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與道、道家和道教的關係,你知道嗎?

2020-12-17 行走的香道師

大家好,我是行走的香道師小琳,很高興能在這裡分享我在學習香道和《道德經》的感悟,以及如何從《道德經》更高的層次去詮釋香道,希望與朋友們多分享,多交流,共同學習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普通大眾對於《道德經》、道教以及道家之間的關係都不太了解,甚至會產生一些的誤解,例如:《道德經》是道教的經典?道教和道家就是一回事,道這一說法來自於《道德經》等問題,在講解這個問題之前,我也百度查閱了一些資料,後來發現說法各有不同。但為了以防我們把一個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我還是按照我的老師的分享,用最精簡的語言進行歸納。知識只是讓我們理解它,而我們要透過知識去理解它背後的智慧以及運用才是更重要的,不是嗎?

中國人朗朗上口的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是從電影道士口中傳出來的,但其實上,道這一說法,在軒轅黃帝之前就有了。資料顯示軒轅黃帝是五帝之首,在此之前也有很多的古老先賢,他們當時生存需求都直接來自於大自然,所以對天地充滿了敬畏和感恩之心,於此同時,他們也很重視天人合一的理念,如何修身養性,所以在那個時期,就有「道」這一概念。

道家

中國人只要提到神仙,腦海中想到的就是「太上老君」的形象,鶴髮長鬚,白衣飄飄,自帶仙氣,擁有無上的智慧。了悟宇宙的真理實相、天人合一修養身心的人,我們稱他們為「道家」。臺灣的蔡志忠在梁冬的《生命》採訪實錄中,對道家有更深度的理解。

儒家是人與人的關係,道家是人與自然的關係,禪宗佛學是人與心的關係。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智,儒家的最高境界是仁。

孔子一直勸我們邦有道則骨,邦無道則隱。就是說:道家源自於黃老之術,所有全中國最厲害最高的全部都是道家。道家就是當天下太平他就隱,天下大亂他才出來,出來以後做完事,他不居功,功成身退,就像範蠡,當越王勾踐打敗了吳王夫差,他就一定要走,越王勾踐還不放他走,他就寫了信他就走了,他還寫了一封信給文仲,他說「狡兔死 走狗烹,鳥盡弓藏」,所以所有的道家都是因為自信心太強,他不需要依靠權貴去過不一樣的生活。

道家最大的代表就是老子,其實人可以照著自己的方式生活,生活並沒有那麼艱難,因為我們總是一粟一飯,就是一塊三尺地,兩個饅頭就可以過一天啦,不需要為了多餘的錢財或是美食,去委屈自己的心智,去過不是那麼如意的生活,你上面有領導,下面有下屬,也許那個是比較不像自己的。一般人都很容易了解儒家,一般人比較不容易了解道家,道家思想看輕了名利權貴,道家是做自己是第一目標。

道教

道教的創始人是張道陵天師,創立於東漢未年,公元153—186年間距今1800餘年。而他尊奉老子為道教教主,尊稱為太上老君。但實際上,他與老子並不是在同一個時代,他們之間相差了整整七百年。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在老子的生命中,他並沒有創造道教,《道德經》也非宗教經典。

而我們印象中的道士都是怎麼樣的呢?估計就是經常施展法術、降妖除魔吧,大眾對於道士固有的印象也成為現在道教想要轉型的一大障礙,畢竟每逢過年時,真的很多的法事找上門,這也成為支撐道觀的一大收入啊。

在2019年的3月,我應邀前往山東與一位道家的師兄分享香道,其實他們也想要打破局面,但道教本來就小眾,與大眾結緣的機緣較少,所以想要扭轉大眾對於道教的印象,還需要跟上時代的潮流,運用自媒體、中國其他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方式。

道德經

《道德經》一書現在已經成為一些學校的參考教材,並且在全球印刷出版書籍位例於第一,德國的前總統提倡德國每個家庭應該至少擁有一本《道德經》,在這個時代學習中國偉大的高等智慧。

反而是在中國,還有很多人沒有研習過《道德經》,那我們真的就錯過了老祖宗留下的最珍貴的財富。

《道德經》一書是老子寫的,他出生於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陽,諡號聃,又稱李耳,曾做過周朝管理藏書的官員,是中國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道」這一概念在老子之前就有了,但老子最偉大的功績是他通過自己對宇宙真理的觀察,生命實相的體悟,把道與德詳細具體的寫出來了。

《道德經》一書與宗教無關,它並不是玄學,也不是心理學和科學,它越超了科學和心理學。書中的一切完全是可以用科學來進行佐證的。它是一本書高等智慧的書,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是我們生命中的燈塔,帶領我們實現生命真正的意義。

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客觀的方法,從《道德經》中拿到你想要的成果,協助你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所以,通過以上的描述,你已經了解他們四者間的關係嗎?你,是否有興趣與我一起研習《道德經》,做一名內心安定平和,擁有和諧生命意義的人呢?

相關焦點

  • 《道德經》道生萬物是什麼意思?與道教是什麼關係?
    圖片源於網絡這句話出字老子(李耳)的《道德經》。老子生前擔任圖書管理員,這為他後期辯證思想的誕生提供了客觀環境條件。相傳老子在本該頤養天年時期出關往西,具體去了哪裡沒人知道,但是在途中被守關的人攔下寫了《道德經》後順利獲得許可得以出關。可見當時有不少人欽佩老子的學問的。《道德經》與道教的關係?這裡需要明確一點,老子的《道德經》和道教本沒有太大關聯,是後人建立道教把《道德經》作為了道經。
  • 河南老君山是道教的發源地嗎?道教和道家是一回事兒嗎?
    我們知道,李聃是道家的創始人物之一,被世人尊稱為老子,著述《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著作,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道家思想是中國哲學的核心思想之一,影響中國人心理、性格、思想幾千年。道教是中國本土傳統宗教,是中國流傳上千年的宗教,也是目前中國主要的宗教之一,在中國影響巨大。
  • 《道德經》:道家之「道」能說清楚一點嗎?
    道家代表作《道德經》開篇第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就把許多人繞進去了,雲裡霧裡,分辨不清。第一章結尾又說「玄之又玄」更是令人摸不著頭腦,作者究竟是要說什麼?就是故弄玄虛嗎?其實不然。《道德經》所要說的「道」其實就是一個抽象概念,它是對天地萬物發展規律的總結,是天地萬物都要走的一條道路。
  • 你所不知道的《道德經》一,哲學與道學
    你沒有聽錯,是:道學!我對於道學的粗淺印象,停留在高中時,魯迅所談的道學先生。以為就是一些高喊著道德說教,冷酷的約束人思想的偽君子的齷齪伎倆。然而二十年後,我才知道,那時的我是多麼的熱血,多麼的單純。年輕人的世界非黑即白,非冷即熱。幾千年來,盡皆如是。無可批駁,亦無可辯駁,唯有莞爾一笑。 那麼,要說明白『道學』,卻非易事。
  • 探訪武漢市唯一的道觀長春觀,解密信奉道德和神仙的本土宗教道教
    老子在《道德經》第一章有這樣一句話:"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大概意思是: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一個大門都能讓人感受到此觀的高深莫測,這創建道觀的人也絕非泛泛之輩。元朝時道教全真派著名代表人物丘處機在此進行過修煉和傳教,於是道觀就以丘處機的道號「長春子」進行了命名,叫「長春觀」。
  • 中國哲學簡史:談三教九流,道家與道教的區別
    儒教,儒教是宗教嗎?我第一次接觸三教九流這個詞的時候就有此疑問,後來我查了資料,儒教不是宗教,什麼是宗教?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這樣解釋到:迷信,教條,儀式,組織,具有這些特點是宗教。很明顯,我們都知道儒教並非宗教,儒教是人們因崇尚「儒家思想」,為了與崇尚黃老列莊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區分,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
  • 玄學與道教的關係,你知道嗎?
    道教的體系形成道教是我們中國本土唯一的具備強大影響力的宗教組織,它始成於東漢末年,由張道凌於川渝地區始創正一盟威道,在青城山和龍虎山開設道統,魏晉南北朝時期葛洪於茅山成立茅山宗,上清祖師楊羲得南嶽夫人魏華存授《上清大洞真經》等天書玉冊傳承上清派,葛巢南傳《洞玄靈寶部經》傳承靈寶派
  • 《道德經》的世界性
    近世以來,西方各國爭相從中國道家典籍中尋找民族持續發展的智慧動力,譯介和研究老子思想已經成為國際漢學界的一種風尚,學術界甚至把《道德經》翻譯和研究成果的多寡看作是衡量一個國家漢學研究是否發達的重要標準之一。《道德經》是被譯介得最多的中國典籍,據統計,已經被譯為73種語言文字,凡數千種,其在英語世界的發行量僅次於《聖經》和《薄伽梵歌》。
  • 《道經》加《德經》,等於《道德經》,何為「道」,何為「德」
    提起《道德經》,那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是老子為我們留下的一部經典的哲學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源頭,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部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而發布的最多的文化名著。
  • 訪泰國北部道家養生花園:學員別墅放《道德經》
    祖籍中國潮州惠來縣的泰國道家園主謝明德出生於曼谷,是第三代華裔。他在泰國清邁創辦的這家泰國獨一無二的道家養身花園經營十五年來,前來學習的外國人絡繹不絕,尤其是歐洲、美國等地的老外徒弟越來越多,僅培養的師傅也有數千人。
  • 老子:去除神秘色彩和道德勸誡的《道德經》講什麼?
    關於道家老子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句話的理解,網上的解讀基本分兩種傾向。要麼從道德勸誡層面上看,認為是教做人做事不可過滿,大體是往中庸之道上靠。要麼就是神秘化裡面的涵義,往讖語的方向走,就猶如神秘化老子出函谷關這個「移民」行為一樣。
  • 太上老君:張天師推老子為道教始祖,被黃帝封為:道德天尊
    真正懂得老子文化的人都知道,老子的學說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形成,是以自然法則為根本的人文主義精神的學說。而道教的歷史不過兩千年,在漢朝的時候,張道陵在四川創立,以「道」為最高信仰,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更早神仙方術衍化形成。
  • 道教:與道有緣的人,身上往往具有這三個特徵,你有嗎?
    道教是我國固有的傳統宗教,自東漢時期張道陵創立,至今已有一千八百餘年來的歷史了。道教承襲了黃老道家思想,以「道」作為核心信仰。在數千年的封建時代,道教與儒、釋三足鼎立,共同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 老外自稱精通中國道教修仙和道家哲學,號稱師承北京「白雲觀」!
    近日,有老外在國外網絡平臺發帖稱,他自稱精通中國道教修仙和道家哲學,開貼回答國外網友的問題。他叫羅伯特·庫恩斯,是加拿大人,在加拿大和亞洲的不同道教師父那裡學習道家藝術已經有十多年了。羅伯特·庫恩斯稱,他的大師父楊海,師從80代未和90年代北京白雲觀的首席道教大師曹真人。他還學習了其他幾門道學,並研究了道教經典中有關禪修的全部內容。他個人則閱讀和翻譯了很多文獻,在一些雜誌上有發表過文章,包括《眾妙之門》道家雜誌、《復氰》雜誌、《學者聖人》在線道學雜誌等等。
  • 道家哲學和基本觀點
    道家哲學和基本觀點古代道家是一種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時代,道家用「道」來探究自然、社會、人生之間的關係。道家提倡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道家思想是無所不能、永恆不滅,有辯證法因素和無神論傾向。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統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
  • 我國道教四大名山,你知道分別供奉的是哪位祖師嗎?
    說到道教,那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本土和傳統宗教,中華文明傳來的寶物,以「道」為最高信仰,作為與中華民族密切相關的存在,從舊時代開始就有記載,在周秦兩漢時代逐漸形成了規模,中國歷代不同的地區 許多名山大川被冠以「道教名山」稱號,我國現在公認的道教名山有四川省青城山、湖北省武當山、安徽省齊雲山
  • 道教起源於道家嗎?有哪些代表人物?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何影響
    先秦時期的道家與儒家思想,在百家爭鳴的時代,都屬於傳統文化思想的主流,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儒家逐漸走向主流,而道家思想衰退或消失嗎?其實道家思想一直很活躍並影響深遠,後來被佛道儒三家消化應用。一、道教的起源東漢張道陵創教以前,只有道家而無道教但道教的思想萌芽早已潛伏在道家諸子之內,後來才逐漸得到發展。自從道教產生以後,有人認為它的繼承人永遠斷絕了嗎?其實不然。
  • 老子的道德經中所理解的道,與孔子的理解截然不同
    在中國古代哲人心目中,最重要的東西可能要數「道」。早在2500多年前,老子就在苦苦思索「道」的含義,《老子》(即《道德經》中關於「道」的論述,就是他思考的結晶。幾乎與老子同時的孔子,也在孜孜追求「道「。他認為,「道」是人們一刻也不能離開的東西 ,如果早晨明白了道,晚上去死都可以,他還決心用生命來捍衛它。所以,略後於孔子的墨子說:「儒者以為道教。」國即儒家是以「道」進行教化的。
  • 道家都有哪些代表人物?道教與道家思想有什麼區別與聯繫
    早在戰國時代,黃老學派就已經把黃帝、老子結合成一個體系,道家的發展與傳承中主要有老子、莊子與列子等代表人物,漢代出現的道教是繼承道家思想發展起來!3、莊子莊子姓莊名周,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莊子在哲學上,繼承發展了老子的思想,認為道是客觀真實的存在,把道視為宇宙萬物的本源。
  • 《道德經》揭示人生成功的秘密!
    柔弱不爭是道教修養自我,處世生活的教義,太上老子從對自然界的觀察思考和分析中,深刻闡述了「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和「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的道理。所以「道」以柔弱為用,道教徒信道學道,以柔弱的教義思想規範和修持自己,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