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品詩賞析》春天第2回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出自《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詩文的意思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低垂,同湖面上連成一片。幾隻春鶯爭相飛往向陽的樹木,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築巢銜泥。紛繁的花朵漸漸開放使人眼花繚亂,淺淺的青草剛剛夠上遮沒馬蹄。最愛的湖東美景百遊不厭,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一條白沙堤。
作者及寫作背景
作者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的刺史,在杭州上任的第二年春天,大地稍露些許春的氣息,他漫步在西湖湖堤上,面對早春的西湖景色,他不禁為西湖美景感染,興奮而作《錢塘湖春行》,這首詩描繪了西湖美麗春光和蓬勃生機,還體現了作者對春天西湖景色的心悅之情。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描繪西湖春天美景的名篇。這首詩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遊記,從孤山北面到湖東白沙提,詩人一路走來向人們告知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樹上春鶯爭鳴、春燕築巢銜泥、堤岸春花漸開,讓人們從中體會到西湖舒展的春裝,詩人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戀戀不捨地離去了。
全詩的主題是在「行」字上,緊扣「春行」二字描繪景物。首聯「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詩歌的第一句寫的是地點方位,第二句寫的是遠景,表達了作者對春日裡西湖的一種特有的感受,西湖春天多雨,使湖面快於岸堤齊平,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構成了一幅寧靜的水墨湖景。
頷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從靜到動,從全景的寫意到細節的工筆。先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頸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再寫俯瞰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百花還未到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奼紫嫣紅開遍,用「亂」字來形容。給人們生動地勾勒出早春氣息宜人的景象。
尾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可以總攬全湖之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餘興未闌。
感悟總結
本詩雖只有四句,但能讓人感受到濃鬱的春色和詩人對錢塘湖(西湖)景觀的讚美、喜悅之情。從孤山、賈亭的靜態遠景,到春鶯、春燕的動態景色,一靜一動體現出春天蘊含的蓬勃生機。亂花眯眼、草沒馬蹄的景色,體現了春天的盎然春意。全詩結構嚴密、語言流暢、生動自然,體現出通俗流暢的特點。詩人有著獨具慧眼的美學家的眼光,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賦予人們的這一人間天堂。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小夥伴們有沒有感覺到不一樣的西湖春色美景
不僅如此,詩人還善於把握景色特徵,運用最具表現力的語言加以描繪和渲染。本詩不只是歌頌春光爛漫時的美景,還為人們展現出一種充滿生機與希望的景象,令人心馳神往,嚮往無比。春天象徵著萬物複數,一切事物又要重新開始,對於小夥伴來說,春天就是一個新的起點,新的開端,迎接新一年的拼搏和生活。,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各位小夥伴們有不同的看法和描繪春色美景的詩句,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分享學習。下一回給大家分享其他詩人關於春天的詩文賞析,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歡迎關注、轉發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