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是增長第二快的產險市場,也是增長最快的人壽保險市場。印尼的移動市場發展快速,特別是支付和貸款領域。而且印尼年輕人口居多,都為保險行業帶來動力。而未來保險技術創新呈現五大特點,其中包括借鑑中美成功的保險模式,比如中國的眾安保險和美國的Gusto。
目前,印度尼西亞擁有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宏觀背景,流動人口為2.64億而且還在增長。
印度尼西亞有一半人口未滿30歲,千禧一代(17-35歲)人口目前為7950萬。
領英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主要的亞洲經濟體中,印度尼西亞人對他們的職業發展機會、發展新技能和建立財務狀況最樂觀。
預計到2050年,印度尼西亞將擁有新興市場中第三大中產階級群體。
至於移動領域,印度尼西亞的智慧型手機普及率繼續增長,預計明年將有近一半的印度尼西亞人擁有智慧型手機。
根據谷歌和淡馬錫的一項研究,印度尼西亞擁有東南亞最大的(2018年為270億美元)和增長最快(2015年至2018年複合增長率為49%)的網際網路經濟。
印度尼西亞領先的電子商務公司Shopee最近的數據也證明了該國樂觀的增長前景。該平臺在2018年第三季度錄得6370萬個訂單,或每日平均訂單700000個訂單,12月印度尼西亞國家網上購物日達到1200萬個訂單。
印度尼西亞引人注目的宏觀背景和快速增長的數字經濟相結合,為金融服務領域的數位化轉型創造了巨大的機遇。
其中,兩個突出領域就是行動支付和貸款。
行動支付
印度尼西亞三家領先的行動支付公司分別是Go-Jek的Go-Pay、Lippo的OVO(與Grab合作),以及螞蟻金服和Emtek的合資企業Dana。
競爭已經開始變得激烈,而最近所有三個平臺都在擴展,並與電子商務平臺整合,包括Bukalapak、JD.id(印尼京東商城)和Tokopedia。
在2018年的報告中,OVO表示它促成了10億宗交易,這個數據自2017年11月以來增加了75倍。
同時,Dana報導在3.5個月內吸引了100萬用戶,在最近的印尼雙11大促銷活動之後,在App Store下載排名飆升至第一。
而在這場移動錢包大戰的另一家主要公司是T-Cash,它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移動運營商Telkomsel的電子錢包服務,最近它向競爭對手的客戶開放了電子錢包服務。T-Cash擁有2000萬註冊用戶,儘管只有400萬活躍用戶。
貸款
與此同時,替代銀行貸款領域也出現強勁增長,2018年P2P技術平臺的貸款分配額為14億美元,而2017年為1.82億美元。印度尼西亞金融服務監管機構(OJK)已經開始啟動選擇性註冊流程和關閉無牌公司,加強市場監管。
儘管該領域尚處在發展的早期階段,但印度尼西亞的幾家替代銀行貸款的初創公司已經進展到B系列融資,包括UangTeman、Modalku、Kredivo和Investree。
印度尼西亞的保險業尚未看到與支付或貸款相同的競爭或啟動投資水平。該分析側重於市場上保險創新的發展方向以及下一步的進展。
印度尼西亞現在的保險業
根據OJK的數據,印度尼西亞的保險認知實際上從2013年的17.9%下降到2017年的15.8%。印度尼西亞共有2.6億人,整體保險滲透率位居全球最低,僅為<2%,即450萬印度尼西亞人。因此,監管機構鼓勵在保險領域中使用數字渠道,並公開表示「不需要通過數字手段來規範保險營銷的監管」。
今天,人壽保險是印度尼西亞的主要部分,佔該部門的三分之二。2016年人壽保險保費達到126億美元。非人壽保險由財產保險和汽車保險推動,兩者佔一般保險市場的54%。據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稱,印度尼西亞僅次於印度,是保費增長最快的產險市場之一,也是增長最快的壽險市場。
由於印度尼西亞的銀行已經擁有現有的客戶基礎,保險業增長的主要渠道是銀行保險,保險公司通過與銀行合作銷售產品。
牛津商業集團(Oxford Business Group)的數據顯示,2016年銀保渠道的人壽保險費增長率為74%,而傳統機構為6%。
最近外國保險公司的併購交易,包括蘇黎世收購Adira Insurance以及FWD集團收購澳大利亞聯邦銀行的印尼人壽保險部門,都包含了長期銀行分銷合夥企業。
在健康保險方面,超過1.3億印尼人註冊了由Badan Penyelenggara Jaminan Sosial(BPJS)管理的國家強制性健康保險計劃。
BPJS涵蓋醫療和非醫療福利,但不包括美學、口腔正畸、不孕症治療和藥物康復等服務。BPJS面臨一些問題,包括越來越多的非活躍參與者和重大赤字。
但是在印度尼西亞銷售保險的界定可能不太透明。印度尼西亞的保險代理人只能代表一家保險公司,而經紀人可以代表一家以上的保險公司。
但是,代理商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提供多家保險公司的服務,從而在灰色地帶發揮作用。網絡營銷和推薦服務的興起又增添了新的複雜性,因為他們既不是經紀人也不是代理商,只是使用網站和博客來推廣品牌。
迄今為止,一些在保險領域經營的科技創業公司通過提供在線網站,從有執照的經紀人處購買保險產品,專注於財務比較。然而,像Experian支持的C88 Technologies這樣的金融比較初創公司,主要關注更簡單的金融和銀行產品。
印尼的保險技術領導者
鑑於該國現有的情況,在印度尼西亞的保險創新未來方面,有五個主題值得關注。
*中美科技商業模式的影響
企業家似乎渴望採用和定製不同的技術商業模式到印度尼西亞市場。兩個早期的例子是Sleekr和PasarPolis。
Sleekr成立於2015年,借鑑了Gusto在美國的模式,為小型企業提供了一套軟體自動化工具,支持人力資源管理、工資單和業務流程。今天,Sleekr與印度尼西亞10000家小企業合作,每位員工每月收費1至2美元。
未來,Sleekr可能會成為包括健康保險在內的金融服務分銷商。這類似於Gusto經紀人的醫療,視力和牙科覆蓋範圍,但在某種意義上說,Sleekr必須將團體醫療保險銷售給不願意通過耗時的BPJS政府計劃的小企業。
同時,Pasar Polis借鑑了眾安保險在中國的B2B2C模式,並與印尼本地的各種平臺合作,包括Go-Jek、Tokopedia、Traveloka和印尼京東。例如,PasarPolis已經向Go-Jek的80萬名駕駛員出售了250000份小額保險。
與眾安保險類似,PasarPolis通過電子商務合作夥伴提供航運退貨保險和航班延誤保險產品,並聲稱每月100多萬次可保險點擊率,每月超過100萬保單。其中許多政策的成本為1美元或更低。
PasarPolis目前的模式主要圍繞技術服務運營。例如,保險公司向PasarPolis支付與索賠管理相關的部分費用,以換取簡化流程。這跟眾安保險的模式大不相同,後者是一家持牌保險公司。
PasarPolis面臨兩個潛在的挑戰:是否需要改變模式,在未來作為授權分銷商運營,以及是否需要(或能夠)跟眾安保險一樣,從針對在線經濟產品轉變為更傳統的保險產品。
雖然PasarPolis正在實現大幅增長,但其潛在規模也受到限制。值得注意的是,眾安保險的市場是中國1兆電子商務GMV市場,比印度尼西亞目前的數字經濟大37倍。
此外,戰略合作夥伴Go-Jek、Tokopedia和Traveloka是PasarPolis的股權所有者,這可能會對未來的增長前景造成衝突,例如與競爭對手合作。
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和中國的更多保險業務模式將會被印度尼西亞企業複製。一種可能性是中國發展起來的互助平臺,如水滴互助,這個平臺可以幫助患者眾籌醫療費用,並將傳統的醫療保險產品分發給接近6000萬的會員。
*離線渠道的創新是一個重要的分銷組成部分
在印度尼西亞,線下渠道對於客戶進入數字金融服務至關重要。
Grab 2017年以超過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離線到在線支付」初創公司Kudo,顯示了這點。Kudo通過與BukaLapak、Lazada、Indosat和Lion Air等公司合作,提供現金支付系統和幾十萬代理商網絡,將無銀行帳戶的消費者轉變為數字交易。
最近,PayFazz從Tiger Global和DST籌集了2100萬美元,利用其超過100萬銀行代理商的網絡,充當無銀行帳戶的消費者和銀行間的中間人。
PayFazz代理商充當銀行接觸點,並將現金存款轉換為PayFazz餘額,可用於支付帳單和其他費用。
線下渠道的創新也將成為印度尼西亞保險企業家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印度尼西亞的小企業對純粹的在線SaaS模式並不熟悉,更喜歡專門設置。
儘管Go-Jek、Traveloka和Tokopedia等主要平臺興起,許多交易仍然離線完成,這為B2B2C保險初創公司提供了面向線下的機會。
利用代理商網絡銷售類似PayFazz的小額保險政策將是降低客戶購置成本和追加銷售服務的另一個機會。
最後,一些銷售點的初創公司,如紅杉資本支持的Moka,每月僅收取10美元,因此未來的貸款和保險捆綁也是可能的。
*小企業仍然是大機會
印度尼西亞的傳統保險經紀人通常會忽視該國的6000萬小企業,轉而支持大公司,而這為保險創業公司創造機會。
創業公司針對印度尼西亞小企業,需要在混合出境離線現場銷售、付費數字營銷以及與專業協會、電子商務平臺(匯集了大量小型商業商家)以及其他主要生態系統(如HR/工資)等方面創新。
*支付是個大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改善
雖然數字錢包正在增長,但對於保險初創公司而言,付款仍然是一個大問題。過去,在Lazada等電子商務市場支付很大程度上是通過ATM進行的。
對於基於SaaS的初創公司,銀行轉帳是主要的支付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面向消費者的創業公司可能會與像Dana這樣的電子錢包配對。
通過常規銀行帳戶可以自動付款,但需要在銀行分行親自籤名。了解保險初創公司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
*超強應用進軍保險業
最後,印度尼西亞兩家乘車軟體公司Grab和Go-Jek能夠影響印度尼西亞保險業未來發展,這些應用程式已迅速擴展到包括保險在內的金融服務領域。
例如,Grab最近宣布與眾安國際合作,該應用程式將作為保險公司直接銷售政策的平臺。Chubb已經向Grab的新加坡司機銷售保險,針對事故或疾病帶來的收入損失。但Grab希望是該平臺還能夠利用其影響力向車手出售不同類型的保險。
與此同時,Go-Jek與PasarPolis合作並進行投資,後者已經向Go-Jek司機銷售量身定製的人壽保險。Go-Jek還經營按需食品配送、票務和藥房服務,在2018年從安聯保險集團籌集了3500萬美元,可能預示這個超強應用進軍保險行業的舉措。
鑑於兩個超級應用程式涉及龐大範圍,Grab和Go-Jek有機會顯著影響印度尼西亞保險滲透率,還能廣泛影響東南亞市場的增長。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