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窺視當代日本文化的歷史窗口

2020-12-14 觀文殿大學士

自西元1477年的應仁之亂結束後,原本擁有操控全國各地大名的幕府,實力日益衰微,原先負責拱衛都城的守護大名,其實力也皆被長達近十餘年的應仁之亂所消耗,因此,失去了權力的絕對約束,不少地區的領主大名紛紛開始獨立,與原先的室町幕府分庭抗禮,形成了掎角之勢。就這樣,原先為了穩定地方的大名領主制,便開始向戰國大名領國制不斷發展,朝廷及幕府對此現狀又無能為力,這才最終開啟了日本歷史上紛爭的戰國時代。

日本戰國時代群雄割據勢力分布情況

然而,儘管日本戰國時代所流傳下來的種種傳奇,迄今為止仍舊為不少人所津津樂道,刀光劍影之中的兒女情長也好,陰雲密布之下的義膽忠肝也罷,在諸多遊戲和小說中,那段充滿了紛爭的歷史,似乎也變得有血有肉了起來,再加上日本戰國時期,又出現了諸如織田信長這般異軍突起的新秀實力,更使歷史同幻想相結合,從而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文藝作品。

日本戰國時代——研究當代日本文明的窗口

實際上,日本戰國時代的影響,遠不止停留在這一層面。日本著名史學家內藤湖南,在對日本戰國時代的描述時,曾說出過這樣一段話:

如想了解今天的日本,只需了解1467年應仁元年發生的「應仁之亂」以後的歷史。

按照內藤湖南的觀點,日本應仁之亂後所開啟的戰國時代,不僅對日本當今的文化及精神現象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同樣也影響了日本當今政體的內部結構,換句話說,由於應仁之亂的爆發,原本以室町幕府為主要政治結構的體系逐漸崩塌,儘管之後仍舊有江戶幕府作為過渡,但其核心結構已然同往昔大不相同,對之後明治維新,帶領日本與世界文化接軌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因此,日本史學界在對日本戰國時代的評價時,往往都贊同內藤湖南的這一觀點,即戰國時代便為日本當代政治文化現象的觀察窗口。那麼,戰國時代對日本之後的影響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日本人民作為推動歷史主體的首次亮相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那就是日本戰國時代是一個封疆裂土,群雄逐鹿的時代,中央王權衰微,幕府名存實亡,各地領主大名互相徵戰,不僅僅存在於國與國之間,內部的矛盾也同樣尖銳。諸如一些不願封土稱王的守護大名,由於其分國消耗過大,內亂結束後又無力維持分國的統治,這就導致各地不滿生存現狀的人民紛紛揭竿而起,或是推翻,或是取代,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矛盾一觸即發。

根據唯物歷史觀的角度來看,人民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主體勢力。而日本戰國時代的開啟,也象徵著日本人民,作為這一推動社會變革的主體,第一次在日本的歷史長河中出現。當然了,這種推動主體的勢力並不僅僅是個人的努力,而是將個人凝聚在一起的家族共同體。

只不過,這裡的「家」不是普遍意義上的家庭,而是由多人、多個家庭、多個團體組織起來的「家」。不過,這個「家」的職能同十三世紀武士的家族一樣,也有著共同的守護信仰。人們為了保護自己共同的家園,人人都充當著守衛者的角色。而這種家庭共同體的表現,在鄉野稱之為「惣村」,在城市則稱之為「町」。

廣義日本文化及傳統藝能逐漸形成

其次,應仁之亂結束,戰國時代的開端,也象徵著日本開始由以往被自然束縛支配的時代,逐漸過渡到現代文明時代的起點。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經論述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律令制和佛教的傳入,標誌著日本已經擺脫了落後野蠻的時代,而經由數百年光陰的積澱,直至應仁之亂後,各地領主大名為了穩固各自的統治,更加強化了以儒教文化體系的價值觀,進一步向尚未開化的偏遠地區滲透,大幅動搖了日本本土根深蒂固的土著文化。

另一方面,漢文化又同大和文化進一步融合發展,兩者共同促進,互為表裡,形成了日本廣義的文化定義。這一定義,現如今也仍舊為日本史學界所採用。而這一現象的具體表現,則主要集中在當下日本諸多的傳統藝能,以及為人樂道的匠人精神,也都是在應仁之亂後所逐漸形成的。加之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新型科技及文化又開始向農村滲入,近代合理主義的思想理念也開始在日本民間普遍形成。

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

順提一句,自日本戰國時代開始,原本對日本文化極具影響力的佛教也開始轉向衰微,但唯獨同武士道精神相契合的禪宗一支,卻得到了大部分武家政權的支持。因此,根據禪宗「明心見性」的特點,也先後孕育了諸如日本劍道、茶道、花道、香道等一系列傳統藝術。再者,受時代變革的影響,日本佛教並沒有「認命」,而是採取了積極入世的態度,一方面如真言宗、天台宗等佛教派系,同武家政權緊密聯合,人民暴動和佛教暴動彼此起伏。另一方面,如淨土真宗等派系,則選擇壓制人民,以此來穩定國內的政治文化環境。因此,佛教在日本歷史上所承擔的角色,向來都是豐富多彩的。

國民觀及新型政治統治領域的產生

其三,由於戰國時代大名紛紛「建國」,這就使得原本在一些偏遠地區的日本民眾,也開始被賦予了「國民」的義務和權利,國民與統治階級互相形成的這種新型的政府統治領域,與當代日本的政府統治領域大同小異。同時,由於受戰亂的影響,日本同中國的關係日益淡化,這就使得日本開始從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華夷認知秩序中,逐步脫離,同世界文明接軌,為之後的明治維新打下了夯實的文化基礎,而這也側面說明了日本第一次以一個獨立國家的身份,融入了世界體系。

但值得注意的是,正是由於那一時期日本對文明的接觸和學習對象發生了改變,也就不可避免的導致了之後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也存在比較激進的改造行為,這也是任何一個歷史變革階段所無法避免的局限性。

相關焦點

  • 日本也有戰國時代,號稱比中國戰國場面更大?看過地圖後我笑了
    然而最近小解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兒,那就是我們的鄰國日本,歷史上也有一個時期叫做「戰國時代」,它被喻為日本封建社會向近代轉型的重要時期。很明顯,這個戰國時代水分比較多,首先我們從兩國對其命名上來看。中國「戰國時代」一詞的出現,最早記錄於西漢末年史學家劉向的《戰國策》中,從此這個名詞開始被後世接受和使用;而日本的戰國時代,則是在劉向之後1500年的15世紀,由日本人武田信玄提出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武田信玄是個中國迷,酷愛中國軍事戰略,所以他將中國的戰國直接搬到了日本歷史上用了。
  • 日本戰國時代和中國戰國時代究竟哪個對世界影響大?
    中國戰國時代乃大爭之世,天下諸侯,金戈鐵馬,強則強,弱則亡,諸子百家,學派紛爭,是中華民族原生態文明的巔峰;而日本也有一個屬於他們的戰國時代,宮本武藏的刀,真田幸村的槍,織田、秀吉、德川三英雄逐鹿日本天下。
  • 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在日本,戰國武將這個名詞要到江戶時代以後,市面出現軍記物類別的小說後才誕生,也正因為這個緣故,戰國武將一詞才沒有明確的定義。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主角當然是戰國武將,可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 日本戰國時代,大名徵伐,本願寺是如何進入歷史舞臺的
    日本戰國時代的本願寺雖然屬於宗教勢力,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國大名。那麼,日本戰國時代,本願寺是如何進入歷史舞臺並參與到大名間的徵伐殺戮的呢?日本戰國時代群雄徵伐,本願寺為了保護寺院財產,甚至建立自己的武裝部隊,所以根本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
  • 中國的春秋戰國與日本的戰國截然不同
    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貧乏,信仰詭異。號稱800萬鬼神,戰亂必將成為一個常態,在最強者倒下之後,日本迎來了一個戰國時代,甲斐國大名武田信玄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其開篇即寫道"天下戰國之上"。把中國的戰國名,套用在日本這段混亂的歷史上是不準確的。
  • 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如何在7年內下克上成為諸侯?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如何在7年內下克上成為諸侯?織田信長,一位日本戰國時代只差一步就統一日本的諸侯,在他一生中遭遇各種背叛,終於在最後一次的背叛中丟掉了自己的性命。縱觀信長的一生,不斷發起各種挑戰,在磨難中前行,可謂是闖關達人。
  • 原來日本 | 日本戰國文化旅行——織田信長篇
    許多人喜歡去日本旅遊,因為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實在是太多了,但是這些大城市並未能完全代表日本。旅遊與旅行完全是兩個意思,因此我們策劃了一條戰國歷史文化的線路。憑藉多年的旅日經驗,我希望能和志同道合的夥伴們來一次真實的日本旅行,走品日本。對於日本文化的喜愛,恐怕不少人和我一樣,那是原自童年的漫畫和遊戲機,日本戰國時代的遊戲讓我產生了對日本武士的濃厚興趣。這次我們將一起邊走邊探討真正的日本文化,而織田信長僅僅只是一個開始,熟悉的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等等也會一步步開始等待我們去探索。
  • 日本戰國時期的風雲之城,歷史文化悠久,你了解多少?
    名古屋位於東京和京都之間,歷史文化氛圍非常的濃厚,重要的是,古時日本戰國時期的三大英雄人物也紛紛出生於此,使得這座城市蒙上了一層傳奇的色彩。來到這裡旅遊的人,都會被其歷史所吸引,很多人不知道戰國時期的日本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裡,名古屋所留存下來的名勝古蹟是不是在現代也讓人為之感到震撼。
  • 日本戰國時代:近畿——天皇的居所與城郭建築文化的核心
    提起日本近近畿地方,很容易讓人想到京都的繁華與大阪的櫻花。在日本歷史上,近畿地方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其範圍包括:山城國,大和國,河內國,和泉國與攝津國。同時也是日本天皇與朝廷的核心統治區域與所在地。近畿地方時溝通日本關東與關西的樞紐,「地近畿者得天下」,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 日本戰國時代十大名將盤點:甲斐武田信玄名列第一,號稱「戰國第一...
    日本的歷史上也有一個類似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時期,在日本的史籍中,這個時期也被稱為「戰國時代」。只不過,日本戰國時代的時間比中國戰國時代可晚多了,相當於中國的明朝中後期。這個戰國時代從公元1467年的「應仁之亂」開始,到1615年大阪之戰后豐臣氏被消滅為止,只存在了148年。而在這一時期,日本也出現了一些風雲人物。
  • 日本戰國時代的美食都是些什麼
    現代,在日本冷凍和加工食品都是日常飲食。在消費商店,超級市場,自動售貨機,餐館等都有的賣。但是,在戰國時期,很少地方賣這些快速方便食物,但是在戰國時代,日本的飲食卻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飲食又是怎麼樣的呢?
  • 「日本戰國時代」與「中國三國時期」相差千年,為何總被拿來比較
    當代日本對於中國的三國歷史的興趣可謂是達到了痴迷的程度,日本國內光是「三國俱樂部」就有幾百個之多,與三國相關的動漫、遊戲等等已經超過百部之多,如《三國英傑傳》、《真三國無雙》
  • 下克上與大名混戰,小小的日本為何會出現戰國時代?
    日本流行文化發達,輻射力廣,所以很多國人對於日本的歷史也稍有了解,日本歷史中有一個相當精彩的時期,這就是「戰國時期」,這段時期日本國內烽煙迭起,豪傑並出,不過,大部分人對於這段時期的認識估計僅限於豪傑混戰,至於這段時期是為何出現,又如何終結的,認識程度還不夠。日本戰國時代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時代。
  • 日本的「大戰國時代」和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有啥區別?
    日本戰國時代(公元1467—公元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大概140餘年的斷代史。在這段時間裡日本被全國的大小軍閥割據,戰爭不斷,直到德川幕府建立。中國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在此期間,東周天子只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各諸侯國戰爭兼併不斷,最後發展到戰國七雄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
  • 日本戰國時代,最強的十位大名!
    日本的戰國時代,是日本歷史上最為繽紛的時代,戰爭頻仍,跌宕起伏,你方唱罷我登場,令人神往。前不久,在日本國內統計的,日本國民最嚮往的時代。戰國時代僅次於幕末年代,而位居第二位。那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又有哪些大名可堪稱日本戰國時代的俊傑呢?第一位、甲斐 武田信玄。
  • 日本:所謂「日本戰國時代」在中國人眼裡不過一場「村戰」而已!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國家強盛,進行了許多舉世聞名的改革和創新,湧現了一大批英雄,為子孫後代留下了許多著名的故事。另一方面,日本實際上有一個「戰國時期」。同戰國時期一樣,中國也是一個戰爭、分裂、霸權的時期。這也是日本一代又一代人推崇的一段歷史,甚至拍攝了大量的電影和電視劇。
  • 一張卡片讀懂日本戰國 《戰國之野望》中的歷史細節
    由遊神互動研發遊民星空遊戲平臺代理運營的全新策略國戰遊戲《戰國之野望》於1月4日正式拉開帷幕,作為一款以歷史為架構的遊戲,其主旨自然是力求還原真實面目,為玩家重塑昔日的精彩。那麼遊戲中的歷史還原究竟是如何進行的,其還原程度又有哪些特色呢?跟隨者小編一起穿越一下吧。
  • 日本戰國時代的第一霸主:「三傑之一」織田信長
    在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之後,又一位強勢大名登上了歷史舞臺,並改變了日本戰國時期的走向,他就是織田信長。織田信長,日本戰國時代的「三傑之一」,一舉打破了日本戰國時代亂世的局面。織田信長本是尾張國的小大名,之後在桶狹間擊破了今川義元的大軍而聲名遠揚。
  • 日本戰國時代,什麼是上洛?戰國大名為何期望上洛?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上洛有區分?目的不同上洛方式也不同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除了對內穩定局勢,排除異己分子,對外逐步擴張增加自家實力外,最讓這些大名魂牽夢繞的就是上洛。軍事上洛的目的和私人上洛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私人上洛是為了自己所在國,而軍事上洛則是希望將全日本納入手中,是一種通過控制京都及其周邊地區,達到指揮全日本的軍事行為。從戰國時代初期到中期,如果能擁立將軍、率軍上洛,就代表已成功將天下納入掌中。因為當時認為,只要將京都及周邊地區納入本身實力範圍內,就足以號令全日本。我們所熟知的上洛,也就是軍事上洛。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貧窮無助?收入出乎意料的豐富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貧窮無助?收入出乎意料的豐富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為了保證能夠正常運轉需要大量的資金。比如,維持軍隊產生的軍費、國內公共建設費用、公務員薪資、還有其他經費等。即使在日本戰國時代,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