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魏門武術亮相聊城暖冬遊啟動儀式現場(見習記者王秋迪)
雄風凜凜的魏門武術,彩帶飄舞的臨清龍燈,香甜可口的由家喜鋪傳統糕點,溫熱水嫩的臨清周記託板豆腐……11月月7日,聊城市各縣市區文旅局、文化旅遊管理部門負責人,重點文旅企業代表等130餘人相聚在運餘人相聚在運河名城臨清,與遊客共同見證2020「冬遊齊魯·好客山東惠民季」聊城暖冬遊活動的啟動。現場大家品臨清美食、賞非遺展演、聽歷史故事,一場群眾得實惠、旅遊有發展、百業添效益的盛會熱鬧開場。
冉冉晨霧重,暉暉冬日微。本次聊城惠民季從今年立冬之日起,持續到明年2月,活動通過「豐富產品、舉辦活動、讓利惠民」三位一體的方式推進,以「品美食泡溫泉」為主要內容,推出運河文化、水滸文化、阿膠養生、溫泉休閒等系列主題活動以及阿膠養生遊、運河美食遊、水滸民俗遊等多條冬季特色線路產品,景區、飯店、政企合作推出多項讓利惠民措施。
「2020『冬遊齊魯·好客山東惠民季』聊城暖冬遊在臨清啟動,對進一步推介臨清獨特的美食、民俗、非遺文化等資源,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啟動儀式上,臨清市政府副市長王慶瑞說。
歷史悠久的運河名城,曾經「富庶甲齊郡,繁華壓兩京」的臨清,孕育出眾多的運河美食。啟動儀式上,在市級非遺——臨清周記「託板豆腐」的展位前,市民遊客再一次體驗了人間的「清歡味」。「師傅,豆腐多少錢一板?」「一塊錢。」遊客有點不相信,「現在還有一塊錢的豆腐?給我來兩板。」
只見臨清周記「託板豆腐」第三代傳承人周海洲取出豆腐刀,在水汪汪、嫩生生的豆腐塊上划過,將切好的豆腐放在一塊約30釐米長的木板上,「噠噠噠」切剁的節奏歡快悅耳,頃刻,豆腐塊被切成了骨牌大小。客人一邊聞著豆香,一邊「吸溜」著將豆腐吸進嘴裡。
「快到中午了,看著這些點心,肚子就已經咕咕地叫起來了……」來自德州的遊客郭甜甜站在由家喜鋪傳統糕點的展位前,「正好路過這個廣場,聽著有敲鑼打鼓的聲音,就和家人一塊來看看,沒想著這裡還有這麼多好吃的,買一隻燒雞,吃碗什香涼麵,飯後再來點點心,這午飯不就解決了。」
除了非遺美食,一些非遺商品也在這裡大放異彩。純手工製作的竹簾、竹籃、竹筐等竹器,惟妙惟肖的麵塑,還有做工考究的布鞋,讓市民遊客挑花了眼。
「臨清竹器製作工藝已有150多年的歷史。」臨清竹器製作第四代傳承人張春生介紹,「雖然用材簡單,但是製作出來的竹器非常耐用。從一根完整的竹竿,到加工成為一個竹筐,需要幾十道工序。」
「組織開展『冬遊齊魯·好客山東惠民季』活動,是助力全市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市文化和旅遊局二級調研員張戈說,「當前,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聊城市充分發揮冬季旅遊資源優勢、市場優勢和產業優勢,助推全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9月27日至10月8日,市文化和旅遊局推出「聊城人遊聊城,引爆黃金周」旅遊大巴車線路,廣大市民遊客免費乘坐,大巴車招手即停。為持續發揮旅遊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11月4日,聊城市旅遊惠民巴士已常態化運行,旅遊路線由之前的5條增加到包含陽穀、高唐等縣域的9條線路,活動採取政府補貼、優惠票價的方式,下縣往返票價10元/人,城區往返票價5元/人,每日每縣班次限售90張,每周末發車至縣市區,叫響了「冬遊聊城」的品牌,做火了冬季旅遊消費。
一年來,為助力聊城市經濟社會穩步發展,市文化和旅遊局積極部署、主動作為,先後成功地舉辦「疫去春來相聚水城」聊城文旅推介會、首屆聊城「網紅打卡地」評選、「聊城人遊聊城——引爆十一黃金周」惠民旅遊等活動,有力促進了全市文化旅遊行業企穩回暖。
「文旅消費對促進總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相信在各縣市區文旅部門的推動下,聊城市文旅產業的發展將會更上一層樓,「詩」與「遠方」也會更美好。」張戈說。(□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琦 通訊員 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