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行政院新聞局」走入歷史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臺灣「行政院新聞局」走入歷史

  中新社臺北5月15日電 (記者 劉舒凌 陳立宇)1947年成立於南京的臺灣「行政院新聞局」將於本月20日走入歷史。15日,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行政院長」陳衝和各界人士在臺北出席「新聞局」惜別會。

  過去的65年,「新聞局」曾經歷裁撤又恢復建制;在各個歷史時期,它扮演闡明政策、服務媒體、協助電影電視廣播出版產業發展及進行海外傳播交流的角色。

  最後一任「新聞局長」楊永明當天說,「新聞局」20日將熄燈、走入歷史,所屬「國際宣傳」、「廣播、出版、電影業務」、「對內宣傳」三部分業務分別併入臺灣當局外事部門、「文化部」及「行政院院本部」,這是力量的擴散、業務的新生。

  他表示,「新聞局」在超過一甲子的歲月中見證了歷史;包括1971年臺灣退出聯合國、1978年與美國「斷交」,1987年宣布「解嚴」,1989年補助導演侯孝賢拍攝的《悲情城市》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等指標活動,都在民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一部局史專書《璀璨65—行政院新聞局的人與事》於當天發表,其中留下許多當事人的回憶。

  如國民黨當局來臺後,第二任局長沈昌煥兼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第四組主任,他配合公路宣傳、鐵路宣傳在全臺各地說明政策;1970年代第七任局長錢復說服蔣經國脫離神秘色彩、直接面對媒體,但錢復仍須先行篩選記者;初上任就經歷「解除戒嚴」的第十一任局長邵玉銘,面對從管制、管理到輔導、服務的角色轉型,處理媒體要求到大陸採訪、播放《八千裡路雲和月》、上映《末代皇帝》等當年棘手的開放事項;以及民進黨當政時期第二十四任局長謝志偉配合當局「公投並大選」政策、刊載相關廣告引發輿論譁然的前後。

  馬英九在致詞中說,過去面臨重大挑戰時,「新聞局」作為當局與民間、當局與國際社會之間的橋梁,扮演著困難的折衝角色。1986年蔣經國宣布「解除戒嚴」並開放組黨,當時「新聞局」角色面臨最大挑戰,之後隨著臺灣新環境的形成而逐漸轉變,例如在電影、流行音樂等文化事業上扮演新的角色。

  當天活動主題為「感恩·道別」,馬英九表示,他懷著複雜的心情出席這場活動,不過,這項改革是「該做的事」,行政當局的精簡勢在必行。

  據了解,臺灣「行政院」組織改造今年元旦啟動,原有37個部會將逐步減至29個,最終留下14「部」、8「會」、3個獨立機關、「中央銀行」、「故宮博物院」、「主計總處」和「人事行政總處」。(完)

相關焦點

  • 陸委會摘掉「行政院」的帽子 特任副主委也走入歷史
    華夏經緯網6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配合「大陸委員會組織法」完成「立法」,臺「行政院長」賴清德已核定,「大陸委員會組織法」自今年7月2日施行。「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這個名稱將走入歷史,更名為「大陸委員會」。    據報導,7月2日以後,陸委會的「特任副主委」也將走入歷史。
  • 臺灣「行政院」
    根據臺灣當局「憲法」規定,「行政院」是臺灣當局最高行政機關,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總統」公布法律、發布命令,須經「行政院」院長和有關部會首長的副署;「行政院」副院長、各部會首長和不管部會之政務委員,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及條約案及其他重要事項或涉及各部會共同關係事項
  • 臺灣東森S臺今晨在臺「新聞局」強力鐵腕下消失
    中國臺灣網8月3日消息綜合臺媒消息,今日凌晨零點,臺灣7家被臺「新聞局」勒令停播的電視臺正式走入歷史。其中,東森S臺雖然聲請暫停處分,不過最後關頭,全體員工還是在臺長李惠惠的帶領下,含淚與觀眾道別。
  • 「行政院」
    根據臺灣當局「憲法」規定,「行政院」是臺灣當局最高行政機關,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總統」公布法律、發布命令,須經「行政院」院長和有關部會首長的副署;「行政院」副院長、各部會首長和不管部會之政務委員,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
  • 臺灣地區大膽、二膽島將開放觀光 烈指部走入歷史
    華夏經緯網1月2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配合臺軍「精粹案」,烈嶼地區指揮部縮編為守備大隊,員額從原本1300多人減至約 據報導,縮編後首任大隊長林士偉上校昨天在接獲金防部指揮官潘家宇中將授旗、授印後走馬上任,同時也象徵烈指部走入歷史。
  • 「行政院」組成及機構設置
    8部:「內政部」、 「外交部」、 「國防部」、 「財政部」、 「教育部」、 「法務部」、 「經濟部」、 「交通部」;2會:「蒙藏委員會」、 「僑務委員會」; 1行:「中央銀行」;1處:「立計處」;2局:「新聞局」、「人事局」;2署:「衛生署」和「環境保護署」。       「行政院」還設直屬委員會。
  • 臺灣臺中市新聞局石靜文一行參觀北京電影學院
    臺灣臺中市新聞局石靜文一行參觀北京電影學院 2014年08月04日 11:28:12  來源:中國臺灣網
  • 臺灣佔領者夜闖「行政院」「總統府」嚴防被襲擊
    繼「佔領立法院」後,反對服貿協議的臺灣學生23日晚闖入「行政院」。圖為抗議者在「行政院」陽臺上。【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下一個會是臺灣「總統府」嗎?23日晚,佔領臺灣「立法院」的學生和民眾的行動蔓延至「行政院」和「監察院」等其他政府部門,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官邸被噴上「下臺」二字,臺「國防部」據稱已急召3000憲兵保護「總統府」,一場圍繞審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島內紛爭「出現重大轉變」。當天,馬英九「親上火線」召開記者會,向抗議學生喊話,提醒臺灣民主得來不易,「不要輕易毀棄」,並強調服貿協議「不能再等了」。
  • 臺灣民眾上街聲援TVBS
    葉毓君呼籲「新聞局」要確實做到「依法行政」。  而連月不斷揭發高捷弊案的「2100全民開講」,上周日仍不改堅持打弊的勇氣和精神,雖是由張啟楷主持,但平均收視率仍比以往要高出不少。  親民黨行動支持  發動百萬人遊行  臺灣TVBS電視揭發高捷弊案,卻引來「新聞局」指TVBS違反投資比例,揚言要撤照。
  • 臺灣部分學生攻佔「行政院」 嚴重破壞樓內設施
    原標題:臺灣部分學生攻佔「行政院」 嚴重破壞樓內設施 臺灣「行政院」中央大樓遭破壞,現場一片狼藉。(圖片取自臺灣媒體)   中國臺灣網3月24日消息 臺灣部分學生及團體總計2000多人23日晚間攻佔「行政院」,高喊「退回服貿」、「江宜樺下臺」等口號,遲至24日凌晨5時被基本驅離。數十名闖入「行政院」辦公樓內的學生,對院內設施造成嚴重破壞。
  • 去掉「行政院」,臺陸委會改名字了 背後到底有啥意圖?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臺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日正式改名為「大陸委員會」並舉行掛牌儀式,同時廢除「馬英九條款」。之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在兩岸問題上大放厥詞引發蔡英文不滿,如今蔡英文把兩岸政策大權進一步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 臺灣「行政院」擬討論設紅燈區 臺北市長反對
    臺灣「內政部」近日委託學者完成性工作者除罪化研究,建議臺灣仿荷蘭設紅燈區,與其讓色情各處泛濫,不如設置專區,區內娼、嫖與經營者都不罰,但區外娼、嫖皆罰,預計本月下旬送交「行政院」人權小組討論。至於哪些縣市要設專區,則由各縣市舉行「公投」或交「議會」決定。
  • 臺灣「立法院」「行政院」 被衝擊後 反服貿民眾佔領「監察院」
    臺灣反服貿抗議行動23日突然升級,繼千人攻佔「行政院」後,晚間10點傳出有「鷹派」反服貿民眾攻佔「監察院」,所謂「五權分立」的臺灣當局,僅剩「考試院」與「司法院」尚未被抗議民眾攻佔。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反服貿「鷹派」群眾23日晚間7點半發動包圍佔領「行政院」,沿路進入「行政院長」江宜樺辦公室及各「部會」辦公室,目前則傳出有原住民團體率眾包圍「監察院」,反服貿之火延燒五院。據TVBS報導,臺「行政院」高層表示,只要進到院內一步就是觸法,警方絕對會以現行犯逮捕。至於臺灣「警政署」也表示,今天一定會強制驅離,絕不會像「立法院」一樣,任由學生佔領。
  • 臺灣今日將桃園中正機場改名為臺灣桃園機場
    人民網9月6日電:臺灣「桃園中正機場」一名即日起走入歷史。臺「行政院」院會6日通過「交通部」提案,正式將中正機場「正名」為「臺灣桃園機場」,其英文簡稱仍維持為「TPE」。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臺「交通部」表示,鑑於桃園中正國際機場位於桃園縣,又基於地方民意屢有陳情建議改為「桃園機場」,因此建議改名。
  • 臺「行政院」:「政務委員」施俊吉接任臺灣證交所董事長
    新當局「行政院政務委員」施俊吉將接任臺灣證交所董事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灣新當局「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今宣布,「行政院政務委員」施俊吉將接任臺灣證交所董事長。童振源轉述,「行政院長」林全表示,臺灣證交所為臺灣引導資金進入產業的重要資本市場平臺,具促進產業發展關鍵角色。考量施俊吉曾任臺「金管會主委」等職務,兼具實務、理論基礎,且證交所董事長對於產業發展有其重要性與不可替代性,因此由施轉任證交所董事長。    施俊吉曾任「金管會主委」、「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中研院制度研究中心執行長」。
  • 臺灣電影大事記1991-1999
    9月,九二一地震導致臺影建築全毀,臺影正式走入歷史。   ■5月,法國《電影筆記》雜誌專題介紹兩岸三地華人電影發展。   ■5月,影星唐寶雲去逝。   ■5月,日本影星柏原崇來臺,參加拍攝陳以文新片《想死趁現在》。   ■6月,臺北電影節諮詢委員無業者,電影公會團體以不參與、不抵制、不鼓勵響應。
  • 臺灣"太陽花"攻佔"行政院"案總指揮魏揚等宣判無罪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4月10日訊 綜合臺媒報導,3年前發生的「太陽花學運」之「323攻佔行政院」案,臺北地方法院今天(10日)審結,有關活動總指揮、臺灣「黑色島國青年陣線」魏揚等8人被控煽惑犯罪部分無罪;有關妨害公務部分,法官則輕判許順治等10人3到5月。可上訴。
  • 2004臺灣電影大事記
    ■一月,第一屆臺灣國際兒童影展在Y17青少年育樂活動中心舉行,反應熱烈,為期5天活動超過3萬人次參加。   ■一月,國家地理頻道全球總部與臺當局「行政院新聞局」籤署培植臺灣製片人才合作同意書,舉辦「綻放真臺灣」紀錄片甄選活動,將共同提撥四十萬美元的經費贊助四部紀錄片拍攝。
  • 實施85年,臺灣「通姦罪」走入歷史 臺媒:「小三」會放鞭炮慶祝
    作者:吳生林臺當局「行政院」宣告,將於明天「院會」討論通過刪除相關規定,廢除「通姦罪」。其中涉及修法的內容包括「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相關條款。這意味著在臺灣島內實施了85年的「通姦罪」,將徹底走進歷史垃圾堆。對於外遇當事人,今後不再使用「刑罰」來懲處處理,婚姻不忠問題完全回歸「民法」範疇。臺灣的「通姦罪」始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效仿的是當時日本法律,最初只處罰偷情的妻子,男人外遇不受「通姦罪」限制,直到1935年才改為男女均罰。
  • 臺灣種植菸葉將走入歷史昔日風光歲月不再(圖)
    (臺灣《聯合報》/林敬家 攝)中新網1月16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這次收完就再也看不到菸葉開花的美景了!」臺灣雲林縣鬥六市十三裡有大片煙田,最近菸葉花開的美景讓民眾驚豔,但一旁忙著採收菸葉的菸農卻愁容滿面,因為這片「末代煙田」採收後將走入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