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奶農聯盟IFCN最近出爐的2019年全球奶牛養殖TOP10榜單顯示,蒙牛戰略投資的牧場,養牛已經養到了世界級水平。同時這也意味著,在全球乳業百餘年的工業化過程中,相當於中國乳業只用20餘年就在奶源上佔據了重要一席。
以奶牛養殖集團年產奶量計,蒙牛近年來戰略投資的現代牧業以128萬噸的年產量位居全球第二,聖牧高科以66萬噸位列全球第九,兩家合計已達到了全球TOP10牧場產量的22%!國際奶農聯盟IFCN的這份榜單,相當於養牛界的「福布斯」榜單,份量十足。此次榜單的出爐,即是為中國養牛界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2019全球奶業養殖TOP 10排行榜,數據來源: 荷斯坦官方微信)
打造綠色循環產業鏈,突破中國乳業發展瓶頸
此次TOP榜單還有一個讓所有中國乳業人都興奮的意義在於,困擾行業發展的長期問題正逐步得到解決。
中國馬上要成為全球最大乳品消費國,但「卡脖子」的瓶頸是奶源自給率不足。很多乳業人畢生精力都投入在奶源建設,而榜單顯示TOP牧場的中國產奶量合計已至333萬噸,佔據了總量的38%,這些牧業人的辛苦沒有白費。
而且他們一直把品質和生態放在首位。以現代牧業為例,在創立之初就確定以「牧草種植、奶牛養殖、牛奶加工一體化」為發展模式,提前實現了全產業鏈、各環節零距離無縫連結,並在生產過程中以綠色循環產業鏈條帶動產量。
而聖牧高科在內蒙古的烏蘭布和沙漠全球首創了「種、養、加」一條龍沙草有機循環產業鏈,形成了有機種植、有機養殖、有機加工的封閉循環的有機生態圈,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有機奶源供應商,「聖牧全程有機奶」更是成為首家獲得國標和歐盟有機標準雙認證的牛奶品牌。
「中國模式」下,乳企與牧場共發展
在全球乳業格局中,中國乳業一直是「獨特」的存在!
多數歐美乳業發達國家產業發展模式採用的是「總-分-分」,簡單點說,就是上遊奶源牧場對全產業鏈起到重要的統領作用,控制加工與銷售,最終觸達消費者,而中國乳業則是中遊加工環節率先崛起,再向上推動牧場品質化發展,向下為消費者提供更安全健康乳品的「分-總-分」形式,生產加工企業在鏈條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兩種模式各種千秋,而「中國模式」的好處在於,乳企作為主導者,可以把「養牛」從一開始就融入進全產業鏈的發展,實現牧場建設、標準把控等環節,根據消費市場的需求與全產業鏈同頻共振。因而乳企規模越大,牧場的產奶量就越高。
蒙牛就是明顯的例子。作為世界乳業十強,戰略投資的現代牧業和聖牧高科的產奶量近幾年一直在提高——現代牧業的母牛存欄數量今年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一,年產量僅比榜首的沙特企業少19萬噸;而聖牧高科日常鮮奶則佔據了國內有機奶市場大半江山。
蒙牛「獨門秘訣」,實現全產業鏈數位化改造
外界好奇的是,TOP牧場中為什麼有兩家都是蒙牛戰略投資的企業?這並非偶然,除了蒙牛實現了上遊與整個產業鏈同頻共振外,不斷創新賦能也是「獨門秘訣」。
蒙牛曾發布了「奶業振興136工程」,通過「數字奶源-智慧牧場」、「愛養牛集採平臺」和「奶牛研究院」等多個創新平臺,以數位化、網絡化、產學研一體化的方式持續助力牧場實現精細化、精準化管理,降低牧場運營成本,提升牧場運營效率。
對此,蒙牛總裁盧敏放曾表示,世界範圍中還沒有其他的乳企,能夠做到大規模、低成本、高品質,持續地從牧場源頭開始,完成全產業鏈的數位化改造。與此同時,蒙牛還讓乳企的運營專家通過協同平臺,為牧場提供線上及時幫扶,做到不利信息及時預警、行業資訊及時同步等,為牧場運營提供更好的支持。
擁有蒙牛這樣以振興中國乳業為己任、主動擔當中國牧場高品質建設主力推手的乳企,勢必會進一步加快中國奶業高質量發展進程,從而帶動中國牧業進入國際化賽道。