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這個不是海邊長大、又長期生活在帝都的人來說,這幾天在舟山普陀生活真是猶如在世外桃源,佛學院裡修養心性、海天佛國普陀山中向法師求教觀自在、私人海島上品佛茶
對於吃貨一枚的我來說,僅是每天變著花樣的各色海鮮就讓我心潮澎湃,從最有人氣的沈家門夜排檔到豪華海鮮大酒樓,再到地道的漁家樂,讓我見識到了舟山豐富的海產資源,也一掃浙江人在我心中溫婉秀氣的刻板印象,舟山人豪氣、直爽,招待起客人毫不含糊、喝起酒來也是豪情萬丈,一杯接著一杯。難怪張紀中在普陀桃花島拍攝《射鵰英雄傳》後會有這樣的感慨,「這個地方的人講義氣夠朋友,有大俠氣質。這裡的菜,因了這些人這片海,也就有了江湖味道。」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舟山由1390個島嶼組成,但就位於舟山群島東南部的普陀就有大大小小455個島嶼,這裡港灣眾多,航道縱橫,水深浪平,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天然深水良港。舟山也因此享有「東海魚倉」和「中國漁都」的美稱。
初到舟山普陀,你會感慨這裡的海水為何會如此渾濁,帶隊的陳導形象地稱之為「咖啡海」,殊不知這樣的海就是普陀盛產海鮮的本錢。東海暖流與黃海寒流在此交匯,加之又在長江入海口附近,淡水與海水交融,大量魚類貝類繁衍生息。有了大自然的饋贈,加上當地人對海鮮獨到的製作和烹飪工藝,才有了像聞名中外的家門海鮮夜排檔。如果說沈家門夜排檔是位風情搖曳的豔麗女子,海鮮大酒樓是錦衣玉食的大家閨秀,漁家樂就是樸實無華滿載情誼的鄰家大姐。
普陀有不少漁家樂,我們這次體驗的漁家樂位於朱家尖烏石塘,有個形象好聽的名字:東海漁嫂。
司機一路開到海邊,廣闊的海面上停泊著大大小小的漁船,清晰可見的黃褐色海水海邊的石階上還晾曬著魚乾,這可是最地道最下飯的菜餚。
沿著石徑一路往東海漁嫂家走,當地老漁民坐在小板凳上看著我們,大風大浪在他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皺紋。
正在洗衣的漁嫂身上帶著鮮豔的圍裙,著實醒目。
剛剛一位大姐處理過新鮮的螃蟹後剩下的蟹殼。
東海漁嫂家有個二層小樓和自家小院,穿過廳堂和小院,我直接來到了東海漁嫂家的廚房。一家人正在忙活著我們一行人的中午飯。
我們來到二樓的大開間,四面都是透明玻璃,不是用水泥,而是用木板圍著,隔著玻璃就可以遠眺大海,就是個超大的海景包房。一位鄰家小妹忙活著上菜,一道接著一道,每道菜都是份量十足,毫不含糊。先介紹幾道我超級愛吃的菜餚。
我的最愛辣炒小魷魚!
這裡的小魷魚絕對又鮮又嫩,配上微微的辣意,真是好吃到爆。
墨魚蛋炒雞蛋,別看簡單,這可是一道大補海鮮菜,富含蛋白質和膠原蛋白另外一道大愛的菜餚,有個奇特的名字「老鼠團」,是不是讓你浮想聯翩了!
別看其貌不揚,這可是普陀相當有名的小吃。
用紅薯粉揉成麵團,揪上一坨面,然後拿一根筷子,往中間一插,再把筷子抽出來,老鼠團就成型了。
味道那是相當不俗,有幾份咬緊,又帶著香甜的口感。
這是道創意菜,酸菜梭子蟹,又開胃又爽口。
左邊是清蒸比目魚,鮮、嫩、滑。
右邊是紅燒帶魚,可不要小瞧這舟山的帶魚,帶魚到處有,但有一批食客可是痴迷於這裡的帶魚。舟山帶魚個頭小,肉質卻是十分細滑,幾乎入口即化。
椒鹽皮皮蝦,這是老闆見我們吃完第一盤水煮皮皮蝦後,又貼心地加了一盤。
舟山人豪爽中還是透著股細膩。
美食怎麼能少得了當地美酒,沙姐又熱情地介紹起家鄉特色黃酒。
吃慣了日式蒲燒鰻魚,第一次吃到清蒸鰻魚,又是大大的驚豔
沒有鰻魚的腥味,配上蘸料,味道絕贊。
介紹過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幾道菜,接著介紹其他菜餚,也是色味俱佳。
清蒸梭子蟹,滿滿一大盤的蟹將軍一會就被消滅乾淨了!
蝦兵也上場了!
白灼辣螺。
沙姐吃辣螺的功底深厚,不用牙籤,一吸螺肉就出來,看得我們好生佩服。
爆炒海瓜子。
這裡魚的種類太多,我是光顧吃,名字也記不住了。
水煮皮皮蝦,各地人對皮皮蝦稱呼大不同,這裡人稱之為蝦蛄,還有叫富貴蝦、琵琶蝦等等。
吃著吃著海鮮,咋蹦出來一盤雞?
這可是當地的特色海鮮雞,普陀遍地海鮮,小魚小蝦都是餵雞的飼料吃起來口感也自然不同。
再上兩道其他的菜,一道炒年糕,又甜又香。
椒鹽小土豆,記得要帶皮吃!
趁著高師兄和沙姐還在較量酒力,我四處溜達了下。二層小樓也是用心裝扮,牆上掛著漁民畫。既可以在這裡用餐,也提供了幾間住宿的小屋,小屋裡也是漁家風味。
在二樓過道處發現了觀音像。海上人家的生活是危險而富有挑戰,大海給予豐厚物資的同時也常常變得很無情,一家人祈求著大慈大悲觀音保佑著出海打漁人的安全。
(來源:喜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