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會展上,他們優雅迎賓、周到服務,以「寧夏微笑」感動世界;社區樓院裡,他們洗洗刷刷、噓寒問暖,為孤寡老人送來精神慰藉;偏僻山村中,他們結對幫扶、牽手互動,為貧困兒童帶來快樂、點亮夢想……12月5日,在第30個「國際志願者日」到來之際,寧夏以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殘疾人為服務對象的志願服務活動,又一次在全社會掀起熱潮。
近年來,按照中央文明委《關於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的意見》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區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把開展志願服務作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促進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建立完善長效工作機制和活動運行機制,推動志願服務活動廣泛深入開展。全區建立了73個志願服務組織和志願者協會、489個志願者服務站、1389個志願服務隊,84.4萬名註冊志願者長期活躍在城鄉、街巷、鎮村,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
服務大局,助力發展,文明使者傳播文明
「置身大局的自豪感、傳播文明的使命感,讓我體驗到沉甸甸的生命質感。」2015年中阿博覽會志願者、北方民族大學學生崔志輝說:「志願服務既是回報社會、傳播文明的大平臺,也是增長才幹、實現價值的小舞臺。」
融入「四個寧夏」建設,勇當先鋒助手。幾年來,全區組織招募了3500餘名像崔志輝這樣的志願者,他們活躍在中阿博覽會、中國(寧夏)慈善博覽會、中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等大型展會上,為八方賓朋提供高效周到、熱情細緻的服務,成為一張張溫暖的「寧夏名片」,贏得了廣泛讚譽。調動4萬名網絡文明志願者,開展「點讚『四個寧夏』」「寧夏新十景評選」「開啟中阿合作新夢想」等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累計點擊量達1千萬人次,6.5萬餘人次參與跟帖討論,增強了廣大群眾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
為夢想插上翅膀,為文明提檔加速。共青團關愛農民工子女志願服務行動建起了511個「七彩小屋」陣地,3萬餘名志願者與9萬餘農民工子女長期結對幫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3年共選派3044名大學生赴全區22個縣(市、區),開展為期1年至3年的志願服務。每年春運「暖冬行動」中,500名志願者在汽車站、火車站、機場開展春運志願服務。區直機關文明委和銀川市文明委共同發起「爭做文明銀川人」主題實踐活動,近3萬名機關黨員、幹部通過開文明車、行文明路、文明觀光等七項志願服務行動,引導市民交通守法意識,改善城市交通秩序,有力提升了城市品位和文明水平。
奉獻社會,品牌迭出,志願精神遍地開花
黨員圓夢「微心願」,關愛農民工「候鳥行動」,愛心送考車隊,進鄉村「種文化」……一大批耳熟能詳的志願服務品牌,在廣大群眾中口口相傳,在寧夏山川遍地開花。
志願服務,處處有為。銀川市將志願服務納入智慧城市管理體系,搭建「志願銀川」網絡平臺,通過「全民公益日」「我們的節日」志願服務活動,實現志願服務全民參與。石嘴山市依託寧夏理工大學建立志願者培訓學院,累計培訓志願者2.8萬人,湧現出「凡事幫」「鑰匙哥」「餃子嫂」等一批志願團隊和優秀志願者。吳忠市招募1241名志願者組建了18支禁毒服務隊,開展「共建無毒家園」「青少年百場禁毒巡迴宣講」等活動,教育引導群眾增強禁毒防毒意識。固原市著力打造「愛心車票」「藝術教室」「愛心包裹」「高中女子冠名班」等一系列品牌救助項目,幫助更多寒門學子「圓夢」。中衛市打造了志願服務「一社區一品牌」、志願服務宣傳街,通過輿論推崇、物質獎勵,形成志願者「受尊重、有好報」的社會共識。
志願服務,行行能為。發揮行業優勢和專業特長,組建助殘、環保、禁毒、消防等領域的專業志願服務組織。自治區科技廳依託2.1萬名科普志願者和兩千餘名高級專家,組成「科技服務團」送科技下鄉;文化廳選派168名文藝人才,到偏遠鄉鎮「種文化」;交通廳「雷鋒車隊」在2014年共組織1600餘輛計程車、260輛公交車參與「愛心送考」。殘聯實施志願助殘「陽光行動」,招募4035名助殘志願者結對幫扶殘疾青少年4359人。
奉獻愛心,人人願為。各地各部門紮實推進「學雷鋒」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實現了「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形成了「鮮花朵朵送雷鋒」活動品牌。寧夏紅十字會「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服務隊」吸收1.9萬名志願者,挽救了16名白血病患者。「美麗新娘」佟歡因捐獻造血幹細胞推遲了婚期;第16例成功捐獻者李興興成為西吉「最美女孩」,被當地青年人「追星」。寧夏義工聯合會打造「快樂雷鋒」系列志願服務項目,吸引8萬多人次參與1613次公益活動,共計支出公益經費8699萬元,惠及247萬人次。
善小常為,積善立德,傳統美德回歸當下
自閉症兒童共同的「奶爸」萬江,空巢老人交口稱讚的「好閨女」王麗,點燃孤殘兒童音樂夢想的「公益達人」邢成……廣大志願者們以古道熱腸、善行義舉,讓傳統美德回歸當下。
善小常為,亦是大愛。中寧縣石空鎮關帝村村民張豔琴,騰出原本就擁擠的住房,開通「小紅花」郵箱,為學齡兒童辦起心理輔導「愛心小院」。20年來,孩子們的來信裝滿5個大柜子、30個檔案袋,得到了她的一一回復。藏著「小秘密」、揣著「小疙瘩」的數百名孩子,在她這裡敞開心扉、舒展心靈,把她當成了「知心媽媽」。她說:「志願者不是施捨者,而以生命來影響生命,用心靈去溫暖心靈。」
鄰裡相親,守望相助。青銅峽市怡園社區的「愛心敲門隊」「愛心跑腿隊」「愛心勸和隊」「愛心智囊團」等十多支隊伍,全方位開展「鄰裡守望」志願服務,重點為471名60歲以上老人及殘疾人清掃衛生、代購物品、陪聊陪讀、送醫送藥、排憂解難,讓疏遠的鄰裡親近起來,寂寞的樓道熱鬧起來,形成了孝老愛親、婆媳互敬、小區和諧的鄰裡文化。
以善感善,善善相續。利通區金星鎮裕西社區的「王蘭花熱心小組」,十年如一日為居民解矛盾、調糾紛,解決水、電、氣、暖以及入學、就業、醫療等大小事情2000多件。「熱心小組」由最初的7人發展到300多名註冊會員、8支小分隊,吸引了1600多名志願者,催生了「583秀玲工作室」「張建英調解室」等特色服務品牌,使「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志願服務成為當地居民的一種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
積小善,立大德。千千萬萬的志願者在一個個愛心滿滿的「寧夏故事」中,傳播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傳承著扶老濟困、守望相助的傳統美德,引領著崇德向善、行善立德的文明風尚,為寧夏精神文明建設注入了無限生機與活力……(寧夏日報 記者 龔其雲 凌 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