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魏泉 楊福祥 通訊員王天理)2016年,深圳市鹽田區啟動「平安建設示範區」創建活動,被中央綜治委評為「2013——2016年度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在廣東省公安廳公布的2017年群眾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滿意度第三方調查結果中,鹽田區均排名全省第一;在2017年度深圳市綜治工作(平安建設)考核中,鹽田區在全市十區(新區)中排名第一。這一系列榮譽背後,離不開基層街道、社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也飽含著海山街道一班人卓有成效的實踐和探索。
鹽田區海山街道面積5.52平方公裡,戶籍人口23084人,非戶籍人口42432人,共有三大工業區、六大集體宿舍和八大景點或人流密集區域。在重大敏感時間節點部分區域治安形勢較為複雜、社會面防控難度較大的情況下,今年以來,海山街道以人民群眾需求為導向,四措並舉著力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工作模式。
強化黨建引領 紮實推進標準化建設
海山街道注重黨建引領作用,通過加強社區黨組織自身建設,進一步優化班子結構,紮實推進社區黨建標準化建設,根據「五個統一」標準優化公共服務體系,統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平臺資源開展社區教育、「民生微實事」等各類活動。同時,海山街道堅持把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在服務大局中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先後組織社區黨員「隨手拍」,巡查解決問題70多項,社區黨員志願者開展文明宣傳活動40餘場。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海山街道社區黨員志願者案例成為鹽田區唯一入選深圳市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經典案例,社區黨員志願者領軍人物徐賢獲評「全市最具影響力文明大使」「全省最美志願者」稱號,另外,社區還成功創建深圳市學習型社區、獲評全區優秀社區民意工作室。
築牢平安基石 社會治理模式逐步升級
近年來,海山街道通過加強社區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築牢平安基石,力促平安建設取得明顯成效。2017年以來,海山街道嚴格落實網格員隊伍改革工作要求,將原出租屋網格員、計生網格員等隊伍進行整合,目前共有基礎網格員104人。
2017年,海山街道認真落實「法治街道」工作要求,順利通過了深圳市「法治街道」創建活動驗收。通過進一步落實「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為4個社區配備專業法律顧問,積極組織法律顧問到社區參與法治講座、普法宣傳,一批疑難矛盾糾紛在律師的參與下得以成功化解。2018年,海山街道對安全文明社區、安全文明小區進行鞏固,尤其對鹽田區最大的居住社區——鵬灣一村開展重點整治,針對小區人口密集、來源複雜等特點,加大治安巡邏力度,完善人防技防建設,小區治安形勢明顯好轉。
引導社會參與 群防群治全覆蓋
通過加強社區組織綜治服務室建設,海山街道已建成17個小區綜治服務室。自綜治服務室創建以來,人屋管理、矛盾糾紛和問題隱患等3個綜治功能下放,小區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極性大幅提高,大多數問題隱患和矛盾糾紛在小區解決,社區壓力大大減輕。
今年,海山街道積極打造南北片區中心警務室和平安易站,努力建成集行政執法保障、人民群眾自治於一體的社會基層綜治治理平臺,提升社會基礎治理和矛盾排查發現調處化解能力,最大限度為轄區群眾提供平等化、無差別的行政服務。此外,還依託街道群防群治協會,大力發揮社區群防群治協會以及治保會作用,確保社區和諧穩定;依託街道人民調解協會,積極發展社區調委會,構建調解、仲裁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
「網際網路+」社區建設 治理手段智慧化
社區是城市的重要細胞,海山街道加強發展「網際網路+」社區建設,由傳統手段向智慧手段升級。目前,廣東省綜治系統已經覆蓋到海山街道各網格。
海山街道深入推進「雪亮工程」建設,在重點區域實現動態人像監控設備全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全面提升重點監控、人像識別、證據保存等實戰應用智能化,有效服務社區治安打防管控工作;深化「中心+信息化+網格化」的社會治理模式,創新綜治、信訪、維穩等工作的三級聯動機制,在街道綜治部門的支持下,海山街道去年對人民調解、應急值班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初步實現了「中心+信息化+網格化」;進一步發展廣東省綜治系統應用到社區組織綜治服務室,發揮小區基礎信息採集的「信息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