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琉璃國的深深印跡

2021-02-24 納禧茶空間

充滿琉璃國的深深印跡充滿琉璃國的深深印跡

借用日本衝繩的美文,帶我們去了解一地的文化,從此愛上一件新器物---日本手工琉璃杯,獨一無二,唯一摯愛

  衝繩島位於日本最南端的九州島與臺灣之間的太平洋上,從日本首都東京飛過去需要3小時。從上海過去則還要更近些,2小時就能到了。作為位於海外的日本旅遊島嶼,衝繩早在公元7世紀時久有尋訪海外異俗的記錄。從空中俯瞰160個綠色島嶼散落於茫茫海上,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古人喜歡稱這裡為琉球。「琉」是石之有光者,「球」是磨圓的美玉,「琉球」即指這一串島嶼宛如發光的美玉。

  600年前,當時的琉璃王國就與中國頻繁往來。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節向琉球三國發布詔諭,琉球三國的使節隨後出使明朝,正式成為了明朝的藩屬國。自此之後,每當琉球國王換位時,中國皇帝都要派出冊封使在琉球王城首裡城舉行儀式,這種儀式被稱作「冊封」。當年中國冊封琉球使團人數龐大,常有四五百人,包括通譯、文書、佛道教僧侶、醫生、畫師、琴師、廚師、工匠、船員水手等各方面出色的人才。


  現在衝繩的首裡城紅牆金瓦,漫步其中幾乎不用過多的說明就可以感覺到建築風格上濃烈的中國特色。這裡有點像微縮版的紫禁城,但在細節處,還是能看到許多受大和建築的影響。當年冊封琉球君王的大典在首裡城的正殿舉行。首裡城有太多和中國歷史的遙相呼應感,無法一一細數,仿佛撥開時間的迷霧,發覺某些我們熟悉的東西在多年以前漂洋過海,被好好地傳承至今,甚至是我們遺忘掉的碎片再次被尋回,有種來自血脈深處的悸動。

  而在這裡比較有趣的就是琉球點心下午茶體驗了。隨著參觀路線,進入正殿之前會經過「書院」和「鎖之間」,是國王執行日常政務和王子休息的居所。下午茶需要300日元,可以品嘗三種琉球傳統點心、茶水,有工作人員提供講解和介紹圖冊。點心都是曾經招待過冊封使團,最初從福建傳入的中式點心,配合中國風的茉莉花茶。盛放茶點使用的琉球漆器曾是琉球國王室的專用品,是當時進貢中國、日本的主要貢品。午後的陽光正好,和煦的光線從和風敞開式的庭院裡灑入屋內,來自四海的遊客聚在一起,氣氛輕鬆愉悅。


  衝繩的首府那霸城內和琉球首裡城則不同,這裡很適合步行參觀,四季溫暖。從首裡城出來後,可以去附近的金城町石疊道走走。石疊道於1522年建成,由琉球當地的石灰巖鋪建,在二戰時幸運地免於戰火,至今石疊兩側保留了舊時衝繩風貌,被選入「日本道路百選」之一。在購物街國際通的附近,有一座蔡溫橋,是為了紀念琉球國三司官蔡溫而建。三司官是琉球國最高的行政職位,相當於當時明朝的丞相。這位三司官的家族來自福建,是1392年朱元璋賜給琉球國「閩人善操舟者36姓」中的最著名的蔡姓。現在衝繩也生活著當時36 姓閩人後裔,現任的衝繩縣知事仲井真弘多也是蔡溫的後裔。

  很多人來這裡都會注意到衝繩家家戶戶的院牆、房頂上立著的獅子。它們的樣子和中國獅子有些接近,不過材質更多變,石材、陶土的都有,顏色和姿態似乎更活潑幾分。衝繩人對獅子能夠驅邪的信奉最初自中國傳入,各地還盛行著「獅子舞」。通常在舊曆6月至8月的豐年祭祀活動,以及舊曆盂蘭盆節的節日上進行表演。這樣的風俗習慣很直接的告訴我們他們和中國的非一般的關係了。

  在那霸散步逛累了,則可以去喝杯咖啡,或者乾脆直接去吃琉球料理,出名的衝繩蕎麥麵、苦瓜炒豆腐,都和福建菜有淵源,美味又獨特。喜歡喝酒的話,衝繩的泡盛酒是日本最古老的蒸餾酒,清爽而醇芳。有一些琉球料理店,還有提供三味線和衝繩民謠的表演。歌者很隨意地坐在客人身邊唱歌,很是親近。


  在衝繩你能明顯的感覺到,當地人對於琉球王國的歷史很不了解,但從日本1879年吞併琉球,二戰時衝繩成為本土唯一經受美軍登陸戰火的歷史,則相對敏感。尤其二戰時衝繩平民死傷慘重,一部分死於炮火,更多的是死於集體自殺。這片土地在百年裡經歷了主權的變化,戰火侵襲,和近30年的美國管理,一度在日本被邊緣化,但終又因獨特的文化和強大的心境所支撐了下來,所以很多本土的日本旅遊者喜歡來到這裡度假和放鬆,把一切不愉快都忘掉,然後再跑回大城市裡打拼。在這裡,可以重新定義自己的觀念,喚醒埋藏在心底深處的自我。


納禧茶空間‍雲南、原創、手工、自然、 純美、是我們的關

鍵詞!

感謝關注納禧銀茶器。圖文摘自網絡,經納禧精編整理,公益分享。

納禧茶空間雲南、原創、手工、自然、 純美、是我們的關鍵詞!

關注我們:

1.點擊標題下的藍色字體「納禧銀茶器」添加關注

2.搜索微信公

眾號「納禧銀茶器」或微信號「naxiycq」

3.保存圖片「納禧二維碼」→回到微信選擇「掃一掃」→點擊右上角「相冊」→選擇已保存的二維碼→掃描


納禧茶空間地址:昆明市滇緬大道昆建路5號108智庫空間A棟5樓

葉璽茶莊地址:昆明市雄達茶城易武路17號

納禧茶生活館:昆明市金星小區苑東巷23號

點擊下方藍色字體「閱讀原文」,即可進入納禧微官網!

相關焦點

  • 商丘處處留下包公深深印跡
    巡察古城賑民鍘奸 豫劇傳承包公精神商丘處處留下包公深深印跡探尋包公足跡,聆聽包公故事,弘揚包公文化,傳承包公精神。
  • 深圳龍崗印跡攝影作品展在紅立方公共藝術館開展
    圖為龍崗印跡攝影作品展現場。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來臨之際,為全面展現深圳龍崗區建區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以及扶貧攻堅取得的實效,8月6日,由中共深圳市龍崗區委宣傳部舉辦「龍崗印跡攝影作品展」在龍崗區紅立方公共藝術館開展。
  • 寧波:抗戰印跡遍布浙東大地 暑假帶孩子追尋紅色印跡
    一幅幅生動的圖片、一份份珍貴的文件、一件件斑駁的兵器、一座座安靜的院落,崢嶸歲月給寧波留下了珍貴印跡,市委黨史研究室普查結果顯示,寧波共有抗戰遺址165個,超過了全市革命遺址總數的三分之一。  「這些紅色印跡值得一看。」市委黨史研究室的工作人員不遺餘力地吆喝著,在他們看來,這些紅色印跡值得大人帶上孩子一起去觸摸。  被稱為「浙東小延安」的梁弄,弄堂彎彎,流水潺潺。
  • 博物館(紀念館)聽改革故事: 洞頭紅色印跡館 尋訪海島紅色印跡
    博物館(紀念館)聽改革故事: 洞頭紅色印跡館 尋訪海島紅色印跡2018年08月30日 14:44:21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時光如水,日月如梭。四十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滄海一粟,但對洞頭來說,卻經歷了滄海桑田的巨變。
  • 打卡「深圳印跡」 留下創意種子
    上圖:「深圳印跡——藝術文創在深圳」展在關山月美術館舉行。 下圖:觀眾在打卡點留下屬於自己的「深圳印跡」。 【深圳商報訊】(記者 梁瑛)作為首個聚焦深圳藝術文創的大型展覽,「深圳印跡——藝術文創在深圳」展覽開幕式1月5日在關山月美術館舉行。136件文創作品,不僅記載了深圳文創藝術發展的歷史,同時也記錄了深圳文化藝術事業的脈絡,從相對單一的文創表達到多樣豐富的文創形式,觀眾可以從這些創意四射的作品中,感受到深圳創新的城市形象和氣質。
  • 火山草原上的文明印跡
    蒼茫火山草原留下了遠古先民深深的印跡和古代北方遊牧民族活動的足跡。這裡一幅幅粗獷、雋永的古巖畫,與蒙古高原、西伯利亞的多幅巖畫,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悠久的文化歷史初冬的第一場雪,飄飄搖搖,紛紛揚揚。這裡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的巖畫,風格獨特、內涵豐富,是先民留在這片草原的文明印跡。」察右後旗文物管理所馬世宏說。察右後旗自古為北方遊牧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各民族在此交往、交流、融合。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這裡先後為葷粥、鬼方、獫狁等氏族部落遊牧、狩獵屬地,戰國時期為匈奴屬地。秦漢時期,這裡屬雁門郡。北魏初期這裡為鮮卑遊牧地,為拓跋珪所轄。
  • 致敬2020 | 亭城「火焰藍」的奮進印跡
    致敬 2020 | 亭城「火焰藍」的奮進印跡 2020-12-30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梳理40年深圳文創歷史,這些作品留下「深圳印跡」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梁瑛 實習生 丁凡作為首個聚焦深圳藝術文創的大型展覽,「深圳印跡——藝術文創在深圳」展覽開幕式1月5日在關山月美術館舉行。爆款文創需要更貼近大眾需求充滿80年代感的磁帶封面化身充電寶,設計師自創IP變身異形地毯,打上了美術館LG的雨傘完成愛心傳遞……每一件文創產品背後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2021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關山月美術館準備了神秘的新年禮物和祝福送給前41位前來觀展的市民,以藝術的名義,種下一顆文化創意種子。
  • 日本水泥路面驚現青蛙印跡 網友:發生了什麼?
    近日,一張水泥路面出現清晰青蛙印跡的照片在網絡上走紅,引來網友紛紛猜測,到底發生了什麼?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日本一條人行道水泥路面竟然出現了疑似青蛙形狀的印跡,有好奇的網友拍照之後上傳到網絡,迅速走紅,並引來超過6萬名網友討論其成因。這隻青蛙究竟遭遇了什麼?為什麼會留下這個印記?
  • 麥積山石窟,在斑駁的印跡中尋找那久遠的故事
    歷史的天空飄落了多少印跡我們無從知曉亦無處找尋這是人類的無奈亦是我們文明的悲憐而麥積山卻讓我們領略了那段古老的時光……眾所周知,河西走廊藏著太多中國歷史發展的印跡,而在這些印跡中,麥積山無異是最富盛名的,因為它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前後經歷了1600多年,它的存在,讓我超乎尋常的痴迷。
  • 文化|《零陵古城區歷史文化印跡》結題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22日訊(通訊員 楊中瑜)5月19日,《零陵古城區歷史文化印跡》結題評審會在湖南科技學院舉行。與會專家對課題成果進行了點評,並一致同意結題。《零陵古城區歷史文化印跡》是零陵區《加強縣區檔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縣區檔案管理公共服務水平》總課題的三個子課題之一,自2018年6月啟動,歷時11個月。
  • 散文|陳佳:牛漢帶有印跡的詩——《慰問》中的「淚」
    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便是帶有時代「印跡」的詩——牛漢的《慰問》。這些「號碼」和審查留下的「批語」等,使得這些詩集帶有了那個時代的印跡。據劉福春介紹,帶有那個「時代印跡」的詩集,不只是包括詩人們被抄走的詩集,很多圖書館也把這些詩人們的作品劃入「另類」,蓋上「內部參考/不準外借」的藍色印章,劉福春見到的有冀汸的《喜日》、羅洛的《春天來了》、魯藜的《紅旗手》等。
  • 兩位老杭州合著《西湖印跡》,挖出我們不知道的西湖故事
    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的《西湖印跡》一書亮相上海書展中心,它由由商務印書館杭州分館策劃出版,是一本深度挖掘西湖影像的文化傳記。兩位作者——國家一級作家孫昌建和攝影家於廣明,與讀者探討了如何用文字和鏡頭來講述一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
  • 冬天的早晨,寒意深深
    冬天的早晨,寒意深深。農院裡走出,勤勞的鄉親。迎著寒風,開始一天的忙奔。冬天的早晨,寒意深深。樹上如玉花綻放,屋頂如鍍了白銀。輕紗似的薄霧,低飛地仙雲。冬天的早晨,寒意深深。冷風撲面,好似點點銀針。潺潺流水異常平靜,再也不用淌奔。
  • 《零陵古城區的歷史印跡》檔案課題研究正式啟動
    紅網時刻7月5日訊(零陵分站記者 楊錦 通訊員 周勝)7月3日,《零陵古城區的歷史印跡》檔案課題研究啟動會在湖南科技學院召開。永州市零陵區委常委、區委辦主任彭江輝和湖南科技學院的專家教授蒞臨會場給予指導。   零陵是永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區域,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旅資源。
  • 湖南科技學院與零陵區協同開展「零陵古城區歷史印跡」專題調研
    本網訊  為充分挖掘零陵歷史文化資源,推進零陵文化旅遊產業發展,7月3日上午,湖南科技學院與零陵區政府協同召開「零陵古城區的歷史印跡」專題調研會。會上,陳仲庚根據《零陵古城區的歷史印跡》課題研究工作方案,明確了課題調研任務、調研內容、調研方法以及人員分工。他指出,本次調研內容主要包括零陵古城輪廓範圍、零陵古城政治文化古蹟、零陵古城生活商貿古蹟以及柳子街-愚溪古蹟等四個方面。針對研究內容,重點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調研的認識問題,二是調研分工配合問題,三是調研方法和要求問題。
  • 廈門立體方成建築設計「印跡」創意園作品
    而印華地磚廠,對廈門來說具有非凡的意義,它作為 「 特區第一家外資企業 」、且創辦人陳應登是 「 特區投資第一人 」,項目的改造對保留特區歷史印跡和傳承弘揚特區發祥地精神具有特殊的意義。飛機跑道 /設計團隊汲取養分,在充滿歷史回憶和對未來的憧憬之中找到了落腳點,1980街很好地承載了這一元素,整條商業街區的設計猶如飛機跑道,貫通東西,雨披的造型也延續這一設計理念,盡顯動感和視覺衝擊力。
  • 在榮耀中前行:九龍倉·西城天鑄入選《共和國地產印跡》之「2019...
    來源:中國房地產報近期,《共和國地產印跡》新書發布會暨2019中國好房子標準研討會在北京隆重舉行。而由中國房地產報社攜手作家出版社共同記錄的《共和國地產印跡》一書更是被稱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史的「史記之書」,旨在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輝煌成就,記錄了中國房地產行業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
  • 回顧倉山領事館,重溫歷史時代印跡
    回顧倉山領事館,重溫歷史時代印跡 在福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 曾在某個時間, 17個國家齊聚福州, 17種文明在此交匯, 你也許並不清楚這段歷史, 但他們留下的文明與印跡
  • 記憶南外灘|浦江印跡——小東門街道情景移動黨課濃縮街區歷史!
    記憶南外灘|浦江印跡——小東門街道情景移動黨課濃縮街區歷史!回溯歷史印跡,追尋初心力量,用牢記初心、勇擔使命實際行動,在新時代的「趕考路」上不斷交出優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