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如何在7年內下克上成為諸侯?
織田信長,一位日本戰國時代只差一步就統一日本的諸侯,在他一生中遭遇各種背叛,終於在最後一次的背叛中丟掉了自己的性命。縱觀信長的一生,不斷發起各種挑戰,在磨難中前行,可謂是闖關達人。不過信長的第一次挑戰則是下克上統一織田家。
織田信長出身於織田彈正忠家,這個家族是織田家的分支之一,也就是旁系。原本織田家是一個團結的整體,不過隨著應仁之亂的爆發,這個原本和諧的家族內部出現矛盾,最終反目成仇,家族就此一分為二。
被認為是織田家嫡系的織田信安成為尾張八郡的守護代(實際控制四郡),後人稱其為織田伊勢守家。另外一家以織田信友為主,支持尾張守護斯波家,管理著尾張南部的四郡,後人稱其為織田大和守家。這兩個織田家的主要勢力彼此敵視,一直延續到織田信長時代。
織田信長出身的織田彈正忠家就是織田大和守家的家臣,換言之,信長這一脈是分家的旁系,同時還有家臣的身份。如果非要說出生很高貴,明顯不可能,但好歹算是武士家族,身份還是高於平民。
天文二十一年(公元1552年),織田信長之父信秀病逝,身為繼承人的信長順利繼承織田彈正忠家,繼位之時信長19歲。這個時期的信長並不是大名,畢竟一介家臣怎麼可能成為大名。而且,信長繼位面臨諸多威脅。
首先是來自於主君織田大和守家的窺視,織田信長之父信秀生前積累了大量財富,信秀在世時實力強大無人敢窺視,但信秀病死後情況發生變化,主君認為信長就是一個大傻瓜,對於特立獨行的信長嗤之以鼻,準備將其除掉,不但可以獲得家臣的龐大財產,還可以掌握重要的交通要道津島。
其次,織田彈正忠家的家臣們對於織田信長同樣不滿,這種不滿有進一步發展成叛亂的節奏。他們對於信長的成長一直看在眼裡,早就積累了大量負面情緒。信長之父信秀在世時,就已經有更換繼承人的聲音出現,更不用說繼承家業後信長仍然我行我素,這種不滿已經無法控制。
最後則是來自於信長之母,她同樣不喜歡這個特立獨行的兒子,認為這個兒子沒有能力帶領織田家走向輝煌。在反對信長繼任家督的聲音中,有一部分就是來自於信長之母。因此,隨著信秀之死,織田彈正忠家可謂風雨飄搖。
天文二十三年(公元1554年),織田信長在諸多不利的情況下,在逆境中開始了下克上之路。
織田大和守家向自己的主君斯波家出手,消滅了斯波義繼。之所以會動手的原因也是因為織田信長的計略,為了對抗自己的主君,信長與主君的主君斯波家聯合,織田大和守家藉此為理由率先消滅斯波家,開啟了織田家大規模內鬥。
織田信長不是省油的燈,他以殺害主君為藉口正式向織田大和守家開戰,由於佔據道德制高點,本身實力也不弱於織田大和守家,最終信長消滅了自己的主家,成為尾張南部四郡的新統治者,織田彈正忠家的實力開始得到擴張。
儘管讓自己家族得到擴張,但家臣們明顯沒有認可織田信長的能力,於是在攻滅主君沒多久,家臣聯合信長之弟發動叛亂,信長將計就計挫敗了這次叛亂,但在母親的求情下放過了自己的弟弟。不過信長此生只原諒過少數幾人,其他人都是以死來證明對抗信長不是明智之舉,信長之弟最終仍難逃一死。
隨著南部四郡落入織田信長之手,下個目標就是織田宗家。信長正在謀劃如何奪取剩下的四郡之時,突然傳來織田信賢意圖聯合美濃國的齋藤義龍對抗信長的消息。織田信賢是伊勢守家督信安之子,完全可以代表伊勢守家的態度。
織田信長經過充分準備後,以此為藉口攻打伊勢守家,在齋藤義龍還未反應過來之時,在戰場上正面擊敗織田信賢,之後放逐了織田信安、信賢父子,自此信長終於將尾張一國掌握在手中。永祿二年(公元1559年),信長正式上洛,晉見幕府將軍足利義輝,正式獲得尾張守護一職。
也是在這個時候,織田信長成為日本戰國大名之一,從19歲繼任家督,到26歲成為戰國大名,在這7年內信長遭遇過來家人的背叛,同時還用下克上的方式完成了尾張的統一,讓分裂的織田家再度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分家家臣之子完成了一個看似不可能的轉變,成為名副其實的尾張國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