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知道,
在福州的倉山區,
這個面積不到一平方公裡的島嶼內,
曾承載過17個國家的車輪,
英美法荷葡……
1845年,
第一次鴉片戰爭打開了福州的大門,
隨著《南京條約》的籤訂,
中外交往逐漸增多,
不同國家的人來到這裡,
並留下了自己國家的印記,
其中變化最明顯的就是建築形式;
在倉山至今仍保留著英式、哥德式、
羅馬旋門式、東歐式及中西結合式的建築,
形成了倉山獨特的建築特色和區貌。
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看,
福州到底延續了哪些西方文明,
這些文明背後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英國領事館
英國領事館坐落於倉前山樂群路,
清靜幽雅的環境,
雙層歐式的建築,
讓英國文化不斷擴散,
影響著福州人們視野的同時,
也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但你以為英國剛打開福州大門,
就入住倉山了嗎?
NOnono!
圖片選自網絡
在這之前,
英國領事館入駐倉山之前還有一段小意外,
1844年7月,
英國駐福州首任領事來到福州,
最初只被準許在南臺鴨姆洲租賃民房辦公。
後幾經周折,
英國領事於1845年2月才遷到倉前山設館辦公,
此為各國在倉前山設駐領事館之肇始。
直到1845年6月,
倉前山領事館建成之後,
英國駐福州領事館才正式落地。
美國領事館
談起美國領事館,
可謂是一波三折,
從建立之初的動蕩年代,
仿佛就昭示著它的不穩定;
關於該領事館的歷史記載並不多,
只能從建築性質去推測它的存在形式。
圖片選自網絡
作為福州領事館保存最完好的一棟,
它不負盛名,
磚木結構兩層樓房,
外牆白色,
門窗高大,
採光通風條件極佳;
在清鹹豐四年,
美國首任駐福州領事顓士格立在此處走馬上任,
開始了中美文化交流的全新曆程。
民國時期開始,
美國領事館不斷發生改變,
在湖路建兩座洋樓作為館舍;
今天,
美國領事館已改為福州衛生學校圖書館,
員工宿舍也已改拆為學生宿舍。
法國領事館
不同於英美兩國領事館,
法國領事館有個十分驕傲的地理位置,
與天安鋪官山與天安堂對峙,
臨華惠成、富品德、力宣德、浦天壽五座洋樓,
還有王灼祖醫院、德士古煤油公司等。
妥妥的當年市中心繁華地帶啊。
圖片選自網絡
可想而知,
在當年寸土寸金的倉前山,
法國領事館的地位有多高。
館設大致保持法國建築風格,
室內環繞走廊,
內裝修考究。
直到現在,
該房也沒閒著,
被海軍部隊使用可謂物盡其值了吧!
一座花園
一條路
一叢花
一所房屋
一個車夫
都有詩意
……
這是1923年,
葉聖陶先生來訪倉山所留下的文字描述。
在歌頌倉山優美環境的同時,
也側面寫出了領事館歷史對福州的影響,
在福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
曾在某個時間,
17個國家齊聚福州,
17種文明在此交匯,
你也許並不清楚這段歷史,
但他們留下的文明與印跡,
值得人們去發現、去探訪。
鼓樓旅遊
倉山旅遊
晉安旅遊
福清旅遊
閩清旅遊
閩侯旅遊
永泰旅遊
馬尾旅遊
羅源旅遊
連江旅遊
三坊七巷
中國鼓嶺
福州市
美術館
福州市
博物館
榕圖
福州市
群眾藝術館
春種空間
鄉音最美
系鄉愁
福州市
圖書館
福州歌舞
劇院
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
福州閩劇
中心
暢遊榕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