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在英國倫敦和中國北京,市民們都因為同一件事有點「鬧心」。但兩座城市給出的解決方案卻截然不同——
戳下面視頻看兩座城市應對這個難題時的迥異「畫風」~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今夏倫敦迎來酷暑,多條地鐵線路因沒裝冷氣、車廂內溫度飆升,甚至超過了40攝氏度。
大批乘客熱到快虛脫、犯暈,人們紛紛在網上投訴。
有英國網友忍不住質問道:「我們付了這麼高的票價,那(你們)都做了些什麼來改善這種難以忍受的乘車條件呢?」
然而,倫敦地鐵運營方給出回應卻是這樣的:「親愛的乘客,我們已經意識到車廂溫度問題並著手解決,裝有製冷空調的新列車將在2030年初投入使用。」
這個官方回應立刻引爆了網友的花式吐槽:「他說2030年就像在說下個禮拜似的。」
「大部分乘客到2030年都已經中暑而亡了吧。這種進度,萬歲!」
還有網友嘲諷:「我能理解中央線,因為我也是發現問題後再花12年才能解決。」
甚至有網友曬了張截圖:給自己手機日曆上設了個提醒,「2030年1月1日再去坐中央線地鐵,這之前我們不約」。
在地鐵運營方的推特主頁上,更有英國人直接喊話,學學中國速度:「2004年中國磁懸浮列車就已達到每小時430公裡,但在英國我們要等到2030年地鐵上才能有空調。」
英國《每日郵報》刊文稱,中央線上有70多輛車從1992年就開始「工作」了,這些「老鐵」車廂空間擁擠、窗戶狹小也是造成中央線「過熱」的原因。倫敦地鐵曾在2016年發放免費的水給民眾對抗車廂內的高溫,中央線列車也曾禁止車廂間通行,不過顯然沒有太大效果。
或許是巧合,在同樣酷暑難耐的北京,有乘客反應年代久遠的地鐵1號線今夏也進入了「蒸桑拿」模式。
參考視頻注意到,不少市民在北京地鐵官方微博下留言,反應稱1號線部分車廂空調製冷效果不佳,尤其早晚高峰期間,車廂內好似「蒸籠」。
對此,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於7月31日回應稱,空調製冷效果不佳是由於1號線建設時間較早,散熱條件較差,已責成有關部門制定改造方案並付諸實施,改造後的列車將於8月初上線運營試驗。
這樣的反應速度和解決方案,獲得了大批網友的肯定:「從這還是能看出中國速度,期待坐上涼快的新車。」
《紐約時報》曾在報導中稱讚,現在中國地鐵已成為世界範圍內線路建設速度最快、車站現代化程度較高、列車運行準點率較高的「潛力股」。
而比起設備完善的新建地鐵線路。北京地鐵1號線的確有些「年邁」了。作為新中國的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一期工程全長23.6公裡,共17個站,從1981年9月開始正式對外運營,現已兢兢業業運送乘客近37年。
其實,世界很多大城市的地鐵都面臨老化的問題,比如有著上百年歷史的紐約地鐵經常發生停電、延誤甚至脫軌事故。
2017年6月,紐約地鐵發生脫軌事故,數百名乘客被困。
在專業人士看來,各國地鐵運營機構應投入更多資金和人力,儘快改造老舊設施。當然,不少問題難以一朝一夕解決。這同樣也需要乘客的理解和包容,積極配合公共運輸設施的維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