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染河段冬季也散發臭味。李倩攝
有的排水口流淌著灰綠色臭水。
近日,家住石景山區的熱心讀者劉女士給本報來信,反映北京大公館北門前的河道裡總是泛起陣陣惡臭,即使在當下的嚴冬時節,河道依舊十分難聞,行人經過都只能掩鼻快走,周邊居民更是無法在河邊休閒散步,呼籲有關部門進行治理。
部分河段冬季腥臭難聞
11月28日,記者來到石景山區蓮石東路南側輔路上,輔路寬闊乾淨,一旁的人行便道整潔通暢,綠化帶中松樹、灌木枝條繁密。記者快要走到北京大公館樓前時,忽地從綠化帶後飄來一陣惡臭,原來,綠化帶後側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寬約20米的河道。記者看到,河道中的水呈現灰綠色,河水粘稠渾濁幾乎不流動,河面上有多處漂浮著成片的白色泡沫,還有部分河面上漂浮著廢棄塑膠袋和一些餐飲垃圾。
記者沿河走了一趟,發現這條河西起西五環與蓮石東路的匝道,東至蓮玉橋。近3公裡長的河道中,部分河段中的河水已經斷流,大片的河床裸露在外,部分河段中野草叢生,河面寬度僅剩兩三米,而有水的河段中水位也是很低,臭水如變質了的豆汁兒一般,斷斷續續地緩慢流淌在河道中,河裡隨處可見漂浮在水面上的綠藻和黑色的淤泥,部分河面上還有固體垃圾。有幾段河堤的野草上纏繞著白色垃圾,大風吹過,垃圾或是飛入河道或是在堤壩上隨風亂竄。雖然氣溫很低,且刮著大風,中間還隔著13米寬的綠化帶,但行人走在便道上,仍然能聞到陣陣腥臭。
在這近3公裡長的河道中,記者看到幾個排水口,有的排水口前的河床裡淤積著厚厚的淤泥,有的流淌著灰綠色臭水,還有的排水口則完全沒有出水,河床底部的磚石完全裸露在外,還有不少垃圾堆積在河床上。
河道成五類水質已多年
記者了解到,這段河叫做新開渠,是石景山區的重要河流蓮花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此段河流基本上呈自西向東流,水源主要出自石景山工業廢水。
在河道周邊生活了近20年的馮大爺告訴記者,2005年前後新開渠的河道拓寬清淤,兩岸綠化,但河道中的水量一直不是很大,河流斷斷續續,隨著季節變化,水量時小時大。2008年時,河道中的水量一度很大,河水也比較清澈,但近幾年來河水越來越少,也越來越臭。馮大爺向記者說:「這麼多年了,河裡總是有臭水,尤其到了夏天,整條街都是臭的,好像從來沒有人管過。」
記者而後從石景山區環保局查詢到,蓮花河新開渠的水環境質量從1997年到現在,除了有四年達到四類水質標準外,其它年份的水質標準均為質量等級最差的五類或劣五類,可見新開渠河道環境差的狀況已經持續多年了。
記者看到,新開渠蓮玉橋以東的河流水量較大,水質也較好,而蓮玉橋以西的河段中河水卻異常汙濁。街邊的環衛工人告訴記者,這些年流入新開渠中的水是處理過的汙水,河水的補入主要靠一公裡以外的吳家村汙水處理廠,如果汙水處理廠排入的水量不夠大,這條河道便會逐漸變臭。由於河床從西向東呈階梯狀逐漸降低,蓮玉橋東側的排水口水量大,但河水主要向東流去,所以橋西的河道便比較髒臭。
水務環保等將調查暗流排汙
記者針對新開渠水位偏低、河水汙染的情況諮詢了石景山區水務局。該工作人員介紹,新開渠為雨汙混排渠道,因而河渠在非汛期時基本上為汙水渠。吳家村汙水處理廠每日處理的汙水中有一半補入新開渠,即使這樣,仍然難以保證整個新開渠的水量。他表示,他們會督促汙水處理廠開啟水泵運轉以加強河水流動,同時採取調整工藝等方式確保排水達標。
而讀者劉女士認為,新開渠蓮玉橋以西的部分河段髒臭另有原因。「如果只是水量小的話,這條河應該是不會那麼髒臭的」,劉女士說:「因為這條河有水的河段也非常渾濁,河面漂著白沫呀。」她懷疑有未處理的汙水直接排入河道,這是導致河道髒臭的最重要原因。
於是記者就違規排汙的情況諮詢了市水政監察大隊第四分隊。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曾經調查過,沒有發現違法排汙的行為。當記者追問到為何新開渠中的水質渾濁髒臭時,他表示原因非常複雜,需要進一步調查才能回復。
同時,石景山區環保局環保監察隊的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會派工作人員前往調查,若發現偷排現象一定進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