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旅融合 實現「1+1>2」——自貢高標準建設國際文旅目的地和成渝地區特色消費目的地述評

2020-08-08 自貢網

每座城市都有發展的坐標,每座城市都有追逐的夢想。

兩千年井鹽文化,鑄就了這座城市的有鹽有味;億萬年恐龍遺址,留存了這座城市的時代歷史;八百年絢爛彩燈,點亮了這座城市的環球夢想;麻辣香鹽幫美食,鮮活了這座城市的人文民俗。

自貢作為全國首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之一,市委十二屆十次全會《決定》指出,要協同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打造獨具特色文化產業,構建多元複合的特色消費應用場景,實施獨具特色的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和成渝地區特色消費目的地建設行動。

文旅目的地:文旅融合 走向詩和遠方

文旅融合,產品打造是核心。

我市曾經最大的鹽場,變成了「老鹽場1957」這一文化地標。原本用於輸送鹽的工業廊道,成為展示自貢老照片的藝術長廊,巨大的製鹽設備周圍散布著咖啡店、書店和禮品店……

鑿成於1835年的燊海井仍然在按傳統方式產鹽。8口燒鹽鍋不間斷地冒著熱氣,工人不時從導管注入取自地下千米深處的鹽滷。延續了千百年的傳統手藝吸引了廣大旅遊者。而今,這口井每天生產的2000公斤鹽不再作為普通食鹽銷售,成了深受歡迎的旅遊紀念品。

一家三代在鹽廠工作的遊強說,沒想到自己從一個燒鹽工變成了非遺傳承人,承擔起了守護城市記憶的使命。

文旅融合,產業突破是關鍵。

目前,全市有兩個「重磅級」的旅遊項目。一個是與深圳華強方特集團合作,按照迪斯尼、環球影城模式,佔地1000餘畝打造的自貢方特恐龍王國,力爭年底開園營業,遊客接待能力將達每年300萬人次。「遊客可以探究恐龍起源的奧秘,或者乘坐翼龍翱翔天際飛越美麗的恐龍世界,還可以潛入深潭探索神秘的水下世界。」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另一個是與深圳華僑城公司合作,以世界一流水準打造的中華彩燈大世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1月17日在中國彩燈大世界一期內開幕的自貢燈會在亮燈7天後按下「暫停鍵」。又在4月30日晚,重新恢復開園,點亮希望之燈。最終,重啟的自貢燈會以20萬人次的遊客接待量、全網超2.6億的傳播量收官。

新的文旅大門已經打開,自貢制定下新的文旅目標——主動融入全省「一核五帶」文旅發展格局,加強與川渝兩地文旅項目對接合作,協同打造沱江流域生態經濟、川南渝西民俗、川鹽外運等文化旅遊帶,搭建區域文化旅遊推廣聯盟,共同打造巴蜀文化精品旅遊線路、文化旅遊品牌、文化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協同建設具有國際範、中國味、巴蜀韻的重要旅遊目的地。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運營恐龍文化科技產業園、中華彩燈大世界等一批標誌性重大文旅項目,積極培育文旅消費新業態,推動文化旅遊多領域全鏈條融合。

消費目的地:鹽龍燈食 構建多元四季格局

如今,在鹽都,一個「冬有燈會、夏有恐龍、春秋鄉村遊」的四季文化旅遊格局逐漸形成。

自貢燈會已成為「中國最具魅力節慶活動」「中國十佳品牌活動」之一,年接待遊客量突破200萬人次。國內80%的燈展是自貢人在辦,海外90%的燈展是自貢人在辦。「彩燈+」「+彩燈」的跨界融合,讓這盞燈越來越亮。

自貢恐龍博物館展示了世界上最集中、最完整的恐龍化石遺址,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價為「世界最好的恐龍博物館」。

還有中國七大專業博物館之一的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世界第一口人工開鑿的超千米鹽井——燊海井等一批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旅遊名片。

以「麻辣鮮香」聞名的自貢鹽幫菜,在川菜菜系中獨樹一幟,是唯一一個為地級市所獨有的菜系,近年來「鹽幫菜」餐館在全國各地經營。

「自貢現在旅遊沒有淡季了,春夏項目也很豐富。」7月,常年在外工作的自貢市民蕭陽回家探親時,恰逢第八屆榮邊葡萄採摘節開幕。葡萄園內,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掛滿棚架,在綠葉的襯託下格外誘人。

2018年,自貢被認定為全國首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之一,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城市群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這張文化類「金字招牌」,正成為我市連接成渝兩地,整合「雙城」經濟圈文旅優勢資源,共同走向世界的優勢所在。

這樣的優勢,為建設成渝地區特色消費目的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下一步,我市將著力構建多元複合的特色消費應用場景。圍繞特色美食、傳統工藝產品、民俗節慶、歷史和文化遺蹟建設特色消費聚集區。協同建設區域品牌培塑工程,打造城市超級IP,爭創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創新打造節會活動品牌,辦好國際恐龍燈(貿)會、中華彩燈燈光節、鹽都古鎮民俗豐收節等特色文旅活動,發展假日經濟,大力推廣「旅遊+」產品。打造特色商業街區,建設一批彩燈、恐龍、鹽運、動漫等特色小鎮,提升釜溪夜遊等夜經濟消費場景品質,打造新消費「網紅」打卡地。因地制宜發展通航旅遊、山地戶外運動等文旅消費業態。大力推廣「中國鹽幫菜之鄉」品牌,培育壯大鹽幫美食企業。構建「智能+」消費生態體系,大力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記者 周姝)

編輯:冉華陽

相關焦點

  • 尋找成渝文旅新地標 | 五大榜單競爭「白熱化」四川自貢文旅新地標組團為出圈衝刺
    「30多年來,成都和重慶的市民一直是自貢燈會佔比最高的鐵桿觀眾。今後,我們還要開發更多更加璀璨的彩燈回報川渝人民的厚愛,讓自貢彩燈點亮川渝上空的夜。」沈宏躍希望藉助「彩燈+」和「+彩燈」工作的推進,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做大做強自貢燈會品牌,把彩燈產業鏈做長做好,為川渝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節慶文化產品。
  • ...壯大「再造產業自貢」特色優勢 四川省第十一屆(秋季)鄉村文化...
    範波指出,我們將以辦好此次節會為契機,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深刻把握後疫情時代消費結構加快升級、內需市場持續擴大、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大趨勢,以「再造產業自貢」為總牽引,系統實施城市全面振興七大行動,主動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著力推進老工業基地改革創新和轉型升級、高質量建設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著力共建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協同建設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創新發展示範區
  • 自貢彩燈點亮進博會 千年鹽都走向世界
    今年,自貢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機遇,積極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高質量建設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加快建設新時代成渝地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示範城市,打造獨具特色的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實現從文旅大市到文旅強市的跨越,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 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 「成渝文旅新地標」五大榜單發布
    據了解,「成渝文旅新地標」包括「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成渝十大文旅領軍人物」「成渝十大文旅產業地標」「成渝潮流新地標」五大榜單。主榜單「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尋找推動經濟與社會相互協調、自然與人文相融共生、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相得益彰的標誌性地標;「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以巴蜀文化為紐帶,以文旅融合為突破,尋找巴蜀文化旅遊走廊上承載成渝文旅精粹的實物載體;「成渝十大文旅領軍人物」則以創新、引領、驅動為前提,尋找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推動文旅行業發展、具備社會責任感
  • 綿碚文旅融合進行時 抓牢機遇實現新發展
    人民網重慶12月3日電 近期來,四川省綿陽市與重慶北碚區兩地文旅交流日漸加深,兩地針對文旅融合發展、資源整合的頂層設計高屋建瓴,陸續推出。兩地文旅融合工作在機制建設、產業發展、營銷合作、人才共育等領域正全面展開。
  • 打造「四大名城」 眉山定位「成渝雙城經濟圈高端文旅目的地」奮步...
    12月1日,眉山市2020年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在洪雅召開,會議總結了去年以來文旅發展成績,分析當前形勢,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動員全市上下加快推動文旅產業發展。  2020年1-10月,全市接待遊客3289.49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95億元。
  • 解讀⑤|四個方面入手,建成渝地區重要旅遊目的地和川南旅遊中心城市
    四川新聞網消息(熊強 李永琴)內江文旅資源豐富,文旅發展優勢突出、潛力巨大。內江市委七屆十二次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成渝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成渝特色消費聚集區,大力發展文化旅遊,進一步提升內江文化影響力。「這是市委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推進內江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做出的戰略部署。」
  • 自貢:擦亮「鹽龍燈食」名片,拉動文旅全產業鏈發展
    今年,自貢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機遇,積極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加快打造獨具特色的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以實現從文旅大市到文旅強市的跨越。「造節」「造活動」擴展文旅影響半徑沿著文化的肌理,呈現城市的獨特魅力。自貢要沿著「旅遊+」融合路徑,「造節」「造活動」,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今年8月,自貢開啟「恐龍研學遊彩燈璀璨夜」暑期文化旅遊活動,推出以研學遊、夜遊、水上樂園為核心的20個系列暑期文旅活動,滿足家庭遊、研學遊、親子遊等不同需求,助力消費復甦。
  • 王國生:深化融合厚植文旅發展新優勢 更新觀念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
    王國生到登封市檢查全省文旅大會精神落實情況時強調深化融合厚植文旅發展新優勢更新觀念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在登封市市民文化中心,王國生聽取嵩山文化生態區規劃建設和文旅融合發展情況匯報,沿途察看城市綠道、自行車棚等公共設施建設,指出要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文化為引領,以生態為底色,把山水自然融入城市,依山趁綠打造城市綠心、規劃城市組團,強化全域資源整合、全域服務提升,建設山在城中、城在綠中的宜居旅遊城市,推動旅遊與文化、健康、養老、體育、教育融合發展,讓遊客住下來
  • 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 「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五大榜單將隆重發布
    據了解,「成渝文旅新地標」包括「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成渝十大文旅領軍人物」、「成渝十大文旅產業地標」、「成渝潮流新地標」。主榜單「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尋找推動經濟與社會相互協調、自然與人文相融共生、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相得益彰的標誌性地標;「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以巴蜀文化為紐帶,以文旅融合為突破,尋找巴蜀文化旅遊走廊上承載成渝文旅精粹的實物載體;「成渝十大文旅領軍人物
  • 渾源:力促文旅融合發展 構建國際旅遊目的地
    近年來,渾源縣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資源、區位和交通優勢,藉助「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政策機遇,以核心景區為支撐,拓展壯大文旅業態,加快培育文旅產業經濟,打造「景城一體、景文一體」的以北嶽文化與山水生態為特徵的國際優質旅遊目的地。
  • 渾源:力促文旅融合發展 構建國際旅遊目的地
    近年來,渾源縣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資源、區位和交通優勢,藉助「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政策機遇,以核心景區為支撐,拓展壯大文旅業態,加快培育文旅產業經濟,打造「景城一體、景文一體」的以北嶽文化與山水生態為特徵的國際優質旅遊目的地。
  • 點亮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成都融創文旅城榮獲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
    在此背景之下,「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大型評選活動應運而生,經過2個月的線上投票,1個月的專家組考察評定。成都融創文旅城、中國峨眉·《只有峨眉山》、洪崖洞、成都武侯祠·錦裡、解放碑、眉山三蘇祠、成都IFS、重慶來福士、閬中古城、中國雪茄文化名城·雪茄小鎮成功當選「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
  • 廣元:建設成渝地區生態康養後花園
    ……7月28日,在解讀市委七屆十二次全會精神新聞發布會上,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宋元柏一提起廣元生態康養的資源和優勢如數家珍。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生態立市、工業強市、文旅興市、融合發展」的總體思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升醫療衛生水平,加快文旅經濟發展,持續推動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建設。
  • 成渝融創文旅協同推進 助力雙城經濟圈建設
    據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暑假,青城山-都江堰景區,這個成都文旅地圖上的熱點區域,吸引了近4萬重慶籍遊客到訪。這也是中央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首個暑假,數以萬計的重慶人到訪都江堰,印證著「雙城經濟圈」的融入深度。而這個數據在未來也必將成為一種歷史。
  • 成都市金牛區文體旅局局長:金牛區未來將湧現更多新地標丨尋找成渝文旅新地標
    7月20日,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成渝文旅新地標」大型評選活動正式啟動,尋找「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成渝十大文旅產業地標、成渝十大文旅領軍人物和成渝潮流新地標。兩山作屏,八水潤城8月19日,成都市金牛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湯紀利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談到了這個傳統商貿大區緊抓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機遇,營造多元化文旅消費場景、打造高品質文旅產業體系的發展之路
  • 做深文旅融合 順義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
    論壇以「融合·新生態」為主題,共舉辦10場嘉賓主題演講、2場圓桌論壇,多位不同領域的重磅嘉賓圍繞宏觀大勢、科技、文化、旅遊、夜遊等關鍵詞,以順義文旅新生態、新業態為範本各抒己見,為未來順義文旅深度融合、建設產業新高地助力護航。
  • 廣安武勝縣:打造成渝地區休閒旅遊度假目的地
    而實施國有景區門票優惠政策只是武勝縣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一個切面。事實上,今年4月,武勝縣便率先「走出去」,組織人員到重慶渝北、合川等地區考察學習,共商文旅板塊合作事項,推動文化旅遊領域的交流合作。「不僅要『走出去』,還要『請進來』。」
  • 建設世界古城旅遊目的地 閬中再出發
    僅在去年,閬中鄉村旅遊共接待遊客310.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0.2億元,同比增長16%、12.8%。  建設天府旅遊名縣,產業融合是關鍵。閬中依託獨特的優勢資源,大力發展「旅遊+」產業,藉助旅遊龍頭,帶動全市產業融合發展。
  • 創建天府旅遊名縣 | 大安區力推3條精品線路連通成渝
    大安區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3條精品旅遊路線從景點類別、地理位置、體驗感受等方面綜合進行了梳理和推薦,向北、向東連接起巴蜀文化旅遊線,在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大背景下,突出大安區「鹽龍燈+鹽幫美食」的文旅特色,助力大安文旅資源積極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創成天府旅遊名縣。精品旅遊線路打開廣闊視野。向北向東,連通成都-大川南-重慶巴蜀文化旅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