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新增1萬畝黃茶,廣元旺蒼建成全國最大黃茶基地

2020-12-14 四川在線

蔣劍 樊陳 康勇 四川在線記者 燕巧

「在栽植的時候,注意行距,這段距離行距是30——35釐米,深挖窩子,平移根苗下去,輕提根苗然後覆上土,注意不能傷根,輕輕壓實......」11月23日,四川省旺蒼縣黃洋鎮水營村,當地村民正在鎮農技員指導下栽植黃茶。

11月底的旺蒼,已然一片嚴寒。在旺蒼縣18個鄉鎮的茶葉種植園裡,依舊忙碌,不少鎮村幹部正帶著老百姓將「中黃一號」黃茶苗栽進新開闢的茶園裡。

「我們以前沒得任何產業,現在栽黃茶給我們帶來了經濟效益,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旺蒼縣黃洋鎮水營村六社村民史家坤笑著說。

黃洋鎮是旺蒼縣新發展茶葉種植眾多鄉鎮之一,去年全鎮共種植茶葉1050畝,今年利用閒置土地和荒山開闢出了1650畝新茶園,用來種植黃茶。茶園的面積成倍的擴大,茶農務工就業,在茶園務工的村民一年下來就能平均收穫1-2萬元的收入,不少村民還發展起了自家的茶園。

「今年全鎮新栽植黃茶1650畝,對去年黃茶進行了管護,通過土地租賃、入股分紅、園區務工等方式,群眾有了穩定的收益。」旺蒼縣黃洋鎮人民政府副鎮長柳蘭林說。

「按照突破性發展黃茶,優先發展有機茶,鞏固提升綠茶和全面開發夏秋茶的工作思路,今年在全縣新發展黃茶1.035萬畝。」旺蒼縣茶葉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胥錦樺介紹,下一步,全縣將進一步做好幼齡茶園的管護,確保栽一片成一片見效一片,同時做好成齡茶園的提質增效,讓茶產業成為富民產業。

旺蒼縣種茶歷史悠久,是「漢唐茶鄉」和「中國名茶之鄉」,「中黃一號」黃茶更是近年來的茶葉新秀。近年來,旺蒼縣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發展黃茶產業、實施產業扶貧,不僅有效提高了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也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

據了解,旺蒼今年新增1.035萬畝黃茶,黃茶種植面積達3.1萬畝,已建成四川省最大的黃茶種植基地,也按照既定目標建成全國最大黃茶基地。

相關焦點

  • 四川旺蒼:力爭2021年建中國最大黃茶生產基地
    中國網1月10日訊 1月4日,2019四川茶業科技年會在旺蒼召開,四川省市州及相關縣區茶葉管理部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茶葉社團及茶業企業代表200餘人齊聚一堂,探索助推川茶產業振興的有效路徑,並現場參觀考察現代農業園區和相關茶葉加工廠。
  • 瞄準米倉山茶全鏈條百億產業集群 四川旺蒼加快建設黃茶產業強縣
    中國·旺蒼第十屆米倉山採茶節暨廣元黃茶採摘勞動競賽活動在旺蒼縣木門鎮三合茶葉基地舉行,40多名採茶姑娘和當地村民一道,在蔥鬱的茶園,忙著採摘嫩黃的茶芽。作為中國名茶之鄉的旺蒼,地處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四季綠水青山,常年藍天白雲,雨後雲霧繚繞,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滋養出米倉山茶「色翠形美、香濃味醇、富鋅富硒」的獨特品質。
  • 今年全縣黃茶規模將超3萬畝
    4月24日上午,在旺蒼縣木門鎮,旺蒼第十屆米倉山採茶節暨茶葉網絡推介會開幕,50餘名採茶姑娘和當地茶農,腰挎竹簍,雙手在茶樹上飛快跳動,在海拔800米的三合園區採摘嫩黃的黃茶茶芽。川茶有三山一早,其中就有旺蒼的米倉山。旺蒼被譽為「中國名茶之鄉」,因地處南北地理分界線,茶樹生長海拔高,茶葉富鋅富硒,近年來,全縣大力發展黃茶種植,品牌效應顯著。
  • 四川茶葉科技年會在旺蒼縣召開,旺茶黃茶驚豔代表
    據介紹,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川茶產業發展,把茶葉列為農業「10+3」產業優先發展,把精製川茶列為「5+1」現代產業體系重點發展,提出建成「千億茶產業強省」戰略目標,通過「依託大龍頭、帶動大基地、打造大品牌、拓展大市場」,著力培育培育了天府龍芽、峨眉山茶、蒙頂山茶、米倉山茶、宜賓早茶等知名區域品牌,奮力推進川茶產業轉型升級,川茶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邁上了新臺階
  • 約起,到旺蒼吃第二桌米倉茶宴,感受不一樣的味道!
    點擊上面↑↑↑藍色字關注廣元文廣旅 廣元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官方微信,帶你發現廣元每個角落的美麗旺蒼縣是中國九個最具特色的茶鄉之一,齊名於「三州、三山、三閩」,是全國最大的黃茶生產基地,是全國有機產品認證示範縣、全國綠色食品(
  • 「茶鄉」國際茶日丨來旺蒼 huo 杯米倉山茶!
    漢代,旺蒼高陽坡茶就被列為貢品;唐代,武則天常將米倉山茶賜予有功之臣。今日旺蒼,滿山茶香,21.3萬畝富鋅富硒機綠茶和廣元黃茶,每年為革命老區帶來每年15億元的經濟效益。「米倉山茶」已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全國首批質量安全可追溯產品,代表中國茶葉品牌亮相紐約時報廣場,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常愷松盛讚其——「色香味俱佳,堪比西湖龍井」。如今,旺蒼正全力建設中國最大黃茶生產基地,打造千年貢茶園、漢唐貢茶小鎮和黃茶清馨小鎮,建設「紅色旺蒼 中國茶鄉」。
  • 萬裡茶道繞嘉川 千年茶樹留木門|旺蒼推出《四川米倉山茶賦》MV
    打造「紅色旺蒼 中國茶鄉」核心文化品牌,彰顯中國茶鄉獨特文化魅力——在旺蒼縣第十屆米倉山採茶節暨廣元黃茶採摘勞動競賽即將來臨之際,旺蒼縣委組織部、旺蒼縣委宣傳部、旺蒼縣總工會精心打造,聯合推出《四川米倉山茶賦》精品MV。
  • 9月8日到旺蒼!可以參與米倉山大峽谷旅遊景區開業儀式,還可以......
    旺蒼是川陝革命老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川陝蘇區的後期首府,這裡誕生了人民軍隊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婦女武裝——婦女獨立師,最早的水兵——紅四方面軍直屬水兵連,最大的紅色童子團——少共國際先鋒師,召開了著名的木門軍事會議,留下了全國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最好、遺址點最多的「中國紅軍城」,先後榮獲「全國最具魅力紅色旅遊名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生態紅色旅遊示範縣」稱號。
  • 廣元「茶中皇茶」亮相國際茶博會 驚豔了茶界專家
    7月2日,第九屆四川國際茶博會「廣元黃茶專場推介會」在成都世紀城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推介會上,廣元市委常委、副市長楊浩介紹,茶葉在廣元已有近3000年的種植歷史,茶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廣元按照省委加快構建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的戰略部署,以建成「川茶」品牌重要產業基地為目標,圍繞「鞏固提升綠茶、突破性發展黃茶、區域性發展白茶、全域發展有機茶、大力開發夏秋茶」的總體思路,全市建設茶園總面積近50萬畝,年茶產量超1.5萬噸,茶葉綜合產值近50億元,茶產業已成為全市助農增收的主導產業。
  • 9月8日到旺蒼!可見證景區開業儀式,還可遊紅城綠谷古道茶鄉
    到紅城——瞻中國紅軍城旺蒼是川陝蘇區的後期首府,是紅四方面軍發展壯大的戰略決策地和出髮長徵的戰略集結地,在這裡召開了著名的木門會議,誕生了人民軍隊歷史上最早最大規模的婦女武裝—紅軍婦女獨立師;最早的水兵建制—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直屬水兵連;最大建制的紅色童子團
  • 什麼是黃茶?黃茶的功效與作用!
    品中王,什麼是「黃茶」?黃茶可以這樣說是由人們從炒青綠茶中發現問題而來的。 黃茶的產生是因為它不及時地殺死綠色和滾動,或者因為它不夠乾燥才變成了綠黃色,所以黃茶是黃葉,湯底也是呈現黃色的獨特特徵。這裡小編向你介紹一下黃茶的功效與作用,黃茶的衝泡方法,和製作工藝的流程。
  • 「中國黃茶、醇香世界」中國黃茶推介會在北京舉行
    自2012年中國黃茶跨區域聯盟以來,各黃茶主產區地方政府開始重視黃茶產業發展,扶持力度不斷加強,使黃茶產品品質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工藝標準不斷完善,宣傳推介力度不斷加大,品牌影響不斷加強,黃茶市場開始逐步升溫。但總體來看,目前全國黃茶的消費需求仍在穩定提升期,產業發展剛剛進入良性上升期。 中國黃茶,醇香世界。
  • 《黃茶緣》為中國(嶽陽)黃茶文化節獻禮
    紅網嶽陽站11月4日訊(分站記者 蔡燁)第九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暨首屆中國(嶽陽)黃茶文化節近日在嶽陽舉辦,憑藉著新民歌《巫山雲雨》獲得全國金獎的歌手譚圳和吳謙再推新歌《黃茶緣》,10月30日下午在嶽陽南湖廣場巴陵春展館舉行線上發行全球首唱會,歌手譚圳攜手巴陵春茶業為首屆黃茶文化藝術節獻上最寶貴的文化禮物,將中國首屆黃茶文化藝術節推向高潮。
  • 什麼是黃茶?黃茶有哪些種類?
    介紹了六大茶類中的各種茶之後,發現對黃茶的介紹甚少。什麼是黃茶呢?黃茶有哪些種類?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好好了解一下黃茶。 什麼是黃茶?六大茶類中,黃茶是最稀有的,只有中國湖南,浙江和四川的高山產區。黃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觀察方法賦予黃茶概念以不同的含義。歷史上最早記載的黃茶概念,不同現今所指的黃茶,是依茶樹品種原有特徵,茶樹生長的芽葉自然顯露黃色而言。
  • 中國黃茶排名,黃茶的品牌、種類
    黃茶屬輕發酵茶類,是我國的特產名茶,歷史悠久,在唐代時期已被譽為貢茶,由此可見,黃茶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當然的,目前黃茶的種類、品牌也非常的多,具體如下!
  • 黃茶是什麼茶?黃茶品質如何?一分鐘帶你認識黃茶!
    在六大類茶中,最讓我感到陌生的還是黃茶,黃茶雖然是中國的特產,但它出現在大眾面前的機會實在太少,遠不如紅茶、綠茶這樣普及大眾。但在黃茶界,也有很多名品,如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等。這些黃茶名品雖然如雷貫耳,但至今為止,我接觸黃茶的次數還是屈指可數。那麼黃茶到底是什麼茶呢?這種茶品質、茶性、價值功效又如何呢?我相信肯定有很多人和我之前一樣,不了解黃茶,所以今天特地向大家介紹一下黃茶,以帶大家走進黃茶世界。黃茶是什麼茶?
  • 《沂蒙山綠茶》《沂蒙山黃茶》團體標準正式發布實施!
    為有效推動沂蒙山茶產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和完善,進一步提升「沂蒙山綠茶、沂蒙山黃茶」的品牌影響力,助力沂蒙山茶產業高質量發展。12月16日,由臨沂市食品工業協會、山東雪尖茶業有限公司主要起草制定的《沂蒙山綠茶》《沂蒙山黃茶》兩項團體標準,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上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