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找到陸生植物共同祖先—新聞—科學網

2021-01-18 科學網
科學家找到陸生植物共同祖先 借用細菌關鍵基因成功登陸

 

A為輪藻目, B為鞘毛藻目,C為雙星藻綱,D為苔類。基因組所供圖

 

綠藻及陸地植物祖先演化樹。基因組所供圖

化石證據表明,大約5億-6億年前的某個時間,某種綠藻成功抵禦乾旱的生活環境,登上了陸地,成為陸生植物的祖先。從此,地球開始慢慢變綠,進化出千變萬化的陸生植物,並支撐起整個陸生動物系統,包括人類。

然而,現存陸地植物的共同祖先究竟起源於哪個類群?第一個真正的綠色植物是如何從水生到陸生一步步演化且成功適應的?對這個爭議了很久的問題,科學家們一直沒有停止過追問。

11月14日,《細胞》(CELL)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回答了上述問題。

中國農科院基因組所研究員程時鋒團隊與來自德國、加拿大、俄羅斯的科學家,聯合證明了一個新發現的雙星藻綱單細胞綠藻Spirogloea muscicola,是所有陸地植物最近緣的共同祖先。之前被認為是陸地植物才有的很多轉錄因子,在該綠藻基因組上都能找到其祖先起源的「根」。論文報導了陸地植物共同的祖先在5億年前突破乾旱適應成功登陸的分子機制,並首次揭示陸地植物祖先「借用」土壤細菌基因的遺傳物質創新以驅動漫長的陸地化進程。

 

陸地植物共同祖先之謎

光合真核生命起源於大約15億年前的海洋,繁盛於有光和水的地方。在水中生活了十億年之久,生命才克服困難登上陸地。

論文第一作者程時鋒告訴《中國科學報》,該研究團隊參與的另一項工作——1000種綠色植物的轉錄組進化分析,近期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科學家發現,整個植物大進化過程中,有很多個「大躍遷」轉化時期,如花的起源、種子的起源、維管束的起源等;而這些高等植物的新性狀起源的基因很多都可以在陸地植物的祖先中找到。陸地植物祖先的起源,即陸地化,涉及到大量的基因創新和基因家族膨脹,是植物進化中的關鍵一步。植物陸地化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演化過程,在潮起潮落、滄海桑田的跌宕變遷中,一些地理生境出現周期性乾涸的現象,如形成小水坑、河床、近海泥沼等。植物祖先開始了與土壤細菌混合互作,並發展出新的營養獲取方式,逐漸賦予第一個陸地植物和它的後代適應惡劣環境的能力,最終形成我們今天看到的豐富多樣的陸生植物群落。

「植物陸地化事件深刻地改變了整個生態系統,是地球表面『變綠』和多樣性爆發的起點,為高等生命,包括我們人類自己,提供了包括氧氣在內的、食品、營養和天然藥物等必需的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論文通訊作者、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教授Gane Ka-Shu Wong說。

實際上,在過去幾十億年的生命演化過程中,有多個類群的光合真核生物均曾突破乾旱適應,成功登陸過。

但幾乎所有的化石與分子證據均表明,現存陸地植物的起源來源於一次單一登陸事件,其共同的祖先屬於一種叫做鏈型藻類的某一個支系。植物分類學家和進化學家們都做過不同的研究,分析過最簡單原始的基部陸地植物,如蘚、苔/角苔類植物。

Wong解釋說,過去,大部分研究焦點在淡水或部分陸地生活的鏈型藻類綠藻上,如與陸地植物更接近的結構複雜的輪藻目或鞘毛藻目,以及形態簡單得多的雙星藻綱(Zygnematophyceae)分支。

「當我們無法將正確的物種定位到正確的系統發育樹上時,很多生物學和進化問題就無法很好地回答」,程時鋒說道,「弄清楚發生在5億年前的植物祖先陸地化的分子機制,是一件很難卻很有趣的事情。」

 

「未上岸先適應」的單細胞

單細胞綠藻Spirogloea muscicola此前從未進入科學家的視野。

因為之前的研究總傾向於把更像高等陸地植物的複雜苔蘚、輪藻或鞘毛藻誤當成其陸地植物的可能祖先。而這個新發現的物種,像雙星藻綱的大多數物種一樣,是以單細胞或簡單的絲狀形式存在。

論文通訊作者、德國科隆大學教授Michael Melkonia介紹,該校藻種中心提供的雙星藻綱的兩個物種Spirogloea muscicola 和 Mesotaenium endlicherianum,分別在華大基因完成全基因組測序工作。

通過系統分類與比較進化基因組學研究,證實Spirogloea muscicola是首次報導的來源於一個新鑑定分類屬Spirogloeophycidae的新物種,也是雙星藻綱最早分化出來的最接近陸地植物共同祖先的基部物種。

令科學家感到驚訝的是,此前被認為只有陸地植物才特有的核心基因家族,如植物激素、抗逆、抗乾旱、抗強紫外線、與細菌/真菌共生等,在這個新發現物種中大量存在,其細胞壁也更接近於陸地植物。

「在登陸之前,雙星藻綱的基因組和遺傳代謝已經有了相當的基因組創新,獲得了大量的新基因或家族擴增,為適應陸生生活早已做好了遺傳物質準備。」Melkonian說。

另外,該團隊在它的基因組中檢測到了一次顯著的近期全基因組三倍化事件。根據1000種綠色植物的轉錄組圖譜,全基因組多倍化事件在藻類中極其少見,但雙星藻綱分支中的部分物種有較豐富的多倍化信號能被檢測到。

「基因或全基因組複製是生命由簡單到複雜演化的一個重要動力之一。雙星藻綱有頻繁發生全基因組複製事件的潛力,與其適應陸地環境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話題。」程時鋒說。

 

從土壤細菌中「借來」關鍵基因

在祖先綠藻和陸生植物共享的大量基因中,GRAS和PYL這兩個基因家族備受矚目。

GRAS是植物研究中的明星基因之一,在功能上「多才多藝」,與植物生長、發育和抗逆等很多重要代謝途徑相關;而PYL基因則是脫落酸ABA遺傳通路中重要的受體因子。

科學家發現,祖先綠藻上的這兩個關鍵基因是從土壤細菌中「借」來的。「這其實是植物的共同祖先自然發生的一次『遺傳工程事件』,就是人們常說的『轉基因』事件,也是陸地植物祖先適應陸地生境的關鍵分子驅動力。」程時鋒說,通過分子系統進化分析發現,這起源於6億年前一次從土壤細菌中來的水平基因轉移事件,與植物陸地化事件的化石時間相吻合。

科學家相信,這一水平基因轉移事件是陸地植物祖先獲得功能與適應性上「歷史性飛躍」的關鍵一步,為後來5億年中綠色植物逐漸佔領地球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在基因組學時代,系統比較進化基因組學是從基因層面挖掘研究祖先植物陸地化分子基礎的強有力策略。」程時鋒認為,從大自然多樣性的物種資源中獲得啟發,進行目標功能基因篩選與挖掘,是如今農業育種家們需要面對的重要內容。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9.10.019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9-1693-2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破解陸生植物起源密碼—新聞—科學網
    多細胞輪藻具備根莖葉的分化,被學術界認為是陸生植物的祖先。近日,科學家獲得了綠色植物界最古老單細胞輪藻(Mesostigma viride)的首個基因組,在表觀組和轉錄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迄今為止已報導基因組的陸生植物及輪藻都屬於多細胞植物,而由於單細胞輪藻基因組、表觀組等信息的缺失,科研人員一直無法了解從單細胞到多細胞的進化及陸生植物的終極起源機制,極大限制了對陸生植物進化的研究,以及通過比較物種進化對核心基因和表觀調控因子的鑑定。 《中國科學報》了解到,該成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谷曉峰課題組、張芃芃課題組與國內外科學家合作完成。
  • 陸地植物的水生祖先是誰?最新研究終於找到了
    日前,通過基因技術,中國農業科學院基因組所程時鋒團隊,聯合來自德國、加拿大、俄羅斯與深圳華大基因的科學家,報導了兩個最新單細胞綠藻基因組,及其與陸地植物共同祖先在5億年前突破乾旱適應成功登陸的分子機制。這一成果日前被國際權威期刊《細胞》在線發布。
  • 科學家破解陸生植物起源「密碼」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5日電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農科院獲悉,該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谷曉峰課題組、張芃芃課題組與國內外科學家合作,獲得了綠色植物界最古老單細胞輪藻——Mesostigmaviride的首個基因組,揭示了植物單細胞到多細胞進化和陸生植物起源的機制
  • 科學家或發現軟骨魚硬骨魚共同祖先
    原標題:古化石重塑魚類家譜   科學家或發現軟骨魚硬骨魚共同祖先   科學家可能發現了軟骨魚和硬骨魚的共同祖先。   科學家已經知道,這兩種類別是在距今約4.2億年前分道揚鑣的,但兩者最後的一個共同祖先到底是誰卻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如今,從俄羅斯西伯利亞的一條小魚化石的腦中發現的秘密可能會提供一些線索。   討論中的化石材料是在西伯利亞發現的具有一個頭骨和鱗片的早泥盆世魚類,距今約4.15億年。
  • 科學家發現無可識別基因的最怪病毒—新聞—科學網
    它們是世界上最小的生命形式,由於沒有宿主就無法生存和繁殖,一些科學家質疑它們是否應該被視作生物。 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沒有可識別基因的病毒,使其成為所有已知病毒中最奇怪的一種。同時,另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在幾十種動物的組織中發現了數千種新病毒。
  • 《中國溼地植被與植物圖鑑》出版—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趙魁義、姜明、婁彥景聯合西南林業大學教授田昆編著的《中國溼地植被與植物圖鑑   據悉,作為野外識別溼地植被與植物的工具書,《中國溼地植被與植物圖鑑》共收錄我國溼地植被型59個群系67個群叢,以及常見的溼地植物659種(含變種和變型)。
  • 全球陸生植物名錄「大全」在英發布
    新華網倫敦12月29日電(記者  黃堃)英國皇家植物園丘園和美國密蘇裡植物園29日在倫敦聯合發布了由全球多個植物研究機構合作完成的《植物名錄》。這部被業界稱為「陸生植物大全」的文獻收錄了約125萬個陸地植物名稱,包括各個物種的正式學名和各種別名。
  • 中國科協22期青年科學家沙龍聚焦「巖石力學」—新聞—科學網
    10月9日~10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第22期青年科學家沙龍——「青年巖石力學工作者經濟融合與成果轉化沙龍」在清華大學舉行。
  • 颱風「風泵」與黑潮共同作用生態效應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教授唐丹玲團隊對呂宋海峽海氣相互作用下葉綠素a濃度對颱風「風泵」和黑潮共同作用的生態效應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 人與猿猴有共同祖先 這些祖先確定長得像黑猩猩?
    科學家們已經尋找「最後共同祖先」數十年,但至今依然沒有找到。可是許多科學家認為,他們已經發現足夠多的信息,尋找這個共同祖先變得越來越容易。他們認為自己已經大致知道「最後共同祖先」生活的時間和地點,甚至可以合理地推測他們的長相以及行為方式。
  • 誰敢說提塔利克魚是人類祖先?出來先做200個伏地挺身再聊
    於是他就進一步對這塊骨頭化石進行勘察,在不斷地勘察過程中,總共找到了3具完整的生物化石。 並且由於陸生植物的增加,大氣中的含氧量開始從之前的15%左右進入了快速增加的時期,由於這種大環境的變化,使得海洋生存空間逐漸縮小,原來生活在水中,尤其是進岸區域的一些生物,為了適應環境變化開始從水中走向陸地。大氣中的含氧量增加了,也使得生物的肺部開始進化得更有利於長時間在陸地上活動,提塔利克魚就是其中的一種。
  • 人類的祖先是美人魚?科學家找到證據,進化論再被「質疑」!
    人類的祖先是美人魚?科學家找到證據,進化論再被「質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美人魚的故事,其實美人魚只不過是人類幻想之後,所衍生出來的一種傳說當中的生物,大家最開始接觸美人魚的故事,最早的應該是來自於安徒生的童話海的女兒當中。
  • 科學家在南非找到人類早期祖先化石
    (圖片來源:美聯社)  中新網9月11日電 據美媒報導,當地時間10日,科學家們表示,在南非一個洞穴裡發現了與人類有關的一個古老物種的15具骨化石。科學家們稱這項發現是進化研究上的一個突破。  據報導,被稱為人類「新物種」的這些原始人的骨化石是在「明日之星」洞穴裡發現的,之後被以南非當地語言塞索託語命名為「智人之星」。
  • 問題還沒解決,科學家先把雞的祖先找到了
    隨著現在生物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們已經從雞的源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找到了雞的祖先。生物界權威雜誌《細胞研究》前段時間發表了一則關於雞的祖先的報告,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團隊研究了863個雞的基因組之後,通過分析相關的數據,最終得出了結論。他們認為,早在9500年以前,古時候的人們已經開始養殖家雞。
  • 水藻「上岸」進化為陸生植物?因有基因基礎
    ,可能正是類似的基因最終使水生植物得以進化成陸生植物。最早的植物和動物都生活在水裡。大約5億年前,第一批植物在陸地上紮根,使地球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並為動物上岸打下基礎。目前學術界一般認為,陸生植物起源於綠藻中的輪藻。它們屬於高等藻類,體型較大,結構複雜,有著類似根、莖和葉的分化,以及專門的有性生殖器官。
  • 科學家精神引領前行之路—新聞—科學網
    基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闡明了赤黴素信號協同調控水稻株高與分櫱的分子機理,系統研究了減數分裂突變體紡錘體的組裝,揭示植物體內miRNA自身表達水平如何被調控,解析了植物細胞擴展與細胞壁加厚協同調控機制。
  • 《植物學報》英文版:探路學術期刊國際化—新聞—科學網
    在中國科協等機構的支持下,JIPB組建了由國內外著名植物科學家組成的編委會,並積極倡導「整合」理念,面向全球,刊發整合植物生物學研究重要創新成果。 目前,JIPB已被SCI、EI、PubMed等85個主流資料庫收錄。JIPB最新的2年SCI 影響因子達4.885,位於植物學領域前7.3%,連續8年穩居SCI Q1區。
  • 科學家在南非找到人類早期祖先化石(圖)
    (圖片來源:美聯社)中新網9月11日電 據美媒報導,當地時間10日,科學家們表示,在南非一個洞穴裡發現了與人類有關的一個古老物種的15具骨化石。科學家們稱這項發現是進化研究上的一個突破。據報導,被稱為人類「新物種」的這些原始人的骨化石是在「明日之星」洞穴裡發現的,之後被以南非當地語言塞索託語命名為「智人之星」。
  • 科學家找到讓植物像螢火蟲般發光的方法 《阿凡達》場景或成真
    據CNN4月27日消息,周一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揭示,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來種植在黑暗中發光的植物,這種植物在整個生命周期中都散發並保持著一種神秘的綠色光芒。
  • 科學家研究奇蹄類牙齒同質化現象—新聞—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