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曠課偷懶,孔聖人氣得直接開罵,一句罵人話成常用「口頭禪」

2020-12-14 文學漫談

在我國古代,天下讀書人都把孔子奉為尊師,歷代皇帝來到孔聖人廟祭拜,都必須恭恭敬敬地下跪。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他培養出的三千優秀弟子,七十二賢人,就足以讓人敬佩。

春秋時期,一般人是沒有機會讀書的,只有王孫貴族的子女才能享受教育的權利,貧苦大眾哪有錢讀書。孔子是倡導教育的先鋒,他率先提出「有教無類」的學說,意思是不分身份貴賤,智慧高低,都應該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孔子為此廣招弟子,付諸實踐。他把自己的學問無私地教給學生們,對貴族和平民子弟,一視同仁,只要想學習,孔子都收為弟子。

孔子的學生五花八,年齡參差不齊,性格千差萬別。有聰明絕頂的弟子,也有反應愚鈍的弟子,有循規蹈矩的,也有離經叛道的,孔子對每個學生都了如指掌,都耐心地教導,指引他們走上人生正道。孔子的弟子多,難免有時候言論不當遭到孔子的訓誡,有的學生還提出一些鑽牛角尖的話問題,讓孔子也無言以對。

比如古人以孝為先,如果父母去世,兒子要在家守孝三年。孔子也恪守這樣的禮儀,也讓弟子們牢記在心。可是弟子宰予對此提出異議,認為守孝三年時間太長了,耽誤了多少事情,應該改為一年。孔子一聽就很生氣,但是宰予能言善辯,說出了很多無法反駁的理由,還舉了一些例子說明,連孔子都無言以對。可見宰予是個敢於發表自己觀點的學生,不拘泥於舊的規矩,敢於和老師辯論,屬於創新型的人才。

宰予還愛提出一些刁鑽古怪的問題,腦袋經常是天馬行空一般,有時孔子都得仔細思索一番才能解答。有一次宰予問老師,如果一個人掉進井裡,別人告訴一位君子,如果君子跳進去救人,他自己也出不來;如果不去救人,就違背了君子的作風,那君子應該去救人嗎?這個問題有點繞人,孔子也是拿這個徒弟沒有辦法,他盡想些與眾不同的問題,讓孔子也一臉茫然,思考一會才答道「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予思想活躍,愛耍小聰明,是弟子中很難管教的人。宰予的言論奇特,行為也是特立獨行。有一次宰予沒去上課,也沒告假,就讓宰予的同屋室友去找他,一看宰予還在呼呼睡大覺,讓他去上課,他說老師講的內容,他已經都學會了,沒必要再重聽一遍浪費精力。室友回去就實話實說,孔子一聽宰予不來上課是為了睡懶覺,頓時火冒三丈,直接開罵:「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意思是罵宰予會一點東西就驕傲,真是爛泥扶不上牆的廢物,要是這樣的學習態度,以後也不會有出息。

孔子實在是忍無可忍,才對弟子發脾氣。可是令孔子沒想到的是,宰予因為不盲從,敢於創新,竟入選「孔門十哲」之列,這也是孔子沒料到的事。就像現在老師對班裡最調皮搗蛋的學生不看好一樣,最後竟然有了大出息,也是讓老師打臉了。

這樣的劇情經常上演,所以老師不要因為發脾氣,就輕易給某一個學生下結論。有時候學習不好的學生走向社會後,是此一時彼一時,反倒得心應手,事業順風順水的。老人經常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孔子的弟子像宰予有出息的有很多,孔子與弟子之間的故事也很多。我們對宰予的故事了解不多,但對孔子批評宰予的這句話印象深刻,人們往往把不聽老師教導,固執己見的人,說成是「朽木不可雕也」,孔子也沒想到,過了兩千多年,這句罵人話卻成了常用口頭禪,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言。

我是文學漫談,多謝朋友們的持續關注,您的評論,點讚、分享、收藏是我前進最大的動力,請您繼續支持文學漫談,多謝!

相關焦點

  • 弟子曠課偷懶,孔聖人氣得直接開罵,一句罵人話成常用「口頭禪」
    他把自己的學問無私地教給學生們,對貴族和平民子弟,一視同仁,只要想學習,孔子都收為弟子。孔子的學生五花八,年齡參差不齊,性格千差萬別。有聰明絕頂的弟子,也有反應愚鈍的弟子,有循規蹈矩的,也有離經叛道的,孔子對每個學生都了如指掌,都耐心地教導,指引他們走上人生正道。
  • 孔子被弟子氣到罵人,罵人的話竟被千古傳頌,成了老師們的口頭禪
    值得一提的是,在孔子說過的話中,有一句罵人的經典句子,如今成了老師們罵學生時常用的一句。這句話就是「朽木不可雕也!」。這句話孔子是怎樣說出的呢?其中涉及到孔子和他的一個弟子宰予。宰予是一個愛說話愛思考的發散型人物,他經常敢想敢說敢質疑孔子,並且愛和老師辯論。所以孔子對這個學生是又愛又恨的。
  • 初中生最常用「罵人」口頭禪,臥了個槽太普通,第3個殺傷力太強
    在座的小夥伴們大家好呀,今天小編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初中生最常用的幾句「罵人」的口頭禪吧!說起初中生,真的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叛逆期,所以說他們的性格也會比較直一些,很容易碰到一件什麼事情就發脾氣!而對於他們來說,也是有幾個慣用的口頭禪,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吧!
  • 孔子被弟子氣到罵人,罵人的話竟被千古傳頌,成了老師們的口頭禪
    值得一提的是,在孔子說過的話中,有一句罵人的經典句子,如今成了老師們罵學生時常用的一句。這句話就是「朽木不可雕也!」。這句話孔子是怎樣說出的呢?其中涉及到孔子和他的一個弟子宰予。宰予是一個愛說話愛思考的發散型人物,他經常敢想敢說敢質疑孔子,並且愛和老師辯論。所以孔子對這個學生是又愛又恨的。
  • 孔子很生氣,罵了弟子一句髒話,2500年後,成老師最愛的口頭禪
    孔子很生氣,罵了弟子一句髒話,2500年後,成老師最愛的口頭禪 孔子很生氣,罵了弟子一句髒話,2500年後,成老師最愛的口頭禪 孔子是中國的第一個教育家,他的存在真正讓中國人有教無類,感受到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儒學教育貫穿始終,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一直影響著中國人
  • 盤點清末民初六位政壇大佬的罵人口頭禪,張作霖最粗俗
    永州總兵樊燮就被左宗棠毫不留情的唾罵過,為此樊燮還將左宗棠罵他的"忘八蛋、滾出去"六個大字刻成牌匾供在祖宗靈位牌匾,以為奇恥大辱。反正只要聽見左宗棠罵"忘八蛋"這三個字,就說明左帥是動了真氣了。從罵人這件事情來看,左宗棠是一個性情中人,心直口快,值得深交。
  • 髒話考|罵人是不對,但不知道別人在罵你就很尷尬了
    罵人的藝術,可謂博大精深。圖/《九品芝麻官》罵人未必用髒話,髒話也不一定用來罵人。文/曹吉利不久前有一則新聞,某地地鐵上的兩名乘客發生爭執,一人罵道:「你的孩子早晚得掉!」話音未落,孕婦把手中的保溫瓶甩向罵人者,砸得對方頭破血流。與以往不同,評論區中幾乎所有聲音都站在打人者一邊,紛紛指責罵人者太惡毒,不該把矛頭指向胎兒。
  • 孔子當年無意之間的一句「罵人話」,卻成了現在人們的「口頭禪」
    孔子當年無意之間的一句「罵人話」,卻成了現在人們的「口頭禪」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與教育家,他的思想直到今天還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和思想觀念,孔子思想的深度和廣度可見一斑了。大家都知道孔子的一生都在從事教育工作,他的學生人數達到了三千人之多,孔子講究因材施教,對這三千多個弟子的教育可以說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因為人與人的思想都不盡相同,這三千個學生之中,有性情溫順的當然也有一些思想比較另類的。
  • 孔子罵人的髒話,成為我們現在的口頭禪,你用這句話罵過人嗎
    就是這樣一位先賢,肯定也有生氣的時候,也有出口成髒的時候,當然,就像那句話說的一樣「流氓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氓有文化」,要是「文化人」流氓起來,也很可怕吧!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 孔子罵了一句髒話,流傳千年,卻成為現代人的口頭禪,是哪句呢?
    這句經典罵人的話,出自先賢聖人孔子之口。孔子所痛罵的人,是他的弟子宰予。自儒家思想開始普及至今,孔子的大名,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即便是小學課本裡出現的孔子,也是在教導孩子:「孔老夫子是一位謙謙君子,是一位聖人,同學們一定要立志成為他那樣的人。」
  • 孔子罵了一句髒話,流傳了千年,卻成為現代人的口頭禪
    孔子非常博學,對於教導人這方面他做得也是非常到位的,但是這樣的一個人被學生氣急的時候也是會說「髒話」的,他就因為自己的學生把自己氣急了,說了一句「髒話」,流傳了千年的時間,現如今也成了很多老師的口頭禪。
  • 孔子罵人的一句話,千年後卻成為老師們的口頭禪,你的老師說過沒
    文/某凡孔子罵人的一句話,千年後卻成為老師們的口頭禪,你的老師說過沒一提到孔子這個人,想必給大家的印象就是其孜孜不倦、因材施教的和藹形象,但是在我們印象中十分仁慈的孔子也曾經罵過人,而且他罵人的這句話,後來竟然成為了很多老師們的口頭禪,相信在座的各位讀者朋友們,你的老師也一定說過這句話!
  • 孔子留下三句罵人的髒話,一句反映現實,一句成為口頭禪
    按理說,孔子這樣的人應該不會罵人,但是他確實留下了三句罵人的髒話。其實這實在是世間有太多值得罵的事情了。不過孔子終究和一般人不一樣,即便是罵人,也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如同孔子說得一樣,很多年輕時候的壞人,變老之後成為了老壞人。這種情況實在是值得罵。
  • 孔子氣急敗壞,罵弟子的一句髒話,如今卻成為老師們的口頭禪
    而在很多的故事與典籍當中,對孔子的描述,都是那種溫文爾雅的形象,想來也是,作為文人先鋒,正面形象得包裝好,不然哪有弟子肯來心甘情願的交完學費後,還幫忙數錢,時不時問上一句:」老師,你看這張錢皺了些,要不我去換張新的來?「但是,就連孔子自己都曾說過一句話,小編我以前還用來當過QQ籤名,那就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孔子罵了弟子一句話,如今竟成老師的「口頭禪」,流傳上千年
    孔子罵了弟子一句話,如今竟成老師的「口頭禪」,流傳上千年要說起孔子,他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可以算得上是一個非常傳奇的人物,他是儒學思想的領頭羊,雖然他所提倡的儒家思想在當時並沒有成功,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的思想,而是轉而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了教育弟子當中
  • 盤點清末民初六位政壇大佬的罵人口頭禪,張作霖最粗俗
    永州總兵樊燮就被左宗棠毫不留情的唾罵過,為此樊燮還將左宗棠罵他的"忘八蛋、滾出去"六個大字刻成牌匾供在祖宗靈位牌匾,以為奇恥大辱。反正只要聽見左宗棠罵"忘八蛋"這三個字,就說明左帥是動了真氣了。從罵人這件事情來看,左宗棠是一個性情中人,心直口快,值得深交。
  • 孔子對弟子很生氣,罵他了一句不好聽的話,結果成了千古名言
    做老師的,如果不嚴格要求學生,那就是老師偷懶,沒有盡到人師的責任。一個好老師,一定是對學生嚴格要求的老師。這話不是小編杜撰的,而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示範給我們的。三千人,這個數字是相當可觀的,更何況,這三千多人中,名人就有七十二個,號稱「孔門七十二賢人」。能被稱得上「賢」,那在當時社會的影響力,不亞於現在的博士後、院士。這樣的教育成果,在幾千年的中國,恐怕也只有孔子一人了。
  • 平江話的罵人話
    ,不應提倡,但有時又不得已而為之,使「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特別是在對付該罵之人——那種下三爛之人、無恥之人、狠毒之人,不罵幾句似乎顯得有些滅好人志氣、長壞人威風。記憶中印象深刻的罵人故事似乎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痛罵王朗的那一個,竟至把個王朗罵得惡氣填胸、撞於馬下,當場一命嗚呼,而且還有後人作詩讚曰:「兵馬出西寨,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其罵人之威力實在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這是古人罵人的極高境界,今人恐怕只能望其項背。
  • 孔子說了一句「髒話」,流傳千年,成了我們今天老師們的口頭禪
    但萬萬沒有想到孔子也說過「髒話」,而他的一句「髒話」,流傳了千年,最後竟然成了至聖名言。那麼,這句「髒話」到底是什麼,孔子為什麼會說了這句「髒話」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歷史真相。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門下有3000弟子,培養出了72賢人,在我國更是首先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
  • 趣事:孔子隨口一句「髒話」竟成了後世師長前輩的口頭禪
    趣事:孔子隨口一句「髒話」竟成了後世師長前輩的口頭禪孔子上課幽默風趣,課堂氣氛輕鬆活潑,但他有時也很嚴肅。宰予,也是非常有才華的,言辭美好,說起話來娓娓動聽。起初,孔子很喜歡這個弟子,以為他一定很有出息。因此孔子非常重視他,經常會給這位學生答疑解惑,但是這位學生腦洞比較大,經常會問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有時候還會讓孔子非常生氣。比如,有一次,宰予問老師一個這樣的問題:「老師,一個有仁德的人,假如有人告訴他:『井裡頭有仁在那裡』,他應不應該跳到井裡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