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飛單理財公司人去樓空 無法兌付投資者如何維權

2020-12-16 搜狐

  「2000萬『理財產品』成『飛單』」追蹤

  新京報訊 通州17人投資2000餘萬買理財產品變「飛單」一事有了最新進展,朝陽警方已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對涉案的兩家公司立案調查。

  據了解,這些投資人都是從農行通州支行次渠分理處某客戶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經理處購買了第三方理財產品,合約到期後,本金和收益無法兌付(本報昨日曾報導)。類似的銀行人員違規向購買者推薦代銷非本銀行的理財產品以獲取提成的投資,就俗稱為「飛單」。

  兩家涉案公司已人去樓空

  這17名投資者購買的理財產品,受託方為中誠聯合(北京)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中誠聯合)和中投匯富(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中投匯富)。

  昨日,新京報記者來到中投匯富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2號銀泰中心辦公地點,保安告知該公司已於去年9月搬走,而中誠聯合的辦公地點也在此樓,也是空無一人。

  投資人張先生稱,去年10月幾名投資者曾一同前往上述地點找受託管理人討說法,但那時已經人去樓空。

  媒體稱涉案公司去年已無法兌付

  昨日下午,一位曾就職於中投匯富的職員劉女士告訴記者,去年7月左右入職中投匯富,但第一個月工資未能發放,於是她於次月便辭職離開。「不久就聽說他們公司出事了。」劉女士表示,在其任職期間,中投匯富的營業狀態就已出現問題。

  而在去年12月,已有媒體報導稱中投匯富已陷入無法按時兌付投資者本金、收益的漩渦,中投匯富的實際控制人也已失聯。

  據相關機構統計,目前市場上這種債權類的私募基金規模大概有1200億元。業內人士估計,其中大約有1/2以上有兌付的風險,最終無法兌付的可能達數百億元。

money.sohu.com false 綜合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5-04/24/content_573477.htm?div=-1 report 3026 兩家涉案公司已人去樓空「2000萬『理財產品』成『飛單』」追蹤新京報訊通州17人投資2000餘萬買理財產品變「飛

");}

相關焦點

  • 上海一資管公司遭查 老闆跑路投資者4億打水漂?
    又一家資管公司出現兌付危機。  近日,上海晉興資產管理公司「高管舉報老闆捲款跑路,公司遭公安機關查封」事件鬧得沸沸揚揚。6月21日,《經濟參考報》記者來到晉興資產位於上海環貿大廈的辦公樓,這一近3000平方米的物業已經人去樓空。該公司此前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帳面僅餘400多萬元。而根據舉報材料,此次面臨兌付的金額或涉及超過4億元,波及2000餘投資人。
  • 老闆跑路投資者4億打水漂?上海晉興資管公司遭查封
    又一家資管公司出現兌付危機。  近日,上海晉興資產管理公司「高管舉報老闆捲款跑路,公司遭公安機關查封」事件鬧得沸沸揚揚。6月21日,《經濟參考報》記者來到晉興資產位於上海環貿大廈的辦公樓,這一近3000平方米的物業已經人去樓空。該公司此前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帳面僅餘400多萬元。
  • 非吸超億元的光大銀行前員工遭監管「喊話」,屢見不鮮的飛單如何防?
    但因原地址查無此人,採取直接送達、郵寄送達等方式無法送達處罰文書,上海銀保監局在官網上直接「喊話」此人。超億元「飛單」案為何上海銀保監局會作出此處罰以及鄒依琳涉及哪些案由?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中找到相關答案。
  • 名噪一時永柏資本深陷兌付危機 實地走訪已是人去樓空
    實地走訪,人去樓空5月6日下午,券商中國記者趕到永柏資本總部辦公地——靜安區五牛控股大廈,大樓前臺人員起初以不存在這家公司回絕走訪,後在大樓安保人員的陪同下,記者前往21樓永柏資本的辦公地,看到大門緊閉,未見一位工作人員。安保人員稱,自己來這工作一個多月,從未見到這家公司開門營業過。
  • 連在銀行買理財都會被騙 民生銀行套了投資者30億
    150位投資者在民生銀行掉入了「理財產品陷阱」,民生銀行理財產品曝出30億的「飛單」。  在幫主(id:banglicai)的印象中,一般退休的大爺大媽常常成為被騙的「主角」,不過,現在身價幾千萬甚至過億元的高淨值客戶也被騙。  這些投資者是如何在民生銀行被套的呢?
  • 獨家調查:「品今系」私募理財產品大量逾期無法兌付 基金財產去向...
    央廣網北京12月12日消息(記者蔣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記者近日從多個信源獲悉,品今(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品今(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涉嫌以私募之名違規募集資金,侵佔、挪用基金財產,導致巨額資金去向不明,大量理財產品逾期無法兌付。
  • 獨家調查:「品今系」私募理財產品大量逾期無法兌付 基金財產去向...
    央廣網北京12月12日消息(記者蔣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記者近日從多個信源獲悉,品今(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品今(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涉嫌以私募之名違規募集資金,侵佔、挪用基金財產,導致巨額資金去向不明,大量理財產品逾期無法兌付。
  • 買理財如何防止被「飛單」?很多人被騙了還不知道
    作者: 7分鐘理財    之前媒體曝出過某些金融騙局,假借一些大的金融機構來銷售的,投資者因為相信銀行或者保險公司但其實,大部分都是分支機構私下的合作,並沒有獲得正式的授權,屬於銷售人員飛單的行為。即使你是在銀行營業場所購買,一旦產品出現問題,投資者也是很難到去跟這家銀行追索權益的。那要怎樣才能知道自己買的產品是不是銷售人員私下飛單的呢?
  • 警惕「殺熟」的銀行飛單
    識別銀行理財產品「飛單」,最簡單也最有效的一招,就是查詢所售產品在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的登記編碼  大多數投資者都有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經歷,但隨著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飛速發展,一些市場亂象開始出現,「飛單」便是其中一種。
  • 上恆資產暫停兌付 上海線下理財連爆
    時代周報記者6月2日走訪上恆資產公司,該公司營銷部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確實有不少投資者來要求提前兌付,但並沒有像傳言的那麼嚴重。上恆集團一內部人士則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公司3月份開始就已經有點問題,但80億元規模太大有點誇張,現在投資者去擠兌只會讓問題更嚴重,上海金融辦這兩天也有來公司了解情況。
  • 機警理財日報 丨又有17家私募基金被註銷!投資者的錢還安全嗎...
    17家機構中,中金環球投資涉嫌「非吸」;北京國投明安偽造交易法律文件,惡意挪用2.3億基金資產;盛京鼎輝或存在到期不兌付等情形;更有甚者,一些私募早已人去樓空,投資者無處尋覓。公告還提到,已註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相關當事人,應當根據相關規定以及基金合同約定,妥善處置在管基金財產,依法保障投資者的合法利益。
  • 資管新規解讀④首次定義剛性兌付,銀行理財的遊戲規則變了
    截至2016年末,銀行表內、表外理財產品資金餘額分別為5.9萬億元、23.1萬億元;信託公司受託管理的資金信託餘額為17.5萬億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資管計劃、基金及其子公司資管計劃的規模分別為9.2萬億元、10.2萬億元、17.6萬億元、16.9萬億元;保險資管計劃餘額為1.7萬億元。
  • 什麼是銀行「飛單」?應該如何避免遭遇「飛單」?
    來源:金融界網站銀行飛單是銀行客戶經理利用職務之便,給投資者推薦第三方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沒有銀行的背書,這些飛單產品一般情況會給金融消費者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飛單」產品與銀行理財產品有很明顯的差距,因此我們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仔細鑑別。那麼如何才能避免遭遇「飛單」呢?首先,我們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正規的渠道,如果在銀行網點購買理財產品,一定會被錄像錄音,如果在購買過程中,並沒有進行雙錄,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被騙。
  • 銀行名義:「飛單」理財的美女「畫皮」
    該行面向其「鯨鑽高爾夫俱樂部」私人銀行客戶及其他理財客戶出售虛假理財產品,涉及逾150個理財客戶,涉案規模或高達30億元。該案也成為近年來爆出的最大一宗銀行理財「飛單」案。 曾經頻發的「飛單」問題,如今似又捲土重來。「銀行理財還安全嗎?」這讓不少熱衷於高收益理財的客戶,著實驚出一身冷汗。一些買過銀行大額理財的客戶紛紛打電話向銀行諮詢。
  • 私募基金連續爆雷,投資者如何維權
    今年五月,海銀系旗下五牛基金項目近期遭投資人維權,旗下多個私募基金項目出現兌付危機。今年6月,深圳前海天璣財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璣財富」)旗下私募基金延期兌付。……12月4日晚間,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了2批28家被註銷的私募名單。北京欽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中金家族財富管理有限公司等11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異常經營情形。
  • 銀行員工詐騙5000萬,什麼是「飛單」?
    該案件涉及到了一種銀行員工的違法違規行為——「飛單」,下面小金就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飛單」?「飛單」是指銀行個別員工與社會人員內外勾結,私自銷售非本行自主發行的理財產品、非本行授權和籤訂代銷協議的私募基金等第三方機構理財產品,部分涉嫌非法集資。
  • 巨虧39.9億元,還遭投資者現場維權,「信託王」能否浴火重生?
    在年報發布前夕的4月28日,安信信託還被一群維權的投資者找上了門……年報披露前夕曾遇投資者現場維權4月30日,安信信託一連發布逾30份公告,信息量滿滿,市場一直關注的2019年業績也正式出爐。2020年第一季度,安信信託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65億元,同比下降313.21%。連番虧損直接導致安信信託將在五一小長假之後將變更為「*ST安信」。而在年報發布的前兩天,4月28日,一批投資者聚集在安信信託上海總部門口,舉著「安信信託還我血汗錢」的標語,喊著「安信還錢」。很快,這些維權的視頻和照片不脛而走。
  • 什麼是銀行「飛單」?應該如何避免遭遇「飛單」?
    來源:金融界網站銀行飛單是銀行客戶經理利用職務之便,給投資者推薦第三方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沒有銀行的背書,這些飛單產品一般情況會給金融消費者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飛單」產品與銀行理財產品有很明顯的差距,因此我們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仔細鑑別。那麼如何才能避免遭遇「飛單」呢?首先,我們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正規的渠道,如果在銀行網點購買理財產品,一定會被錄像錄音,如果在購買過程中,並沒有進行雙錄,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被騙。
  • 滬一理財公司跑路:涉資或超2億 自稱投向北鬥導航項目-中導,胡國政...
    圖片說明:即使有各種信用背書,第三方理財公司依然避免不了公司出現兌付問題、甚至「跑路」。劉行喆澎湃資料  「資金投向國家項目——北鬥導航」、「1年前剛在上海股交中心掛牌」。這些常被各類第三方理財公司用作信用背書和宣傳手段,卻依然避免不了公司出現兌付問題、甚至「跑路」。  6月17日,澎湃新聞從多位因投資到期未能兌付或公司人員失聯而報案的投資人處獲悉,浦東新區和普陀區經偵已對一家名為「天廈資產」的理財公司立案偵查,並且經偵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該公司合同中的投資項目——河南房地產項目並不屬於公司資產,也無法聯繫到公司實際控制人。
  • 泛亞400億龐氏騙局:買理財變買現貨 要貨給要錢沒有
    這一數量龐大的投資者群體如今陷入了泛亞兌付危機——泛亞已經正式宣告其有色金屬交易所委託受託交易商出現了資金贖回困難。  有人說,泛亞投資模式是一個「龐氏騙局」。陷入恐慌的張寧海們開始了大規模的維權行動。在過去的兩個月裡,這些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蘇、新疆等地的投資者們趕赴雲南昆明信訪、靜坐、報警,但仍無實質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