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網絡媒體人看貴州:來了就不想離開

2020-12-21 海外網

兩岸網絡媒體人走進小七孔景區,感受貴州生態之美。(中國臺灣網 張亞靜 攝)

中國臺灣網8月10日黔南平塘訊 (記者 張亞靜)「沒來貴州之前,感覺貴州是一個很神秘的地方,近距離接觸後,發現這裡的生態環境很好,人也非常熱情。」臺灣網紅賴雅婷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2018兩岸網絡媒體人「感受多彩貴州·探秘神奇天眼」活動自8月7日在貴陽啟動以來,兩岸的20餘位網絡媒體人一起遊覽黃果樹瀑布,走訪荔波古鎮,探秘中國天眼,聽科學家講天文知識,親身感受貴州的生態之美,深入了解貴州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

貴州歷史悠久、文化多彩、資源豐富、生態良好、區位便利,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貴州自然風光優美,氣候舒適宜人,有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7個世居少數民族,地處我國西南地區聯接華南、華中和華東地區的前沿,是西南重要的陸路交通樞紐。

「這是我第一次來貴州,以前對貴州的印象就是少數民族特色。」清華臺生張雅嵐說,這次從北京到貴陽,一下飛機就覺得非常涼爽,在貴州接觸大自然的感覺很棒,真捨不得離開,如果可以真想一直留在這裡。

2018兩岸網絡媒體人「感受多彩貴州·探秘神奇天眼」活動由貴州省臺辦主辦,旨在通過兩岸網絡媒體人親身感受貴州的生態之美和經濟社會發展變化,讓更多的臺灣民眾尤其是臺灣青年能夠真正了解貴州。

「這是我第三次來貴州,每一次的感受都不一樣。」臺灣東森新聞雲資深記者曾俊豪接受採訪時說,自然風光和少數民族的特色都是貴州很大的優勢。這幾年貴州變化很大,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設,雖然貴州建設公路相對其他平原地區來說比較難,但還是一條條建造起來。對於這種攻難克艱的精神他表示很佩服。

臺灣社群議題策劃人蘇楷倫表示,這次行程顛覆了他以往對貴州的印象,貴州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比如黃果樹瀑布是非常奇特的自然景觀,如此優美的景色一定要保護好,這次活動中美景美食都讓他十分感動。

近年來,貴州省權利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戰略行動、綜合實力顯著提升,交通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據悉,2018兩岸網絡媒體人「感受多彩貴州·探秘神奇天眼」活動共為期6天,兩岸媒體人接下來還將一同參觀貴州省博物館與大數據展示中心。

責編:王亞南

31374776,.臺灣網絡媒體人看貴州:來了就不想離開,.2018-08-14 09:10:27,.204318,.王亞南

相關焦點

  • 【媒體看平塘】中國臺灣網:兩岸網絡媒體人參觀貴州牙舟陶製作基地
    (中國臺灣網 張亞靜 攝)中國臺灣網8月15日北京訊 (記者 張亞靜)8月10日,2018兩岸網絡媒體人「感受多彩貴州·探秘神奇天眼」活動一行團員走進位於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的牙舟古陶器燒制技藝傳承基地,現場體驗牙舟陶製作方法,了解牙舟陶製作工藝。
  • 臺灣媒體人:希望臺灣年輕人能多來大陸看看
    中新網貴州貴陽8月17日電 (周燕玲)「臺灣的很多年輕人,對大陸的認識還比較模糊。」臺灣《旅讀中國》雜誌記者翁婉容說,希望更多的臺灣年輕人多來大陸看看,肯定會有不一樣的認識。
  • 兩岸媒體人走進塞北山水:要拉更多臺灣人來大陸看看
    河北臺辦贈送臺灣媒體代表「兩岸一家親」題字(張琪 攝)海外網7月25日電一路向北,領略草原風光,探秘廣袤星空,尋跡古都遺址。兩岸網絡媒體人歷時8天,橫跨北京、河北、內蒙古自治區三地,用相機捕捉美景,用文字表達心聲,無不感嘆「這是一場難得的體驗。」
  • 臺灣怎麼了?臺灣媒體人陳敏鳳爆:有人聽到日本電臺半夜在喊話
    臺灣危急?臺灣地區與中國大陸的矛盾一直在持續發酵中,臺灣一直存在「反華」的「臺獨」勢力,而且美國政府還一直插手幹預臺灣地區。現如今的臺海局勢,在美國的強行攪動下,幾乎成為了這個國際世界上最危險的炸藥桶。世界各國人人自危,都保持相當謹慎的態度。對於臺灣地區和大陸間的摩擦,能避則避。
  • 兩岸網絡媒體人走進多倫草原參訪察哈爾抗戰紀念館
    華夏經緯網7月22日訊,以「感受塞北風情·探索星空奧秘」為主題的海峽兩岸網絡媒體人聯合採訪活動走進多倫,遊覽多倫諾爾草原和多倫湖區,在欣賞遼闊草原的同時,感受塞北獨特風情。之後兩岸網絡媒體人參訪了察哈爾抗戰紀念館,重溫抗日時期,察哈爾同盟軍收復多倫城的英勇事跡。
  • 臺灣人在大陸,他們都說:來了就不想離開了!
    臺灣人在大陸,被「快」逼迫過,被「慢」考驗過,被「恬」擁抱過,他們在這裡生活停留,鐫刻著屬於自己的大陸印記。Joey在臺灣念完小學就去了美國,大學畢業後因為工作來大陸,跨越半個地球的距離讓他定居大陸。他說:「大陸蠻好的,生活方式蠻不錯的,這種很Free的感覺是讓我覺得很舒服啦。」
  • 臺灣遊記:一個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
    晚餐後等待從英國打飛的來陪我旅行的男朋友——某特同學,他的到來也正式開啟了我倆的吃貨之旅,因為他無時無刻不在問我「要不要再吃點這個,要不要再去那家店吃吃看」。如果下次帶爸爸媽媽來臺灣我會首選這家酒店。酒店大堂早餐房間內部放完行李就出發去了北投溫泉區,那裡坐落著許多或大或小不同的日式溫泉館,泉源是青磺泉。我們選擇的是一家當地人常去的高性價比溫泉館——川湯溫泉。
  • 臺灣媒體人:有興趣,下次要多看看
    人民網廣州12月5日電(魯揚)先進的遠程醫療系統、可同步操作的視頻會議設備、能夠指導你梳妝的盥洗鏡……這些高科技產品給參加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活動的兩岸媒體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2月5日,兩岸媒體人走進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家成立於2005年的科技企業,公司主營業務方向為液晶顯示主控板卡和交互智能平板等產品的設計、研發和銷售。在公司有關負責人的介紹下,兩岸媒體人饒有興趣地參觀了這家公司的展示區,並親身體驗各種智能系統。在一個智能梳妝鏡面前,不少記者駐足。
  • 一個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
    圖 | 微博@東山島我想靜靜民宿、Napoleons有人說,來過東山島便再也不想離開她會如影隨形般深深的烙印在你心裡圖 | 微博@Napoleons因為,>它有太多太多的美好匆匆一面根本不能看夠看全......
  • 臺灣課本怎樣教「大陸史」? 臺灣媒體人揭示
    臺灣媒體人揭示 2017-05-05 14:46:34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大陸這邊說的是「解放戰爭」或「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臺灣則說「動員戡亂」。之前的鴉片戰爭、五四運動,倒是都一樣的。  我們來看臺灣歷史課本的「臺灣史」目錄,這是初一學生讀的:  首先開篇就是「史前臺灣」,分成「臺灣史前文化」、「南島語族與臺灣原住民文化」,基本上重點就是「臺灣人」和周口店的山頂洞人年紀一樣老。潛臺詞就是臺灣人也有自己的祖宗。
  • 在臺大陸媒體人騎單車看臺灣(圖)
    開欄的話 如古,一位供職於臺灣媒體的福建人。2009年定居臺灣,現為臺灣《旺報》主筆。她酷愛單車運動,經常騎行在臺灣的青山綠水間和大街小巷裡。今天我們邀請她推出《騎單車看臺灣》專欄,看她如何用車輪丈量寶島、丈量夢想,並且以媒體人的獨特視角,講述臺灣的百姓故事、風土人情,感悟人生的點點滴滴。
  • 臺灣「90後」媒體人:希望帶身邊朋友來感受真實的大陸
    尹永吉 攝中新社秦皇島5月12日電 (黃歆堯)站在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的山海關古城城牆下,「90後」臺灣媒體人陳亭吟用手機拍下城樓上「天下第一關」五個字,「我對長城充滿了好奇。」為期6天的「尋美之旅——兩岸媒體河北巡禮」兩岸交流活動於9日啟動。
  • 臺灣媒體人分析美國大選「詭異現象」:和臺灣2020相似
    對此,資深媒體人韋安就在臉書分享他所觀察到的驚人發現,直言「看到美國大選的造勢場合,和臺灣2020『大選』有驚人相似之處。」臺灣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每場造勢活動,甚至是「選前之夜」,會場上都是人山人海,呈現「」韓粉」大爆滿的狀態,氣勢相當旺盛,且現場攤位也被搶翻,比起當時蔡英文的造勢場合還熱鬧許多。
  • 探尋星空奧秘 兩岸媒體人共同探訪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
    7月19日,由華夏經緯網聯合國家天文臺、河北省臺辦、內蒙古自治區臺辦共同舉辦的「2019兩岸網絡媒體人『感受塞北風情·探索星空奧秘』」活動首站就來到了興隆。在興隆觀測站,來自兩岸的媒體實地探訪了該站的「兩大鎮站之寶」——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和2.16米天文望遠鏡。
  • 「依山環繞」,仙境一般的日月潭,來了你就不想離開了
    日月潭是中國臺灣的一個美麗的「天池」,位於玉山之北,能高瀑布之南,位於池西和池東之間,根據特點,區內有包括景觀、自然、孔雀及蝴蝶、水鳥、宗教六大主題公園,以及八大特色景區和兩大服務區,即水社和德化社,「依山環繞」,仙境一般的日月潭,來了你就不想離開了。
  • 臺灣飛行員:來了成都不想走
    半年前這個城市對於他來說也許還陌生,但現在,他已經不會離開。  「成都,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張魯珍笑著對我說。他喜歡成都的天氣,有臺北一樣的潮溼,卻沒有臺北的炙熱,「臺灣太陽大,風大,人容易老」,而在成都,臺灣飛行員們的皮膚漸漸地白了起來,他們彼此開著玩笑,說再過一年皮膚也好了,頭髮也長出來了,該成帥哥了。在天氣之外,成都還有好吃的川菜,有包容性蠻大的成都人,這些都令張魯珍喜歡,他說,「成都真的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 陳光標被指「羞辱臺灣人」 與臺媒體人爆發衝突
    赴臺捐贈活動預定29日在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行,主要對象為臺北市、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南投縣等地的低收入戶、獨居老人、單親家庭,及「921」震災、高雄縣、屏東縣的莫拉克颱風受災戶等環球網1月26日消息,赴臺進行「感恩救濟之旅」的大陸首善陳光標,其高調的程度引發不少爭議,他25日晚間接受政論節目專訪時,甚至因此與臺灣媒體人陳揮文爆發嚴重口語衝突。
  • 臺媒體人:金庸的書中有個臺灣人最熟悉、最痛心的稱呼
    在表達哀思的同時,網絡上也對金庸筆下的人物進行了回顧和討論。在臺灣,《連城訣》主人公狄雲意外成為話題。島內媒體人黃創夏發文稱,狄雲在書中的外號是「空心菜」,而這正是臺灣人「最熟也最痛心的稱呼」。黃創夏10月31日在社交網站Facebook發文提到,《連城訣》被翻拍成劇的次數很少,這部書在金庸的作品中也最讓人忽視。
  • 兩岸網絡媒體人參觀貴州牙舟陶製作基地(組圖)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臺灣TVBS電視臺記者高嘉甫現場體驗牙舟陶製作過程。
  • 遇見黃姚古鎮,來了不想離開,離開又想再來的地方
    以上這些我都認可都贊同,對於我來說,黃姚古鎮一個遇見就不會再遺忘、離開就會夢相見、美得讓你不願意慢慢變老的唯美意境! 黃姚古鎮的選址很有風水文化特點,群山環抱,綠水穿繞,從遠處和高處看,決對是一個冬暖夏涼、藏風聚氣的風水寶地,用現在人文眼光來定位,絕對是一個世外桃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