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有發展的坐標,每座城市都有追逐的夢想。
兩千年井鹽文化,鑄就了這座城市的有鹽有味;億萬年恐龍遺址,留存了這座城市的時代歷史;八百年絢爛彩燈,點亮了這座城市的環球夢想;麻辣香鹽幫美食,鮮活了這座城市的人文民俗。
自貢作為全國首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之一,市委十二屆十次全會《決定》指出,要協同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打造獨具特色文化產業,構建多元複合的特色消費應用場景,實施獨具特色的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和成渝地區特色消費目的地建設行動。
文旅目的地:文旅融合 走向詩和遠方
文旅融合,產品打造是核心。
我市曾經最大的鹽場,變成了「老鹽場1957」這一文化地標。原本用於輸送鹽的工業廊道,成為展示自貢老照片的藝術長廊,巨大的製鹽設備周圍散布著咖啡店、書店和禮品店……
鑿成於1835年的燊海井仍然在按傳統方式產鹽。8口燒鹽鍋不間斷地冒著熱氣,工人不時從導管注入取自地下千米深處的鹽滷。延續了千百年的傳統手藝吸引了廣大旅遊者。而今,這口井每天生產的2000公斤鹽不再作為普通食鹽銷售,成了深受歡迎的旅遊紀念品。
一家三代在鹽廠工作的遊強說,沒想到自己從一個燒鹽工變成了非遺傳承人,承擔起了守護城市記憶的使命。
文旅融合,產業突破是關鍵。
目前,全市有兩個「重磅級」的旅遊項目。一個是與深圳華強方特集團合作,按照迪斯尼、環球影城模式,佔地1000餘畝打造的自貢方特恐龍王國,力爭年底開園營業,遊客接待能力將達每年300萬人次。「遊客可以探究恐龍起源的奧秘,或者乘坐翼龍翱翔天際飛越美麗的恐龍世界,還可以潛入深潭探索神秘的水下世界。」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另一個是與深圳華僑城公司合作,以世界一流水準打造的中華彩燈大世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1月17日在中國彩燈大世界一期內開幕的自貢燈會在亮燈7天後按下「暫停鍵」。又在4月30日晚,重新恢復開園,點亮希望之燈。最終,重啟的自貢燈會以20萬人次的遊客接待量、全網超2.6億的傳播量收官。
新的文旅大門已經打開,自貢制定下新的文旅目標——主動融入全省「一核五帶」文旅發展格局,加強與川渝兩地文旅項目對接合作,協同打造沱江流域生態經濟、川南渝西民俗、川鹽外運等文化旅遊帶,搭建區域文化旅遊推廣聯盟,共同打造巴蜀文化精品旅遊線路、文化旅遊品牌、文化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協同建設具有國際範、中國味、巴蜀韻的重要旅遊目的地。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運營恐龍文化科技產業園、中華彩燈大世界等一批標誌性重大文旅項目,積極培育文旅消費新業態,推動文化旅遊多領域全鏈條融合。
消費目的地:鹽龍燈食 構建多元四季格局
如今,在鹽都,一個「冬有燈會、夏有恐龍、春秋鄉村遊」的四季文化旅遊格局逐漸形成。
自貢燈會已成為「中國最具魅力節慶活動」「中國十佳品牌活動」之一,年接待遊客量突破200萬人次。國內80%的燈展是自貢人在辦,海外90%的燈展是自貢人在辦。「彩燈+」「+彩燈」的跨界融合,讓這盞燈越來越亮。
自貢恐龍博物館展示了世界上最集中、最完整的恐龍化石遺址,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價為「世界最好的恐龍博物館」。
還有中國七大專業博物館之一的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世界第一口人工開鑿的超千米鹽井——燊海井等一批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旅遊名片。
以「麻辣鮮香」聞名的自貢鹽幫菜,在川菜菜系中獨樹一幟,是唯一一個為地級市所獨有的菜系,近年來「鹽幫菜」餐館在全國各地經營。
「自貢現在旅遊沒有淡季了,春夏項目也很豐富。」7月,常年在外工作的自貢市民蕭陽回家探親時,恰逢第八屆榮邊葡萄採摘節開幕。葡萄園內,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掛滿棚架,在綠葉的襯託下格外誘人。
2018年,自貢被認定為全國首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之一,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城市群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這張文化類「金字招牌」,正成為我市連接成渝兩地,整合「雙城」經濟圈文旅優勢資源,共同走向世界的優勢所在。
這樣的優勢,為建設成渝地區特色消費目的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下一步,我市將著力構建多元複合的特色消費應用場景。圍繞特色美食、傳統工藝產品、民俗節慶、歷史和文化遺蹟建設特色消費聚集區。協同建設區域品牌培塑工程,打造城市超級IP,爭創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創新打造節會活動品牌,辦好國際恐龍燈(貿)會、中華彩燈燈光節、鹽都古鎮民俗豐收節等特色文旅活動,發展假日經濟,大力推廣「旅遊+」產品。打造特色商業街區,建設一批彩燈、恐龍、鹽運、動漫等特色小鎮,提升釜溪夜遊等夜經濟消費場景品質,打造新消費「網紅」打卡地。因地制宜發展通航旅遊、山地戶外運動等文旅消費業態。大力推廣「中國鹽幫菜之鄉」品牌,培育壯大鹽幫美食企業。構建「智能+」消費生態體系,大力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記者 周姝)
編輯:冉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