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證實SARS病毒源於中華菊頭蝠

2020-12-21 中國青年網

科學家證實SARS病毒源於中華菊頭蝠

  據新華社電 記者昨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分離到一株與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進一步證實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

  已有的流行病學證據和生物信息學分析顯示,野生動物市場上的果子狸是SARS冠狀病毒的直接來源。雖然在世界各地包括非洲、歐洲和中國的蝙蝠體內均發現與SARS病毒相似的SARS樣冠狀病毒,但這些病毒均不能利用人和果子狸的ACE2(即人SARS病毒受體)作為受體,不是SARS病毒的近親。該團隊分離的SA R S樣冠狀病毒可以利用人、果子狸和中華菊頭蝠ACE2作為其功能受體,並且能感染人、豬、猴以及蝙蝠的多種細胞。該實驗結果為中華菊頭蝠是SA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提供了更為直接的證據。

  研究人員稱,儘管蝙蝠攜帶多種病毒,但這些蝙蝠病毒傳播到人的機會並不多。蝙蝠在自然生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保護蝙蝠等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是遠離野生動物病原感染的最好方式。

  該項目得到國家「973」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等資助。

  據了解,中華菊頭蝠是翼手目菊頭蝠科的一種,毛色為橙色、鏽黃至褐黃色;眼小耳大,鼻葉較寬。主要分布於中國東南、西南、陝西等地,另外在尼泊爾、越南等地也有分布。

原標題:科學家進一步證實SARS病毒源於中華菊頭蝠

責任編輯:李念覺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證實SARS病毒來源於中華菊頭蝠
    研究進一步證實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本報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獲悉,由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分離到一株與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進一步證實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31日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這一研究團隊曾於2005年在《科學》上發表論文,發現「蝙蝠是SARS樣冠狀病毒自然宿主」。
  • 【人民日報】SARS病毒源於中華菊頭蝠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日前分離到一株與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進一步證實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  據介紹,SARS冠狀病毒是造成2002年至2003年SARS暴發的病原。
  • 中華菊頭蝠再次被證實系SARS病毒來源元兇
    編者按:今年4月1日,央視發布新聞稱: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不是當初以為的果子狸,而是一種名叫「中華菊頭蝠」,事實上,早在2005年,中科院一研究小組就在美國《科學》雜誌上披露蝙蝠是類非典冠狀病毒的攜帶者。從2003年的爆發到時隔十年後的今天,近期,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帶領的團隊通過病毒株對比,再次證實中華菊頭蝠系幕後元兇。
  • 科學家證實SARS病毒來源於中華菊頭蝠-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獲悉,由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分離到一株與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進一步證實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31日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 SARS病毒來源於中華菊頭蝠進一步獲證實
    原標題:SARS病毒來源於中華菊頭蝠進一步獲證實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李大慶)記者今天從中科院獲悉,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分離到一株與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SARS-like CoV),進一步證實了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
  • 最新研究表明SARS病毒傳播源頭是中華菊頭蝠
    研究人員最新研究表明,導致774人死亡的SARS病毒傳播源頭是中華菊頭蝠(騰訊科學配圖)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科學家找到了SARS病毒的真正傳播來源——中華菊頭蝠,SARS傳染疾病導致774人死亡,曾造成全球大範圍地區的惶恐。
  • 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元兇 保護是最好的遠離
    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元兇 保護是最好的遠離(組圖)   本報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吳月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日前分離到一株與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進一步證實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
  • 最新研究顯示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天然宿主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期分離到一株與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SARS-like CoV),對該病毒的功能受體及感染研究顯示: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
  • 非典病毒「元兇」確認為中華菊頭蝠
    央廣網北京11月2日消息(記者滿朝旭)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2003年非典病毒爆發至今令人心有餘悸,當時果子狸被認為是元兇遭大規模撲殺。但時至今日,研究確認非典病毒來源於中華菊頭蝠。  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分離到一株和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進一步證實了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
  • 非典病毒「Sars」是哪來的?果子狸被冤枉了十幾年,真兇浮出水面
    當年的sars病毒非常強大,很多治療傳染病的藥都沒用。最後sars其實是被控制住了,而不是被消滅。我們都知道消滅病毒就要尋找到源頭,所以對於sars病毒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
  • 石正麗新研究:需持續監控蝙蝠 尤其中華菊頭蝠
    石正麗新研究:需持續監控蝙蝠 尤其中華菊頭蝠原標題:石正麗新研究:病毒與宿主間有進化軍備競賽,需持續監控蝙蝠石正麗等中國科學家發現:進化的鑑定涉及種間傳播的關鍵殘基對於預測潛在的病原體、了解病毒如何從野生動物向人類躍遷,非常重要。以前,研究者已經在中華菊頭蝠中鑑定出具有不同遺傳特徵的SARS相關冠狀病毒(SARSr-CoV)。而這份最新研究還展現了中華菊頭蝠種群中蝙蝠受體ACE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的高度多樣性。
  • 菊頭蝠身上發現SARS樣冠狀病毒,可傳播至人類暫無藥可治
    菊頭蝠身上發現SARS樣冠狀病毒,可傳播至人類暫無藥可治 實習生 朱周晨 澎湃新聞記者 崔烜 2015-11-13 11:29
  • 席捲世界的「非典病毒」來自哪裡?專家苦研15年,終於發現源頭
    當年的sars得到了控制,但中國的研究人員還是在尋找sars病毒的真正來源。當年很多學者覺得這個病毒來自於果子狸,但是很多科研人員表示懷疑。 科研人員研究了十幾年,分析了很多動物的基因,最後證實非典病毒可能來自於一種常見的動物,菊頭蝠。研究者發現菊頭蝠的體內有非典病毒的殘留,可能它才是導致非典發生的真正元兇。
  • 石正麗等國際科學家團隊最新研究:加強菊頭蝠是新冠宿主的證據
    5月31日,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和美國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主席彼得·達什亞克(Peter Daszak)教授團隊在科學預印版網站BioRxiv發表了關於蝙蝠冠狀病毒跨物種傳播的最新研究論文,這篇論文已經被《自然通訊》雜誌接受,將於近期發表。
  • 專家:與武漢冠狀病毒最近緣的病毒來自舟山菊頭蝠
    經比對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和過往已知的所有其他病毒相比,最高的相似度僅有88%。具體來說,新型冠狀病毒與南京軍區軍事醫學研究所發布的菊頭蝠(分於2017年、2015年在舟山捕獲)所攜帶的病毒有12%的序列差異;與武漢病毒研究所在中華菊頭蝠(於2013年在雲南捕獲)所攜帶的病毒有20%左右的序列差異;與2003年的SARS病毒也有20%左右的序列差異。
  • 華農團隊發現新型冠狀病毒 與SARS源頭均為菊頭蝠
    華農動科學院教授馬靜雲的團隊在《自然》發表論文指出,2016年廣東近2.5萬頭仔豬急性致死性腹瀉的病源已查明,是來源於一種名叫「菊頭蝠」的蝙蝠。而菊頭蝠,正是16年前爆發的SARS(即「非典」)的「罪魁禍首」。
  • 美國人沒有吃「中華菊頭蝠」,怎麼會被傳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不要再把新冠的鍋往蝙蝠身上甩了,到目前為止,尚沒有任何絕對的醫學證據證明,新冠病毒就是來自於蝙蝠,最終到底是誰,還需要嚴謹紮實的研究證明。蝙蝠和穿山甲,很可能都是病毒的中轉站,是傳染環節中的宿主,那個真正的源頭,還指不定呆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正發揮著巨大的傳染威力呢。
  • 2003年「非典病毒」到底來自哪裡?專家鑽研十幾年,終於發現兇手
    研究人員鑽研了十幾年,從剛開始發現病毒的果子狸出發, 分析相關動物的基因,最後終於找到了一種常見的飛行生物——菊頭蝠。「菊頭蝠」的身體裡有非典病毒的基因殘留,它可能才是「非典」流傳的真正元兇。
  • 魯氏菊頭蝠可傳非典(圖)
    點擊進入>>> 菊頭蝠鼻下的一塊馬蹄鐵、花瓣形的皮膚是它的特徵  新華社洛杉磯9月10日電  中國香港科學家10日公布的一項成果說,他們在香港地區的野生蝙蝠身上發現了一種與非典病毒非常相似的冠狀病毒。科學家提醒,對攜帶這種病毒的野生蝙蝠要保持警惕。  由香港大學著名微生物學家袁國勇教授領導的這一研究,發表在將於下周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 研究人員在非洲發現四種菊頭蝠「近親」:攜帶冠狀病毒,暫不會威脅...
    研究人員在非洲發現四種菊頭蝠「近親」:攜帶冠狀病毒,暫不會威脅人類  olivia chan • 2020-04-23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