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咖啡有逼格而豆漿不行?很有意思的一個問題。我自己很喜歡喝咖啡,不過不是覺得它有逼格,而是每天靠它續命。早上起來一杯黑咖或者拿鐵,上午就精神了,下午工作累了再來一杯手衝,換換腦子休息一會。如果要說咖啡更有逼格,我想應該是有這幾個方面的原因:1、大家對咖啡的了解還是不夠深咖啡在國內流行的時間不長,而且是從國外來的。這就造成了大家對於咖啡的了解不夠深。咖啡在國外流行很長時間了,早已經形成一種咖啡文化,雖說現在國內的咖啡氛圍也在慢慢開始形成,但畢竟還是不如國外的時間長。咖啡裡面能夠說道的門道有很多,就跟我們的茶文化一樣,有些東西講起來也玄乎的很。
由於不了解,這種神秘感就造成了大家覺得咖啡更有逼格一些。2、咖啡的價格在國內是偏高的不管是東南亞國家還是歐美國家,咖啡都是非常普通平常的一種飲品,平均的價格都會比國內的便宜。常泡咖啡館的朋友應該比較清楚,國內一杯普通的奶咖往往都在25元往上,不管是連鎖咖啡店還是一些小型的獨立咖啡館,有些特調咖啡還可以賣得更貴,一些本來就比較稀有的單品咖啡豆做出來的單品咖啡就更貴了。而國外的咖啡往往就是幾元十幾元一杯,在義大利早餐也就1歐到1歐半。反觀豆漿呢,貴的豆漿能買到5元一杯都叫做高價豆漿了(也可能是我孤陋寡聞,我買的豆漿都是2元一杯的)由於貴,心理上大家就會覺得貴的東西更高級一些~3、咖啡出現的環境往往比較高級都是飲料而已,但是說起豆漿,往往就是跟路邊攤、早點攤聯繫到一起,煙火味特別濃還很接地氣。
而咖啡,往往跟小資情調聯繫到一起,這跟它出現的場合有關:往往咖啡館都是裝修得很有特色,拿來製作咖啡、裝咖啡的器具、容器都是有選擇的。4、咖啡能玩出花,豆漿好像還沒見人這麼玩如果豆漿也能夠像咖啡一樣玩出花,玩出境界,玩出文化,那豆漿也能夠有逼格。在我的印象中,豆漿永遠都是那個味道,它沒法讓人品出花香果香,也沒有人去給豆漿來個杯測:哪種豆子更適合做豆漿。當然,這很有可能是由豆子本身決定的:咖啡豆不同產區、不同處理方式、烘焙深淺、製作器具不一樣都能對最後的那杯咖啡口感產生影響,但是大豆,是不是天生不足呢?這個我不懂,歡迎懂的朋友來說~烘焙程度不同的咖啡豆:不過,儘管這麼說,沒有必要覺得咖啡多高級,它就是個玩法比豆漿多點的飲料而已~以上,就是我對為什麼咖啡比豆漿更有逼格的個人看法,歡迎大家積極討論~
愛生活愛美食,希望用淺顯的語言跟大家聊烘焙的那些事兒。關注我,獲取更多有趣的烘焙知識和免費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