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2020年的歐洲正在經歷第二波疫情,所有的歐洲國家中恐怕英、法、德傷得最深,這三國的經濟更是「集體跳水」。然而,作為德國經濟發動機和晴雨表的漢堡港的表現至關重要。
在此前,德國政客頻頻在關鍵問題下錯棋,他們跟著美國對中國內政說三道四,前段時間還相對中國企業和5G網建設下黑手。
然而,當他們正正準備對華下手時,突然發現自己根本離不開中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漢堡港營銷協會稱,今年第三季度的吞吐量不再以兩位數的幅度下降,可以看到積極的上升趨勢。
面對集運市場上出現的史無前例的貨櫃大擁堵現象,漢堡港營銷協會(HHM)執行長馬特恩(Axel Mattern)表示:「漢堡港始終提供7天/24小時全天候的貨物裝卸和物流服務。即使在全球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漢堡港保障了居民生活所需物資和經濟貨物及原材料的可靠供應。最近漢堡港出現了逆勢增長的強勁勢頭,我不得不說如果沒有『一帶一路』和中歐班列,恐怕今年我們的損失更大。」
作為德國最大的綜合性港口,漢堡港受到疫情直接衝擊。漢堡港第三季度的海運貨物總吞吐量達3200萬噸,下降了8%;貨櫃吞吐量達230萬標準箱(TEU),下降4.9%。目前,漢堡港的海運貨物總吞吐量下降幅度明顯小於第二季度,但漢堡港的總體數據仍然處於負16.2%。
這一組數據說明了什麼呢?
雖然不是歐洲最大的港口,漢堡港早已搶佔先機,成為中國「一帶一路」貨物運輸的重要樞紐。
2018年,中國與漢堡港的貿易延續了2017年的強勁勢頭,仍然是漢堡港最大的貿易夥伴。馬特恩表示,「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我們認為,中國之於漢堡港的這一重要地位不會改變。」而且,馬特恩還強調,通過海陸與陸路雙管齊下,漢堡港與中國的聯繫更密切了。
在海運方面,目前,在漢堡港裝卸的每三隻貨櫃就有一隻來自中國。漢堡港與中國的海上和鐵路貨櫃往來總量約480萬標準箱,遠遠超過歐洲其他目的地,是名副其實的中歐貿易第一大港。
而且在2019年,來自中國的貨櫃船甚至佔到了漢堡港貨櫃吞吐量的半壁江山,在陸路運輸方面,每周有超過200趟班列從漢堡出發開往中國的27個城市。目前,已有約500家中國企業通過駐紮在漢堡,其中,包括中遠集團、振華重工、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企業,這些企業對於德國經濟的恢復至關重要。
今年,德國經濟低迷,目前正在經歷第二波的疫情,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漢堡港的逆勢反彈讓德國看到了互利共贏才符合當今世界發展的主流。否則他們會損失更大。
因此從這個事實我們可以看到漢堡港根本離不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