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學英語有這5個誤區,學出來的多半是啞巴英語!

2020-12-25 口語俠

很多家長極為重視小孩子的英語學習,比如一味的強調小孩子的英語單詞量,某個物品用英語怎麼說等等。殊不知道這樣的學習方法是極其有害的,甚至可能導致小孩子學出來的就是啞巴英語。以下我們總結了5大誤區,家長們務必警惕。

誤區一:學英語就是背單詞。

很多家長認為,只要讓孩子多背單詞就能學好英語,這其實是一大誤區。孩子背了很多單詞並不意味著就能把英語學好,因為死背單詞,不會運用,不會用英語思維和表達,背再多單詞也沒用。而且,天天背單詞,會讓孩子感到英語學習機械、單調、乏味,甚至會喪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誤區二:學英語要從音標開始。

我國傳統的英語語音教學方法是音標教學,很多老師或家長在教孩子學英語時往往先教音標,其實這是學習英語的另一大誤區。在英美等英語國家,學校裡不教音標,而是從小要學拼讀規律(phonics)。一個英國小學生可以認上萬個單詞,靠的就是掌握了拼讀規律。英語是拼音文字,70%以上的英文單詞字母組合的發音有規律,如cake、make、take、wake等,只要掌握了這些拼讀規律,以後再見到類似的單詞自然就能拼讀出來,這叫拼讀規律教學或自然拼讀法。

誤區三:要學好英語必須大量做題。

要學好英語必須大量做題嗎?孩子們天天在做題,做了大量題,結果學好英語了嗎?這個問題值得反思。認為只有多做題才能學好英語,實際上是英語學習的一大誤區。做題是對學習效果的一種檢測,是一種應試行為,對提高考試成績和技巧的確有一定幫助,但對真正學好一門語言意義並不大。因為要真正學好一門語言,靠的是「積累」,沒有積累,沒有大量的語言輸入,不可能形成語感,不可能真正學好一門語言。

誤區四:聽寫時老師或家長說中文詞讓孩子寫英文詞,或者說英文詞讓孩子寫中文詞。

很多老師和家長在聽寫時說中文讓孩子寫英文詞,或者說英文讓孩子寫中文詞,這其實也是一大誤區。因為這種訓練方式實際上是讓孩子藉助母語來學英語,結果只能學到一些中國式英語。一個字或詞是什麼意思,取決於語境或上下文,脫離了語境或上下文,就沒有具體的意思。比如,漢語裡的「做」有很多個意思,在「做蛋糕」中是「製作」的意思,在「做買賣」中是「從事」的意思,在「做好事」中是「幹」的意思。如果老師或家長在聽寫時讓孩子寫出「做」的英文,那麼孩子應該寫make呢,還是do?如果孩子寫的是make,那應該算對還是錯呢?

那麼,兒童或者小孩子到底如何正確學習英語?

低齡兒童處在適應力最強、語言學習能力最強的時期,此時進行適當的英語啟蒙是必要的。對於孩子而言,真正的學習起源於興趣。因此,我們在引導孩子學英語時,要注意為其營造英語環境,努力激發孩子的主動性和想像力,使其愛上英語。

如何創設一個理想化的英語語言環境呢?有條件的可以為孩子聘請一位以英語為母語的外教甚至是保姆,送孩子去雙語幼兒園,甚至是送其去國外生活一段時間。條件不夠的則可以利用一些性價比高的app比如口語俠、italkii等等為孩子找一位在線外教,甚至家長英語好的自己也可以成為孩子的英語啟蒙教師。

此外,還可以讓孩子循序漸進地去看一些那些情節引人、活潑有趣、貼近兒童生活的英語視頻。比如:每天可以讓孩子看10分鐘左右的原汁原味英語節目;還可以在孩子起床、洗漱、吃早飯到走出家門這段時間或晚上睡覺前都可以播放英語錄音。自身具備一定英語水平的家長,可以經常和孩子用英語對話,乃至用英語交流思想。比如早晨醒來說morning,見了外公、外婆說聲Hi。愛清潔、講衛生,刷刷teeth、洗洗hand,face自己擦乾淨。一片bread、一杯milk、一個egg。換上dress、帶好cap、穿上shoes,one、two、three、four上學去。我們可以在家裡布置一些與英語有關的圖畫、標語等,營造出一種學英語的氣氛,使孩子感到始終處在一個英語氛圍中,這樣他就會自然而然地去說英語。

兒童學英語有一定的「沉默期」,家長切忌不切實際地期望孩子在看了一段時間的英語動畫片,學習了幾天的英語單詞就能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語言學習需要過程,從信息輸入到孩子的大腦中,並將信息輸出是要經過消化的,從聽到理解到能說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兒童學英語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興趣習慣和學習英語的優秀性格,教會他們怎樣成為一個自然、自信、流利的英語學習者。

相關焦點

  • 你還在學「啞巴英語」?是該想想法子教你怎麼說英語了
    有英語老師反映,上英語課是最消耗體力的,因為一節課三分之二的時間老師都在領讀單詞和詞彙,就如此上課的方式,有部分孩子還是不會讀,他們學的是「啞巴」英語,學習英語就是為了應付考試。平時也都是重視卷面成績,而忽略了口語和聽力,自己不會用英語表達,別人說的也聽不懂,只有一個心思就是刷題。這樣學英語,就算成績上去了,用處大嗎?
  • 英語學習:先學語法,還是先背單詞?英語想學好,不可速成
    你是否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學英語,從小學到大學,但無奈最終還是學成了「啞巴英語」?「啞巴英語」就是指代有的人學了英語許久,會聽會讀會寫,但卻偏偏不會說,講起英語來,結結巴巴,一口「中式英語」。很多除了為自己的一口「啞巴英語」感到自卑外,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也有許多的疑惑,比如:先學語法,還是先背單詞?教育君今天就來聊聊我們學習英語的誤區,以及如何去擺脫「啞巴英語」。
  • 英語,不是這樣學的!
    說著啞巴英語,啃著英語單詞,但英語絲毫沒有提升。為什麼不好呢?因為方法錯了。上好幾輩人流行的英語學習方法現在仍在使用,下面我們就這些誤區先說一下:刷題,背單詞,學語法。第一個誤區就是刷題。而且尤其是做某一種題目對英語水平的傷害尤其大,就是選擇題,因為選擇題你每一次做的時候有四個答案,其中三個都是錯誤的。你做的時候需要把四個答案都帶進去讀一遍,那麼你有3/4的時候讀的都是錯誤的答案。可以說3/4的時候給你的大腦都是一種負向的刺激,這個是非常危害的,很容易把人的腦子搞亂。
  • 為什麼我們學了那麼多年的英語最後還是啞巴英語?
    又到了深夜閒聊時間了,今天聽到一種學英語的現象覺得很有意思,媽媽問外教老師我的孩子已經學英語三個月了為什麼還是不會開口說英語這個外教老師就解釋說我們學任何一種語言都需要一定量的輸入,就像灌水瓶一樣,那麼我們沒有小孩子那樣的環境,要怎麼學習語言呢?
  • 中國人學英語容易學成「啞巴英語」?
    「啞巴英語」是指學習了幾年的英語,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但聽說能力很差或根本不會的情況。現實生活中不乏已經學英語十年以上,還是不會起碼的交流的人。我們觀察以中文為母語的英語學習者,特別是在中國的體制內學校,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一路走上來的學生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聽、說能力很弱。
  • 花一半以上的時間來學啞巴英語,我覺得用不著,是不是可以不學?
    英語都和我們的母語同等地位了,多少孩子為了學英語浪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多少有潛力的學生就因為英語不好,與好大學無緣。又有多少人學了啞巴英語,一輩子也沒有用的機會。全國人民花一半以上的時間學英語!問題是大學畢業後90%以上的人用不上英語。
  • 學了十幾年英語還學不會,我真懷疑自己是智障!英語寶典拯救你
    事實上,英語是世界上最容易學的語言,沒有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就對多個國家的語言進行了學習難度分級,英語被列為了最簡單的級別,完全可以3個月達到中級聽說,6個月達到流利,比學習漢語簡單幾十倍!為什麼如此簡單的英語,我們卻十幾年來都學不好?
  • 零基礎英語口語怎麼學?如何提升日常英語口語對話
    我在開始學英語口語的時候就走入了一個誤區,我的中學是在一個小鎮上讀的,英語老師的口語一直不標準,一張嘴仿佛就聽得出來一定是我們當地出來一個「洋大人」,方言味道極濃的。那時候學音標的時候不用對口唇,就跟著老師念,可想而知我的口語能爛到什麼程度了。這導致了我上大學的時候英語課上極度的自卑,一開口就惹得全班同學的嘲笑。
  • 學樂英語說 | 從零開始到600+人校區,她說教小孩子英語是件很有...
    她在英國讀碩士的時候,教過外國人學中文;回國後工作,做過培訓雅思、託福考試的老師,還在某個國際學校做過 A-Level 課程老師。這些工作經歷有一個共同點:她接觸到的,都是大年齡的孩子。而這也讓她深切地體會到,大年齡孩子的語言學習過程,真的很痛苦。
  • 聾子英語?啞巴英語?英語究竟該如何學?
    老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努力。學習了很多年的英語,為什麼還是聽不懂。其實,他們說的句子都很簡單,單詞全認識,語法全明白,寫出來都能看懂,那為什麼我們卻聽不懂呢?難道我們學習的是"假"英語?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大批教育工作者經過研究之後,似乎找到了答案。既然聽不懂,肯定是我們的聽的能力有問題。
  • 《英語,兒子「教」我學》新書首發儀式
    英語到底是什麼,學什麼,怎樣學?對於大多數中國孩子的家長來說,一直是個備受關注的話題。越來越多的70後、80後父母們,自己深受「啞巴英語」、「中式英語」之苦,所以特別重視孩子的英語教育。  英語教育(ELT=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其實是一門很專業的學科,也是一項很專業的事業,雖然在孩子英語成長過程中我們早晚要把孩子交給專業人士,但對專業性的判斷,以及對專業教學的配合,只有我們家長能夠承擔。在孩子的英語教育中,我們需要走出三個誤區:一是把英語當英語學,二是沒有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三是認為孩子應該像我們當年學英語那樣學英語。
  • 如何突破啞巴英語,提高英語口語水平?聰明的學生懂得這2個方法
    相信許多學習過英語的小夥伴,都知道要想說出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語口語並不容易,國內的許多學生,雖然英語考試筆試成績很好,但是口語水平卻很一般。在應試英語教育下,以考試為核心,許多學生最終學成了「啞巴英語」。
  • 其實學英語跟學語文是一樣的,讓孩子早點知道這個就好了!
    就算單詞全部背熟了,也很難做到像講母語那樣流利地講英語。在孩子學英語的入門階段,很多具體問題,比如家長們最關心的單詞不會讀、記不住的問題,都是因為沒有用學母語的方式來學英語——想想看,小孩子學說話的過程中,會忘記「媽媽」這個詞怎麼說嗎?存在「詞語記不住」的問題嗎?
  • 學不好英語?從娃娃抓起的瑞思Can Talk優化升級解決這個問題
    曾經做過3年高中文科班主任的我,至今記得當時班上很多學生別說英語表達能力了,就是英語考試成績都讓人很擔心。瑞典教育公司Education First出版的第六版《英語能力指標》,有一個數據讓我感到很沉重:在其收納的全部72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只排在第39位。深圳諮詢公司 CIConsulting 有報告顯示,中國大約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學習英語。
  • 零基礎到底要怎樣學英語?完全掌握學英語的方法和步驟
    否則你學起英語來總是力不從心,路徑不清,學了一段時間成績不見明顯提高,與別人比總是還差那麼遠,總是心中疑惑,英語到底要怎麼學?好多人都會問這個問題。難道幾歲小孩子也要從戰略高度重視學英語的方法和步驟?你這不是扯嗎?非也!小孩子學英語的方法和步驟當然由所教的老師掌控,所以有個具有戰略高度並熟練掌控它的老師有多麼重要!我零基礎學習英語,哪有什麼好的方法和步驟?學習別人的正確方法和步驟才是明智之舉!
  • 麵包英語:向啞巴英語說「不」
    後來,考慮到自己畢業於浙江大學英語專業的優勢,他開始嘗試負責管理外貿業務,平時收發郵件交流十分順暢,讓黃珺對自己的英語水平自信滿滿,在他看來,和國外客戶打交道不是難事。但直到一次需要和客戶進行電話溝通,他才發覺,面對真實語境下的口語交流時,自己一句流利的句子都說不上來。學了十多年英語,遇到老外卻張口結舌?其實,在當下中國傳統的教育環境裡,像黃珺這樣「啞巴」英語的現象並不少見。
  • 這樣的「英語閱讀」,不懼怕「啞巴英語」:poverty reduction
    這樣的「英語閱讀」,不懼怕「啞巴英語」:poverty reduction為什麼很多人:我英語「讀」了這麼多,結果還是「啞巴英語」?11月23日下午,貴州宣布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貴州所有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帽。上面的「閱讀」不叫「英語閱讀」,而是「中文翻譯」,而「英譯漢」是一門單獨的訓練科目,與「英語閱讀」是「理解」與「表達」的關係。
  • 如何避免「啞巴英語」大聲說出來
    一、多說要想說好英語口語,你必須要做到的就是多說。我們學習英文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方便和別人交流啊,如果你不去說,那麼你學習的只能是「啞巴英語」。三、模仿我們學習英語口語,有時只是簡單的把這個句子讀出來,但是外國人說話其實還有一定的語調、口語和發音等,所以,學習英語口語不妨從模仿開始,模仿他們的語調,語氣等,這樣你的都有才更地道。
  •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學不好英語?
    學習英語這件事,真的是太讓咱們中國人頭疼了, 我們從小學三年級就開設英語,設置有的從小學一年級就有英語課,一直到高考,一直到大學,這麼多年為什麼我們還沒有學好英語呢?1 是我們確實沒有語言環境,這個是主要的因素,語言這個東西是講究浸泡的,為什麼咱們的孩子從小都會和爸爸媽媽學說話,就是因為有語言環境,我們英語用的實在太少了,雙語的家庭在中國還是少之又少的。就單純靠一天一節或者兩節英語課,這種課時量是刺激不到孩子的語言思維的,而且課上又主要集中在做題上面了。
  • 我學英語十二年的歷程
    中學6年,大學4年,研究生兩年,算起來,我學英語已經12年了。但提英語,我就滿臉羞愧。雖說四、六級證書都拿到了,研究生學位英語考試也通過了,但實際上我口不能說,耳不能聽,筆不能寫。  當「聾子」,做「啞巴」,我自身當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頭腦僵化、虛榮、死要面子、學習目的太功利,這些毛病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