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掛葫蘆、桃枝、艾蒿,還要找水泉洗臉、掛荷包嘛意思?

2020-12-14 流汗的風

#端午節習俗#眾所周知,端午節是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節日,一直流傳至今,主要習俗有包粽子,賽龍舟。

但在這天,每個地方的習俗各不相同,今天,我就簡單給大家介紹下我們這裡的習俗。

坐標:河北承德

【走親戚,送禮】

過節之前,或者是過節那一天,會走親戚「壓節」。一般以成箱酒水為主。

【掛葫蘆,桃枝或艾蒿】

一般都是在初一掛,沒有時間限制,過了節就可以摘了。

掛葫蘆的目的是祈求帶來福氣,葫蘆,諧音:福祿壽。

掛桃枝或艾蒿,是為了驅邪避祟。同時,也有一定的驅蚊作用。如果有條件,這個艾蒿桃枝,必須天不亮上山去採,趁天不亮放在窗臺上或掛在門上。

這些可以親自採摘,可以買,一般兩塊錢一把,這是沒有成本的,都是商戶上山採的,賣掉即是賺了。

【艾蒿泡腳】

艾蒿具有驅蚊祛溼的效果,老少皆宜。

【找水泉洗臉、掛荷包】

小孩要一早上山去找水泉洗臉,一方面為了祛除汙垢,一方面為了驅邪,使眼睛更明亮。

小孩還要掛荷包,荷包裡一般包的曬乾的艾蒿或其他香料,具有闢邪、驅蚊、保佑平安的寓意。

【包粽子】

粽子是必備的,有很多餡,江米的,高粱米的,大黃米的。我最愛吃的還是高粱米的。

粽子是主食,家庭聚餐的時候還有其他的菜。這就是我們這裡的端午節,你們那裡的端午節都有哪些特殊習俗,或者都愛吃什麼樣餡的粽子,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端午節,掛葫蘆、桃枝、艾蒿,還要找水泉洗臉、掛荷包嘛意思?
    #端午節習俗#眾所周知,端午節是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節日【掛葫蘆,桃枝或艾蒿】一般都是在初一掛,沒有時間限制,過了節就可以摘了。掛葫蘆的目的是祈求帶來福氣,葫蘆,諧音:福祿壽。掛桃枝或艾蒿,是為了驅邪避祟。同時,也有一定的驅蚊作用。
  • 端午節掛葫蘆、戴七彩繩你見過嗎?在河北有一座城市有這樣的習俗
    凌晨兩三點鐘天還沒亮,我們一行幾個人就準備從家出發了(起這麼早是要在太陽出來之前趕回來),我們是要去爬山,村後山離家裡不是很遠,溜溜達達一會就到了,上山可不是玩去了,我們是要去採艾蒿,這種東西在我們這邊很多,一會就能採夠了,還要弄點樹杈回去掛葫蘆,到山底下的水泉,用泉水泡著艾蒿洗把臉,非常的清爽,收拾收拾就往家走。
  • 端午節膠東習俗 吃粽子掛艾蒿割魯索佩香囊摸露水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因「午」是白天十二點,正是紅日中天,「陽」是陽光四射,陽光燦爛。    的確,六月,正值夏至來臨,日正中天,雨水豐沛。你看,院內火紅的石榴花開放了;田野邊草兒青青,大地上麥子黃黃。此時也是瘟病盡出,邪氣上升之時,因此,端午便演繹出許多有趣的風俗。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 端午節在農村除了吃粽子還要做兩樣 你知道是什麼嗎?
    端午節在農村除了吃粽子還要做兩樣 你知道是什麼嗎?時間:2020-06-24 23: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在農村除了吃粽子還要做兩樣 你知道是什麼嗎? 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端午節也是法定假,連上周六日,又是三天小長假。
  • 為「闢邪免災」居民門上插艾蒿和桃枝 桃樹遭了殃
    昨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民間有在門框上插艾蒿、桃枝的習俗,據說可以「闢邪免災」。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市民一大早就來到附近山上採摘艾蒿,也有很多市民到桃園裡私折桃枝,使生長在市區周圍的桃樹經歷了一場「劫難」。  昨天清早5時許,記者來到市區北山路時,看到一些手裡拿著艾蒿和桃枝的市民從附近山上陸續返回。
  • 端午節的「南北差異」你知多少?作為發源地的南方,習俗卻很少
    且在我國的南北地區,端午節的活動也有區別。我來給大家說說南北關於這節日的同於不同。不知道為何,對於我國最大的除夕節日,南北都是存在差異的,北方餃子,南方湯圓。而端午節北方的過節方式有哪些呢?吃粽子、粽子投江、賽龍舟、掛五彩繩、煮茶葉蛋或者煮雞蛋、掛葫蘆、踏青、採
  • 為「闢邪免災」居民門上插艾蒿和桃枝 桃樹遭了殃
    昨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民間有在門框上插艾蒿、桃枝的習俗,據說可以「闢邪免災」。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市民一大早就來到附近山上採摘艾蒿,也有很多市民到桃園裡私折桃枝,使生長在市區周圍的桃樹經歷了一場「劫難」。  昨天清早5時許,記者來到市區北山路時,看到一些手裡拿著艾蒿和桃枝的市民從附近山上陸續返回。
  • 端午節,在農村除了吃粽子,還要「立蛋」,吃艾草煮雞蛋
    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端午節也是法定假,連上周六日,又是三天小長假。由於疫情的原因,還是不要走太遠的比較好。在家裡包粽子吃,煮雞蛋吃,一樣有過節的氣氛, 我們這邊還有系五彩繩,吃鹹鴨蛋,插艾蒿的習俗,地域不同,各地的風俗習慣也不太相同。南方地區還有賽龍舟等。
  • 端午節,在農村除了吃粽子,還要做兩樣,你知道是什麼嗎?
    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端午節也是法定假,連上周六日,又是三天小長假。由於疫情的原因,還是不要走太遠的比較好。在家裡包粽子吃,煮雞蛋吃,一樣有過節的氣氛, 我們這邊還有系五彩繩,吃鹹鴨蛋,插艾蒿的習俗,地域不同,各地的風俗習慣也不太相同。南方地區還有賽龍舟等。今天就跟大家說說這熱鬧的端午節吧!
  • 暮牛/絕句.端午節踏青
    端午節踏青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也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在黑龍江、山東、內蒙古等地,端午節 清早要出門去郊外,野地或公園等地方散步,用露水洗臉等 還要折一些樹枝或採些艾蒿回來
  • 我的端午節,你的端午節
    還有3天就要到端午節啦今天是小編平臺第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各地端午節!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其實各地的端午節都是豐富多彩的,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或佩香囊等先和大家說說粽子:南方以鹹粽為主,北方以甜粽為主,在這想問問大家,你喜歡吃哪種口味的粽子呢?
  • 端午節,榮成人這樣過
    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 端午節童謠,跟孩子唱一唱
    端午童謠端午童謠1:端午節,豔陽照,家家門上插艾蒿。端午節童謠2:端午節五月五,是端午,小朋友們來跳舞。吃粽子,賽龍舟,高高興興過端午。端午節童謠3: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 端午節是記憶,也是五色線、五香葉泡洗臉水、大蒜和雄黃酒
    01 端午節,最深的記憶是五色線和五香葉泡洗臉水記得小時候,每年端午節的前幾天,媽媽就會早早準備好不同顏色的絲線,在端午節前兩天,編成五色線給我戴上。另外一個記憶深刻的是端午節的五香葉泡洗臉水,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我們這些小孩子,都要去摘棗葉、核桃葉、竹葉、柿子葉、桃葉,有時還要摘杏葉、梅子葉,總之摘很多果樹葉子,洗乾淨。晚上把這些葉子放在盛滿水的洗臉盆裡,然後把盆子放在院子裡,月亮可以照著的地方。
  • 端午節是記憶,也是五色線、五香葉泡洗臉水、大蒜和雄黃酒
    01 端午節,最深的記憶是五色線和五香葉泡洗臉水記得小時候,每年端午節的前幾天,媽媽就會早早準備好不同顏色的絲線,在端午節前兩天,編成五色線給我戴上。另外一個記憶深刻的是端午節的五香葉泡洗臉水,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我們這些小孩子,都要去摘棗葉、核桃葉、竹葉、柿子葉、桃葉,有時還要摘杏葉、梅子葉,總之摘很多果樹葉子,洗乾淨。晚上把這些葉子放在盛滿水的洗臉盆裡,然後把盆子放在院子裡,月亮可以照著的地方。
  • 端午節,走進小欽島
    此次登臨小欽島,適逢傳統的端午節,在這遠離大陸的小島上,人們對待端午節特別莊重,不管是高門大院還是低矮陋屋,家家戶戶在節日前夕都折桃枝別門楣、採艾蒿豎門膀、掛桃符貼紅布於門中,當然還少不了包粽子和煮雞蛋。瀰漫著海帶和海米鮮鹹的海島小村,處處充滿著節日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