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地下室的韓國窮人,比《寄生蟲》慘多了

2020-12-12 網易新聞

磅礴的大雨傾洩而下,從別墅盤踞的半山,沿著層層階梯,匯聚、下湧、泛濫,最終淹沒了城市的底部。


居住在地下室的人們,渾身溼透,半身浸入汙水中,全力尋找著高地,最終曲著腿,蜷縮在馬桶上。


那是家中最高的地方,淨化槽直接就建在馬桶下。


電影《寄生蟲》截圖,坐在噴糞的馬桶上,點燃一支煙。


這是拿下金棕櫚的電影《寄生蟲》中的一幕,也是韓國社會的真實投影——


貧窮滲入了繁華都市的每個縫隙,底層人寄生在狹窄、陰暗的地下,並努力稱之為「家」。



「只有在韓國才能看到『半地下』,這裡是有著韓國獨特色彩的地方,是人們想要相信在『地上』的『地下』。雖然有陽光照進來,但溼漉漉得發黴。稍有不慎,就會有掉入地下的感覺。」


而電影中的金司機一家,便是在這樣的空間裡,度過了無數個晦暗無光的日子。


觀影后,許多韓國網友發起了「我也住過半地下」的討論。


「家中的馬桶位置與電影中一模一樣。」


「衛生間要上3、4個階梯,所以無法站著洗澡。」


「看到疲倦的日常生活成為電影,感到非常悲慘。」


……



所以,住在韓國的半地下室,生活到底有多難?


首先要面對的是黑暗和潮溼。


由於高出地面的部分太窄,陽光幾乎無法進入半地下室,讓人難以分辨白天和黑夜。


而長期極度缺乏光照,會導致房間內溼氣很重,牆體發黴,衣服晾兩天還很潮。


為此,即使在夏天,半地下的住戶依然會開著暖氣和烘乾機除溼。



其次是氣味。在半地下室,黴菌和下水道的味道如影隨形。


「不管用多少芳香劑,衣服總是很難聞。」


正如在電影中,金司機就算換上西裝革履,談話優雅有禮,身上的氣味依然出賣了他底層人的身份。


《寄生蟲》裡的金司機因為身上揮之不去的黴味,遭到僱主一家人的嫌棄。


此外,地下室的隔音很差,樓上衛生間衝水的聲音,甚至是「夫妻關係」的聲音,都聽得一清二楚。


更別提趕不盡的飛蟲和爬蟲,吃著吃著飯,就有一隻蟑螂從飯桌上爬過。



陰暗潮溼、蟻蟲橫行,這些還只是小兒科。


只要一下毛毛雨,人們就會惴惴不安。


在地上居民看來再正常不過的一場大雨,很可能會瞬間將半地下的房屋瞬間吞沒。


《寄生蟲》劇照,對於地下居住者來說,防盜窗也是監獄的鐵窗。


46歲的金熙順(音)只要一聽到雨聲就心跳加速。


八年前的夏天,首爾下了一場暴雨,將她位於首爾冠嶽區西林洞僅7坪(23㎡)的半地下室吞沒。


那是早上八點,金熙順正在打包便當,打算帶去公司,放假的女兒則在家中睡懶覺。


突然,「譁」的一聲,玄關門的玻璃碎了,雨水如洪水一般傾瀉而入。


一開始齊腳踝的水,沒多久就湧上了膝蓋、脖子。



身高152cm的熙順拼命想打開玄關門,但因為水壓,沒能打開。她大喊:"救救我!"


從夢中驚醒的女兒掙扎著出來,撥打了119,卻沒有接通。


「媽媽,廁所!」女兒大聲喊道。


這是家中唯一沒有防盜網的地方。母女二人踩著1.3米高的馬桶,奮力鑽過狹窄的通風窗,逃了出去。


雖然最後活了下來,但望著受災後廢墟一般的家,金熙順流著眼淚說:「就像是白活了一場。」



而這樣的雨季,年年都有。


只要下雨,半地下住戶就睡不好覺,「隨時準備拿著值錢的東西衝出家門」。


去年八月底,首爾恩平區鷹巖三洞因暴雨發生水災,超過600戶被淹,大部分都是半地下住宅。居民整整一個月都回不了家,中秋節也在外邊過。



如今距離雨災已過去一年,居民依然飽受困擾:


溼氣仍在,不敢重新裝修,怕壁紙又會糊掉;也不敢買新的家電和家具,因為怕不知何時又會下暴雨。


「只能祈求今年少下點雨。」


而政府當初承諾的賠償,始終不見蹤影。



即使冒著生命危險,以及種種難以忍受的缺點,也要租住在地下室。這其中的苦衷,只能是錢。


根據相關條例規定,從房間地面到地表的高度,如果達不到層高的一半就屬於半地下,超過一半就屬於地下。



屬於半地下還是地下,房間是否有窗戶,需要下多少級臺階,都直接決定了房租的高低。


以首爾麻浦區阿峴洞為例。


如果支付了保證金500萬韓元(約3萬人民幣),每月只需花20萬至30萬韓元(約1千2到1千8人民幣),就能租到13㎡-33㎡的半地下室。

首爾麻浦區阿峴洞,《寄生蟲》的取景地,這裡也是半地下室較多的地區之一


而沒有窗戶,僅十多平方米的令人窒息的地下室,只需100萬韓元(約6千人民幣)保證金,22萬韓元(1千3人民幣)月租左右,就可拎包入住。


也有隻需下兩三級臺階,寬敞乾淨的「高價半地下」,全租需要1億韓元(約60萬RMB)以上。


*在韓國,全租指租戶在一次性繳納高額保證金後,兩年租約期間不需要另交月租。租約到期後,保證金會原封不動退還。


韓綜《幫我找房吧》裡,位於首爾黃金地段清潭洞的一個半地下室,全租需要2億韓元(120萬人民幣),主持人們還感嘆真便宜。


李順子(音)在62歲那年,搬到了33㎡的半地下室。


因丈夫外遇與事業失敗,她患上了憂鬱症,決定離婚。


她帶著孩子從193㎡的高層公寓,先搬到塑料大棚,再搬到半地下,人生軌跡也從江南主婦一落千丈,跌進谷底。


「新家」的縫隙處都滲進了水,李順子只好用報紙貼滿了牆壁。「這是住人的地方嗎?不過是死不了人的地方,塑料大棚都比這好多了。"


搬到半地下後,順子一天都沒好好吃過一頓飯,憂鬱症也日益嚴重。


「醫生要求我每天至少曬兩個小時太陽。」 順子呆呆地望著潮溼的天花板說道。



在韓國,像李順子這樣的半地下住戶不在少數。


據調查,2015年韓國半地下(包括地下)家庭超過36萬戶,約86萬人居住在半地下。


其中,九成以上的半地下室都位於首都圈(包括首爾、仁川和京畿道)。


這要歸咎於上世紀6、70年代首爾的人口爆炸。


彼時,韓國經濟騰飛,大批外來人口湧入首爾,尋找工作機會和更好的生活。


到了1990年,首爾人口達到頂峰,整個韓國的四分之一人口都居住在這裡。


首都圈人口井噴,導致住房緊張、交通擁堵,上班族的平均通勤時間接近兩小時。


緊俏的住房供應、88年奧運會後飆升的房價,都在擠壓著底層居民的生存空間。


於是,由防空洞改造而成,房租低廉的半地下室,成為窮人的住房首選。


在阿峴洞半地下室已經住了30多年的金美子(音)奶奶,今年已經84歲。


80年代,這裡還是一個安靜的小區,人少,公寓也還沒建起來,金美子站在臺階上,一眼就可以望到漢江。


如今,高高建起的新式公寓遮擋了江景,小區的租客也多了起來,經常有醉漢在半夜謾罵,幾年前還發生過殺人案件。


警方不得不在每個胡同口都裝上了閉路電視。


金美子奶奶(右)喜歡坐在樓梯上,迎著清風和朋友聊天。


在複雜曲折的半地下,犯罪也難以避免地潛滋暗長。


「只要開窗通風,就會擔心有好奇的過路人從開著的窗戶往裡望。」


「半夜聽到外面有腳步聲,就睡不著覺。」


「每次出門都很擔心有盜竊犯,除了注意門戶之外別無他法。」


侵犯隱私、性騷擾、盜竊、搶劫……在治安毫無保障的半地下,這些都是家常便飯。



除了地下和半地下之外,在韓國,還有一些更加擁擠和不堪的居住空間。


韓語中,有一個縮略詞叫「地獄拷」,取自地下室、屋塔房 、考試院中各一個字。


首爾貧民窟九龍村中都是臨時搭建的塑料大棚,由於亂搭的電線,落後的消防設備,經常發生火災。圖源Soohyun Kim


韓國政府規定,單人最低住宅面積標準為14平方米,還需有專用的廚房和衛生間。若是達不到這個標準,則屬於「居住困難」。


據統計,韓國16~34歲的青年人中,「居住困難」的有139萬人。


在首爾的「大學街」附近,無需保證金的考試院單人間,平均租金高達54萬韓元(約3千2人民幣),但平均學習面積僅為13.5平方米。


74%的年輕人曾在沒有窗戶的考試院房間裡度過青春。



人口過於密集的考試院,也存在許多安全隱患。


2018年11月,首爾鍾路區的國一考試院發生火災,造成7人死亡,11人受傷。


火災發生在這家考試院的三樓。140平方米的空間除了公用衛生間和廚房,被劃分為29個房間,每個房間約為2.64平方米。


狹窄到什麼程度呢?


走廊窄到房門無法完全推開,衣架就在床上,人一躺下就無法翻身,除去必要的一張書桌,房間的空地只能站下一人。



對年輕人的考驗也發生在樓頂。


韓劇中的屋塔房塞滿了愛情童話,但現實中卻挑戰著人體的生理極限。


夏天陽光直射,熱得像蒸籠;冬天寒風穿堂而過,冷得像冰窖。


有住戶為了省電,在屋塔房裡搭上了帳篷,既可隔熱也可保暖。



27歲的趙恩惠(音)是首爾大學畢業生,她曾以為入讀韓國第一的學校,就會有光明的未來。


但是畢業後,她居住在5坪(16.5㎡)的屋塔房內,夢想不過是在還完學費貸款後,能搬入15坪的住宅。


「大學入學時以為未來有保障的我,真的很傻。」


趙恩惠還剩下2千萬韓元(約12萬人民幣)學費貸款需要償還。


現下是無望的掙扎,未來則是無法保障的迷茫。


至於買房,更像一個天方夜譚。


據統計,韓國人首次購房的年齡平均在43歲,這個數字在低收入家庭中則為56.7歲。換句話說,窮人幾乎到了花甲之年,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家。


28歲的振皓起初只想租一間單人間的全租房,但是周邊很多朋友建議直接買一套公寓更好。


然而,振皓生活的首都圈內,一套新公寓的價格為3.3萬元/平方米,按面積80㎡算,總價為264萬元。


而且房價還在不斷上漲。數據顯示,近兩年首爾公寓的價格漲幅接近50%。


《新西遊記》中出現的安宰賢在首爾城東區金湖洞的公寓。據說,他在2016年以430萬元購入,如今已漲到890萬元,翻了兩倍不止。


買房只靠自己的力量,幾乎不可能。


最終,振皓還是租下了一個單人間,只能安慰自己:「我距離43歲,還有15年的時間。」


一位新婚的韓國網友@rollcake更是在論壇上發出了靈魂提問:


「到底是先住半地下,攢幾年錢再搬家,還是向銀行高額借貸,再辛苦地還錢?」


無論是哪個選項,都前路茫茫。


一對新婚夫婦租下了半地下室作為婚房,並進行了大改造。


為了緩解普遍的住房困難,韓國政府在2012年修改了《建築法》,抑制了半地下住宅的供給。


還相繼出臺了「幸福住宅「、「青年住所」等福利政策,在地鐵站附近建起了2136戶青年住宅。


針對19-39歲的無住所青年,政府還提供保證金的100%援助。


然而,僧多粥少,「地獄拷」依然是大部分窮人最後的避難所。


城市的角落藏著絕望和貧窮,輝煌燈火也照亮它的繁華。


位於江南區的漢南洞UN village,以40億韓元的天價被標榜為韓國人理想的頂級住宅,但五年前,著名的貧民窟九龍村就嵌在一路之隔的「陰影」裡。


像寄主攀附著宿體,又像是光與影的共生。


首爾貧民窟九龍村,一條公路之外就是江南區的摩天高樓。

相關焦點

  • 住在塑料搭建的房子,對面卻是豪華小區,韓國窮人的生活寫照
    看過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的朋友,想必對主角寄居的半地下貧民屋印象深刻。那種屋子陰暗潮溼,蟑螂老鼠橫行。一到下暴雨的時候,雨水堆積,全都灌入房中。每年下暴雨的時候,住在地下室的人們都無家可歸,只能睡在體育館之類的公共場所。
  • 現實版寄生蟲:韓國半地下室的悲歡
    時代周報記者 謝洋韓國電影《寄生蟲》中為觀眾展現了蝸居在半地下室裡的場景:斑駁發黃的瓷磚、搖搖欲墜的門窗、蜷縮著蟑螂的浴廁等。事後,當主角一家人邊吃烤肉邊商量怎麼去除這種味道時,女兒冷笑著說:「這就是半地下室的氣味,除非我們離開這裡,否則這味道不會消失。」在韓國,作為窮人代表的半地下室被稱為「banjiha」(班吉哈)。
  • 《寄生蟲》與《走出韓國》:窮人改變命運的出路在哪裡?
    01 《寄生蟲》的操作是否「妖魔化」了韓國窮人?今夏,韓國導演奉俊昊的作品《寄生蟲》在坎城電影節上拿了「金棕櫚」獎。時值韓國電影百歲,《寄生蟲》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韓國影片,算是為韓國電影產業贏了一次國際專業性「五星好評」。然而,韓國某些本土觀眾看過此片後,心情五味雜陳。
  • 電影《寄生蟲》裡的貧富差距,是韓國經濟社會的縮影
    《寄生蟲》的故事簡單地說就是兩個世界、三個家庭在同一空間的遭遇和衝突。一家窮人本來住在破屋陋室之中,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運作進入了上流社會人家的別墅,這個別墅裡還一明一暗地住著一對寄居的夫婦,而主人樸社長是真正的富豪中,這個富裕之家配置了司機、保姆、廚師、家庭教師各一名。衝突首先發生在2個窮人家庭之家。
  • 《寄生蟲》效應:韓國政府撥款改善1500戶「半地下」家庭
    在展現韓國社會貧富差距的電影《寄生蟲》斬獲奧斯卡多項大獎後,影片中韓國窮人居住的半地下室也得到廣泛關注。  據韓媒2月18日報導,韓國首爾政府將撥款為住在半地下室的1500戶家庭改善住房條件,每戶家庭最多可獲得320萬韓元(約合1.9萬元)資助。
  • 韓國底層社會的「寄生蟲」,真實的貧困遠比韓劇更加寫實殘酷!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那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韓國電影《寄生蟲》,有人或許要問,韓國真的有電影中演繹的一家四口那樣的窮人嗎?事實上,導演奉俊昊並沒有刻意虛構韓國底層人士的苦難,實際上韓國窮人的生活絕對要比韓劇或者電影中更加寫實、殘酷。
  • 韓國電影《寄生蟲》結局是什麼意思?
    韓國電影《寄生蟲》講述了金基澤進入樸社長家之後發生的故事,電影結局中住在地下室的雯光家開始反擊,殺死了金基澤的女兒,金基澤在一怒之下殺了樸社長,從半地下室變成了隱居在地下室裡的人。一家居住在地下室的窮人,靠疊披薩盒子等零工賺取生活費,兒子在朋友幫助下,成為了居住在別墅的有錢人家女兒的家教。不菲的工資沒有使他滿足,倒是勾起了更大的欲望,於是一家人通力合作,用謊言和騙局將別墅的管家和司機趕走,四口人成為了寄生在別墅上各司其職的員工。
  • 首爾窮人住哪裡?36萬韓國人住在「班吉哈」,敏感身上「窮味」
    而韓國電影《寄生蟲》無疑就是其中一個,這部電影在今年的奧斯卡中就斬獲了四大獎項,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成績特別亮眼,同時也開創了韓國電影的新歷史。用最簡單的鏡頭,描繪韓國底層居民的心理活動,很是厲害。
  • 韓國真實版《寄生蟲》地下室一族:陰冷潮溼 蟑螂亂竄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陰冷潮溼、蟑螂亂竄……探訪韓國真實版《寄生蟲》地下室一族【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劉媛 本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金惠真】陰暗逼仄的密閉空間、蚊蟲叮咬、路人便溺……韓國電影《寄生蟲》中所描繪的這些場景
  • 看奧斯卡電影《寄生蟲》,你就會知道韓國貧富差距有多大!
    本期影評----《寄生蟲》電影《寄生蟲》由韓國國寶級導演奉俊昊執導,影片一上映,就橫掃各大重量級的獎項。前腳剛奪走坎城金棕櫚最佳影片,後腳又成為奧斯卡最大贏家: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奉俊昊,對於韓國人來說就像張藝謀對於我們來講,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這屆能打的《寄生蟲》,憑什麼創造歷史?
    電影《寄生蟲》在這兩天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2月9日美國洛杉磯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韓國導演奉俊昊指導的黑色喜劇《寄生蟲》擊敗大熱門《1917》、《愛爾蘭人》、《小丑》、《婚姻故事》等強敵,一舉攬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以及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
  • 韓國底層社會的「寄生蟲」-真實的貧困遠比韓劇更加寫實殘酷
    韓國底層社會的「寄生蟲」-真實的貧困遠比韓劇更加寫實殘酷 不知道各位還記不記得韓國有一部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叫做寄生蟲的電影。可能有許多人看過這部電影會問到真的在韓國有這樣窮的一家四口嗎?
  • 《寄生蟲》,放下你手上的那塊石頭吧!
    一家人住在潮溼的半地下室裡,電話費交不起,wifi也是蹭的,靠兼職摺疊披薩盒,來維持生計。   實際上,無論是已經住在樸社長家地下室幾年的「老寄生蟲」夫婦,和後來的「新寄生蟲」老金家,都付出了工作服務,也受到了「宿主」的認可。   只是當這新老寄生蟲遭遇時,即便是寄生蟲之間,也會有個強弱的爭奪。   這才使得老金家的計劃被突然打破,原本的美夢假象,被一點點撕開了口子。
  • 《寄生蟲》受關注 首爾將撥款改善「半地下」家庭
    (原標題:《寄生蟲》引發韓國窮人居住地討論,首爾將撥款改善「半地下」家庭)
  • 坎城金棕櫚影片《寄生蟲》,誰動了窮人的最後一點奶酪?
    《寄生蟲》。坎城金棕櫚影片《寄生蟲》劇照無論是首爾、東京還是北京,一定會有住在地下室的貧民和高爾夫球場上的富人,他們之間永遠有著無法逾越的政治階層、經濟基礎的巨大鴻溝,貧富差距存在,讓社會出現了寄生蟲和寄居蟹這樣的物種
  • 韓國貧富差距到底有多大?看了《寄生蟲》你可能會明白一些!
    《寄生蟲》是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李善均、趙茹珍、崔宇植、樸素丹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5月21日在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首映,2019年5月30日在韓國上映 ,2019年10月11日在北美上映。
  • 韓國電影《寄生蟲》,究竟誰才是這個社會的「寄生蟲」?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麥~2019年對於韓國電影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年。正值韓國電影100周年之際,坎城電影節為韓國電影行業工作人員和韓國人民送上了一份大禮。《寄生蟲》《寄生蟲》由韓國著名導演奉俊昊執導。
  • 是什麼讓窮人受困難翻身?|3方面淺析《寄生蟲》裡的「窮人思維」
    不久前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落下帷幕,而當晚最大贏家,非奉俊昊導演的韓國電影《寄生蟲》莫屬,它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電影和最佳原創劇本4項大獎。這部電影的成功,不僅是韓國影史的重大突破,同時也是亞洲電影獲得的最高榮譽。
  • 韓國神片《寄生蟲》的寓意有多深?獲坎城金棕櫚獎不是沒原因的
    2019年韓國導演奉俊昊新作《寄生蟲》,在第72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捧得金棕櫚獎。對於奉俊昊這個導演你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他指導拍攝的電影你一定看過不少,從《殺人回憶》,到《漢江怪物》、《雪國列車》……《寄生蟲》這部電影是韓國電影首次獲得坎城金棕櫚最佳影片獎項的電影,更是對奉俊昊導演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左:宋康昊 右:奉俊昊 坎城電影節現場照《寄生蟲》到底有多「熱」?
  • 寄生蟲:地下室藏人,司機保姆串通,不滿十歲的他居然知道一切
    前往富人家的「一路向上」回到窮人家的「一路向下」還富人家的地下室裡都信號充足,馬桶也十分順暢;而窮人家要在家裡高高舉起手機才能蹭到WiFi,馬桶修的高高的也不能避免下雨天汙水的反滲。金司機一家在地下室原保姆面前不小心露餡的場景金司機一家倉皇逃回家發現家裡被淹,壓著馬馬桶幹不讓汙水噴出的場景奉俊昊真不愧是韓國國寶級導演,每個細節都在向觀眾傳遞著影片的信息,讓觀眾深深陷入故事裡,在每個人的心裡埋下了來自這兩個家庭的差異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