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人才分99%和1%兩類,誰是1%?任正非:歪瓜裂棗才真甜

2020-12-21 騰訊網

摘要:華為將人才分為99%和1%兩類,99%大家都懂,但誰是那1%呢?任正非眼中,「歪瓜裂棗」就是。

聲明:風起堂原創文章,嚴禁抄襲搬運,侵權必究

任正非向來將人才視為最大的戰略資源。

但華為在人才招聘上,卻與社會上的一些企業只招資深、熟練、有經驗的要求完全不同,比如華為每年大舉招聘的幾乎都是應屆畢業生,甚至將名校的前幾名排除在外。

01 華為的兩類人才:99%和1%

任正非將華為的人才分為兩類:99%和1%。

華為人才的99%是誰?

既然是99%的普通人才,當然絕大多數的華為人都是。對於這一類的華為人,華為的要求是必須走「之」字形成長路線,既要有一線業務經驗,還要在研發、銷售、服務、機關等多個崗位上鍛鍊過。

誰又是那1%?

華為將開創性人才歸類為1%,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就是「天才」

華為認為,人與人之間是有天賦差異的,那些從0到1做出創造的人,還真不是靠後天勤奮在各個崗位折騰就能折騰出來的。

華為早期從代理國外的交換機到模仿組裝、研發自己的交換機並最終實現在通信設備領域的技術自主和自強,與華為早期的鄭寶用、李一男等研發工程密不可分,而這兩人也是被任正非稱之為天才和神童。

華為在2013年之前,要求幹部和專家要走「之」字形成長路線;但當華為2013年超越愛立信成為電信行業領先之後,原來的研發路線就有些跟不上發展需求了,就需要做更多從0到1的事了,因此華為對1%的人才開始越來越渴望。

但這種1%的人才,當時卻很難找。

02 華為上哪找1%的「歪瓜裂棗」?

任正非認為,優秀的人才大都是「歪才」、「怪才」,就是我們俗稱的「歪瓜裂棗」。但這些「歪瓜裂棗」卻往往被埋沒在一些世俗眼光、企業的規章制度和流程中,不被發現或就此流失或沉淪。

究其原因,還是跟國內這麼多年的學術環境有關。

任正非在後來的一次公開採訪中,也是回應了為何國內出不了這種從0到1的「歪才」、「怪才」(其實就是天才)的原因。

國內在基礎教育和基礎理論研究方面較為薄弱,和美國相比差距還很大。

任正非認為,這與近年來經濟上的泡沫化有很大關係,P2P、網際網路、金融、房地產、山寨商品……等等泡沫,使得學術思想也泡沫化了。

賺快錢的泡沫思維帶來了學術思想上的泡沫化,這種環境下,又有誰能為了某一項研究坐得了「十年冷板凳」?又有哪家企業或機構容得了十年不出成果甚至失敗的「梵谷」?

所以,華為在一些領域想要的高精尖人才,在國內卻有些困難。

任正非在研發上不得不採用創造性的跨國創新戰略,在俄羅斯做算法研究,在法國做美學研究,在日本研究材料應用,在德國研究工程製造,在美國研究軟體架構……

在華為海外建立的研究機構中,外籍專家佔比高達90%。任正非要求,這些頂級人才想在哪裡,華為就將研究中心設在哪裡。

也正是任正非的這種策略,才有了「十幾年就知道玩電腦」的俄羅斯數學家為華為突破了2G到3G的算法,才有了基於土耳其數學家的一篇論文而突破的華為領先全球的5G技術。

這一點上,不得不佩服任正非的戰略眼光。

03 要寬容,歪瓜裂棗才最甜

任正非在華為,直接把一些「歪才」、「怪才」比喻成「歪瓜裂棗」,他說:「華為要寬容『歪瓜裂棗』的奇思異想,以前一說歪瓜裂棗,他們把『裂』寫成劣等的『劣』,其實搞錯了,棗是裂的最甜,瓜是歪的最甜。」

針對「歪瓜裂棗」的不被認可,任正非表示:「他們雖然不被大家看好,但我們看好這些人。我們要理解這些『歪瓜裂棗』,並且要支持他們,他們可能超前了時代,令人不被理解。你怎麼知道他們就不是這個時代的梵谷,這個時代的貝多芬?」

任正非在近期和國內高校專家的座談中也再次提到「寬容」。任正非認為,科學發現、技術創新中最主要的是寬容。

「領導經常會問,最新進展怎麼樣了,你們研究成果有什麼價值,能創造多少GDP。科學家要麼說不出話,要麼只好說違心的話。當科學家過多關心應用、關心價值,他的錨就錨在地上了,怎麼飛得高?」任正非道。

任正非還再次以華為的5G技術歷經8年才商用、2G與3G算法打通為例,進一步說明了科學的道路是漫長和孤寂的,需要多少代人孜孜不倦的努力,才發現一點點真理。

任正非強調:「我們要耐得住科學家的寂寞與無奈。」

要實現從0到1的突破,就需要基礎理論和基礎創新上的寬容和開放,「擰開水龍頭就出水的短、平、快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不可持續。需要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要允許「梵谷」活下來。」

這也是當下的中國科技和華為,唯一的出路吧。

相關焦點

  • 華為人才有99%和1%兩類,誰是那1%?任正非:「歪瓜裂棗」才真甜
    摘要:華為將人才分為99%和1%兩類,99%大家都懂,但誰是那1%呢?任正非眼中,「歪瓜裂棗」就是。聲明:風起堂原創文章,嚴禁抄襲搬運,侵權必究任正非向來將人才視為最大的戰略資源。01華為的兩類人才:99%和1%任正非將華為的人才分為兩類:99%和1%。
  • 任正非表示,華為真正的人才,都來自於歪瓜裂棗,看完恍然大悟
    任正非表示,華為真正的人才,都來自於歪瓜裂棗,看完恍然大悟1963年就讀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現已併入重慶大學),畢業後就業於建築工程單位。有網友認為華為是中國企業的代表,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企業的名稱中,我們可以看到華為,中國有未來!這是一家以國家為導向的企業,除了強烈的愛國情懷,華為也是一家實力雄厚的企業,作為領導者的任正非也十分大膽。在網際網路上有這樣一個披露:任正非表示,華為真正的人才來自於歪瓜爛棗。我們都知道歪瓜裂棗的本意是貶義的,那麼為什麼人們真的會這樣說華為的員工呢?
  • 真正的人才,都來自於歪瓜裂棗
    任正非說過,華為真正的人才,都來自於歪瓜裂棗。所謂的歪瓜裂棗,就是不願意接受條條框框的束縛,不隨大流,能充分展現個性才華的人。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特長,這也許是華為成功的秘密。其實各行各業都如此。在我的心目中,網紅羅玉鳳、流浪大師沈巍、農民歌手朱之文都是民間的歪瓜裂棗,他們在某種程度上,都是成功的。也許有人認為,這算不得什麼。但要是把他們同我們身邊如同一個生產線上造出來的大眾相比,說他們成功,一點也不為過。還有很多大家熟知的科技人才,發明家,都是人們眼中的異類,是歪瓜裂棗,但他們都取得了輝煌成就。
  • 任正非:我們要容忍一些「歪瓜裂棗」
    「以前一說歪瓜裂棗,他們把「裂」寫成劣等的劣。我說你們搞錯了,棗是裂的最甜,瓜是歪的最甜。他們雖然不被大家看好,但我們從戰略眼光上看好這些人。 」文/心聲社區(HWxinsheng) 內容有刪減「領先半步是先進,領先三步成先烈」超前太多的技術,當然也是人類的瑰寶,但必須犧牲自己來完成。
  • 華為已前進在迷航中!任正非:理解「歪瓜裂棗」,不以成敗論英雄
    心態決定生態,王者都是開放、包容的心態,華為在這方面做得特別好,它是一家世界性的公司,因為它是採用了現代西方企業的管理機制,通過多年的調整修正,在組織機制方面,華為已經是世界一流水平。另外,華為應該是中國民營企業中國外僱員最多的企業,華為的用人邏輯是跟著人才跑,哪裡有人才,它就在哪裡設立研究所和辦事處。
  • 華為能接受一些「歪瓜裂棗」嗎?
    因此,無論過去、現還是將來,無論是減慢速度的過程中,還是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創新機制都不能停,創新精神和意識華為永遠不能泯滅。一旦磨滅,我們的隊伍很快就會被消滅。因此,一定要給創新以空間。(來源:《分層授權,大膽創新,快速響應客戶需求》,2001)創新中要容忍失敗,還要寬容「歪瓜裂棗」的奇思異想。
  • 華為的 「 歪瓜裂棗 」
    這些年華為廣納賢才,吸收了業界大量最頂級的科學家,我做過統計,公司的Fellow有接近50%是從業界招聘的,接近三分之一是海外專家。比如華為5G的首席科學家童文博士,朱佩英博士就是從北電過來的。就是因為有這些優秀人才的加入,才能幫助華為不斷前進,走在行業的最頂端,具備跟國際第一流科技公司競爭的實力。
  • 「歪瓜裂棗」才夠甜?解開紅棗6大迷思
    紅棗一向被視為滋補聖品,有的人主要看中於它的補血功效;有的人覺得「歪瓜裂棗」才最甜;有的人認為紅棗功效如此多等同於藥物……今天為你一一解開這些迷思,讓你正確認識紅棗。
  • 華為的 「 歪瓜裂棗 」 | 任正非:我給他發院士牌時,他「嗯、嗯、嗯」就完了
    江南七怪、全真七子一度是非常牛的人物,出場的時候聲勢浩大,只是隨著小說展開,眼界和空間放大了,才慢慢落伍了。我進入華為後,經歷過同樣的心路歷程,兜兜轉轉,有幸認識一些Fellow,並跟他們共事過,結下亦師亦友的關係,很自豪。「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在華為這個組織中,是講事功的,沒有赫赫戰功,不能幫助公司撐起一片天的專家,即便技術再好,也是不可能被評為Fellow的。
  • 歪瓜裂棗真的更好吃更健康嗎?
    歪瓜裂棗真的更好吃嗎(華蓋供圖) 生活中,不少市民在買水果的時候往往專挑一些「其貌不揚」的歪瓜裂棗,它們「外表酷內裡甜」,的確會比一般水果的口感更佳。 對此,專家介紹說,在果實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由於受到外界的壓迫、水分以及糖分過多等原因影響,都可能導致有些果實外表爆裂,也就形成了常說的歪瓜裂棗。這些在適當的「逆境」脅迫下生長出來的畸形果實,往往更容易趨於成熟,因為逆境脅迫往往會刺激果實中的乙烯更快釋放,而乙烯是刺激果實成熟的一種物質。乙烯可以促進果實中積累的澱粉轉化成雙糖或單糖,同時還能降低果實酸度。所以吃起來當然甜味多酸味少了。
  • 做人,別活成歪瓜裂棗
    所以,人生路上,我們一定要記住:別活成歪瓜裂棗。一個人,和家人相處,不要當歪瓜裂棗。一個人,特別是一個年輕人,和家人一起,對待父母,一定要懂得孝敬。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連孝道都不懂,那麼,這樣的人,估計也不是什麼一個真正有作為的人,他們甚至充當啃老一族,拼命吸附著父母的心血,讓自己成為了一棵掛在老樹上的歪瓜裂棗,遲早要被人一竿子打下來的。一個人,和朋友相處,不要做歪瓜裂棗。
  • 農村的「歪瓜裂棗」為啥好吃?只有吃過的才會懂,你吃過嗎?
    農村有句損人的話,說這個人長相不好,常說「長得像歪瓜裂棗」。其實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都知道,真正的歪瓜裂棗很好吃,不像損人的話所形容的那樣。至於歪瓜裂棗為啥好吃,咱們共同回味一下。先說歪瓜,其實歪瓜是畸形瓜,往往長得「頭大身子小」,歪歪扭扭。
  • 歪瓜裂棗究竟好不好?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歪瓜裂棗更好吃」的說法,但隨著種植技術的進步,「畸形果蔬是打了激素,不能吃」的觀點也在流傳。本期,《生命時報》記者專訪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林業果樹研究所研究員馮曉元、高級農藝師王小偉和中國科學院植物所植物學博士史軍,告訴讀者權威答案。
  • 華為如何凝聚15萬知識分子? - 企業動態_數據通信頻道 - 企業網D1...
    歪瓜裂棗歪瓜是指長得不圓的西瓜,裂棗表面平滑但有裂痕的大棗;但實際意義是歪瓜裂棗雖外表醜陋,但它們反而比正常的西瓜和棗甜。任正非把華為公司裡一些「歪才」、「怪才」比喻成「歪瓜裂棗」,即那些績效不錯,但在某些方面不遵從公司規章的人,尤其是一些技術專家,都有著特別的個性和習慣。
  • 歪瓜裂棗≠更好吃 水果好壞誤解很多
    原標題:歪瓜裂棗≠更好吃 水果好壞誤解很多口感不甜的水果糖分少嗎,歪瓜裂棗更好吃嗎……在這個水果大量上市的季節,各種有關水果的疑問也多了起來。本期,《生命時報》特邀專家總結「有關水果的幾個不等式」,讓大家明明白白吃水果。口感不甜≠糖分低。
  • 為「歪瓜裂棗」正名
    在中國民間,有種說法認為,歪瓜裂棗更好吃;而另一種說法恰恰相反,說是這些畸形水果就是得了植物癌症,吃不得。1、什麼原因讓這些水果長得醜陋?因此,民間所說的歪瓜裂棗好吃的說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一定的道理,此外,民間還有一種叫「蟲桃爛李,好吃無比」的說法。
  • 開心一笑:歪瓜裂棗都比較甜!
    老闆果然找我55還得意洋洋的說:這褲子要你55一點都不貴…鵬哥來搞笑啦:我家在一樓,窗戶外的防盜網三年了,油漆都掉了,本打算僱人重刷一遍油漆,一問才知道,要八張毛爺爺,而且油漆還得自備。「老話不是常說:歪瓜裂棗甜嘛!」沒愛了……鵬哥來搞笑啦:老婆買了新手機,不會開後蓋。我:「用指甲,在手機後的小縫兒裡,兩邊一划就開了!」老婆:「可是我沒有指甲啊!」
  • 過年回家,我總是親戚眼中的歪瓜裂棗
    回家總逃不過的問題,就是面對親戚們,因為我總是他們眼中的歪瓜裂棗。我眼中的親戚房和車還很遙遠,又不能暴露自己年入三十多萬的事實,況且自己也沒幾個對象,只能默默地點上煙,用幾個「沒有」、「還行」、「湊活吧」來敷衍,然後就會成為親戚眼中的歪瓜裂棗。
  • 歪瓜裂棗為何更好吃 畸形水果到底能不能吃(圖)
    在中國民間,有種說法認為,歪瓜裂棗更好吃;而另一種說法恰恰相反,說是這些畸形水果就是得了植物癌症,吃不得。   到底哪種說法正確呢?這些說法是否真有科學道理?  什麼原因讓這些水果長得醜陋  記者找到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博士生導師汪良駒教授,詢問這些歪瓜裂棗究竟是如何長成的?
  • 大齡女研究生吐槽:怎麼相親的男人都是歪瓜裂棗,沒有好的了?
    大齡女研究生吐槽:怎麼相親的男人都是「歪瓜裂棗」,就沒有好的了?但是她今年相親了不下15位對象了,在此過程中發現卻發現相親對象的男生都是一些「歪瓜裂棗」,讓她感到非常失望,感嘆難道相親就沒有條件好點的男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