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觀性原則VS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1.實質
直觀性原則:教師應該儘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與已有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全面地掌握知識。直觀教學可以分為三大種類: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言語直觀三大類。
理論聯繫實際原則:理論聯繫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學會、學以致用的目的。
2.區別
(1)方法
直觀性原則:強調通過豐富學生的感官經驗。
理論聯繫實際原則:強調通過生活中實際的例子。
(2)目的
直觀性原則:在於促進知識的理解。
理論聯繫實際原則:在於理解的基礎上,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循序漸進原則VS鞏固性原則
1.實質
循序漸進原則:教師嚴格按照科學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進行教學。
鞏固性原則:①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②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準確無誤地呈現出來,以利於知識、技能的運用。
2.區別
循序漸進原則:重在教學過程,強調遵循順序性,分別是知識的邏輯性和學生的認知能力。
鞏固性原則:重在複習,強調溫故知新,和記憶有關。
3.聯繫
循序漸進原則強調在鞏固的基礎上學習新的經驗。
三、實物直觀VS模象直觀
1.區別
實物直觀強調具體的、真實的事物作為教具,比如標本。
模象直觀強調虛擬的,類似的模型,比如掛圖,地球儀。
2.聯繫
都是直觀性原則的具體表現,都強調通過豐富感性認識,幫助理解教材。
【實踐檢驗】
1.「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某老師把學生回答的分12個饅頭的計算板書出來: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這一做法體現了( )。
A.鞏固性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2.一位地理老師在講解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時,做了這樣一個比喻:假如我們從地球出發去太陽的話,若乘火箭得3年時間,坐超音速飛機需要15年,坐火車需要85年,步行的話至少也得需要3500年。教師的這一教學片段主要體現了下面哪一教學原則?( )。
A.啟發性教學原則 B.直觀性教學原則
C.循序漸進教學原則 D.因材施教教學原則
3.教學生識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老師告訴學生如何區別「買」「賣」兩個字時說:「多了就賣,少了就買」,學生很快記住了這兩個字。還有學生把「乾燥」寫成了「乾躁」,把「急躁」寫成了「急躁」,老師就教學生記住,「乾燥必防火,急躁必跺腳」,從此學生對這兩個字再也不混淆。該老師運用的教學原則主要是( )
A.啟發性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4.孫老師在向學生講「雪花」這一事物時,採用觀看視頻資料並向空中拋灑大量碎紙片以引導學生體會下雪場景的方式,這種直觀的手段是( )。
A.實物直觀 B.模象直觀 C.虛擬直觀 D.表象直觀
5.我國幅員遼闊、經濟文化存在著巨大差異,每個地方、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歷史文化、物產資源、風土人情、經濟結構。某地學校教材為了適應這些情況,適當補充了一些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的鄉土教材。該地學校的做法體現了教學原則中的( )。
A.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的原則 B.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C.直觀性原則 D.啟發性原則
6.宋代朱熹「未得乎前,則不敢求其後」體現了教學( )。
A.啟發性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7.一名教師教授新課之前讓學生複習了以前的內容「躍」這個字,右邊的「夭」正好是今天學的這個字「笑」的下面的部分,於是當學生再學「笑」這個字的時候就容易多了,這名教師是運用( )原則進行教學的。
A.鞏固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直觀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8.【多選題】紅星小學的李老師在五(3)班講授《找出數列的排列規則》。她先選出6位同學,其中1名同學戴上紅帽子,在講臺上做「蘿蔔蹲」的遊戲,讓臺下同學記下戴帽子同學在10輪遊戲中下蹲的次數,並且引入數列排列規律的學習內容,這一教學活動所體現出的教學原則主要有( )。
A.直觀性原則 B.鞏固性原則
C.啟發性原則 D.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答案】
1.【答案】C。解析:鞏固性原則是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使其長久地保存在記憶中,能根據需要迅速再現出來,以利於知識技能的運用;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要通過使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獲得良好的發展;理論聯繫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本題中,教師把數學運算用饅頭來演示,屬於理論聯繫實際原則。故本題選C。
2.【答案】B。解析:屬於言語直觀。
3.【答案】D。解析:理論聯繫實際教學原則實施教學要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老師告訴學生「多了就賣,少了就買」和「乾燥必防火,急躁必跺腳」都是在聯繫實際生活,聯繫學生的感性經驗,從而加強了學生對易混淆字的理解,因此選D。
4.【答案】B。
5.【答案】B。解析:理論聯繫實際教學原則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學會、學以致用的目的。該原則要求教師做到:(1)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繫實際。(2)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3)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係。(4)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6.【答案】D。解析:題幹出自朱熹的《讀書之要》,意思是讀書須有次序,切戒急於求成。
7.【答案】A。解析:鞏固性原則基本涵義: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的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準確無誤的呈現出來,以利於知識、技能的運用。教師在講授新課前,複習了上一節課所學的漢字,幫助理解學習新授課漢字,運用了鞏固性原則。
8.【答案】AD。解析: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要通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理論聯繫實際原則,是指教學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與統一,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驗證理論,使學生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該題目中老師將理論知識以學生表演的方式直觀呈現在同學面前體現了直觀性教學原則。教師採用生活中蘿蔔蹲的遊戲開展教學,並且引入數列排列規律的學習內容,是理論與實踐的聯繫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