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看見「萎縮」的中國!圖們江出海口真的能救東北嗎?

2020-12-10 品質中國

本文來源:黃漢城旺角黃漢城

這幾天,佔全國面積8.2%的東北又上了熱搜。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全國有12個地級市房價跌穿10萬元,其中東北就佔了8個,包括黑龍江鶴崗、雙鴨山、雞西、七臺河、佳木斯、大興安嶺,以及遼寧省的阜新、鐵嶺。

而且最關鍵的問題是,房價低並不意味著位置不好,好些房子位於鬧市區,離火車站或者市中心僅有幾分鐘路程,令人「細思極恐」。

緊跟著,又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媒體挖出,早在2013年東北就開始萎縮,7年間常住人口合計淨流出164萬人。目前東北地區共1.079億人,佔全國比重從2014年的8.0%下降到7.7%。

為了不讓人才跑光,吉林前幾天還徹底打破戶籍壁壘,全省範圍內租房即可申請落戶,一臉著急的模樣。

大家都知道,區域經濟是我的長項。今天,我們就好好的嘮下嗑,深度剖析下東北。

這個共和國的長子,到底還有沒有救?

01

圖們江救不了東北

整個東北,都有對交通生命線的深刻體會。

一百多年前,沙皇俄國為了攫取東北資源,順著西伯利亞大鐵路將鐵軌修到了亞洲的盡頭,連接起莫斯科與海參崴、大連兩個港口。

位於滿洲境內的丁字形支線,叫做中東鐵路。

這條貿易大動脈,曾經讓哈爾濱成為世界的十字路口,讓瀋陽、長春、滿洲裡這些邊緣之地成為全球經濟體系的一部分。

1903-1978年,藉助於發達的鐵路網,東北一直是中國經濟版圖上最耀眼的明珠。

後來,貨櫃點燃了世界航運的標準化革命,不僅讓鐵路、公路和海路之間的運輸無縫對接,還引發了船舶的大型化趨勢。

穿梭於全球各個港口的主角,從1萬噸的散貨船逐漸躍升為20萬噸級的貨櫃船。

船型越大,貿易的成本變得史無前例的低。

中國東部沿海依靠大港口大碼頭,融入全球產業鏈條當中,而位於海權體系邊緣的東北則走向了衰落。

如果從哈爾濱運送貨物到大連,其陸路運費竟然比從上海到紐約的海運成本高4倍。

曾經是陸權之王的東北人,如今像渴求中東鐵路一樣渴求著出海大通道。仿佛只要沿海,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在我看來,這個想法「幼稚」到可愛。

1860年前後,狼子野心的沙皇俄國趁著第二次鴉片戰爭,與衰敗的大清王國籤訂了《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強行割讓了黑龍江以北約60萬平方公裡、烏蘇里江以東四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中國喪失了大片的領土,黑龍江、吉林也由此變成一個內陸地區。

但是,東北與海的距離,其實就在咫尺之間。

從琿春的防川村沿著圖們江而下,15公裡便可以直達日本海。

站在這個東方第一村,甚至可以聽見不遠處的濤聲。從表面上來看,是朝俄聯手徹底扼殺了東北的圖們江出海口——

第一俄羅斯在韓戰期間,為了給金氏家族運送援助物質,修建了鐵路大橋。由於橋面僅有7米高,它就像一根低矮的門梁,攔住了一切大型船隻。

第二,朝鮮只允許中國漁船出海,貨輪以及軍艦出不去,整條圖們江失去商用價值。

很多人覺得,如果當年改革開放之時,中國能夠拔掉鐵路大橋和讓朝鮮低頭,東北就能以「最低的成本」嵌入世界經濟大循環當中。

不僅大量外商會跑來這裡投資設廠,使其順利搭上第三輪全球產業大轉移的順風車,東北還會因為區位條件的優勢,撬開日韓乃至美利堅的、多達數億人的消費力市場。

所以,中國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智庫,都設想出了N種領土互換方案、與朝鮮協商獲取真正出海權、另建俄朝鐵路大橋等。似乎只要搞定那座橋和那個國,東北的經濟就會飛黃騰達。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不。如果你真的抱有這樣的想法,你一定是對圖們江出海口有什麼誤解。

02

不是所有的江都叫長江

被東北寄予厚望的圖們江,並非什麼大江大河。

我們來看下邊這張圖片。

整條圖們江唯一能夠通行千噸級內河船的地方,只有出海口到防川這段15公裡的航道。略加治理,可以通行300噸-2000噸的河海型船。

但是越往裡走,可通行的船隻就越小。

從防川到甩灣子村,枯水期水深僅有1-3.5米,疏浚後只可航行100噸-300噸內河駁船。從甩灣子到圖們市,枯水期水深0.7-2米,航行噸位直接下降到100噸以下。

這百來噸的載重量是什麼樣的概念?

我們來看看長三角:

寧波港航道水深為30 米至 100 米,30 萬噸級巨輪可自由進出,40 萬噸級以上的巨輪可候潮進出。長江下遊水深為12.5米, 10萬噸級海輪可減載抵達南京港,5萬噸海船直達。長江上遊淺一點,5000噸貨輪、1萬噸級船隊也可以直達重慶朝天門。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區區這點通航能力,對於吉林,黑龍江的經濟發展來說不過是邊際性改善,並不能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你想想啊,一些重型裝備,比如說東方電氣生產的潮汐發電設備單體就達到200-300噸重,這玩意要是放到載重一百噸的船上會怎麼樣?直接就跪在河床裡成為「鐵達尼號」了,想拉都拉不走,你說人家會考慮過來投資建廠嗎?

再比如說。很多汽車廠都是依賴汽車滾裝船來降低運輸成本,這種船能一次性裝載幾千輛汽車,但重量上萬噸起跳,人家會選擇在圖們江上遊開設整車廠嗎?

長江經濟帶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的黃金水道,將深居內陸幾百上千公裡的武漢、重慶都帶動成為特大城市,就是因為人家的徑流量夠大(9857億立方米/年),吃水夠深啊。

(圖們江冬季封凍,也是一大制約因素)

航道的吃水深度,直接關係到城市發展的天花板。

舉個例子。蘇北的幹線航道為千噸級,前後串聯起連雲港、淮安、宿遷、徐州等城市,你看看今天蘇北的發展水平是什麼樣?

更何況小小的圖們江只是百噸級別,我們就不要指望它能像萬噸級的長江一樣,能輻射出一條縱橫千裡的發達經濟帶了。

不是所有的江都叫長江啊。

所以,即使你把俄中友誼大橋給炸了,通過外交手段從社會主義朝鮮獲取到日本海的出海口,東北的經濟也不會迎來多少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像我前文說的,它只是一種邊際性的改良,而不是一種顛覆性的革命。

03

衰敗根源

曾經的東北,是全中國都離不開的東北。

抗日戰爭結束後,東北是中國經濟最發達最先進的地區,生產了全國41%的水泥、76%的電力、92%的鋼鐵,95%的煤礦。

1949年後,近40%的蘇聯援建項目布局在東北,使得東北的重工業體系更加豐滿。

從這片黑土地生產出來的大慶石油、鞍山鋼鐵、撫順煤炭、長春汽車……經由山海關源源不斷的輸往其他省份。

多年的「重付出輕投入」,造就了一個產業單一化的東北,一個透支的東北。

近來國家蓋章認定的近80個資源枯竭型地區,東北就獨佔了三分之一。

大家都說圍繞著帝都,中國華北地區有一條環京貧困帶。其實在東北最有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瀋陽周邊,也同樣誕生了一條資源枯竭帶:撫順、弓長嶺、盤錦、阜新…

產業斷檔是非常可怕的經濟災難。站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東北想要騰飛確實很有難度。

不過,我特別不認同某些人說的,造成東北經濟困境的真正原因是陳舊的產業結構,太偏向於重工業了——

在計劃經濟「全國一盤棋」的時代,這些都不是問題。遼寧的工業產品按計劃供給全國,而且往往供不應求,根本不需要市場營銷,只要完成國家計劃的任務就好;某個礦採光了也沒關係,最後會由國家出面轉移和分流員工。時過境遷,這種產業結構放在現在就成問題了。改革開放以來,許多產業的地域性分布產生了巨大變化。東北地區的重化工業不再一家獨大,而面臨來自多個省份的競爭。比如說,生產重型工程機械的徐工集團在江蘇,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在湖南。瀋陽標準件廠曾是亞洲最大的標準件工廠,後來面臨諸多南方廠家的競爭,竟然倒閉了。

遼寧的石化工業曾經在全國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隨著50萬噸以上級別的乙烯項目在武漢、南京、上海、天津、彭州、鎮海、茂名等處遍地開花,遼寧的石化工業已不再「笑傲江湖」。從宏觀上來看,重化工業的某些產品已經出現了市場飽和的狀況。如果不能在技術水平上取得突破,「大路貨」的產品很難進一步提升銷量,企業自然舉步維艱。

在我看來這些都是胡扯。

2003年出臺振興老東北國家戰略時,吉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06.7 億元,輕工業160.4億元,重工業 646.3 億元,後者佔比80.1%。黑龍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80.2億元,輕工業180.4億元,重工業1199.4億元,後者佔比86.9%。

經過多年的努力,吉林、黑龍江的重工業佔比已經降至67.9%、67.4%左右。而廣東、重慶、副省級城市寧波按照工業產值佔比計算,則分別是68.3%、79.6%、74.5%。

與之相比,吉利、黑龍江的程度還要低。

但是大家也看到了,近來這兩個省份的經濟增速,有跑贏過廣東重慶等地嗎?這裡經濟有發生反彈嗎?

在我看來,造成東北經濟困境的真正原因,並非是什麼重工業化,產業單一化,而是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沒有超級水運航道,第二沒有高效的政務服務能力。

這兩個因素,使得東北不論是發展重工業,還是調頭押注輕工業,都難以具備價格上的優勢,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04

無法形成產業集群

過去中國的經濟底色長期以中低端製造業為主。勞動密集型產業要取得競爭優勢,價格必須要便宜。

所以,發展低端製造業的關鍵,就是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運輸成本。

當初深居內陸的成渝經濟圈之所以能夠崛起,就在於同時擁有這兩個條件,使其成功接住了沿海產業的梯度性轉移。再由此一步步延伸開來,往電子信息等高附加值產業升級。

東北轉型初期,有非常多的技術工人,有非常高的城鎮化率,毫無疑問滿足第一個條件。但就像我前文所說,吉林、黑龍江乃至遼寧在內,都缺乏一條超級的水運航道,沒辦法滿足第二個條件。

吉林黑龍江就不用說了。貫穿遼寧省核心地帶的遼河,每年徑流量也才區區137億立方米,僅為珠江的4%,淮河的23%。由於水淺泥多,冬季封凍,遼河的航運價值甚低。

東北不管是生產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還是資本密集型的重工業,都必須先通過鐵路或公路運輸,到大連港等地中轉。

這多出來的運輸費用,就非常考驗企業的綜合成本控制能力了。一些出口導向型外地企業會視之為畏途,乾脆放棄來東北投資。(對於外來投資而言,滿足本地市場需求可以,大搞出口較難,考驗企業綜合管理能力。)

加之東北是中國最早實行計劃經濟的地方,也是最嚴格執行的地方,導致這裡遺留了非常濃厚的「不找市場找市長」色彩,對市場的反應遲緩。

《東北咋整》這本書裡就記載了一個很好玩的故事:自1956年第一輛解放牌卡車誕生以後,30多年來如一日,解放牌卡車沒有任何的技術改造,沒有任何的變化。直到經濟特區橫空出世之後,一汽人才下了決心要弄出點新花樣。

他們對汽車的第一個最大改變,是把汽車的深綠色變為了藍色。

在這種唯上的官本位體系中,東北如何做好招商引資工作,並服務好企業主體呢?

我們來看下邊這張圖片。

同樣是規模以上工業,黑龍江、吉林的國有控股企業數量分別為466家、356家,比湖南的715家要少。但是黑龍江、吉林的虧損面竟然高達42%、35%,是湖南的兩倍或以上。(不要問我遼寧的數據,我根本找不到)

整個東北的營商環境,是有口皆碑的。你想讓東北放低姿態,像崑山一樣拿出做保姆精神進行「產業鏈招商」(缺什麼補什麼),這個難度可比地球

沒有超級水運航道,沒有高效的政務服務能力,這兩個因素共同導致了東北難以在各個工業門類形成產業集群。

也就是說,東北或許可以把某個企業搞進來,卻難以把全產業鏈都聚集在一起,用上下遊的配套,用規模化的效應來降低生產成本。

沒有價格上的優勢,你讓東北拿什麼跟長三角和大灣區的同類產品競爭?東北如何能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中不破產清算?

這一點,跟你選擇重工業還是輕工業的路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不改變上述兩個定式,東北同樣會舉步維艱。

05

思想上的出海口

在我眼裡,能救東北的只有東北自己。

東北歸根結底最大的問題,或許並非在於缺乏物理上的出海口,而是思想上的出海口。

否則,你如何解釋遼寧坐擁2000公裡長的海岸線,有大連、營口、錦州、葫蘆島、丹東那麼多個港口,卻依舊發展不起來呢?

(營口港,有30萬噸級礦石、原油碼頭,並可停靠第五代貨櫃船)

(錦州港)

(葫蘆島港)

(大連港)

你說遼河航運價值低,使得遼寧的內陸腹地難以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迅速發展起來,這很好理解。但是這個並不對沿海的港口城市構成太致命性的束縛啊。

泉州、煙臺也沒有發達的經濟腹地,不也是發展起來了嗎?

同樣是沿海港口城市,憑啥人家的體量就能達到7000-9000億元的GDP,而遼寧的不行呢?

所以啊,歸根結底還是句話——

沒有思想上的出海口,給你再多的深水良港都是無濟於事的(典型如廣西北部灣)。

在這個方面,東北要做的還有很多。

相關焦點

  • 圖們江出海口,中國東北的入髓之痛!
    中國是一個沿海國家,中國的地理位置見仁見智,一方面位置極佳,地處「世界島」的中心,自古中心之國絕非「浪得虛名」。另一方面暫時不利於擴張,在沿海外圍有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甚至第三島鏈的封鎖。但不可置否是我國的沿海城市普遍發展的很好,經濟形勢整體呈現東南好於西北的狀態。遼中南、京津唐、滬寧杭、珠江三角洲這些工業經濟的範圍圈都是建立在靠海的前提下。
  • 中國何以能重獲圖們江出海口
    另外,由於海港地點在琿春附近,中國可藉此獲得圖們江出海口。而圖們江出海權對中國、特別是東北而言,意義重大。圖們江出海口:東北的未來據悉,俄中合作開發建設的扎魯比諾海港位於俄遠東濱海邊疆區東南部,距離中國邊境18千米,是俄遠東地區的天然不凍港,有鐵路、公路,與俄內陸和中國吉林省琿春市相連。
  • 民族之殤——圖們江:中國失去圖們江出海口之始末
    民族之殤——圖們江:中國失去圖們江出海口之始末遍地黑土的東北地區,自清朝以來就承受了太多了辛酸和無奈。現如今的東北與蒙古國、朝鮮、俄國三面接壤,偌大個東三省,從一個沿海地區變成內陸省。作為中國進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圖們江,東三省卻只能是望洋興嘆,那麼原本是中國內河的圖們江,到底是如何失去出海口的呢?這還得從朝鮮說起。今天的韓朝在古代是「三韓」民族所建立的國家,一開始的疆域只有三十八度線以南,以北則是屬於中國東北,想箕子朝鮮、衛滿朝鮮和高句麗等等。
  • 圖們江出海口是什麼時候沒有的?
    如果大家仔細看我們國家地圖,就會注意到在中國東北吉林省琿春這一邊,我國領土無限接近於日本海,卻沒有一個出海口。如果有這個出海口就好了,對於整個東北和國家,都有相當程度的助力。中國東北也曾有著綿長的海岸線,吉林更是被稱為當時中國海岸線最長的省份。沿岸可用港口眾多,依靠日本海可以與日本、朝鮮、俄國進行商業貿易。
  • 歷史上的東北圖們江出海口,如今就這樣被拍死在河灘上
    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中,濱海地區近40萬平方公裡的中國領土被沙皇俄國佔領,1886年中俄在勘測日本海沿岸最後一段邊界時,中方據理力爭,把界碑從距圖們江口46裡外移至30裡,並取得沿圖們江俄羅斯一側出海的權利。然而,由於俄羅斯長期以來的防備,使得中國東北有出海口的願望一直未能實現。圖們江源發於長白山,下遊出海口直通日本海,是中國距離日本海最近的出海口。
  • 被「鎖喉」的大東北:圖們江出海口為何如此狹窄?
    毫無疑問的是,當朝鮮與俄羅斯接壤這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真正發生之時,中國的東北真的成為了一個距離大海咫尺之遙的內陸。,是中國的一個小村莊——防川村,這個村莊位於圖們江的江心洲上,距圖們江在日本海的入海口僅有15公裡。
  • 圖們江出海口 中俄朝邊界15公裡的憂傷
    若把地圖上的中國比作一隻引頸高歌的雄雞,雄雞的嘴尖就是吉林琿春進入日本海的圖們江出海口。
  • 因為俄國的貪得無厭,朝鮮的得寸進尺,中國失去了圖們江的出海口
    中國失去圖們江的出海口和朝鮮還有俄國這兩個國家息息相關,如果不是前者的得寸進尺,如果不是後者的貪得無厭,我們也就不會失去這個出海口了,那麼這當中到底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我們今天一起去了解一下。1.朝鮮的發展,到元朝為止兩個國家的疆域一直都穩定在千裡長城一線在東三省當中,只有遼寧省是擁有出海口的,黑龍江和吉林距離日本海很近,特別是吉林省距離日本海路程只有幾公裡而已,中國的圖們江也就是從這裡入海的。遺憾的是吉林省卻只能夠望洋興嘆,因為圖們江出海口已經不屬於我們了。
  • 因為這個才弄丟圖們江出海口嗎?
    張鼓峰位於吉林省琿春市離日本海最近的防川村,這裡是我國領土最窄的地方,最窄處僅8米寬,為何會造成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歷史上的張鼓峰事件。張鼓峰海拔155米,東面是哈桑湖,北面是洋館坪,西北是沙草峰,南面是防川村。
  • 地圖看世界;芬蘭為何喪失北冰洋出海口及吉林省圖們江出海口.
    芬蘭戰後面臨蘇聯的戰略態勢更加惡劣,而且芬蘭也失去了北冰洋的出海口。(沙皇)二,吉林省琿春市圖們江出海口。吉林省琿春城以南約70公裡處的敬信鎮防川村距圖們江入海口僅15公裡,與日本海隔海相望。這裡是俄羅斯、朝鮮、中國的特殊三角洲之地,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 ...中國的日本海出海口怎麼沒的?1860年10月1日中俄談判圖們江問題
    大家應該知道,俄國侵吞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 這是客觀的歷史事實,誰也沒有辦法否認。 而中國之所以丟掉了日本海的出海口,也是沙俄的功勞。 中國古代把日本海叫做鯨海。這裡經常出現鯨魚,幾百年前的日本人經常在這裡捕鯨。
  • 即使沒有出海口,也不放棄日本海!中國東北借港出海怎麼做?
    即使沒有出海口,也不放棄日本海!中國東北借港出海怎麼做?大家好啊,我是球哥。這裡要扯一句,在清末時,其實東北並不叫東三省,而是叫東四省,除了今天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之外還有一個熱河省。而在清政府與沙俄籤訂《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之前,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等約1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仍是我國的領土。來,我們看看地圖上標註的海岸線,誰能說當時的東北沒有出海口?
  • 沿圖們江看中朝邊境:合作帶來出海口
    兩江,指的是同發源於長白山天池的圖們江和鴨綠江,它們是中朝兩國的界河,連同長白山上統共只有幾十公裡的陸地接壤帶,構成了約1400公裡長的中朝邊界線。本報「讓邊疆不再遙遠」的中國邊境採訪活動,就從這條邊界拉開帷幕。中國「雄雞版圖」的下嘴喙防川是「一眼眺三國」的地方,那裡記載著中國失去從圖們江入海的屈辱歷史,但中朝兩國對羅先的共同開發,又讓中國人看到了希望。
  • 中俄朝在交界處建國際旅遊區 說說圖們江15公裡的憂傷
    多年來,無論是吉林省還是中國政府都在致力於推進圖們江流域的合作,以實現新的出海口的戰略突破。這一次計劃會順利成真嗎?圖們江出海口又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地方?琿春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的圖們江下遊地區,東南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西南與朝鮮隔江相望。 防川村就位於三國交界之地,琿春城以南70公裡處的敬信鎮,被形容為「雞鳴聞三國,犬吠驚三疆」的「中國東方第一村」。這裡有「雞嗚聞三國,犬吠驚三疆」之稱,從這裡到日本海出海口只有15公裡,可以遠眺日本海面。
  • 告別過往沉痾,圖們江開啟黃金時代
    1991年10月24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紐約總部舉行了記者招待會,向全世界宣布了多國共同開發圖們江三角洲這一宏大設想。圖們江地區因此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大圖們倡議」覆蓋了中國東北三省、蒙古、朝鮮、韓國的沿海城市以及俄羅斯靠南部的省份。1992年中朝蒙韓俄五國共同啟動了圖們江國際合作開發項目。
  • 近在咫尺「遠在天邊」的圖們江口:沙俄對中國造成的歷史之殤
    前言:圖們江口是中、俄、朝三國邊境,生活在這裡的人一眼便可同時看到三國,非常有趣。但在這奇妙現象背後,其實是近代中國所經歷的屈辱、悲哀、無奈的一段歷史。至此,中國徹底失去了出日本海的所有出海口的主權。吉林也從之前海岸線最長的省份一下子變成了內陸省,而且還是最靠近海、幾乎就能看見海的內陸省。沙俄則是真正的大贏家,一舉拿下諸多港口,還封鎖了中國出日本海的出海口。這為俄國發展遠東貿易鋪下基礎。
  • 中國東北為何沒有出海口,15公裡的距離只能望海興嘆?
    今天給大家分析一下中國東北地區為何沒有出海口:我們來看一下上面這幅清朝疆域地圖(1820年),包括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以及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屬於大清疆域。這時的東北地區屬於沿海地區,是有出海口的,即使東北內陸地區要想進入大海也有多條路徑。
  • 中國東北為什麼沒有日本海出海口?原因說出來後,令人非常惋惜
    在清朝初期的時候,東北沿岸有著很多出海口,但是現在卻一個都不準進入日本海。因為中國的東北出海口全都被當時的沙俄奪走了,當時沙俄逼迫清政府籤訂《瑗琿條約》上面顯示清政府自主放棄烏蘇里江和興凱湖東面的所有土地。,不過在實際劃分國界的時候興凱湖南邊的土地也被沙俄強行拿走了,而在中日戰爭剛剛結束的時候俄羅斯為了能夠直接進入朝鮮半島,將圖們江下遊固定在他的版圖之上。
  • 琿春——一眼望三國的邊陲明珠,東北腹地新的出海口
    東北地區從大連到龍江東寧1500公裡一線,除了大連、莊河、丹東有出海口外,其餘地方都不臨海嗎?實則不然,歷史上,這一沿線如海參崴等都屬於中國領土,也是有出海口的。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敗無能,與沙俄列強籤訂了喪權辱國的《愛輝條約》《中俄北京條約》,割讓了10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使廣袤的東北腹地失去了出海口,而望海興嘆。
  • 於逢春:吳大澂恢復中國圖們江出海權再探討
    所幸1886年中俄再次勘界時,中國談判代表吳大澂與沙俄談判代表鬥智鬥勇,中國最終恢復了由圖們江東出日本海的權利。從此,被俄羅斯封閉的中國東北東部陸疆的盡頭雖止於距離日本海30華裡的琿春防川,但中國有權藉助圖們江進入日本海的航道也始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