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步知公考北楚面試公眾號,關注獲取更多資訊。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餘秋雨《文化苦旅》
餘秋雨筆下《文化苦旅》,仍能讓我們感受到敦煌穿越千年強韌生命。「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輝煌的敦煌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那說到敦煌?大家最先映入腦海的場景是什麼呢?
位於絲路要道的敦煌,在東西方文明的發展交流中,展現了獨特的文化藝術,每年吸引著無數的國內外遊客前往瞻仰。
然而,最近敦煌衝上熱搜不是因其厚重的歷史文化,一舞飛天的優美,而是茫茫大漠中做局「專坑遊客」的陷阱廁所。網友曝光的視頻顯示,車輛不慎陷入商家精心刨好的沙堆,車主欲拖車只能請附近沙漠項目的店家幫忙,其他遊客想幫忙,則被工作人員以「我這個地方不是說誰想來拖就來拖的」等匪夷所思的理由制止。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帶有威脅意味的「霸氣」語氣,不禁讓人懷疑,這所謂的「遊客廁所」,只是一個「釣魚」的幌子,公廁精心設置在沙堆旁,吸引過往遊客、車主前往,等到車輛被困,然後趁火打劫地收取巨額拖車費。
此事被曝光後,有多位遊客即表示,自己曾在同一個地方被「坑」。如此給過路遊客做局設陷阱,霸道強買強賣,一系列性質惡劣的「打劫」騷操作,已涉嫌違法犯罪。
刑法規定,以暴力、威脅手段強買強賣商品、強迫他人提供服務或者強迫他人接受服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以罰金。刑法還指出,對於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日前,公安部門已抓獲涉嫌強迫交易的犯罪嫌疑人5名,其中兩人已被刑事拘留。
當地政府的快速反應、迅速處理,確實是對「敦煌」旅遊城市金字招牌的及時維護,但仍有不少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一、「無人區」為何成為打劫「重災區」
無人區是一個長期空置的土地或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由於人煙稀少,神秘莫測,成為民眾特別喜愛探險的地方。
2013年,電影《無人區》裡的夜巴黎黑心加油站展現了在無人區法律失效的故事。夜巴黎屬於無人區,卻又能通過衛星電話隨時和外界保持聯繫,使得它又離現代社會很近,懂得用法律詞彙包裝自己,使得打劫宰客顯得名正言順。
潘肖:老闆,加油。
老闆:1500。
潘肖:你這不是賣高價嗎?
老闆:下面還有一個加油站,你再走四百一十公裡就到了。
潘肖:你這不是誠心敲詐勒索嗎?
老闆:誰敲詐勒索啦?這話你不要亂說啊。我們這叫捆綁經營,你知不知道啊。我們規定,要加油,先看歌舞表演,攢勁的節目。演節目1200,加油300。300塊錢一箱油,還貴啥呢?
但電影歸電影,是藝術創作。無獨有偶,敦煌的陷阱廁所讓人看到了活生生的電影場景,車輛深陷沙灘,遊客自己找人幫忙拖車不行,必須由公司來拖,態度蠻橫,一個車要價1500。但是如果先玩沙漠摩託車項目再拖車,一個車只要價300元。不玩項目,車也沒陷,只上廁所,每人3元。
遠遠高出市場價格的拖車費,如此「捆綁經營」,既不符合公平交易原則,也闖了法律制度的紅燈,實際上是換了包裝的車匪路霸,黑惡勢力,如此拙劣的「打劫」行為本質就是變相勒索,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侵害,更是對敦煌旅遊形象的嚴重損害。
要知道,「挖坑」容易「填坑」難,破壞可能就在一瞬間,但信譽的恢復漫漫何其長。
廁所陷阱事件給敦煌政府、旅遊行業造成受損的形象,失去的公信力,就是花100個億在外面打廣告,都不一定能及時挽回得了!2017年以來,敦煌市財政共投入旅遊宣傳促銷經費1753.49萬元,兌現旅遊發展獎勵資金467.25萬元,承辦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開幕式及系列活動、中國(嘉峪關)國際短片電影展等節會支出1196.2萬元,這些旅遊宣傳經費,看來很快就會打水漂了。
事件發酵之後,敦煌政府以雷霆之勢拆掉「陷阱廁所」,臭名遠播的「陷阱廁所」像一顆釘子一樣被拔了 ,但「陷阱廁所」在當地已經不是被整治過一次兩次,也不是被拆過一次兩次,簡直就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過了風頭還能重新長出來。
不禁讓人發問,有關部門有無執法錯位、監管缺位?涉事「公廁」就開設在公路邊,按常理來說應該不難發現其存在貓膩,涉事公司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從事強迫交易行為,暴露出相關部門監管不到位,投訴處理效果不佳。
同時也不得讓人追問一下,這樣的「陷阱廁所」為什麼屢禁不止,背後的生意經是什麼樣子的?廁所是沙漠旅遊的公共必需品,215國道橫穿了庫姆塔格沙漠,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沿途荒無人煙,自然公廁稀少,正暴露出沿途旅遊服務保障不完善。上個廁所、洗個手,是旅客路途當中的正當需求,卻沒有得到公共服務設施的正常滿足。但正是作為公共設施的廁所的缺位,才導致了這種欺行霸市的生意能存活下去。
為什麼戈壁荒漠「無人區」會為「宰客」重災區?
二、「無人區」不應成為「無人管」
旅遊問題關乎當地經濟、治安、文化、法治、宣傳……不是簡單的行業性問題,而是反映地方經濟社會總體發展水平的「試金石」,更是考驗一個地區治理水平與治理能力的「放大鏡」。
對於此類「釣魚宰客」事件,決不可姑息養奸,在旅遊業艱難復甦之時,對公然「坑」遊客的行為必須零容忍,堅持冒頭就打,形成威懾,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障旅遊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惟其如此,地方城市旅遊形象才不至於砸掉招牌,法律制度建設才有意義,才能支撐起現代旅遊業的長遠未來。
北楚說:
希望敦煌的沙永遠閃亮,法治的光明照亮大漠戈壁上的種種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