建設直接關係泰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智能化的進程,更是實現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技術支撐,當前,泰安市煤礦智能化建設工作正加足馬力、加快推進。
近年來,泰安市能源局深入貫徹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保障能源安全、優化能源布局、優化能源結構為目標,克服轄區煤礦開採條件差、高端人才匱乏、可用資金緊張等諸多困難,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制定了《泰安市煤礦智能化建設實施方案》,將人工智慧、工業物聯網、大數據、智能裝備等與現代煤炭開發利用深度融合,指導推進煤礦全面感知、實時互聯、分析決策、自主學習、動態預測、協同控制的智能系統建設,實現煤礦開拓、採掘、運輸、通風、洗選、安全保障、經營管理等過程的智能化運行,從本質上提升煤礦安全生產水平、保障煤炭穩定供應,有效推動了泰安市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
以山東金陽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為例,山東金陽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是寧陽縣骨幹企業,下設金陽煤礦、宏達置業、安泰經貿、新型建材、金明熱電、金陽小額貸款6個子公司,60萬噸選煤廠一座。集團瞄準「生態立縣、產業興縣」兩大戰略,立足「質量效益穩固年」的總體定位,大力發展「煤炭生產一洗選加工一熱電聯產一城市供暖、工業供熱」和「煤矸石一新型建材一房地產開發」兩個產業鏈條,以管理模式建設與制度梳理為抓手,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發展質量;強化煤礦安全生產、抓好供熱市場開拓,穩步推進房地產開發建設,擴大新型建材市場佔有率,積極開展金融信貸業務,企業運行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全年實現銷售收入5.2億元,利稅6200萬元,連續實現安全生產7300多天。
目前,泰安市已建成10個智能採煤工作面、6個智能掘進工作面,衝擊地壓礦井全部實現智能化開採;建設井下運輸集中控制、重要崗點無人值守、管理系統智能化升級、井下環網升級改造等系統智能化改造項目146項,累計減少井下作業人員1000餘人,預計年底智能化開採煤炭產量佔比30%以上。其中,6處煤礦優化勞動作業方式,取消夜班採掘作業,實行集中假,徹底改變了煤礦工人「一天三班倒、全天不停工」的傳統循環作業模式。
一系列智能化項目改造,促使煤礦在保安、減人、提效方面成效顯著。煤礦本質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實現了「無人則安、少人則安」,安全風險智能化預警實現了風險的在線監測,井下重要區域的工業視頻全覆蓋遏制了違法生產、違章指揮,基層礦工幸福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升。勞動強度的大幅降低、作業環境的極大改善和取消夜班作業、實行集中假等勞動組織優化變革,改變了礦工「兩頭不見陽光、常年身心疲憊」的工作生活狀態,真正讓礦工實現了體面勞動、快樂工作、健康生活,以往礦工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傳統煤礦職業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當前,泰安市煤礦智能化建設工作正加足馬力、加快推進,更具指導性和操作性的《泰安市「十四五」煤礦智能化改造規劃》正醞釀待出。「十四五」期間,泰安市煤礦將在採掘智能化改造、主要裝備智能化升級、智能化專業隊伍建設、智慧礦山控制中心建設、井下機器人研究應用等10方面,預計投資6.1億元,完成升級改造項目93項,再裝備11個智能化採煤工作面和4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在現需人員基礎上再減少人員1000人。
據悉,到2025年,泰安市煤礦智能化開採煤炭產量佔比達到90%以上,直接人工工效比目前提高5倍,並建設一批單班不超「百人」礦井,真正實現「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這一循序漸進的智能化礦山建設目標。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來源:齊魯晚報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